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和与忍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二战救世主”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评价日本人:"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变态的。
在欧洲人看来,日本是一个血腥变态嗜杀成性的民族。
日本人顽固不化、任性作为、刚愎自用、愚昧无知,对上级奴颜卑膝,对下级凶狠残暴。
日本人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自杀。
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心上。
所以,日本充满了混乱和仇杀。
"法国总统戴高乐:"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这个民族非常势利,其疯狂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立即会被它咬破,毫无生还可能。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日本人是一群讨厌的黄色蛮猴,日本明治天皇是一个动作可笑的家伙”。
美国巨富约翰·D·洛克菲勒:“日本人除了复制别国科技外一事无成,它何曾独立为世界文明作过贡献,充其量只是个工匠型的二流民族而已”。
德国二战后第一任联邦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吾人至今还对二战期间发生在巴黎的一件事记忆犹新,当一辆满载德国士兵的军用卡车在巴黎街道翻倒时,有许多巴黎市民纷纷自发上前尽力将被压的德国士兵拖了出来,其中好几名巴黎平民还是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因为德军在法国几乎没有暴行,德国士兵在占领后并没有摆出战胜者的姿态,而是与巴黎市民和平相处,一起生活得十分融洽。
令人震惊的是,在同一时期日本人却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妇孺,日本人非要杀完最后一个中国人才甘心。
"《康熙朝起居注》:在康熙三十年以后的记录中,康熙多次评论日本人。
他并不叫他们为日本国,而只叫“倭子国”他说:“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
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希特勒对日本的评价第一,大规模的屠杀是必要的,但日本人的方式过于简单野蛮,文明的德意志人不要这样做!据报告,最近几个星期来,日本在南京展开了十分残酷的屠杀,目标基本是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平民。
江西蓝天学院从日本企业的生命力看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以资生堂为例院(系)外语系专业班级日语2009级1班学生姓名张新指导教师(职称)张芳(讲师)提交时间二〇13年十二月要旨日本のファッション雑誌から化粧品の情報をよく見る。
あの時からずっと日本の化粧品に興味を持っていた。
だから、これをきっかけとして、日本の化粧品企業について研究する。
周知のように、日本には一流の化粧品企業が多い。
日本企業の強い生命力について、企業自身の経営と社会経済という二つのが必要であると思われた。
それから述べるなら、理解しにくいかもしれない。
本論は実例から研究を始める。
本稿は三章からなっている。
第一章に、企業自身の経営と社会経済という両方面視点から、日本企業の強い生命力を解明する。
それから、日本には一流の化粧品企業を代表する資生堂を実例として研究する。
資生堂の現状、企業文化、企業管理を明らかに論述したのは本論の第二章である。
そして、第二章の中で、企業管理を製品の品質管理、市場策略、ブランド経営、職員管理という四つの方面に分け、資生堂の成功のコツを分析する。
それは本論の重要部分である。
資生堂を通じて、他の化粧品企業に啓発となるを目指している。
そして、第三章は、資生堂の特別性から見、もっと資生堂が日本一流の化粧品企業を代表できると証明する。
最後には、前に述べた内容を総合し、本論が終わる。
摘要以前经常在日本时尚杂事上看有关化妆品的信息。
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到日本化妆品有很大的兴趣。
因此,以此为契机,对日本的化妆品做了一番研究。
正如众所周知的一样,在日本,一流化妆品企业相当多。
到底得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成为一流的化妆品企业呢?一般认为,企业自身经营和市场经济条件这两者是必须具备的。
如果只是这样说,估计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本文举出实例来进行研究。
本文一共由三大章构成。
第一章,对企业自身经营和市场经济条件两方面是成为化妆品一流企业的必备条件进行说明。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我们来谈谈“和”的思想。
日本民族文化中的“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社交礼仪以及社会关系之中。
在日本文化中,强调“和”就是强调团结、和谐、一致。
这种思想源于日本古代的“和领”制度,即在日本的宫廷社会中,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都要维护“和”的关系。
这种思想也体现在日本人的行为举止之中,比如在日本人的交往中,都非常讲究礼貌和尊重他人,绝少会有争吵或是大声喧哗的情况。
在日本企业中,也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和”的思想是日本文化中注重集体、强调和谐、重视团结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想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
我们再来谈谈“忍耐”的思想。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忍耐被视为一种美德,成为了日本人生活和处世的一种态度。
日本人民从小就受到教育,要求他们要学会忍耐,要学会容忍痛苦和困难,要学会在逆境中坚持。
这种忍耐的精神源于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即武士在生活和战斗中,要学会忍耐,要学会忍受痛苦和折磨。
这种忍耐的思想也体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他们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表露情感和情绪,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困难,他们通常选择默默忍受而不是抱怨和抗议。
在日本的职场中,也普遍存在着要求员工忍耐和忍受压力的现象。
“忍耐”的思想是日本文化中重视坚韧和忍耐精神,注重承受压力和磨炼意志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想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
我们再来谈谈“尊敬”的思想。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尊敬是日本人重视的一种品质,也是日本文化中深深扎根的一种价值观。
日本人从小就接受教育,要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并且要尊敬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长辈和上司,他们都会尊敬有加,绝少会有冒犯之举。
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也非常强调对领导和长辈的尊敬,要求员工要维护领导的面子,保持尊重和顺从的态度。
“尊敬”的思想是日本文化中重视尊重和敬畏的一种品质,注重尊重他人和传统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想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
日本人的名词解释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而备受关注。
作为日本人,他们有许多独特的名词和概念,这些名词和概念反映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日本名词和概念,并探讨它们在日本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和谐 (Wa)在日本文化中,和谐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和谐的实践包括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尊重他人、避免冲突和争吵等。
日本人常常将个人的需求与整体的利益相协调,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和谐也体现在日本的建筑和艺术中,例如和风建筑和园林设计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二、礼仪 (Reigi)礼仪在日本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涉及到人们在交往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和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遵守规定、注重细节和向他人表示感谢是常见的礼仪行为。
礼仪还体现在日本的商务场合中,例如磨洋工(加班)和礼品交换都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谦虚 (Kenkyo)谦虚是日本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日本人不倾向于过分夸夸其谈或突出个人的成就。
相反,他们倾向于保持谦虚的态度,并强调集体取得的成果。
谦虚不仅存在于个人表达中,也反映在日本的教育和工作环境中。
学生被教导要谦逊和尊重老师,员工被要求遵守公司文化和价值观。
四、美 (Bi)美是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强调美的审美和赏析,并贯穿于日本的艺术、建筑、园林、茶道和花道等各个领域。
美不仅仅是外在的美观,也包括内在的美德和品质。
