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259.12 KB
- 文档页数:21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和平民主的斗争。
1. 中国共产党曾经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改革。
在当时的原因有:中国人民在经历长期战争之后,有和平建国的。
强烈要求人民力量强大,加上其他条件,造成两党合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2. 1945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对外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945,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确立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
国共双方下令停战。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会议达成了包括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
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
虽然政治协商会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
但是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
4. 维护和破坏政治协商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只严格履行政协协议。
在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的同时,提高警惕,注意阵地取得和保持,做好进行自卫战争准备。
练兵,减租和生产是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
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
1. 1946年6月26日。
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性内战。
2.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
3. 政治军事双管齐下。
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紧密合作,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反战人民民主。
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6年6月-1947年6月一年间,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1947年3月—6月。
解放军打退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开始局部反攻。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三个方案、两种选择。
三种建国方案分别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的大资产阶级,主要是继续实行地主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继续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单选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A. 保持中立的政策B.扶蒋反共的政策C. 武力干涉的政策D. 遏制中国的政策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A. 中国民主同盟B. 中国农工民主党C.中国共产党D.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抗战、团结、进步B.和平、民主、团结C.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B.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C.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 《将革命进行到底》5、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A.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 《和平建国纲领》D. 《国内和平协定》6、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在A. 1945年8月28日B. 1945年10月10日C. 1946年1月10日D. 1946年6月26日7、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A. 西安谈判B.重庆谈判C. 南京谈判D. 北平谈判8、为应对抗战结束后的局势变化,中共中央在1949年9月19日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B. 向南发展,向北防御C. 向西发展、向东防御D. 向东发展,向西防御9、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就在重庆制造了破坏政协协议的A. 五卅惨案B.较场口惨案C. 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0、1946年,国民党当局制造的镇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的事件是A. 五卅惨案B. 较场口惨案C.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A. 东北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 陕北解放区D. 山东解放区12、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兵民是胜利之本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二、多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的两大对立阵营是A. 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阵营B. 以英国为首的战胜国阵营C.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B.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建国方案C.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3、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所代表的阶级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独立B.和平C.民主D.团结5、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军民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自卫反击战包括A.上党战役B.邯郸战役C.平绥战役D.津浦战役6、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主要党派有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青年党7、在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协议包括A.政府组织问题B.国民大会问题C.和平建国纲领问题D.宪法草案问题8、1946年2月10日,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较场口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李公朴B. 雷洁琼C.郭沫若D.马寅初9、1946年6月23日,在国民党当局制造的下关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 李公朴B.雷洁琼C. 郭沫若D.马叙伦10、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B.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简答题1、美国在中国抗战胜利后采取的扶蒋反共政策。
第7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多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一方面,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法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只有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经受战争的考验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简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也出现了重大的新变化。
一是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
二是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三是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多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多选)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单选)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一、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二、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三、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主要内容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识记: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与共产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
→识记: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识记:校场口惨案: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的特务,打手,破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等被打伤,连同失踪、被捕的共有60人,制造了校场口惨案。
→识记: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呼吁和平。
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围殴,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
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考研政治十九期知识点:解放战争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内容: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战后的政治形势,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1945年,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在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人民解放军经过8个月的作战,歼敌71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打退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⑴识记:①重庆谈判答: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答: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③校场口惨案答: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④下关惨案答: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⑵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答:(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⑶简单应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答: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