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830.00 KB
- 文档页数:6
E~ma〃:chyshbjb@工作研究娥质档案及装具抗菌防霉的/1种措施□于卓档案记录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存史作用。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很多档案都需要长期保存,部分档案文件都需要永久保存。
纸质档案变霉是档案保存中常见的病害现象,严重地危害着档案保存寿命。
相关实践证明,纸质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出现霉变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微生物中的细菌与霉菌,是霉菌活动的结果。
抗菌防霉始终都是纸质档案保管所面临的重要问料和技术方法应具有可逆性。
经过修裱处理后的档案,在必要时应能通过再处理使档案载体与其修裱材料相分离。
选用当今较先进的且已被证明有效的技术和材料.考虑到随着档案保存时间的延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后人再次修复留下能够处理的空间。
若是对档案文献去酸、字迹恢复、清除污斑等,采用的修复方法始终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少干预档案本体承载的历史信息。
《装潢志•古迹重装如病延医篇》说:“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
所谓不药当中医,不遇良工,宁存故物。
”档案文献的载体和记录材料与修复所用的材料在物理、化学等性能上必须是比较接近。
如果说我们对档案修裱技术比较熟悉和了解,那么如何对档案文献去酸、字迹恢复、清除污斑呢?笔者《档案保护原理与技术>(1995年5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一书专有“档案修复技术”一章作了一些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档案文献的修复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2004年.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档案馆整合优势资源,在陕西师范大学成立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
该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李玉虎教授自1983年始一直从事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从1990年起从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完成了以恢复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貌的系列科题,同时也是影响纸质档案寿命的核心要素。
当前,人们对纸质档案的保护意识正在不断提升.纸质档案抗菌防霉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霉变对纸质档案装具的危害纸质档案装具霉变通常都会经历变质、生霉以及霉烂三个阶段在装具发生变质时,霉菌砲子或菌丝会在适宜的环境下开始萌芽,分泌的酶类会进入到材料内部,这样就会与纸质材料建立研成果、该中心以文物病害成因为根据,对耐久性多参数跟踪观察进行判断,开展档案文献、文物、影像资料等物质文化遗产病害治理应用研究,采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土壤学等多学科交叉,完成了多项档案文献、古籍善本、古旧字画、古代壁画、文物彩绘等病害治理与修复工程。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学大纲一、《档案保护技术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0026(二)课程英文名称:Archives Conservation Techniques(三)开课对象:历史教育专业专科生(四)课程性质:档案保护技术学是历史教育专业一门方向选修课程,本课程目的是研究档案材料的种类、延长档案寿命的方法、修复受损档案的技术。
(五)教学目的:通过档案保护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档案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进行档案保护的实践技能,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打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纸质档案耐久性、声像档案的耐久性、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节与控制、光与空气对档案的危害与防治、档案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档案害虫及其防治、档案库房建筑与设备、档案修复技术等。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实践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档案保护技术学概述教学要点:对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动态做一概括的介绍,使学生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的研究内容有一概要性的了解。
1、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案保护技术学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教学时数:2教学内容: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档案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三、档案保护技术学的性质和特点四、学习这门课应注意的问题考核要求:1、概念: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制成材料,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识记﹚2、问题:(1)简述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领会﹚(2)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应用﹚(3)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为什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领会﹚(4)预测一下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应包括哪些内容﹙应用﹚(5)档案制成材料经历了那些演变过程,演变的趋势特点有哪些﹙领会﹚第一章纸质档案耐久性——纸张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决定纸张耐久性的内在因素,诸如造纸的原料、原料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性质和造纸工艺这几方面分别是如何影响纸张的耐久性的。
