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日前美国商务部已针对中国进口光伏产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一:美国初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反倾销税最高达250%拉锯了7个月的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在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有了初步裁定结果。
美方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30%以上,最高达250%的反倾销税。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的一次。
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下午,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制造商存在倾销。
因此,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31%到25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美国商务部三月份宣布的5%以下的的反补贴税之上。
有专家表示,美国的行为违背了WTO自由贸易的精神,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给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会让处于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倒闭或陷入营运困境。
此次太阳能光伏产品纠纷起源于去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商务部于去年11月8日正式立案。
此后美国商务部以案件特别复杂为由先后三次推迟初裁结果的发布。
有不少专家认为,美国商务部的此次裁决显然是受到了大选年因素的影响,是奥巴马企图通过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来为自己拉选票的“政治秀”。
美国商务部本次关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以及今年三月对该类产品该补贴的裁决都是初步裁决。
最终的裁决结果预计在今年10月上旬公布。
不过专家表示,处在大选年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贸易不断强硬的态度很难改变,因此预计最后的裁决结果与本次初裁不会有太大出入。
美国商务部光伏反倾销税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恐慌,中国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也是应声下跌。
据统计,在美上市的中资太阳能概念股共有11只,今天全线下挫,无一幸免。
其中,晶澳太阳能跌幅最大,达15.32%;英利绿色能源跌13.04%,晶科能源跌10.9%,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阿特斯太阳能、赛维LDK、韩华新能源、尚德电力跌幅均超5%,中电光伏下跌4.38%。
美征高额反倾销关税中国光伏业应何去何从国商务部5 月18 日发布对中国出口美国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美国计划对不同的制造商征收31.14%到249.96%的高额反倾销关税。
据称,美国商务部将于今年10 月份对这一结果做出最终裁决。
据报道,天合光能和尚德的反倾销税率分别为31.14%和31.22%,另外59 家牵扯美国双反调查并提出请愿的公司反倾销税率为31.18%,其中包括: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阿特斯太阳能、韩华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和晶科能源等。
而其他中国电池制造商将面临249.94%的高额反倾销关税。
当然,这目前还只是初审,还不是最终结果,但假如最后终审也成立,反倾销税将可向前追溯90 天,至2 月或3 月。
同时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多晶硅和设备的双反也同时在进行中,中美双方在光伏上的贸易大战一触即发。
此次初审结果的出台略超市场预期。
美方曾宣布双反的终裁结果预计在今年的7 月发布,实际上也有可能推迟至9 月份。
今年3 月份的反补贴税率初裁范围在2.9%-4.73%,至此假如终审也成立,中国光伏组件企业在美国将彻底丧失价格优势。
随着德国、意大利这些成熟光伏市场需求的萎缩,美国将成为新兴市场的主力之一。
就目前而言,全球光伏市场仍然集中在德国,2011 年德国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5GW,而美国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GW,增速分别为1.21%与77.78%.而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国主要以德国为主。
因此相对来说,业内更担心德国效法美国双反.这次美双反范围涵盖我国一线企业居多,包括:韩华、LDK、阿特斯、晶澳、晶科等,2011 年这些企业涉及的产能达到15GW 以上,占我国总产能的。
国际贸易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分析引言: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然而,由于各国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的增加,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愈发频繁。
本文将通过分析研究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来探讨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美国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2024年,美国光伏产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起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调查结果认定中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对美国光伏产业造成了严重伤害。
随后,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限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
二、欧盟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2024年,欧盟光伏产业发起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调查结果同样认定中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限制了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
