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断句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关于文言文奏的划分一.句首停1.【句首】句首出——盖,夫,然,,宜,其,至,,且夫,假设夫,至假设,假设,得无,至于,宜,何等,要停。
①其/如土石何?②得无/异乎?③盖/余之勤且/假设此。
2.【句首】句首出——假设,,而,然,且,因,惟,然等,要停。
④且/欲于常等/不可得。
⑤然/何而耶?⑥惟/吾德馨。
3.【句首渡和性的】出渡有——或,而或等;出性的有——故,是故,,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
⑦遂/先帝/以。
4.【句首表、方位的】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俄而等要停⑧中/ /力拉崩倒之声。
⑨方/其/出海。
.古二今一古代两个音的,而今天却成了一个双音的,古代的两个双音要分开。
①可/以一,/从。
②中//力拉崩倒之声。
③今/地/方千里。
三.句中志性句中出“也〞、“夫〞、“之〞等明停的气助,要停。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⑤余/之也/久矣。
⑥洋洋乎 /与气俱。
.古代国号、年号、官、爵位、人名、地名以上的文言知要了解,否划停容易出。
⑦南阳/葛〔地名与屋名可以看做并列关系〕⑧陵/欧阳修也。
⑨虞山/王毅叔甫/刻。
⑩/康叔公/咨/善射〔“〞姓氏,“康叔〞是号,“咨〞名〕五.名作状:名作状一般要停。
法/皆。
〔依法〕功/宜王。
〔功〕山行/六七里。
〔在山中行走〕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保存文言句式:划分朗奏的候,要保存文言意和句式的完整。
①何罪/之有?〔前置〕②刻/唐今人/于其上。
〔状后置〕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鼓〞〕④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也〞判断句式,此/ /危急存亡之秋也,按法本划,但起来就很扭。
〕⑤此臣/所以/先帝而忠陛下/之分也。
〔“所以〞,用⋯⋯来〕.主都是音主都是音的,主在一起。
⑥我欲/乘去。
⑦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八.“而〞的停“而〞表折关系,一般都停;“而〞表并列关系,表承关系,表修关系,“而〞一般不停。
⑧禽知山林之,而/不知人之。
⑨先帝未半/而中道崩殂。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文言文,古代中国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断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恰当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也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断句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断句示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这是《易经》中的开篇,通过断句的方式将天地日月四时自然界的规律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节奏感强,给人以美感。
2.断句示例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通过断句的方式凸显了其中的反问和辞章之美。
每一个问句或者陈述都独立成句,使得篇章更具有古典文言的特色。
3.断句示例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此句出自《庄子》,只有五个字,却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通过断句,使得每个字都得到彰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4.断句示例四夫以官人之言是可以入耳也,非宜以道术相误也。
这是《荀子》中的一句话,通过断句将文句的重点和逻辑关系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的意思都比较明确,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论述和观点。
5.断句示例五吾道一以贯之,有悔无他。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通过断句将思想的精义展示给读者。
每个句子都独立成章,表达了孔子道德思想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
以上是一些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通过合理的断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意思。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断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初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分类)班级:姓名:座号: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3.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4.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果不得见5.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6.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7.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8.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9.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10.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11.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12.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1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管仲之谋也14.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二、动词断句(动词充当谓语中心语)1.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2.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3.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4.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5.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6.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7.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8.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9.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三、虚词断句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2.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3.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4.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5.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6.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8.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9.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四、固定句式1.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3.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五、修辞断句(对偶、顶真等)1.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六、对话断句1.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七、状语断句1.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2.是日饮酒乐天雨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4.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答案:一、名词断句(主谓宾或主谓或谓宾结构,名词作主语或宾语)1.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断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原文: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于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个高尚的士人,听说了这件事,欣然计划前往探寻。
但最终没有实现,不久后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去探访桃花源了。
断句: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断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原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水源,那里有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洞里似乎有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
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
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
去臣,三宝去亲。
”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
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中考】关于文言文停顿划分句首停顿1.[句首发语词]句首出现——盖,夫,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要停顿。
①其 / 如土石何?②得无 / 异乎?③盖 / 余之勤且艰 / 若此。
2.[句首连词]句首出现——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等连词,要停顿。
④且 / 欲于常马等 / 不可得。
⑤然则 / 何时而乐耶?⑥惟 / 吾德馨。
3.[句首过渡词和总结性的词]出现过渡词有——或,而或等;出现总结性的词有——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等要停顿。
⑦遂 / 许先帝 /以驱驰。
4.[句首表时间、方位的词]中,方,先,今,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要停顿⑧中 / 间 / 力拉崩倒之声。
⑨方 / 其 / 远出海门。
⑩今 / 诚以吾众 / 诈自称 / 公子扶苏、项燕。
古二今一古代两个单音节的词,而今天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节的词,古代的两个双音节要分开读。