档案保护技术绪论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任务1、档案保护学——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2、研究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对档案制成材料进行保护,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外因发生,延缓材料损坏速度,对已损坏的材料进行修复,延长档案利用寿命。
二、、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内容1、材料损坏的内因——主要从材料分子结构物理化学结构探讨其耐久性纸质档案:纸张载体材料字迹记录材料声像档案:金属、塑料唱片Ag盐胶片磁带、磁盘、光盘2、材料损坏外因——外界条件加速制成材料发生损坏,使其耐久性下降。
•物理因子:温度、湿度、光线、大气尘•化学因子:有害气体•生物因子:有害生物(微生物、有害昆虫、鼠类)•人为因子:机械磨损、火灾等3、保护技术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八字方针•防:防止减缓各种不利因素对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改善保管条件。
•治:对损坏档案进行修正、恢复,去除档案中对耐久性不利因素,恢复原来面貌,提高耐久性。
纸质档案制成材料•纸质档案制成材料——指形成档案的纸张和各类字迹材料。
一、纸质档案的载体——纸张(一)造纸原料种类及质量1、木材纤维:针叶木、阔叶木2、非木材纤维:种毛纤维、韧皮纤维、禾本纤维3、质量比较:种毛纤维>韧皮纤维>木材纤维>禾本纤维(二)造纸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1、纤维素的性质溶解性—常温下不容水和一般有机溶剂,溶解性稳定水解性—一定条件下和水发生水解反应。
使纸张机械强度下降,耐久性受损。
•纤维素氧化—一定条件下纤维素分子与氧发生反应,生成易碎的氧化纤维素。
纸张耐久性受损。
•纤维素的光解—无氧情况下叫光解;有氧情况下叫光氧化。
2、半纤维素的性质容易发生水解、氧化和光解反应;易溶于碱溶液,易吸水膨胀,稳定性较纤维素差。
3、木素的性质常温下不溶于水、稀碱、稀酸溶液;高温时溶解、氧化(光照下氧化更快),纸张发黄、发脆、易碎。
(三)纸张的老化1、定义:在外界各种不利环境作用下,纸张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丛而使纸张性能下降的过程。
档案消毒杀虫方案档案是组织和个人存储重要信息的重要载体,包括各类文件、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的集合。
然而,在档案的管理和保存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引发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进而对档案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为此,采取适当的档案消毒杀虫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消毒方案1. 空气消毒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导致档案受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存放档案的房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是必要的。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空气消毒:(1)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室内空气,能够有效地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2)臭氧消毒:将臭氧发生器放置在室内进行臭氧消毒,臭氧能够迅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3)空气净化器:选择具有空气消毒功能的空气净化器,通过过滤网和UV灯等手段清洁空气。
2. 档案表面清洁消毒档案表面可能会被人员接触,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交叉感染。
为了保证档案的安全性,需要对档案表面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1)酒精消毒:使用酒精擦拭档案表面,能够有效地去除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2)消毒液擦拭:选用适当浓度的消毒液,用擦拭布蘸取消毒液擦拭档案表面。
(3)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档案表面,能够迅速杀灭档案表面的微生物。
3. 高温消毒某些微生物对高温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高温消毒是一种相对较为有效的消毒方法。
对于旧档案或档案存放的房间,可以采用以下高温消毒方法:(1)蒸汽消毒:使用蒸汽消毒器对档案进行蒸汽消毒,蒸汽能够迅速杀灭微生物。
(2)干热消毒:将档案置于高温烘箱中进行干热消毒,高温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二、杀虫方案档案室内的害虫是导致档案受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们可能会啃食或繁殖在档案上。
为了保证档案的完好和安全性,需要采取适当的杀虫方案。
1. 防治蟑螂蟑螂是档案室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如果蟑螂不及时控制,将会对档案造成严重的危害。
控制蟑螂的方法包括:(1)密封食物:不要在档案室内存放食物,避免蟑螂的进食源。
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研究作者:姚志刚来源:《北京档案》2020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为研究对象,根据害虫与霉变微生物的生活习性,提出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虫害与霉变共同防治”“以常规预防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原则,以及从常规预防、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三个角度提出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建议。
关键词:档案库房虫害霉变防治现如今,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已然成为档案领域的发展趋势。
但是在实际中,纸质档案不易被人修改,即使被人修改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鉴定技术识别出来,因而纸质档案所记载的信息具有真实可靠性和可追溯性;而电子档案很容易被木马病毒修改或人为篡改且不留任何痕迹,因而电子档案所记载的信息不一定真实可靠。
如各单位的人事工作,目前一般以纸质人事档案材料为依据。
