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研 中国古代教育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30 KB
- 文档页数:3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学的学生中,可不经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是()A.外舍生中的优异者B.内舍生中的优异者C.上舍生中的优异者D.各舍考试中的优异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以下有关三舍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舍法是我国古代首创的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B.融养士和取士于太学,提高了太学的地位C.三舍法是我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D.对学生的考查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3.在胡瑗的“分斋教学”中,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为目标的是()A.治事斋B.武备寨C.经义斋D.经史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4.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不是以讲授为主要功能的?()A.白鹿洞书院B.东林书院C.应天府书院D.丽正书院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5.《白鹿洞书院揭示》是由谁拟定的?()A.顾宪成B.朱熹C.阮元D.王安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形容()的。
A.白鹿洞书院B.东林书院C.学海堂D.茅山书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7.我国古代最早见载的蒙学教材是()A.《史籀篇》B.《仓颉篇》C.《急就篇》D.《千字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8.以下几位,哪一位不是明朝时期的教育家?()A.王守仁B.朱熹C.顾宪成D.王廷相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9.宋代太学的三舍法发展到元朝后,形成著名的()A.五等黜陟法B.积分法C.分斋教学法D.升舍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0.有关五等黜陟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对国子学的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B.生员的等级按学业成绩可陆续上升,是一种升级制度C.基本特点是按门第把学生分为五等D.升学的等级按学业成绩可升可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1.让国子监学生参与实践实习,历练政事,以此培养官吏的方式是() A.实学B.习行C.察举制D.监生历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2.社学的教育对象是()A.农家子弟B.贵族子弟C.书院学生D.社会青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3.“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4.“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A.元代B.宋代C.唐代D.明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5.“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6.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7.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韩愈B.朱熹C.王安石D.王守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8.“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19.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A.岳麓书院B.学海堂C.漳南书院D.东林书院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0.“诂经精舍”是谁创办的?()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1.元明清社学主要学习内容不包括()A.孝经B.论语C.孟子D.诗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2.下列篇章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白鹿洞书院规程B.白鹿洞书院教条C.白鹿洞书院学规D.白鹿洞书院揭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3.“积分法”最早实行于()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4.书院逐渐官学化,成为科举的附庸,发生在()A.清代B.明代C.元代D.宋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5.以下几种教学制度中,不是把学生学业成绩与等级地位相连的是() A.积分法B.三舍法C.苏湖教学法D.五等黜陟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26.以下几种教学考察方法中,针对地方官学学生的是()A.三舍法B.积分法C.五等黜陟法D.监生历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简答题27.简单介绍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学的教育对象是A.贵族子弟B.农家子弟C.社会青年D.书院学生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的掌握情况,涉及“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情况。
社学是设在农村地区,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以农家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它对于发展农村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具有一定意义。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教育2.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的是A.分斋教学B.三舍法C.监生吏事D.六步黜陟法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的掌握情况,涉及“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情况。
明立国改建国子学,扩大规模,次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
明初国子监实行“历事制”,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
历事期间,他们白天到各部门值班,晚上则归宿国子监斋舍,温习功课。
历事时间短则三月,长则一年。
历事后进行考核,上等送吏部附选,可授予官职,中等再令历练,下等送回国子监读书。
“历事制”可视为是一种实习制度,该制度使学校培养人才与业务部门使用人才直接挂钩。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教育3.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是A.王安石B.朱熹C.阮元D.顾宪成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书院发展的掌握情况,涉及“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书院的发展情况。
宋时朱熹常到书院讲学,并写有《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书院的学规。
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对于当时及以后的书院教育和官学教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中国古代教育4.明朝书院讲会制度的突出代表是A.东林书院B.白鹿洞书院C.岳麓书院D.石鼓书院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书院发展的掌握情况,涉及“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书院的发展情况。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考纲内容】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新增】: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1)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①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为了巩固政权,一方面采用政治威慑和物质利诱的手段迫使将帅交出兵权;另一方面重用文人,让他们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
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便利用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②“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宋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不少人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巩固,但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仅仅依靠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③尊孔崇儒,提倡佛、道宋朝统治者尊孔祟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因其积极倡导,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终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
(2)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①科举制度的演变宋朝的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名额;确定了“三年一贡举”;殿试成为定制;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元朝的科举制度:其具有明显的民族歧视特点;规定从“四书”中出题,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科举制度日趋严密。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史上的鼎盛时期。
北宋实行崇文政策,重视通过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但却忽视了兴学育才,学校教育受到很大冲击,国家深
感人才匮乏,所以“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80多年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之后这个政策的侧重点转移到兴
五、北宋三 次兴学与 “三舍法" (一)北宋的三次兴 学
10天津简 (简述宋朝历 史上三次著 名的兴学运 动),13山东 简,16西北 简,2018福 建师大(名词 解释:熙宁兴 学) (1)概
