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解说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818.50 KB
- 文档页数:42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凯氏定氮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含氮化合物在该方法中的转化过程,像蛋白质中的氮如何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氨等,这要求学生能清晰地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熟练掌握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骤,从样品的处理、消化、蒸馏到最后的滴定,每一个环节都能详细描述,并且能够在实验室中独立、准确地操作相关仪器进行测定。
-学会根据滴定结果计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误差范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动画演示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步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动画中展示蛋白质在强酸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变化。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中,成员们要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样品处理,有的负责仪器操作等,共同完成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任务。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如果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学生要能够分析出可能是样品处理不当、仪器操作失误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凯氏定氮法在食品检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准确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意义。
比如说,不法商家可能会在食品中添加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值,而凯氏定氮法可以检测出这种欺诈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对凯氏定氮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从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入手,引出该方法利用强酸将蛋白质中的氮转化为铵盐的原理,这是整个方法的理论基础。
-接着详细介绍了操作步骤,按照消化、蒸馏、滴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解每个环节需要用到的仪器、试剂以及操作要点。
这种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理解原理,再学习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