因此,纸质档案仍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档案保管的主要形式。
众所周知,纸质档案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害虫与霉变微生物的破坏且其破坏性极大。
为此,本文研究档案库房虫害与霉变防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纸质档案在保存过程中易受害虫的蛀蚀,档案实体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甚至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因此,档案库房管理部门必须搞好纸质档案的虫害防治工作。
(一)档案库房害虫的主要来源档案库房害虫多以档案材料及装具中所含的木质纤维素为主要食物来源。
倘若纸质档案上附着大量的害虫,必然会蛀蚀档案材料及装具,进而导致纸质档案朽烂、字迹缺失甚至模糊不清,从而严重影响纸质档案的使用寿命。
笔者依据害虫来源的渠道不同,可将档案库房害虫划分为本身携带、库内含有和库外侵入三种类型。
其中,“本身携带”是档案库房害虫的内在归因;“库内含有”和“库外侵入”是档案库房害虫的外在归因。
1.本身携带:由档案纸张、卷皮和卷盒等档案材料及装具带入。
如档案纸张、卷皮和卷盒等档案材料及装具,害虫已在其原材料上产卵或寄生,以后在加工过程中又未采取杀灭措施,进而进入档案库房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就会生长繁殖起来,从而危害纸质档案。
第六章档案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
第一节档案有害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看不清楚必须借助普通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其结构简单、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微生物有六大特点:比表面积(S/V)大;代谢转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容易发生变异;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经过6年的我国档案库房微生物普查,从30个省、市、自治区的413个馆,采集菌样1647份,经分离纯化得到2253菌株,鉴定出23属,92种或变种。
其中优势种6属23种,稀有种12种,均属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类。
以青霉、曲霉为主和芽枝霉、毛壳霉为次的霉菌,对档案制成材料破坏最大。
档案有害微生物属于仓库有害微生物,能够在档案库内的一般条件下生存,分泌出能分解或液化制成材料的胞外酶作催化剂,破坏其分子结构,失去原有的理化性质,使制成材料耐久性和档案寿命下降。
一、档案有害微生物的种类及形态结构
(一)细菌(bacteria)
细菌是单细胞结构,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档案库房的细菌常见为粘球菌和纤维杆菌
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1)细胞壁肽聚糖成分,主要起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
上面有许多细微小孔允许小分子可溶性物质通过,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入侵。
(2)细胞膜两层磷脂分子中间镶嵌着蛋白质分子的选择性半透膜。
主要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及其能量的产生。
蛋白质种类很多,起着载体和酶的作用,还参与细胞壁合成和细胞运动。
(3)细胞质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
内含许多核糖体颗粒,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细胞质内的各种酶系统参与生化反应,保证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4)核区一个环状DNA分子,是储存、传递遗传特性的遗传物质。
2.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和生理功能
(1)鞭毛细长的波形运动器,细菌运动速度很快,并有趋光性、趋氧性、趋化性等趋向性。
(2)荚膜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存在着一层界限明显质地均匀的胶状物质,富含水分,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称之为荚膜。
具有自身保护、储存营养、堆积废物功能,可防止细菌干燥,抵御干旱、免受药物和射线损伤及受宿主细胞吞噬的作用。
(3)芽孢某些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菌体细胞质浓缩凝聚成具有高度抵抗力的圆形或椭圆形休眠体,称之为芽孢。
原生质外依次由内膜、皮层、芽孢壳和外膜包围,芽孢内含水量很低,含脂多、渗透性小、代谢活性低。
外壁结构致密坚实,能抵御外界的热、紫外线和化学药剂的侵损。
3.细菌的繁殖和菌落
(1)裂殖通过DNA复制,二裂繁殖。
细菌的繁殖速度相当迅速,一般条件下20~30分钟即可繁殖一代。
(2)菌落(colony)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具有一定形状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不同的微生物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隆起、光泽、质地和颜色等特征均不相同,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二)霉菌(mold)
凡生长在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落的真菌称为霉菌。
以吸收腐败有机物为主要营养,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几丁质能力很强。
1.霉菌的形态
霉菌的菌丝是一种3~10μm的管状细丝,菌丝分枝,相互交织形成一个菌丝体。
⑴营养菌丝与气生菌丝(繁殖菌丝)
⑵无隔菌丝(单细胞)和有隔菌丝(简单多细胞)
2.霉菌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霉菌是真核细胞,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四部分组成。
(1)细胞质霉菌细胞质内具有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有一定形状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器。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上有基粒,嵴和基粒上分布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线粒体是霉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糖和脂肪等有机物在这里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