述
(二)三舍 法
13北京, 14湖南, 15山东, 15华东, 16陕西, 17
集美大
(2)
具体 内容
"三舍法"北宋王安石”在熙宁兴学"期间创立的一种种对太学的改革措施。
①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地分为三部分,学 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
②初入学为外舍生,平时有品行(行)和学业(艺)的考查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试”,
每年由学校举行“公试二
③学习一年后,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内舍生学习两年后,考试合格和 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
④上舍生学习两年后,学行卓异者,可由太学主判直接推荐做官,等于科举及第。
其他人根据学 业成绩,可分别得到免发解、免省试的待遇,等于减少了部分科举考试的程序。
王安石的长远目。
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青铜器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提高,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出现);社会需要(社会事务的复杂性);现实需要(文字产生为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条件)2.我国自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初期已经逐渐建立了学校,五帝时期的“成均”(乐教为主);虞舜时代“庠”;夏的“序”;商朝“学”,“瞽宗”3.西周的教育制度:①“学在官府”: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民间无学术或教育,主要表现为官师合一,政教合一②大学与小学(按学生年龄与程度):天子设大学,(五学:辟雍(中心,四面环水),成均,上庠,东序,瞽宗);诸侯设大学,规模简单,仅有一学:“泮宫”。
③国学与乡学: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乡学是地方学校,学习内容为“乡三物”(六德,六行,六艺),由大司徒负责。
注: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包括德行艺仪四方面,以礼,乐,设,御,书,数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并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自春秋时,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④家庭教育:西周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既重视知识教育,也重视品德和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而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
4.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夏商西周教育的基本内容。
反映了文武皆备,诸育兼顾的特点。
二(1)私人讲学的兴起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水里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加,法律上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制,加速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形成;政治上,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文化上,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2.官学衰败: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贵族统治力量的衰弱;社会动乱,无暇顾及教育。
私学兴起:社会动乱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士阶层的兴起。
3.私学产生的意义:政教分离,官师分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推动古代学术发展;扩大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方式得到发展;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等方面有光辉成就,出现了《大学》,《立即》等教育专著。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史)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教育发畏史上,响亮地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生追求的思想家是( )。
A.周敦颐B.程颐C.张载D.朱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2.强调读书穷理,提出“居敬持志”主张的教育家是( )。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程颢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3.明代书院在采元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其重要表现是在书院原有的职能上又增添了( )职能。
A.祭祀B.藏书C.议政D.育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4.存我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在“路”一级设置提举学事司,作为主管”一路州县学政”的专门教育行政长官,这是( )时期的一次创举。
A.北宋B.唐代C.元代D.南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5.我国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出现在( )。
A.唐宋时期B.明清之际C.宋代D.元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6.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 )。
A.国子掣B.觉罗学C.八旗官学D.俄罗斯文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7.早期启蒙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展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其中,提出“取士八法”的思想家是( )。
A.颜元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8.在我国教育史上,自号“习斋”的教育家是( )。
A.王守仁B.朱熹C.黄宗羲D.颜元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9.早期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展开了对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其中喊出宋儒“以理杀人”响亮口号的是( )。
A.戴震B.黄宗羲C.颜元D.龚自珍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教育史10.主张改革学校教育,培养“实才实德之士”的教育家是( )。
2016年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好考吗及教育学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5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材料分析题:1小题,共40分综合应用题:1小题,共5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宋朝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罢察举,重科举 B.取士名额增加 C.增加恩科 D.增加考试方法
2.宋朝科举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
A.策问 B.经义 C.口试 D.殿试
3.北宋范仲淹主持的兴学称为()
A.庆历兴学 B.崇宁兴学 C.熙宁兴学 D.庚款兴学
4.熙宁兴学是由主持的。
()
A.范仲淹 B.蔡京 C.王安石 D.胡瑗
5.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A.苏湖教学法 B.三舍法 C.朱子读书法 D.实学教学法
6.“三舍法”是北宋兴学期间,用于太学的教学改革方法。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7.崇宁兴学时期的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
A.书学 B.美学 C.画学 D.国学
8.《三经新义》中的“三经”是指()
A.诗、书、乐 B.礼、乐、易 C.诗、乐、春秋 D.诗、书、礼
9.“三舍法”是在熙宁兴学期间创立的,是对太学的一种改革。
()A.范仲淹 B.王安石 C.蔡京 D.胡瑗
10.在太学中,初入学者为()
A.外舍生 B.内舍生 C.上舍生 D.下舍生
11.苏湖教学法实质是一种()
A.升舍考核制度 B.科举制 C.分斋教学制 D.选拔制
12.创立了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必修选修制度()
A.王安石 B.范仲淹 C.蔡京 D.胡瑗
13.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性质与其余几个不同?()
A.应天府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东林书院 D.集贤殿书院
14.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
A.东林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嵩山书院 D.岳麓书院
15.创立的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讲。
()
A.朱熹白鹿洞 B.顾宪成学海堂
C.顾宪成东林 D.朱熹东林
16.诂经精舍的创立者是()
A.阮元 B.顾宪成 C.胡瑗 D.朱熹
17.以下几种私塾,哪一个属于义塾()
A.《三味书屋》 B.有钱人家为孩子请家庭教师
C.村里的医生捐钱办的一所简易学校 D.全村人凑钱办的学校
18.以下蒙学教材,哪一个不是唐宋时的?()
A.《三字经》 B.《急就篇》 C.《千字文》 D.《百家姓》
19.以下蒙学教材,不属于诗歌类的是()
A.《蒙求》 B.《训蒙诗》 C.《千家诗》 D.《唐诗三百首》
20.《四书》的作者是()
A.孔子 B.颜元 C.朱熹 D.王守仁
21.“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对的描述。
()
A.教育的作用 B.教育方法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22.朱熹认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
A.学事 B.明理 C.学经 D.锻炼意志
23.“心外无物”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充 D.王守仁
24.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充 D.王守仁
25.在教育内容上,王阳明的主张是()
A.六经皆史 B.博习百家 C.提倡儒学 D.反对读书
二、简答题
1.介绍北宋的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
2.三舍法及其历史意义。
3.什么是苏湖教学法?
4.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办学特色及其意义是什么?5.简述王阳明对教育作用的分析。
三、分析论述题
1.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