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36.22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何日去来此宿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何必见闻多,惆怅南山有松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闲时到庐喜相见,长相知。
【教案】一、阅读理解1. 课文中的第一首词是一首怎样的描述?2. 你认为柳永为什么“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3. 第二首词的主人公是谁?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二、思考讨论1. 柳永作为一位著名词人,你认为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课文中的柳永遗产是什么?你认为柳永为什么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化名人?3. 你对于柳永的词作有什么感受?三、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柳永”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于这位词人的认识,并谈谈你的感受。
【例子】1. 柳永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他亲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战乱,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词作中。
像他时常表现出的忧愁、惆怅和离愁别绪,这些在他的词作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 柳永的词作中对于爱情的表现深刻而丰富,他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对于爱人的追思和对于生命的珍视,这些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
3. 柳永的词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词风朴实而优美,令人叹服不已。
他的词作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历史文献。
4. 我对于柳永的词作深深地被其所感染,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动人的意境,我对于其中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和对于历史的探讨非常喜爱。
他的词作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人类的情感。
5. 柳永的作品不但在当时风靡一时,就连在现代,他的词依然流传。
他的词作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让我们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风貌,体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
第4课 柳永词两首记一记一、字音参差..( ) 天堑.( )珠玑.( ) 叠( )羌.( )管 菱.( )歌钓叟.( ) 罗绮.( )凝噎.( ) 暮霭.( )答案:cēn cī qiàn jī yǎn qiāng líng sǒu qǐyē ǎi 二、字形⎩⎪⎨⎪⎧ 罗qǐ jǐ 角之势yǐ 马可待 ⎩⎪⎨⎪⎧ 暮ǎi 和ǎi yè 见⎩⎪⎨⎪⎧ líng 歌líng 厉léng 角 ⎩⎪⎨⎪⎧ 今xiāo 云xiāo 答案:绮 掎 倚 霭 蔼 谒 菱 凌 棱 宵 霄辨一辨三、一词多义1.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答案:优越 制服,战胜 超过,胜过 美好 尽2.去⎩⎪⎨⎪⎧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念去.去,千里烟波去.死肌,杀三虫 连峰去.天不盈尺答案:表示行为的趋向 离开 除去 距离3.将⎩⎪⎨⎪⎧ 异日图将.好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子无怒答案: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扶持 将领 率领 愿,请4.相⎩⎪⎨⎪⎧执手相.看泪眼枉用相.存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相互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帮助 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四、古今异义1.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今义:没有头绪。
答案:没有心思,心情不好2.烟柳画桥..古义:今义:画桥梁。
答案:雕饰华丽的桥梁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异日图.将好景(2)都门帐.饮无绪答案:(1)画图(2)设帐2.形容词作名词多情..自古伤离别答案:多情的人填一填六、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词人。
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课时作业4 柳永词两首[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菱.形棱.角丘陵.红绫.凌.云壮志B.雄鹰.应.变英.灵夜莺.义愤填膺.C.寥.廓嘹.亮缭.绕辽.阔民不聊.生D.蹉.跌差.距撮.合磋.商搓.手顿足解析:A项,棱léng角,其余读líng;B项,“应变”的“应"读yìng,其余读yīng;C项,全读liáo;D项,“差距”的“差”读chā,其余读cuō。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驰珠玑异口同声睡眼惺忪B.殉职凝噎小题大做良晨美景C.天堑默契良心泯灭砰然心动D.萧瑟雾霭授予奖章重湖叠解析:A项,“驰”应为“弛”;B项,“晨”应为“辰”;C项,“砰”应为“怦”。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个秋天)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指美丽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因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年复一年)解析:三秋,秋季.答案:A4.对下列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作者通过具体的刻画,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夸”字透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大。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解析:B项中“夸"字并非“透露了作者的自高自大”,而是指当地官员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C项中作者借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表现自己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D项,通过凄清的秋景,倾诉词人的离情别绪.答案:A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树木把小河得这样翠绿一片,让你觉得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白松鸡,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柳永词两首(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异日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 .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 有三秋..桂子(深秋) C .对长亭晚.(傍晚)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 .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念去去..(越走越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不敢献 B.⎩⎪⎨⎪⎧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 ①执手相.看泪眼②及时相.遣归 D.⎩⎪⎨⎪⎧ 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杏花春雨江南B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望海潮》中的“ , ,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2)《雨霖铃》中“ , ”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二、阅读鉴赏(2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11分)八声甘州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5.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悲,在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中表现情怀。
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极有表现力,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抒发了游子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情景交融,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课下能力提升新人
教版必修4
一、基础巩固(1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异日图将.
