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左右、上下)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堂实录武汉二中朱艳娟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概念。
2、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一)、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二)、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组成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区分岩石圈和地壳;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任务完成法、导学法、列表对比法、分组合作讨论六、学法指导通过绘制地球圈层图学习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科学家是怎样做科研的呢?比如现在我们给科学家一个研究课题:地球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科学家拿到这个课题之后,该怎么做呢?生:收集资料、讨论;考察、测量、开会、表决……师:科学家做科研是有一定的步骤的。
首先确定研究课题,勾划一个大致的思路;然后准备相关理论依据;第三收集资料、数据;第四用相关理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第五形成结论;第六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
师:这节课,我们就当一回科学家,来模拟一下科学家科研的全过程。
我们的科研课题就是: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新课教学)师:拿到选题之后,我们要先有个大致的思路。
地球不能切开看,也不透明,目前我们人类的钻探技术又很有限。
但是我们要知道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怎么办?是:哦,是不是很像我们夏天挑选西瓜的时候啊?夏天我们买西瓜的时候,不能切开,西瓜也不透明,但是我们要选一个熟透的西瓜,你是如何挑选西瓜的?生:拍一拍,听声音。
1.有关地震的小学生作文今天我一如往常的和弟弟一起去上学,一到学校马上进教室,准备打扫。
工作完成后,大家坐在教室里面,准备开始今天的课程。
不料几分钟后突然听见来自地底下?轰轰轰的声音,须臾间天摇地动,左右摇晃,站都站不稳,原来是地牛翻身了。
老师迅速放下手中的课本,要大家马上往空旷处避难,同学们各个惊慌失措神色紧张?的往操场上狂奔,好像受到惊吓的羊群,我也吓得魂飞魄散,全身都在颤抖,许多同学也惊吓过度,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次地震摇了一分多钟还没停止,我脑海中突?然出现“世界末日”的影片,难道地球就要消失了吗?我再也见不到我亲爱的家人了吗?天啊!我不要!心里面不断的祈祷地震快停止,不久地牛就停止翻身,一切?恢复平静,好在大家都平安无事。
今天的地震让我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平时学校都会定期做地震的防灾演练,但是我们都嘻嘻哈哈的打闹,觉得很好玩,但这次的地震,学校能迅速的疏散所有的学生到空旷的地方避难,将伤害降到最低,此时我才了解到平时就应该要未雨绸缪,事情发生时才可以很快的解决。
这次的地震,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大自然的力量真的是不容小觑。
2.有关地震的小学生作文今天下午发生的事真奇怪:两点多时,我正在课桌上趴着玩纸片,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同学们也都在相互询问怎么了。
到了第二节课时,一个男老师匆忙的把我们全班都喊道了大操场上,“哇塞,这么多的人呀!”原来,全校的师生都来了。
我们大约站了20分钟以后,校长宣布全体放学!连书包都不用背!作业也不布置了!走出校门,马路上到处都站着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有的带着小板凳;有的怀抱婴儿。
文峰广场上的人比星期天的人还多,连地下图书城里都站了好多人。
人们都在谈论着什么,我觉得情况不妙,心里慌得厉害,就急急忙忙跑到妈妈办公室。
妈妈看到我噙着眼泪慌慌张张的样子,告诉我:“别怕,别怕,是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咱们许昌只是刚有感觉。
”然后,她又打开互联网,让我从电脑上查看详细的报道,原来就连北京都有震感,怪不得我感到头晕呢!哦!这下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家里的小金鱼在新换的清水里也不停地喘气;小兔子也发疯似的挠箱子。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1.火山与地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概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现象及其原因,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科学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先从学生熟悉的火山和地震现象出发,说明地壳运动有时是非常剧烈的,导致地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所以在教材中还介绍了地震的预兆和防震抗灾的基本措施。
最后,教材利用地图描绘了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为下一节探讨板块学说和解释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地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本节以现象为主的课本内容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相反,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当地震与火山来临时,应该做哪些防护措施的知识点上,学生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而导致选择错误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掌握当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
3.知道世界主要火山带,并与地震带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在认识地震的成因及其破坏性的过程中学会自救的方法。
2.通过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学生自己记录世界主要火山带的分布,体会火山爆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地震和火山的灾难性,树立防灾意识,积累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自救逃生的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世界各地各种地形的图片。
(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师:同学们,大家看个刚才的这组图片,谁能归纳总结一下,刚才你看到了哪几种类型的地形。
