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辐射作业
- 格式:pdf
- 大小:141.94 KB
- 文档页数:11
习题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2200200221122872441.4961013676.96106.31610s s s s s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②()22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r F m Wm Wπ-Φ==⨯⨯⨯⨯⨯=⨯③()26222610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4.5310e sm Wm r S Wπ--⨯⨯⨯=Φ⨯=⨯答案:①6.3⨯107W/m 2;②3.7⨯1026W ;③4.5⨯10-10,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时(d 2=1.52⨯108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12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同1(1):22112212211212222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d S d S S S SS S d d ππππ=-=-=-=-≈-=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 2云体:余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202/4cos cos sin 2T F L d L d d L πππθθθθϕπ=Ω==⎰⎰⎰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448221 5.66961072732174T E Wm σ--==⨯⨯⨯+=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 0=1.50×108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λ=10μ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习题1、由太阳常数S 0'=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5儿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rs Fs = 4- d 0 SdpS g_ 2-21.496 1011m1367Wm8 26.96 10 m:6.316 107Wm ,2-4:r s F s=4 3.1415926 6.96 108m 2 6.316 107Wm , = 3.84 1026W6 2_2二 r e 2S 0 3.1415926 6.37 10 m 1367Wm26:」s3.8445 10 W答案:①6.3x107W/m 2;②3.7X1026W ;③4.5汇10」°,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 108km )为3,在远日点S 1 _ So时(d 2=1.52 10 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 一 2是多大。
答案:6.5%S 1同 1( 1):「s F s = 4.53 1040=1—邑SS1‘一4二d; 4nd;彳1.472=1 _ 21.5221 —0.935370647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C 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2云体:余弦辐射体+立体角根据:2 二F T LCOSB」12。
. 0./4Lcos)sin0 0_ ■ L_ 2又由绝对黑体有F T4f L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1 _8 4= 3^5.6696x10 汉(7+273)二仃4Wm,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0=1.50 >108km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习题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2200200221122872441.496101367 6.96106.31610s s s s s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②()22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r F m Wm Wπ-Φ==⨯⨯⨯⨯⨯=⨯③()26222610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4.5310e sm Wm r S Wπ--⨯⨯⨯=Φ⨯=⨯答案:①6.3107W/m 2;②3.71026W ;③4.51010,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时(d 2=1.52108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12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同1(1):22112212211212222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d S d S S S SS S d d ππππ=-=-=-=-≈-=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 2云体:余弦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202/4cos cos sin 2T F L d L d d Lπππθθθθϕπ=Ω==⎰⎰⎰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448221 5.66961072732174T E Wm σ--==⨯⨯⨯+=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 0=1.50×108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第一章太阳、地面和大气辐射一、名词解释题: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2.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3.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90°,正西方为90°。
4.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5.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6.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其值为1367瓦•米-2。
7. 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8. 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9. 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0.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称光合有效辐射(380~710nm)。
11. 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2 .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13.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4.辐照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即辐射通量密度。
15.基尔荷夫定律: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16.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17.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大气辐射例题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大气辐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举一个关于大气辐射的例题来进行详细解析。
例题:太阳的温度为5778K,假设地球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10^11m,太阳的辐射功率为3.8×10^26W,求地球接收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功率。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太阳是一个黑体辐射体,它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辐射出的功率与其温度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表示为:P = σAT^4其中,P表示辐射功率,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为辐射体的表面积,T为辐射体的温度。
太阳的温度为5778K,辐射功率为3.8×10^26W,我们可以代入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中的值来计算太阳的表面积A。
由于太阳是一个球体,表面积可以表示为:A = 4πR^2其中,R为太阳的半径。
太阳的半径约为6.96×10^8m,代入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太阳的表面积A。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地球接收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功率。
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给定的,我们可以利用辐射功率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根据辐射功率与距离的关系:P2 = P1 × (R1/R2)^2其中,P2表示地球接收到的辐射功率,R1和R2分别表示太阳和地球的距离。
将太阳的辐射功率3.8×10^26W代入P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5×10^11m代入R1,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10^11m代入R2,可以计算得到地球接收到的辐射功率P2。
最后,我们将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处理,保留合适的数字位数,并给出单位。
答案:地球接收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功率为2.48×10^17W。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大气辐射的计算与太阳的温度、表面积、辐射功率以及距离相关。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辐射的原理,以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习题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2200200221122872441.4961013676.96106.31610s s s s s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②()22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r F m Wm Wπ-Φ==⨯⨯⨯⨯⨯=⨯③()26222610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4.5310e sm Wm r S Wπ--⨯⨯⨯=Φ⨯=⨯答案:①6.3⨯107W/m 2;②3.7⨯1026W ;③4.5⨯10-10,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时(d 2=1.52⨯108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12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同1(1):22112212211212222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d S d S S S SS S d d ππππ=-=-=-=-≈-=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 2云体:余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202/4cos cos sin 2T F L d L d d Lπππθθθθϕπ=Ω==⎰⎰⎰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448221 5.66961072732174T E Wm σ--==⨯⨯⨯+=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 0=1.50×108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λ=10μ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单元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散射辐射。
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北京直接辐射的年变化重庆散射辐射的日变化1.(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A.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C.大气洁净度D.气温变化2.(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D.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抬升指数是一种表示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的指数,指一个气块从地面出发,上升到500百帕(海拔5 500米左右)处所具有的温度被该处实际大气温度所减得到的差值。
读某区域某时刻抬升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大气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4.(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山东潍坊一模)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6.(2017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A.1890年B.1920年C.1940年D.1960年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份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海平面等压线,丙处有一锋线,a、b、c为等温面,x、y为等高面,完成下面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