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参差..
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 .风帘..
翠幕(挡风的帘子) 有三秋..
桂子(深秋) C .对长亭晚.
(傍晚) 都门帐饮无绪..
(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 .此去经年..
(年复一年) 念去去..
(越走越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怒.涛卷霜雪②会其怒.
,不敢献 B.⎩⎪⎨⎪⎧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C.⎩⎪⎨⎪⎧ ①执手相.看泪眼②及时相.遣归 D.⎩⎪⎨⎪⎧ ①便纵.有千种风情②纵.一苇之所如
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杏花春雨江南
B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望海潮》中的“ , ,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2)《雨霖铃》中“ , ”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二、阅读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11分)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悲,在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中表现情怀。
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极有表现力,这三句由远而近地描绘了雨后深秋的暮景,抒发了游子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情景交融,其气象宏阔,境界高远雄浑,笔力苍劲。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间这种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是处”两句,词意苍莽悲壮、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景象。
“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E.该词融写景、抒情为一体,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雄健绮丽。
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语浅而情深。
6.[对应链接高考]简要赏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妙处。
(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11分)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
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
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
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E.“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听杜宇哀啼结束,更觉深情婉转、凄恻动人,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下笔有力,读来沁人心腑。
8.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6分)
答:
三、语言运用(14分)
9.“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什么意思?结合下面一段文字的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50字。
(4分)
我国语言文化中关于“井”的词语、成语、俗语比比皆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井田制、井底之蛙、井水不犯河水、市井、背井离乡……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这是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说明,
是作为柳词流传广度的一个比喻。
“有井水处”即指有人聚居处,就好像如今我们所说的大街小巷。
井水、古井在以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
10.为下面文段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不少于50字。
(5分)
柳永的词,家喻户晓。
但不少人对柳永的“风流韵事”却更是津津乐道。
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不少人对柳永的印象,仍停留在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这篇小说里。
历史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不过,以小说为依据来评判人物,显然是太不严肃了。
作为河东柳氏的后人,我曾经搜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柳氏宗谱,其中有不少的家谱,对柳氏都有记载,柳氏后人对柳永的文章和道德,都很是推崇备至!笔者在《古文真宝》一书中,发现了一篇柳永所写的《劝学文》,可知。
11.把下面词的画线部分词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不得改变原词意境,50字左右。
(5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答:
课下能力提升(四)
1.解析:选B “三秋”应为“秋季”。
2.解析:选B 均为介词,面对。
A项,气势盛大;生气。
C项,副词,互相;表对第一人称“我”怎样。
D项,纵使;放开,任凭。
3.解析:选C C项为直接抒情;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融情于景。
4.答案:(1)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解析:选BE B项,“游子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悲叹”错,应为“游子的孤独、凄凉的满怀愁绪”;E项,“语言雄健绮丽”错。
6.答案: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7.解析:选CD C项,“到达目的地”错,据诗意可知,此二句写船家对路途的安排,表明仍在羁旅途中;D项,“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错,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应是“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杜鹃不识人心,却劝人返,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鹃不谅,依旧催劝,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以听杜鹃哀啼结束,更觉深情婉转、凄恻动人。
8.答案:①对前路的迷茫感。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
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
③对故乡的思念。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④离别的痛苦感。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的痛苦。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答案:(说明)柳永的作品通俗易懂,易于风行,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盛行于市井巷陌,只要有井水喝的地方都能唱柳永作的词。
10.答案:柳永是一位治学严谨,道德诗文俱佳的大儒,并非如小说所写的穷困潦倒、断子绝孙,以致死无葬身之地的“花花公子”。
11.答案:这时男女主人公双手紧握、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泪汪汪的,好不凄然。
他们本来有许多话想说,但又哽咽得连一句也说不出来。
(没有适当的联想想象,仅仅是翻译最多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