生: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地震,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自然现象,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那么,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要了解地震的发生,首先得从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结构说起。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鸡蛋”,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表面。
它的厚度并不均匀,就像鸡蛋壳一样,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
而地震的发生,大多与地壳的运动有关。
地壳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被称为“地壳板块”。
它们就像漂浮在地球内部“热汤”上的“木筏”,不断地移动、碰撞、挤压和分离。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地震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它们之间的压力会逐渐积累。
就像我们用力挤压一个弹簧,弹簧会储存能量一样,地壳板块在挤压过程中也会储存能量。
当这种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岩石就会突然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地震。
这种由于板块挤压而引发的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的边界处。
比如,世界上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就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活跃区域,因此地震频繁发生。
除了板块挤压,板块的拉伸和错动也会引发地震。
当两个板块相互分离时,中间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岩石在这种拉伸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破裂,导致地震。
此外,火山活动也可能引发地震。
火山喷发时,岩浆的上涌和喷发会对周围的地壳产生冲击和压力,从而引发地震。
不过,这种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通常规模较小,而且往往伴随着火山喷发。
还有一种地震类型叫做“陷落地震”。
这种地震通常发生在地下溶洞或者煤矿等采空区。
当这些空洞上方的岩石无法承受自身的重量时,就会突然塌陷,引起地震。
不过,陷落地震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对有限。
那么,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呢?为了衡量地震的强度,科学家们引入了“震级”的概念。
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每增加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 30 倍。
2024年鲁教版高一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1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地震发生时,在鄱阳湖的一艘渔船上人们感觉到()A. 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根本因素是( )A. 社会文化因素B. 政治因素C. 生态环境因素D. 经济因素3、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A. 水果罐头厂B. 啤酒厂C. 电子装配厂D. 制鞋厂4、读“欧洲货物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距相关曲线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距<80公里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空运B. 80公里<运距<550公里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铁路C. 运距>550公里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公路D. 无论距离远近,水运都是最廉价的5、【题文】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 二月,海南岛已进入春耕播种时节,而黑龙江仍是一片冰天雪地B. 北半球河流右岸受冲刷,左岸泥沙淤积C. 中国球迷在清晨观看美国当地晚间篮球赛的电视直播D. 一日内学校操场旗杆影子长度要变化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9题,共18分)6、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南极圈以内为极昼2.当太阳直射点从d到a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B.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7、【题文】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A.渭河平原B.庐山C.汾河谷地D.喜马拉雅山8、影响河道排水速度的因素有()A. 河谷的顺直程度B. 流域的地面坡度C. 河谷的纵向坡度D. 流域的植被覆盖率9、【题文】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学目标:了解地震波,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及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比较。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地震波的特点,地球内部及外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外部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难点:地球内部地震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及内部圈层的划分。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PPT,这张PPT上有个什么?(苹果)。
如果我想要知道苹果内部是什么样,可以怎么办?(切开、砸开、咬一口)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个苹果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画有世界地图)如果现在这个苹果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想要知道它的内部构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不能)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探索地球的内部构造呢?(钻井)对,我们可以通过钻井的方法来提取内部物质,通过研究这些物质来探索地球内部的构造是怎样的。
科学家们也和大家想的一样,并且付诸了行动。
但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也只有12345米,对比地球内部半径6371KM,钻井只能探索到地球的表皮。
12KM以下的部分我们还得换种方法。
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医院的医生总是通过听患者的心跳来初步判断心脏是否有问题。
