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 格式:docx
- 大小:59.98 KB
- 文档页数:2
智慧校园业务架构智慧校园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
智慧校园的业务架构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校园服务四个主要方面。
一、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包括资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学校各类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例如,通过智能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学校资产的全程跟踪和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人事管理方面,可以通过智能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实现招聘、入职、考勤、绩效评估等全程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智慧校园的核心,包括教学资源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测等方面。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将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智能化的课程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课程的在线发布、选课、评价等功能,提高课程的透明度和灵活性。
教学质量监测方面,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教学评价系统,对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估和监督,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智慧校园的重点,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
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招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线报名、考试报名、录取结果查询等功能,提高招生效率和公平性。
学籍管理方面,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学籍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细化管理,包括学生档案、学籍变动、学生成绩等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记录,为学校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校园服务以上是智慧校园的业务架构。
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实现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校园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优化学校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简要说明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以及举例说明各部分内容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治理、智慧校园应用和安全保障。
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等硬件设备的建设和维护。
举例:学校可以通过购买云服务的方式,搭建智慧校园云平台,实现学校内部数据的存储和共享。
2. 数据治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清洗、标准化等工作,以实现数据的融合和分析。
举例:学校可以建立学生成绩数据库、学生档案数据库、教师教案数据库等,实现数据的融合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3. 智慧校园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信息化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等。
举例:学校可以开设在线课堂、在线辅导、在线考试等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
4. 安全保障: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举例:学校可以建立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对网络和数据的监控和管理,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四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只有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实现数据治理和智慧校园应用,同时安全保障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智慧校园总体建设架构分析一、总体建设方法智慧校园的建设可按照以下三个阶段推进规划:第一阶段:着力建设基础类系统,如综合管路系统、主干光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平安校园系统、一卡通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满足校园基本的教育、安全、生活等方面需求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着力建设智慧教学类及生活类应用系统,如多媒体教学系统、录播教学系统、标准化考场系统、智慧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第三阶段:着力建设智慧校园平台,融合已经建成的智慧管理、智慧教育、智慧生活等的核心硬件,形成全面感知、高效协作、智能管控的智慧校园平台。
智慧校园的建设不应局限于现有智慧校园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建设的实践模式,制订合理的实施进度表和任务分解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升级改造,边建设、边应用、边评估,逐步推进,充分发挥信息化应用项目优势,确保预期建设目标实现。
二、总体建设架构2.1总体技术架构智慧校园总体技术架构从上到下由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感知层组成。
应用层应用层包括智慧校园的各类服务子系统,它为校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系统界面。
主要包括面向校园管理类的服务系统、面向教学类的智能应用系统、面向校园生活类的服务系统组成。
应用层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以图形化的系统界面将所获取并经过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形象化地展示给用户,为校园管理者提供校园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行政管理等综合管理服务;为教师提供教学、教辅、教案、多媒体、培训认证等综合教学应用服务;为校园师生提供一卡通、信息查询、图书借阅、电视广播、校园医疗、无线网络等便捷生活服务。
平台层平台层包括两个主要的平台:以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备份服务为主的基础设施平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处理、中间件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为主的支撑服务平台。
基础平台层需要实现资源的集中化、规模化,能够实现对各类异构软硬件基础资源的兼容和资源的动态流转,同时将静态、固定的硬件资源进行调度,形成资源池。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5-31T00:50:08.050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1期作者:易赞王冶刘晗伍泽元李浩[导读]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育手段进行创新改进,也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育体系全面革新。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摘要: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育手段进行创新改进,也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育体系全面革新。
