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美术教学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25
八年级美术《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点:春天的气候、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等。
2. 春天的美好:春天的景色、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活动等。
3. 表现手法:绘画、手工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春天的特点进行表现。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具。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手工制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讲解春天的美好:展示春天的景色、气息、活动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3. 示范:教师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展示如何表现春天的美好。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7.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和感受是否充分?2. 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的熟练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是否满意?如何提高?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绘画、手工等创作,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孩子发挥创意,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师收集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反馈。
十、教学进度1. 本教案共需4课时。
2. 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评价2. 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技能表达春天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4. 学生作品的创意、技巧和情感表达的结合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艺术家或者摄影师来课堂分享他们眼中春天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