同样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听地球的心跳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可以)地球的心跳是什么呢?(地震波)【自主学习】请阅读P21角标1和第一段内容,了解地震波的含义,找到地震波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地震波:当发生地震时,岩石发生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2、地震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简称来源于两个英文单词secondary,第二的,以及primary,第一的。
所以由这两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推测一下,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这是第一个特点,再看它们所经过的物质状态有什么不同?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地震科普知识资料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要发生地震 500 多万次,此中只有 5 万频频左右人们能感感觉到,其实不是全部的地震都能造成损坏,为何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种类我们该如何面对地震下边我们向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第一局部地震根基知识为何会发生地震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停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渐渐累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特别强的作使劲,当岩石蒙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忽然发生破碎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开释能量惹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碎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种类呢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种类: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结构地震。
火山地震是因为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惹起的地面振动。
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损坏相对较小。
塌陷地震是因为地层塌陷惹起的地面振动。
比方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许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惹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
这种地震一般损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常所说的地震叫结构地震。
结构地震是因为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碎所造成的。
这种地震大概占到全世界地震数的 90%以上,并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因此对人类的威迫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区分为以下几类: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损坏型地震、严重损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 3 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往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获得。
有感地震:一般指 3 级以上、 5 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损坏。
全世界每年大概发生 3 级以上地震 5 万余次。
损坏型地震:一般指 5 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备造成损坏的地震。
全世界均匀每年大概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1000 次左右。
严重损坏型地震:指 7 级以上地震。
全世界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 10 到 20 次,可是大部分发生在大海和荒凉人烟的地方。
精选地震作文300字8篇精选地震作文300字8篇地震作文300字篇1早晨,我和妈妈揉了揉惺松的眼睛,一骨碌地坐起来,打开电视看新闻,电视上面正在直播四川地震情况,我和妈妈就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新闻上说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70多人,6986人受伤。
解放军叔叔们昨晚上一晚上都没合眼,一直在搜救,希望在72小时的黄金时间内搜救出更多的人民。
其中芦山县有一位11岁女孩叫黄思怡,她父母在县城打工,黄思怡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地震发生时,黄思怡从楼上往下跑,途中被围墙砸到。
在邻居的帮助下,思怡被救出来。
伤势很严重,思怡已经接受了右腿截肢手术,但依然昏迷不醒,只能靠呼吸机辅助呼吸。
医生说她的肝、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思怡正在华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
看到她妈妈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声泪俱下,伤心欲绝,我心里很难受,鼻子酸酸的,我为她祈祷,希望她快点醒过来,快点好起来。
思怡,加油!我心里直打哆嗦,这可怕的地震真可恶,地震发生时为什么都没有前兆呢,为什么没有人能预测呢?我们这里台风来临之前气象台都会通知,要我们做好防台工作。
真心希望我们人类能够事先预测这种自然灾害。
地震作文300字篇2在今年8月3日十六时云南鲁甸发生了六点五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615人死亡114人失踪,三千一百四十三人受伤。
我国有记录以来已经发生了好几起大地震了,房屋被摧毁,道路被破坏,水电也都无法正常使用。
每次发生地震的后的第一时间,消防员叔叔和武警叔叔就会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将被困者送到安全地区,给受伤的人搭帐篷送吃的,它是人们的救命恩人是人们的守护神。
他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种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人们恐惧地震,因为它让无数人民失去了家园,无情的地震它夺去了许多无辜百姓的宝贵生命。
我想如果能控制地震让地震不再发生那该有多好啊!长大了,我要当一名科学家研制一种可以控制地震的仪器。
这种仪器只需将它埋在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的地下十米处。
就可以保证这个国家100年不发地震。
地震带给我们的感触地震,这个字眼对于许多人来说,代表着痛苦、恐惧和失去。
然而,在这场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爱。