C6H12O6 + 6 O26CO2 + 6H2O + 38A TP(三磷酸腺苷,高能化合物)
内质网是细胞内部和表面结构之间的联络通道,有的内质网上有核糖体。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合成后的蛋白质通过内质网管道输送到细胞其他部位。
(2)细胞核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双层核膜、核仁、染色体组成。
核膜上有核孔,是核内外物质交流的通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3.霉菌的繁殖和菌落
霉菌以无性孢子繁殖为主,不经两性细胞配合,而只通过繁殖菌丝分化而形成同种新个体的过程。
(1)孢囊孢子(内生孢子)菌丝无隔的霉菌其繁殖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膨大,逐渐形成孢子囊,囊内有许多核,每个核包以原生质,逐渐形成为孢囊孢子。
每个孢囊孢子就是一个繁殖细胞,囊破孢子释放,遇到适宜条件就萌发成新菌丝体。
毛霉、根霉以孢囊孢子方式繁殖。
(2)分生孢子(外生孢子)菌丝有隔的霉菌其繁殖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特化成为分生孢子梗,孢子由菌丝顶端或分生孢子梗出芽、缢缩形成。
3.常见的档案霉菌
(1)根霉属单细胞无隔菌丝;营养菌丝弧形,有分枝状假根伸入营养基内吸取营养;从假根相反方向伸出直立孢子囊梗;孢子囊生殖。
(2) 曲霉属多细胞有隔菌丝;接触营养基的菌丝分化出厚壁的足细胞吸取营养;足细胞相反方向伸出直立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膨大成顶囊,顶囊表面生出辐射状的小梗,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串状,孢子有黄、红、蓝、棕、黑、绿等色。
(3)青霉属多细胞有隔菌丝;营养菌丝不分化出足细胞,分生孢子梗不特化成顶囊,
分生孢子梗分化成帚状枝,分生孢子在小梗上呈串状;孢子一般有青、黄等色。
二、档案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一)营养物质
1.碳源构成生物体细胞的有机化合物骨架;为档案有害微生物提供能量。
档案库内有机物丰富,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淀粉等
2.氮源构成细胞原生质和其他结构(酶、DNA、RNA)的氮素。
档案库内有机氮化物有胶片明胶、皮革封面、胶粘剂等
3.无机盐参与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能量的转移、原生质胶态的控制、细胞渗透性的调节与维持、酶的辅基成分或激活剂的组成等。
微生物所需的微量无机盐极少,在档案库内容易获得。
4.生长素构成微生物生长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核酸和酶的辅助成分,参与代谢作用,微生物所需的微量有机物极少,在档案库内容易获得。
5.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体内物质良好的溶剂;细胞进行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维持细胞膨压,微生物需要的水份极多,档案制成材料的含水量直接与库房相对湿度有关。
(二)温度
1.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1)温度保证生物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要有活化分子,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活性逐渐增加,化学反应才能启动和加速进行。
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2)温度保证生物化学反应催化剂酶蛋白的活性
一般来说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相应提高,低温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功能,当温度低于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低,进入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超过45℃时,酶蛋白变性或凝固,失去活性,新陈代谢发生障碍。
最低生长温度5~10℃
最适生长温度18~28℃
最高生长温度40~45℃
温度
最低 最高
2.档案微生物温度生长类型
高温性 中温性 低温性 档案微生物大多为中温性嗜室温菌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不同,即使同种微生物又应发育形态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抗热性,细菌的芽孢和霉菌的孢子抗高温能力强于营养细胞。
(三) 湿度和水分
1.湿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离不开水。
当环境湿度降低过于干燥时,大多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其主要原因是干燥影响酶的活性使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导致机体处于休眠状态;并能引起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和盐浓度变高
微生物生长t 、Φ密切相关 生 长 速 度
Ф
72.8 % (最低) 95 %(最高)
2.档案微生物湿度生长类型
喜湿性 中湿性 干生性 档案微生物大多为中湿性,少数为干生性
(四)酸碱度
环境中的酸碱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因为酶本身是酸碱两性化合物;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对营养物的吸收;影响菌体内酶的合成和活性,以及原生质胶体的结构和性质;影响氧化还原电位。
细菌最适PH 6.5~7.5,霉菌最适PH 5.0~6.0。
霉菌是嗜酸性微生物,由于纸张呈酸性特别适合霉菌生长。
(五)氧气
大多档案微生物属于需氧性,体内的糖和脂肪等有机物在线粒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生命活动需要。
C 6H 12O 6 + 6O 2 6CO 2 + 6H 2O + 38 A —P~P~P (~ 高能键)
A —P~P~P ====== A —P~P + 能量
机械能、化学能、渗透能、热能、电能等,供生命活动需要
微生物菌丝体
思考题:
1.档案库房微生物的生命特征是什么?如何说明防霉措施的难度?
2.细菌的荚膜和鞭毛如何适应不利的环境因子?
3.分析档案库内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防霉杀菌的关系。
4.档案制成材料是否是霉菌生长的良好营养基?
名词解释和基本概念
微生物芽孢荚膜营养菌丝繁殖菌丝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菌落胞外酶
生物氧化作用(微生物有氧呼吸)三磷酸腺苷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微生物最适生长湿度酶的活性有隔菌丝无隔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