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性质(课时2)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钠、铝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强化训练。
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1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B)⑴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第3周期第ⅠA族。
⑵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小,ρ(Na)=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熔点和沸点低,熔点97.81℃,沸点882.9℃;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⑶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②钠与氧气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 + O2 == 2Na2O(白色固体)Na2O2(淡黄色固体)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2Na + O⑷钠的保存及用途①钠的保存: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由于ρ(Na) >ρ(煤油),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②钠的用途: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制备Na2O2。
作为强还原剂制备某些稀有金属。
⑸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2⑺碱金属元素(A)①位置:第ⅠA族。
②化学性质: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还原性,能跟卤素、氧气、硫等多数非金属直接化合。
由到,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单质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
③焰色反应:是指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显现出特殊的颜色;属物理变化。
2. 从海水中提取镁步骤:①将海边的贝壳煅烧成石灰,再制成石灰乳,加到海水沉淀池,得到氢氧化镁沉淀;②将上制得的氢氧化镁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MgCl2·6H2O晶体,并使其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脱水得到氯化镁。
③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即可得到镁。
化学方程式:3.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B)⑴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第3周期第ⅢA族。
⑵物理性质:密度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银白色金属;⑶化学性质①跟O2及其它非金属反应常温下,在空气中都因生成氧化膜,具有抗腐蚀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观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 (2) 2Na +O2△Na2O2[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2 Al2O33Fe + 2O2点燃Fe3O4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3Fe + 2O2点燃Fe3O4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2Fe +3Cl2点燃2FeCl3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Fe +S点燃FeS教学过程2Mg+O2点燃2MgO4 Al+3O2点燃2 Al2O33Fe + 2O2点燃Fe3O4[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板书]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例如:3Fe + 2O2点燃Fe3O42Fe +3Cl2点燃2FeCl3Fe +S 点燃FeS[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认识铁元素的性质与存在。
2.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学会用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4.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
[ 预习新知 ] 一、铁的单质 1.铁的存在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硅和铝,居第四位,主要以 + 2 价和 + 3 价化合物的形 式存在。
铁单质在自然界中以 陨铁的形态存在。
2.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 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具有 导热性、 导电性、 延展性,能被 磁体吸引。
3.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点燃 点燃2Fe + 3Cl 2=====2FeCl 3 3Fe + 2O=====Fe 3O 4 (2) 与水反应高温3Fe + 4H 2O(g)=====Fe 3O 4+ 4H 2 (3) 与酸反应Fe + 2HCl===FeCl 2+H 2↑(4) 与盐溶液反应Fe + CuSO 4===FeSO 4+ Cu结论:铁在化学反应中做为还原剂:- 弱氧化剂 2+ -强氧化剂 3+Fe - 2e ――――→ Fe Fe - 3e ――→ Fe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1) 物理性质氧化物 FeOFe 2O 3Fe 3O 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铁的价态 + 2+ 3+2、+ 3溶解性都不溶于水(2) 化学性质①稳定性:2 33 4较稳定; FeO 不稳定,受热能氧化为3 4Fe O、 Fe OFe O 。
2 3 都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分别写出它们与盐②与酸反应: FeO 、 Fe O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 ++ 2++ 3+22 322H ===Fe + HO 、 Fe O + 6H ===2Fe + 3HO 。
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 ( 用方程式表示 )试管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3+ -Fe +3OH ===Fe(OH)3↓2+ -Fe+ 2OH ===Fe(OH) ↓( 白2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 迅速色 ) 、变成灰绿色, 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O +22H 2O===4Fe(OH)33. 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都为不溶性碱,它们具有的性质是 Fe(OH)3+ 3H +===Fe 3++ 3H 2O ,(1) 能与酸反应,它们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2 +2H +===Fe 2++ 2HO 。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要介绍的金属,也仅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几种常见金属。
初中化学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1、初三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2、曾经背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对于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他们还没有开始接触,一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
4、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三、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③通过演示、探究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从分析现象中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②通过思考和交流、实验和观察、探究实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难点:铝为何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查阅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不同时代常用金属使用状况的变化。
2.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及铁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原理。
3、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钠的保存方法。
4、注意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预习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通性,掌握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3、探究铝的化学性质,理解铝的原子结构与铝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意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
3、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用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钠及铁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原理。
(2)、铁与水蒸气及铝与碱溶液的反应原理。
2、教学难点:(1)、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归纳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课] 材料1、冶金工厂美丽夜景;材料2、金属材料发展史阅读教材: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约公元前4000~1000年,人类进入金属文化。
先是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2000年就进入铁器时代,已开始用铁作犁了。
直到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设问] 铝是一种常见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高温时燃烧,而氧化铝却可以作优良的耐火材料,为什么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投影] 图3—1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讲述] 金属元素占总元素的4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Al:7.73%,第二位Fe:4.75%。
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反问] 金属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请同学们做出合理解释?[集体回答] 金属元素做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1金属与非金属、酸和水的反应目标与素养:1.了解金属的物理通性与化学通性。
(宏观辨识)2.了解Na、Al 与O2的反应,Na、Fe与H2O的反应。
(变化观念)3.实验探究Na、Al与O2反应以及Na、Fe与H2O反应的原理。