①可 / 以一战,战 / 则请从。
②中 / 间 / 力拉崩倒之声。
③今 / 齐地 / 方千里。
句中标志性词语句中出现“也”、“夫”、“之”等标明停顿的语气助词,要停顿。
④望之 / 蔚然而深秀者。
⑤余 / 闻之也 / 久矣。
⑥洋洋乎 / 与颢气俱。
古代国号、年号、官职、爵位、人名、地名对以上的文言知识要了解,否则划停顿时容易出错。
⑦南阳 / 诸葛庐(地名与屋名可以看做并列关系)⑧庐陵 / 欧阳修也。
⑨虞山 / 王毅叔远甫 / 刻。
⑩陈 / 康叔公 / 尧咨 / 善射(“陈”为姓氏,“康叔”是谥号,“尧咨”为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停顿。
⑪法 / 皆斩。
(依法)⑫功 / 宜为王。
(论功)⑬山行 / 六七里。
(在山中行走)⑭其一 / 犬坐 / 于前。
(像狗一样)保留文言句式划分朗读节奏的时候,要保留文言语意和句式的完整。
①何罪 / 之有?(宾语前置)②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状语后置)③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与练习题一.知识精讲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
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的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患,死于安乐》)。
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论战》);(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例(1)中“其一”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例(3)介词“为”后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其一”“以”“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6.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含答案】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在朗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停顿的情况有以下八种: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语宾语之间也要停顿,如“衔远山,吞长江”。
2.两个单音节之间要停顿,如“可以一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句首虚词之后可停顿,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关联词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5.“也”用在句子中做语气词,其后要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6.较复杂的定语、状语、补语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应停顿,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山肴野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停顿,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非死则徙尔”。
在这个句子中,“非死则徙尔”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不可拆分。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这个句子中,“山不在高”和“有仙则名”是两个完整的意义单位,不可拆分。
1、句首的语气助词和关联词应该有停顿。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甚至全段,例如“至”、“夫”、“XXX”、“盖”、“故”、“惟”等。
读的时候应该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
因此,要分开读。
例如:“故天将大任XXX是人也。
”、“可/以一战。
”3、停顿应该根据语言顺序来进行,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的顺序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该连读。
如果分开读,就会错误地将状语当成主语,改变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中考文言文节奏如何划分1、主谓之间要停顿:主语(人、事、物)后停顿如:(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武陵人/捕鱼为业(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天时/不如地利(5)上/知天祥终不屈(6)余/忆童稚时(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动宾、动补之间(谓语和宾语、谓语和补语)要停顿:(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忘/路之远近(3)衔/远山,吞/长江(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征/于色,发/于声(6)苟全性命/于乱世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总结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主要有:“盖”、“夫”、“若夫”、“故”、“是故”(1)盖/竹柏影也(2)若夫/淫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 ) 夫/环而攻之(6)故/时有物外之趣4、关联词、连词要停顿(句首连词后停顿、句中连词前停顿)。
主要有:“若”、“而”、“然”、“然则”、“则”、“且”(1)遂/与外人间隔(2)环而攻之/而不胜(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人不知/而不愠(5)然则/北通巫峡(6)然/数年恒不一见(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古二今一”词朗读时须分开: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故/人不独亲其亲(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6、古代的时间、地名、国名、年号、官职等应作停顿。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今/骤获多金今/天下三分(3)庆历二年/进士(4)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宫(5)宋/何罪之有?宋/有富人(6)俄而/百千人大呼既而/风定天清时间词:俄而、已而、少时、是时、未几、无何、忽、倏忽、、倏尔、已而7、其他特殊句式停顿:(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2)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式(3)何陋/之有倒装句式。
初中文言文的断句有以下六种方法:
1、句子成分分析法:根据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分析出每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斯人也,而彼所重者何?(《庄子·逍遥游》)
2、意群划分法:根据意群划分,将相互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六国破灭,而秦兴,立国号曰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3、顿号分句法:根据顿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4、对仗分句法:根据对仗的关系,将长句分为两个相对的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左传·僖公十五年》)5、逗号分句法:根据逗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两个或多个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杜甫《登高》)
6、语气助词分句法:根据语气助词的位置,将句子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及文言文断句方法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断句(人教版),和做题技巧,如果把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断句都给我了,那么100财发表于:2013-09-30 07:26:09 点击: 0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断句(人教版),和做题技巧,如果把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断句都给我了,那么100财富5分您想要多少财富我都给问题补充:初中所有文言文的断句人教版2012-12-19【推荐答案】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方法指津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
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①②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
文言虚......初中语文:技巧|初中语文:文言文|初中语文:阅读题|初中语文:修改病句|初中语文:考试卷【其他答案】你可以把句子先翻译成白话,然后看他很的断句是否改变了句子的意思或不通顺,在百度百科中也有一些文章的介绍(古文翻译网)这个网站有每篇课文的范读,很标准(亲自使用过),而且很有感情,会提高你的阅读技巧,多读几篇就会有语感再读别的文章就轻松多了2012-12-19这种东西不是谁可以教给你的...你可以看一些文言文并尝试着去断句,这样会锻炼你的语感...更有助于你学习文言文...如果你只是一味的靠网络的帮忙,是不可行的...既然你要的是初中的东西,那想必你也是要参加中考的同学吧...中考的时候你总不能拿着笔记本电脑上考场查吧...我说的没错吧...所以,这类比较基础的东西你还是自食其力为好建议你可以多背背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一词多义,这样有助于你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意见...不知道是否对你所帮助...祝:学习进步!!热心网友 2012-12-20断句的原则就是不把句子读破,地名、人名不能分开。
2012-12-20参考书2012-12-19买书2012-12-19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全集需要复习希望有一套语文古诗文言文全套的讲义古诗要有评析文言文不需要翻译和加点字要很详细拜托了``问题补充:我是要的来复印的那些书要么复杂要么简单```所以我来找然后复印下来``2009-2-25【最佳答案】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初中语文:大全|初中语文: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初中语文:古诗文|初中语文:阅读【其他答案】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2009-2-26你自己去书店看看最好,有些东西是要对你来说有帮助的才是好的复印还是去买好啊,还是一本本的重点复印啊?如果这样,无能为力!2009-2-26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2009-2-28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2009-3-4古诗《诗香雅韵》,全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