本文将围绕地震带给我们的感触,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地震发生时,无数生命在瞬间被夺走,让我们深感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面对这样的灾难,我们无法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更无法阻止灾难的来临。
这使得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刻相处的时光。
二、团结与互助的力量在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与互助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我们在面对灾难时不再孤独,使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三、勇敢与坚韧的精神地震中,许多幸存者表现出了勇敢与坚韧的精神。
他们在废墟中挣扎求生,忍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只为了能够重见阳光。
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明白:在逆境中,人类拥有无尽的潜能和力量。
四、敬畏自然,珍爱家园地震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这场灾难提醒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我们的家园。
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五、反思与成长地震带给我们的痛苦,也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家园为何如此脆弱?我们的应急措施是否到位?在反思中,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总结:地震带给我们的感触是深远的。
它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感受到团结与互助的力量,见证了勇敢与坚韧的精神,也让我们学会敬畏自然、珍爱家园。
单选题1、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浅源、中源、深源三类,浅源地震深度在A、 0-10公里B、 0-50公里C、 0-70公里D、0-110公里2、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A、越大B、一样C、越小D、没有相关性3、大震前,井水往往会有一系列变化,如变浑、翻花、冒泡、涨落等,这是一种现象。
A、正常B、微观异常C、宏观异常D、水文异常4、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B、大洋中脊地震带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东非大裂谷地震带5、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A中国地震局B地震专家 C公安机关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6、有位亲身经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向人介绍地震发生时逃生的办法,你认为哪句话是错误的:A、“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
”B、“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手,左手反握右臂”。
C、“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D、“闭上眼,用嘴呼吸。
”7、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我国唐山的大地震属于…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D、海啸8、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A、10–20秒B、1分钟左右C、几分钟左右D、一小时左右9、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震后开始的。
A、1966年邢台地震B、1975年海城地震C、1976年唐山地震10、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A、1975年的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B、1970年的云南通海7.7级地震C、1976年唐山大地震D、1556年陕西关中8级大地震多选题1、 ( )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C公安人员D民兵2、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灾区实行下列紧急应急措施:A基本生活品的统一发放和分配 B灯火管制C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等D交通管制3、地震宏观前兆现象主要有( ABCD )A地下水异常 B动物异常 C地声D地光4、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除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外,还有:(AB)A、建筑物抗震性能B、地区人口密度C、经济发展程度D、社会文明程度等5、地震次生灾害包括(A、B、C、D)A、火灾B、煤气泄漏C、房屋倒塌D、水灾6、震后救人的原则是(A、B、C)A、先救医务人员B、先救容易救的人C、先救近后救远简答题1、几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六级2、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构造地震3、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商周时代4、哪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地震感受作文400字(精选14篇)地震感受作文400字(精选14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感受作文4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感受作文400字篇1第一次感受到地震的威力五月十二日,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日子,在这一天四川同胞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的地震的威力,我记得那天……五月十二日下午,我们正在上英语课,忽然,班主任斩钉截铁地说:“快下去!”看到老师严肃的面孔,我们虽然不理解,但也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全班同学立刻全部下去了,在走道上时,我感到了好像大地在颤动,灯在摇,好像楼要倒了一样,我还以为下面在演什么节目,就一下子冲了下去。
到下面操场上我听到老师说“地震了。
”只见有的同学站在宽阔的地方,有的在卫生区,还有的在校门外,这是我才知事情的严重。
大约过了十几秒,教学楼上已空空如也,有些人说:“是不是龙卷风”,我又看见空中很多飞机飞往同一的方向,我猜想是什么地方地震了。
晚上,我看了新闻,说四川发生了七点八级地震,我就想那里的人们是多么悲惨!过了几天,新闻说是八点零级大地震!我更吃惊了,那天,我几乎一夜没睡,因为我老家在四川,不知道那里的亲戚怎么样了,就立马打电话,可电话已无法接通,我真想哭。
过了一个星期,我在电视上看见四川的惨状:几百所学校毁于一旦,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地上有数不清的残肢,一具具尸体从废墟里挖出。