(科学探究)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存在和物理通性2.金属的化学通性金属与酸、盐反应的一般规律(1)金属与酸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生成氢气。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一般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够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金属与非金属(O2、Cl2、S)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反应条件室温加热或点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 2Na+O2=====△Na2O2实验现象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不滴落 实验结论 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实验原因 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Al 2O 3)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滴落化学方程式4Al +3O 2===2Al 2O 3 3.其他反应(1)Na 与Cl 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点燃2NaCl 、2Na +S=====△Na 2S 。
(2)Al 与Cl 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 +3Cl 2=====点燃2AlCl 3、2Al +3S=====△Al 2S 3。
三、金属与水的反应1.Na 与水反应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①钠浮在水面上①钠的密度比水小 ②钠熔化成小球②钠熔点低,反应放热 ③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③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④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④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⑤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红色 ⑤有碱性物质(NaOH)生成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查阅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不同时代常用金属使用状况的变化。
2、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3、掌握钠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原理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2、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钠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原理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思考与交流1、说出你身边的金属物品2、投影3、你能根据常见金属的用途说出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金属的物理共性: 、、、等思考与交流:1、以钠、镁、铝为例说出金属的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特征2、以铁为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2)、(3)、小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1)能与、(2)能与、(3)能与、结论:绝大多数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易与自然界中的,等反应,故绝大多数金属以存在于自然界中。
思考与交流分析下列图片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3)、(4)、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3-1:)〔实验3-2〕告诉学生注意事项: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1)、(2) 、(3) 、观察与分析:探究内容 〔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上,加热,有何现象发生?现象 在钠的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就燃烧起来,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有烟产生,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方程式(标出化合价和电子转移数)4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结论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加热时与氧气的反应更加剧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3-1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时:二节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单质的共性(物理性质),掌握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了解其他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钠及其他较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化学性质的描述,达到对钠、铝二种常见金属性质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常见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
【学习难点】相关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易错点】钠与水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铝与酸碱的反应。
第一学时【基础知识】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像,有等。
2.化学性质金属可以与非金属、酸、盐发生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Mg与O2反应:;⑵Zn与盐酸反应:;⑶Al与CuSO4溶液反应:;⑷Cu与AgNO3溶液反应:;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目,容易。
金属的这一特点,使得单质往往表现出,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氯气、硫时,能发生氧化反应。
【练习1】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二、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去一端的外皮,可以看到钠具有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钠先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火焰呈现,最后生成色固体。
实验结论:⑴钠的物理性质是:钠是具有色光泽的金属,硬度,可以用小刀切割,熔点。
⑵保存方法:钠保存在或中,以隔绝空气。
因为常温下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的多。
⑶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色的固体氧化钠。
方程式:;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色固体过氧化钠。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探究1〗课本P50科学探究——Fe和水蒸气的反应。
现象:;方程式:。
〖合作交流〗分析将洁净的铁丝插入CuSO4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及固体和溶液质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2〗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方程式:、。
〖实验探究3〗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实验验证〗将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肥皂水的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
〖实验感悟〗能否用铝制餐具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反思总结〗二、金属的化学性质3、与水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
5、与强碱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堂检测〗【困惑或收获】【归纳总结】【思维扩展】设计实验比较Mg、Al 的金属活动性大小。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制备中,不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 .NH 32O−−−→催化剂NO 2O −−→ NO 22H O −−−→HNO 3 B .浓缩海水2Cl −−→Br 22SO −−−→ HBr 2Cl −−→ Br 2C .饱和食盐水电解−−−→Cl 22Ca(OH)−−−−→ 漂白粉 D .H 2和Cl 2混合气体−−−→光照HCl 气体→水盐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古人煮沸海水制取淡水,现代可通过向海水加入明矾实现海水淡化B .我国山水画所用的炭黑与“嫦娥四号”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互为同分异构体C .某些筒装水使用的劣质塑料桶常含有乙二醇(22HOCH CH OH -),乙二醇不溶于水D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真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3.苯氧乙醇在化妆品、护肤品、疫苗及药品中发挥着防腐剂的功用,其结构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苯氧乙醇的分子式为C 8H 10O 2B .苯氧乙醇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C .苯氧乙醇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分子式为C 8H 8O 2,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能与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的物质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4.为测定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项目内容课题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如钠等)和水的反应;认识铁的化学性质并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
3、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4、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探究性学习,观察能力及其抽象概括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现象和本质的辨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2、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意识,严谨求学,努力探索等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钠和水的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
认识铁的化学性质并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预习探究(学生用)1、活泼金属在酸性溶液中(活泼金属在中性溶液中)反应一般均有气体 H2产生,请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如钾、钙、钠、镁、铝、锌、铁等;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后的金属如铜、汞、银、铂、金等。
2、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2Na+2H2O ====2Na++2OH—+H2↑。
3、写出铁与水蒸汽的反应方程式:互动课堂(一)情景激思(教师用)【引入】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铁、铝、铜与冷水、热水几乎是不反应的。
那么是否所有金属都不和水反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金属与水反应的问题。
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否跟水反应呢?首先我们探究钠到底能不能跟水反应呢?若能反应,产物和现象如何?【强调】本节的课标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等金属与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