为此,要积极建设智慧校园,也就是将物理和信息空间通过技术手段衔接在一起,在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资源与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对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和典型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智慧校园;总体架构;典型应用引言早在2018年,我国就已经全面推行教育信息化2.0计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建立了对应的发展目标。
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全面推行智能教育,将学生作为核心,利用信息和智能技术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构建智慧化、便捷化的教育环境,发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优势作用,使校园教育工作更加开放、全面、高效。
1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1.1 功能需求在总体模型架构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的功能需求,然后进行规划设计。
首先,要建设统一的管理平台,因为智慧校园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环节比较复杂,不能只侧重于校园管理,应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各个系统、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完善,可以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利用云端、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应用整合等,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多依据,同时也可以服务于教学科研、生活管理、学习探索等多个方面;其次,运用财务智慧型管理模式,培养更多智慧型人才[1]。
某校园智慧校园及智能化设计要求一、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由3个平台和2个体系组成。
其中“3个平台”包含基础设施平台、基础支撑平台和智慧应用平台;“2个体系”包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和组织结构保障体系。
(1)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综合网络(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设备网、4G/5G 等)、绿色机房(空调、UPS、模块化机房)、云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备份等)。
(2)基础支撑平台基础支撑平台主要包括联接服务平台(APIGateway)和平台服务组件(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消息平台、数据服务门户、流量引擎平台、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信息系统、视频分析、位置服务、GIS地理信息、统一通信平台)。
(3)智慧应用平台智慧应用平台主要由智慧决策与监督、智慧教学与科研、智慧管理与服务组成。
其中“智慧决策与监督”主要由2个系统组成,分别是校长、书记信箱;“智慧教学与科研”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平台、学习空间、实验室管理平那台和科研管理平台;“智慧管理与服务”主要由以下平台或系统组成,分别是教务管理、财务管理、一站式服务大厅、公共服务、师生服务、资产管理、后勤管理、OA办公、智慧园区管理、智慧图书馆、和一卡通等。
(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实现“积极防御、主动防护”,有效保证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其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安全、平台及应用安全、服务交付安全、电子认证和应用安全支撑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预警与监管中心。
(5)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和组织结构保障体系运行维护保障体系由运行维护服务制度、运行维护服务流程、运行维护服务组织、运行维护服务队伍、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部分组成,涉及制度、人、技术、对象四类因素。
制度是规范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流程建立的基础。
大家好,我是薛哥。
智慧校园建设每年都是重点,今年也不例外,我们要学习如何设计,就要先从它的系统架构学起来,今天一起来看看吧!01正文智慧校园建设是提供校园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连接、智慧教学管理、家校互动、智慧安防、资源共享等校园多维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管理综合集成方案以物联网感知为基础,以“物联感知数据+AI”为核心,融合校园教学、管理、安防服务软硬件平台,为校园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校园设施物联化、校园安防智能化、校园生活便捷、校园管理科学化。
基于多年教育行业经验积累和技术能力的发展,对校园的智能化建设,实现校园物联设备全覆盖,实现校园全节点、全场景的智能互联,并在智能物联化的基础上,融合校园多个信息网系统应用,实现物信融合统一管理,不但使管理的粒度更精细,使校园的管理更全面、更方便、更可靠、更简单,使学校的服务更贴近师生的需求和使用。
通过AI赋能,提升数据价值,通过物信融合在校园安全、师生服务、后勤管理方面提升业务突破能力,构建智安、便捷、绿色的智慧校园新格局。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整体构成为一体四层三体系。
依托于具有智能感知能力的AIoT基座,提供物联设备统一接入和开放式的平台架构,将各类物联感知设备接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其中物联设备即包含了所有前端感知设备,如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告警防范、能耗设备、照明、新风设备等。
AI能力调度管理的能力层,提供包括AI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物联接入能力等多种能力。
数据层将接入的物联感知数据经过清洗、治理、智能分析等过程,实现数据管理包括统一标准的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各业务域产生的业务数据,由一个平台汇聚和池化。
平台服务层包括校园数据中心、校园物联系统、校园管理服务以及OpenAPI网关,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服务门户、统一消息等,这些平台对上层应用提供人员身份识别(例如全校统一的人脸识别)、内容汇聚、消息传递、内容管理、移动应用等提供支撑,同时提供统一开发运行平台通过提供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上层应用系统可以容易地调用下层服务接口和数据接口。
智慧校园系统架构设计方案智慧校园系统是一个集成了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
它通过对校园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务,以提高校园教学、管理和安全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是一个智慧校园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概述智慧校园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分为前端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层架构。