三、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例:对欧洲和美国光伏产品的调查作为光伏产业的主要生产国,中国也不断面临来自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2024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发起了对欧美国家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中国认为欧美国家光伏产品在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调查结果认定欧美国家光伏产品确实存在倾销行为,中国随后对这些进口光伏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
四、案例分析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盟之间。
这些案件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导致了贸易壁垒的增加,限制了光伏产品的自由流通。
各国对光伏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下降。
其次,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引发了国际贸易争端的升级。
各国在贸易争端中采取报复性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中美和中欧贸易的紧张关系。
最后,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件使得光伏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
光伏企业需要应对增加的成本和市场准入的限制,同时还需要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压力。
中国光伏业对美反补贴抗辩到底
在美对华光伏业反补贴裁定经历三次推迟后,中国的光伏企业等来了
并不想看到的结果。
昨日,美国商务部设定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关税最高税率4.73%,最低为2.90%。
对此,国内光伏企业一致表示不服,将统一行动应对未来的终裁。
中国光伏产品被判征惩罚性关税
根据美国商务部宣布的初裁结果,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无锡尚
德将被要求支付2.9%的惩罚性关税,天合光能则高达4.73%,以作为对这两家公司接受中国政府补贴的惩处,其他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企业将会被征收
3.61%的惩罚性关税,在这一裁决公布前90 天的所有进口产品将会被追讨相应的关税。
2011 年10 月19 日,以SolarWorld 为首的美国7 家光伏企业向美政府提出申诉,要求美国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超过100%关税,其指控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倾销产品且接受政府高额补贴。
美国商务部先后三次延迟了裁决
期限,直到昨日才做出初步裁决,预计将于6 月公布最终裁定。
此外,美国商务部正在对中国光伏企业是否存在倾销问题进行调查,计
划于2012 年5 月16 日公布相关初裁结果。
同时,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在进行相关调查,预计于2012 年底之前完成。
在此之前,针对反补贴和反倾销所执行的税率均为临时性税率。
中国企业将统一行动抗辩到底
面对美国关于反补贴的初裁决定,中国光伏企业再度做出强势回应,不
仅表达了对美国这一决定的谴责,还表示将采取措施统一应对接下来的终裁。
中国光伏产品频遭美国反倾销原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企业频繁遭到美国的反倾销调查,面临巨额关税和公司破产的风险。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以期为中国光伏业寻找出路。
一、美国反倾销的原因美国政府喊出“美国优先”的口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
其中,反倾销是其常用手段之一。
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光伏企业大量地向美国出口,造成了当地光伏企业的巨大压力,这才是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战”使得其价格远低于美国光伏企业的成本价;其次,中国光伏企业依靠工人的低廉劳动力成本和政府的优惠政策,使得其出货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了美国企业的速度;再次,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使得其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十分强大,但也引来了美国政府的反感。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光伏企业与国内光伏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关系,对于美国光伏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竞争作为拦路虎。
因此,美国政府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将中国光伏产品视为倾销产品,采取了巨额反倾销关税的措施,以保护美国国内产业的利益。
二、中国光伏企业的应对策略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加速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中国光伏企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口碑和竞争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二)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市场合作,增加海外市场份额,实现自身规模的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如与当地企业合作、参加国际展览、开发新的市场等。
同时,应注重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了解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美国启动对华太阳能电板惩罚调查引巨大质疑美启动对中国太阳能电板“双反”调查专家吁积极应诉●本报驻外记者陶短房●本报记者刘畅刘洋●柳玉鹏环球网综合1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11月9日,美国商务部应美国七家太阳能电池板企业的要求,对美国市场的中国太阳能电板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虽然美国媒体称此举意在阻止中国“不公平竞争”,但美国国内国外都有人对这一决定提出质疑。
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1月8日的听证会上,人们已听到美国国内相当大的反对声音。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包括英利等3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企业在美分支在内的20多家美国太阳能行业企业已组成联盟,反对对华“双反”调查,认为此举将推升美国市场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危及整个行业利益。
此外,多个环保组织也认为,对中国太阳能电板的打压将影响太阳能技术在美国的应用,从而给新能源发展形成阻碍。
《纽约时报》注意到,在这场美国内部的对决中,要求惩罚中国的7家美国企业中仅有一家公开身份,并且它还是德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太阳能世界”在美分公司,而非纯正美企。
