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这一时期,耶稣会传教士还把中国的 《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经 籍及文学作品译成外文,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2.(1)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特点 ①阶段性特征明显 ②开创“洋译华述”模式 ③实用翻译为上 ④译出语无一为英语 ⑤翻译只是传教的副产品 ⑥翻译活动不成体系
中国翻译发展史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第16组:
李珊珊、魏蓉婕、刘 静、 马 钰、张 莎、卢清华、 耿富
目录
1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2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3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4 “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 时期
5 新中国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3.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
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 《金刚经》、 《
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 四部,三百八 十四卷
真谛 :(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摄大乘论》
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 826年),
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 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 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 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一)、洋务时期的翻译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 洋务运动,促成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张之洞 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晚清新式知识分子最典 型的西学观点。洋务派认为学到西方的坚船利炮之技艺, 就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学者 型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