前端展示层负责和用户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
二、前端展示层前端展示层是用户直接接触到的界面,包括PC端网页、移动端APP等。
前端展示层需要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通过前端展示层可以进行教务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操作。
同时,前端展示层还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对接,比如学生考勤系统、教务系统等。
三、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智慧校园系统的核心模块,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和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层根据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前端展示层。
业务逻辑层包括用户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等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负责相应的功能,比如用户管理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管理,教务管理负责课表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资源、设备信息等。
数据存储层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等不同的技术来存储数据,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和管理功能。
数据存储层还可以设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性和可靠性智慧校园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做好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方面的工作,以保护学校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同时,系统还需要设置监控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的异常情况,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系统集成和接口对接智慧校园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接口对接,比如学生考勤系统、教务系统等。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以实现信息的统一和流程的优化。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需求参考一、学校理念与目标1.理念: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新校园、智慧校园、美丽校园2.目标:xxx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xxx年完成五大板块的建设和运行;xxx年底所有终端实现运行;二、智慧校园总体框架根据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的职责使命,我们分别从五个方面(校园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设施、人员与资金)提出我校智慧校园的需求。
1.校园管理校园管理方面主要涉及人员管控、车辆管理、周界防护、应急指挥中心、卫生、水电、资产、商铺餐饮、校医等。
人员管控:能自动识别外来人员,对外来陌生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其对校内师生造成财产损失或带来生命安全隐患。
通过人脸识别对校内师生进行智能监控,可以画出活动轨迹,可以按照设置自动弹出提示(未归宿、晚归等),便于学校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核实和统计,防止师生失联。
即使发生失联,也能够第一时间察觉,并采取有效措施。
能够对陌生人员进行布防,将安全隐患隔离在校园之外。
能够通过人员的特征信息,搜索陌生人员,调取其在各个前端摄像头上采集到的人脸图像。
并根据采集到的人脸,自动绘制行程曲线,便于有突发事件时,准确知道相关人员的移动轨迹,并预判接下来可能要去的地方,提前做好防范。
车辆管控:出入管理:能自动识别车牌,校内车辆,自动放行,能生成车辆轨迹。
对黑名单车辆进行预警。
车辆测速:在校内交通主干道,能够检测来往车辆的行车速度,并作限速提醒、当前测速显示提醒。
行车管理:能自动抓拍超速、逆行等违规行为,并可在出口位置提醒车主有哪些违规行为,违规3次(数值可设定)自动将该车辆加入黑名单,禁止其通行。
停车管理:违停抓拍、违停提醒、违停预警。
车辆预约:针对外来车辆,提供预约功能,已预约车辆,在预约时段进出,门禁系统自动放行;超过该时段,禁止通行。
周界防护:越界预警:当目标越过用户设置的警戒面时,系统自动产生预警。
停留预警:当目标在用户设置的检测区域范围内停留(包括静止和移动)超过设定时间时,系统自动产生预警。
智慧校园建设的框架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要建设任务。
但是,智慧校园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全面的框架与实践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本文将从智慧校园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智慧校园框架与实践的建议。
一、智慧校园的需求和发展现状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教师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其中最显著的需求是信息化,在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上再引入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建设。
例如:在线课堂、多功能图书馆、校园卡、智能门锁等,这些都是现代技术在校园中普及的体现。
不仅如此,智慧校园对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降低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管理体系等等。
智慧校园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一些热门城市的高校已经开始实践这一建设。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某些高校已经启动了智慧校园计划。
同时,在一些非重点城市,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和实践方案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还有一定的问题。
二、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1、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智慧校园建设还缺乏标准的统一性。
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统一,但还没达到完全一致的状态。
由于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经济因素的不同,不同学校的建设标准也有所不同。
这不仅会导致一些实际情况的混乱,还会给学校带来许多管理上、运营上的困难。
2、信息安全隐患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例如:在线教育就成为了隐私泄露的重要借口。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一些不良商家可以利用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来获取个人隐私。
此外,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着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管理不完善、终端设备安全问题等等。
3、可持续发展问题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设备,这会导致一定的成本问题。
虽然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为学校节省规模化的费用,但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