我们家人又给四川的亲人打了电话,还好,他们那里还算完全,说“这里很好,就是土牛棚没了。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到地震的威力,永生难忘啊!地震感受作文400字篇2迎着淅沥沥的春雨,我来到了科技馆的地震模拟室,亲身体验一下地震的感觉。
模拟室中央安置着一块平台,一次只能站十多个人,前方还有一个屏幕。
单元素养卷(第一章)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科学家们把这颗“超级地球”命名为GJ357d。
GJ357d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
据此完成1~3题。
1.“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 )A.地月系 B.银河系C.太阳系 D.河外星系2.与地球相比,GJ357d( )①公转周期较长②大气层较薄③公转周期较短④大气层较厚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3.若GJ357d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当B.有固体表面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D.有较丰富的水资源下图为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拳头可用于( )A.估算月亮的高度角 B.确定月亮的水平方位角C.估算观察地的纬度 D.确定月亮与地球的关系5.图示月亮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农历十五左右 B.农历的月初C.阳历十五左右 D.阳历的月初2019年4月28日,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将开展第五月工作。
据此完成6~7题。
6.玉兔二号月球车工作时的能量来自( )A.太阳辐射能 B.核能C.风能 D.太阳风7.最可能干扰玉兔二号月球车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大气层 B.流星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赫罗图(下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关系示意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其中太阳光度为1。
据此完成8~9题。
8.①②③④表示太阳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9.据图判断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A.4 000 K B.10 000 KC.6 000 K D.3 000 K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
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地震200字心得体会地震200字心得体会篇120XX年3月14日晚上,我被孩子的家庭作业搞的晕头转向,在休息的时候打开电视看看日本3.11的地震海啸情况,在中央四台和凤凰卫视看到日本地震海啸震撼的场面,人在大自然面前竟是如此渺小,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20XX 年伊始,新西兰和我国的云南也发生了地震,是否正如预言家所预测的20XX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还是大自然对人类贪婪无止境的惩罚。
3月15日早上回单位上班,由于自己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打开电脑自然就关注日本地震海啸最新的报道,在我所观看到的相关视频中,给我的感觉是日本人很自觉,没有人在哄抢商品,在避难所里,都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好像灯光是摄影师打的光,没有电源,都靠蜡烛在照明。
人与人见面都还是那么有礼貌。
没有看到有人在奔跑,除了那些船、车辆被海水冲的到处跑外。
我还真的奇怪了,日本人转移的速度真是惊人,很多画面都是在高处的人群,看着下面的海水吞没了自己的家园。
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的天灾很重,但人祸很小,在这么强的地震中没有多少房屋倒塌(特别是中小学校),日本灾区的大部分房屋是被海啸时的洪水巨浪卷走的。
海啸到来之前,灾区各地的广播能及时发出预警,使很多人有了逃生的机会。
我就想了,如果中国发生了海啸,我们就算得到了预警,受灾民众该往哪里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毕竟我们中国对国民的应急演练及自救逃生教育还是很欠缺的,另外我们中国的应急广播网络是否建立并能达到及时疏散民众的效果。
都是地球人,生到哪个地方,都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为日本祈福,只是为人类祈福,为那些与中日之间的是是非非无关的老百姓祈福。
正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许只有自己及家人身在其中才能深刻体会那一种悲哀和痛苦,那真的是神马都是浮云,向此次地震海啸灾难中死去的日本人哀悼!但我会一如既往地痛恨日本的军国主义者。
地震200字心得体会篇2为了让师生掌握火灾、地震等突发灾害的逃生技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救防护能力。
1.地震发生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左右、上下)?
2.地震怎样预报?
3.地震预测为什么很难?
4.地震发生前会有哪些前兆?
5.什么是瀑布地震?怎样发生的?
6.为什么地震发生前动物比人要敏感得多?人类在这方面的感官退化了?
7.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8.如果此时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9.地震发生时会有什么连锁反应?
10.恐龙的灭亡与地震是否有关?
11.地震为什么很多发生在夜晚?
1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那一次?
13.地震释放的能量是怎么测定的?
14.96年发生在南黄海的地震为何对上海影响不大?
15.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以后唐山还会发生吗?如果还会发生,为何要重建唐山?重
建时如何解决这一困惑?
16.地震的能量能否收集?
17.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
18.张衡地动仪的内部结构怎样?
19.张衡地动仪现在还能用吗?
20.为何地震带内有大量人居住?
21.每年的地震会给全球带来多大的损失?
22.地震如何对房屋产生巨大的破坏?
23.房屋的结构如何才能防震?
24.是否每一幢房屋都需要考虑防震?
25.特殊工程的防震与其它单位有何不同,如大桥、国家计算机资料库、水电站等。
26.地震的发生有无好处?
27.古大陆的中心是否有地震?
28.地震和火山爆发是否有关?
29.地震是否有周期性?
30.喜马拉雅山近300年没有发生大地震,是否意味不久可能会发生大震?
31.海底是否有地震?会产生什么后果?
32.月球或其它星球是否也有震动?
33.地震对空中的飞机的影响。
34.如发生地震,中国有哪些先进的救援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否差距?
35.大震发生时,是否改变地球的运行轨道?
36.为何余震多且威力有时更大?
37.是否有人为地震?
38.地震对人造卫星有影响吗?
39.地震产生的能量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40.地震对气候有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