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复习课件(共22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765.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共1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 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 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问题导学:1.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的污染源: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液、废渣、废气);②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随着雨水流入水体;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治方法和措施:利用化学方法(如中和法、氧化法等)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
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酸雨的形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发生反应,形成酸雨(pH< 5.6)。
(2)酸雨的危害: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
(3)措施:①向煤炭中加入固硫剂:石灰石或生石灰。
②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
3.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
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三、学情诊断:【诊断1】201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答案】C【诊断2】绿色化学实验是在对常规实验进行改进而形成的实验新方法。
它能减少或消除实验中的“三废”污染和浪费等。
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操作是()A.将实验室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将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后的尾气排入空气中C.将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残余物分离回收 D.将用剩的碳酸钠固体放回原瓶,节约药品第1课时 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或者对环境的影响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 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氢气的制法、氢能源
动
.
“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
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
硫的化合物、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
矿石及其制品有腐蚀
世界的气候,引起多种自然
合学习氮、磷
问题解决了,新的环境问题
选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能力目标
过对学习内容的社
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氢气的制法、氢能源
学生活动
选取适合在实验室制取的
指导学生讨论:
1如何检验气密性
如何验纯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
;
相似;
是各国正努力
402nm 想、听、磷
1。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3.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的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拒绝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2.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学会应用有关图表和资料,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1.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2.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3.“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4.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5“绿色化学”理念的宗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
禁止燃烧散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