该报称,其余6家美企隐姓埋名是因为害怕中国政府报复,如拒绝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或不给其负责人发签证。
更重要的是,匿名有利于阻止中国企业聘请的律师抓到它们实际上也接受美国政府补贴的把柄。
正因如此,阿联酋太阳能产业协会主席瓦希德在该国《国民报》撰文,批评美国企业的诉讼“充满虚伪的气息”。
瓦希德说,“太阳能世界”能从美国联邦政府拿到4亿美元研发经费,之前破产的SOLYNDRA公司从奥巴马政府拿到了5亿美元贷款,平均下来,美国相关企业每年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获得的补贴不少于10亿美元。
评价:国外惩罚企业:企业利益受损,国家拿不到中介费,刺激出口,国家、企业收益;简单说:国家是庄家,企业是赌徒,利益相连,哈哈…2011-11-11 11:06 环球网友对华太阳能电板惩罚,中国百姓受益,企业利益受损。
美指责中国黑客“入侵”并控制美国两颗卫星2011-11-10 10:53环球网军事我要评论字号:T|T美忧中国独揽登月臆测中国将建月球殖民地美称中国黑客控制美卫星情节如同好莱坞大片摘要: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不久前在一次秘密听证会上提交的报告草案指出,中国计算机黑客此前几年曾经通过设在挪威的地面站,4次入侵并短时间控制了美国政府的两颗卫星。
国际贸易争端案例分析: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国际贸易争端案例分析引言:反倾销措施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保护手段,旨在防止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被倾销到其他国家市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同时,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宗发生在2010年之前的反倾销案例,探讨其中涉及的细节和法律问题,并给出律师的点评。
案例背景:时间: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当事国:美国和中国涉及产业:光伏发电设备事件经过:1. 2009年6月,美国产业巨头A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起诉中国光伏发电设备企业B公司倾销其产品至美国市场。
2.起诉理由:A公司声称B公司以不公平的价格将其产品出口至美国,并对美国光伏设备市场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3. 2009年9月,USITC决定立案,并展开反倾销调查。
4. 2010年1月,USITC认定中国B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并给出了相应的反倾销税率。
5. 2010年5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实施反倾销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发电设备征收高额关税。
细节分析:1.美国A公司的起诉是基于其认为中国B公司倾销光伏发电设备给美国市场。
2.反倾销调查的目的是确认倾销行为的事实,并确定相应的补偿税率。
3. USITC的决定对美国商务部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具有指导性。
法律问题:1.倾销的定义与要件:反倾销案例中,倾销是指一方在向另一方出口商品时,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且导致对方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本案中,USITC如何判断中国B公司是否存在倾销行为?2.关税的适用和计算:当确认存在倾销行为后,美国商务部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关税的计算方式是基于损害幅度确定的,但如何准确测量损害幅度是一个问题。
3.保护措施的合规性:美国商务部根据USITC的决定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必须确保其合规性,以避免引发更大的贸易争端。
律师点评:该案例涉及的问题是一宗典型的反倾销贸易争端案件,在国际贸易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中美光伏贸易纠纷再度升级
6 月5 日,美国商务部周二表示,将向主要组件来自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19%-35%左右的关税。
美国在2012 年对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但在中国境外组装和运送自境外的中国光伏产品可免除这一关税。
新的关税还需获得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终批准。
中国周三表示,中方对这一裁定表示强烈不满。
中国商务部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美方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的做法,是
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保护色彩十分明显,势必使中美光伏贸易纠纷再度升级。
中国商务部表示,希望美方审慎处理此次调查,中方保留采取措施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这一裁定是在中国输美光伏产品放缓的情况下做出的。
据美国商务部援
引统计数据称,去年中国输美光伏产品总计14.9 亿美元,还不到2011 年31.2 亿美元的一半。
在全球金融危机打击大型光伏产品的使用,以及光伏行业的产能大幅增
长之际,光伏产品一直是中国与美国以及中国与欧盟之间贸易关系的一个争执点。
去年,中国和欧盟达成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的制造商承诺对在
欧盟销售的光伏产品设置最低价,避免被征收关税。
美国最初在2012 年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在此之前美国裁定中国的制造商获得了补贴并有倾销行为。
不过,一年后中国予以反击,宣布
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用于生产太阳能板的原材料征收关税。
据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日前美国商务部已针对中国进口光伏产品设立初步“双反”关税,但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可以选择2012年较为“轻松”的“双反”关税取代新设税率,以确保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消息人士进一步指出,2012年,一线中国光伏组件制造商受到的平均“双反”关税为30%,低于新设税率。
如果采用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级晶体硅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中国一线光伏组件制造商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不包含贷款利息、折旧及摊销)约为每瓦0.55-0.58美元,加进2012年30%的关税,输美总成本约达每瓦0.715-0.754美元,依然比“双反”始作俑者SolarWorld、欧洲、日本及韩国制造商的成本(约每瓦0.75美元)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