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美术教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25
八年级美术《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点:春天的气候、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等。
2. 春天的美好:春天的景色、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活动等。
3. 表现手法:绘画、手工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春天的特点进行表现。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具。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手工制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讲解春天的美好:展示春天的景色、气息、活动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3. 示范:教师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展示如何表现春天的美好。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7.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是否充分?2. 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的熟练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是否满意?如何提高?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绘画、手工等创作,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孩子发挥创意,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师收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反馈。
十、教学进度1. 本教案共需4课时。
2. 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评价2. 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技能表达春天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4. 学生作品的创意、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结合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艺术家或者摄影师来课堂分享他们眼中春天的艺术作品。
赏《春》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是在19世纪。
欧洲古代绘画的兴盛与发展体现在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时期。
14世纪下半期至16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黑暗的中世纪在日趋崩溃,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逐渐形成。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宗教色彩。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波提切利的《春》,创作于1481年至1482年的一副蛋彩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是西方的美神维纳斯,爱神丘比特,画面中丘比特蒙着双眼拿着弓箭自信的要射出爱的箭,因为是蒙着眼,所以射的有时准有时却偏离了靶心,但无论准与不准,最重要的是他很自信,所以他不停的射着他爱之箭,感受着箭离弦的惬意。
一个人也许会失败,但只要他拥有自信,不断的去做,就拥有自己的天空和快乐。
而我们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谁也不可能不经历失败。
不要气馁,只要不失去信心,所有的事情都将有可能成功。
《春》作为传世名作,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美丽的早春。
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女神们出现在大森林中,她们有的端庄,有的高贵,有的皱眉,有的微笑,有的漫步,有的驻足。
我最感兴趣的是美惠三女神,她们分别代表着美丽,青春和幸福。
虽然她们代表的意义不同,但画面中确是一个整体,她们有着相同的发色和发式,同样身上薄如蝉翼的纱裙,她们的手拉着手浑然一体不分彼此,翩翩起舞为春天增加了一丝轻柔与妩媚。
无论是美丽还是纯纯的幸福,都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美好愿景。
要知道无论是美丽、青春、幸福三种追求是不可分割的、连在一起的。
正如画面中这样的组合,她们虽是三位女神,但却组合在了一起,她们既是春的一部分又构成了整幅春的美丽。
她使我们懂得了和谐完整才是美。
《春》从绘画技法来讲采用传统的蛋彩画法而没有使用当时已开始流行的油画法。
美术《春》优秀教案美术《春》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春》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春》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二、教学重难点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1、导入新课有这样一首歌,春天在哪里,你们会唱吗,请听歌曲。
我们去朱自清这位诗人,散文名作家的《春》中去寻找春吧?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展现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用最贴近的心去感知作者的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
找出分幅描绘春天的语段。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那你能接着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名说说春在哪里吗?请用春在因为的句式描述。
(二)、研读与赏析1、潜心精读: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请用春在因为的句式描述。
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