日本人追求简洁、精致的形式,注重细节和平衡。
美也与和谐和自然的关系密切,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敬畏和赞扬。
五、忍耐 (Nin'nai)忍耐是日本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重要品质。
日本文化强调忍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常常用谚语“七転び八起き”(七跌八起)来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
忍耐也与责任感和毅力紧密相关,日本人常常会完成功课、工作或家庭责任,即使在面对困难的时候。
日本人成熟分类引言日本人的成熟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
在社会、文化和心理方面,日本人展示了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的成熟特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日本人成熟的分类,涵盖了社会角色、家庭关系、工作态度和心理发展等方面。
社会角色分类传统社会角色1.家庭角色–在日本社会中,家庭角色是成年人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
传统上,男性主要负责养家糊口,女性则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这种分工虽然在现代逐渐改变,但仍然对日本人的成熟度有一定影响。
2.社会地位角色–在日本社会中,社会地位与成熟度有直接关系。
例如,在公司中,职位越高的人更多地承担领导和决策责任,这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智慧。
现代社会角色1.女性地位提升–在现代日本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提升对成熟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在职场上崭露头角,并在家庭中拥有更大话语权。
这种平等的社会角色转变促使女性更全面地发展个人和职业生涯,增加了她们的成熟度。
2.职场角色–日本人在职场中表现出一种极高的成熟度。
他们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不论是工作中的自我管理还是与同事合作,日本人都展现出一种成熟而专业的态度。
家庭关系分类家庭价值观1.孝道–家庭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人间的关系紧密而稳定。
日本人注重尊敬父母和长辈,对家庭价值观有着深入的理解与实践。
孝道的传统对于日本人的个人成熟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家庭责任–在家庭生活中,日本人承担着一系列的责任。
无论是照顾家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在重要决策中提供支持,日本人都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与成熟度。
婚姻关系1.家庭稳定性–婚姻是日本人成熟度的重要体现。
一对夫妻的相互关系稳定与成熟,对于家庭和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在日本,离婚率相对较低,表明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日本人的成熟度之间存在合理的关联。
2.夫妻角色分工–在婚姻中,日本人依然存在着传统的角色分工。
男性通常负责赚钱和家庭外的事务,女性则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一个广泛的问题,因为日本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化和复杂的概念,不容易简单地归纳为三个核心思想。
有一些普遍被认为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
下面将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第一个核心思想是“和”。
和是一个日本文化的重要概念和价值观。
它代表了和谐、共识、团队合作和社会凝聚力。
日本人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强调合作和相互关爱。
和的思想在日本社会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在工作场所中,团队精神和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家庭中,亲属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十分重视的。
第二个核心思想是“尊重”。
尊重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对他人权利和意见的认可。
在日本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尊重他人的年龄、职位和经验。
这种尊重的观念贯穿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职场中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以及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之间的互动等。
尊重的思想也反映在日本对待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态度上,日本人尊重大自然,注重环保和保护动物的权益。
第三个核心思想是“修炼”。
修炼是指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省来提高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
日本人非常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追求完美和不断进步。
这种修炼的精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
日本人借助于修炼来改善自己,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修炼的思想也反映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例如茶道、剑道和花道等。
除了以上三个核心思想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日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如忍耐、自律、纪律和责任感等。
这些价值观共同构成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
虽然这些观念在日本社会中非常重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本社会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接纳其他文化的影响。
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定义也在变化中。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民族文化对于日本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上。
本文将从道德观念、社会结构和礼仪习惯三个方面,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道德观念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日本人非常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在日本文化中,有着一套严格的道德准则,人们被教育要遵守公共道德,注重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
日本人非常强调忍耐和自制力,称之为“忍耐力”和“自制力”的修炼就是日本人道德观念的一种体现。
日本人还注重恪守承诺和守信用,追求正义和公平。
这些道德观念都在日本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日本成为一个秩序井然、社会和谐的国家。
社会结构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
日本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重视群体和集体利益。
日本人有着强烈的集体观念,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互利。
在日本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地位和角色,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社会结构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人们在社会中互相依存、相互支持的观念,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礼仪习惯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人们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日本人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习惯,比如鞠躬、换鞋、传统礼服等等。
这些礼仪习惯给人一种庄重和恭敬的感觉,也反映了日本人注重尊重他人和规范行为的观念。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会用具体的行为去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日本人的一般国民性格关于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最流行的说法有三,一是说日本人天性团结,中国人天性好内斗。
二是说日本是个擅长学习的民族,他们学习中国,却不学缠足和宦官,很有‚取其菁华,去其糟粕‛的风范。
三是说日本人有个特性,他们一旦被别人打败,不象中国人那样恨人家,而是学习人家。
这三种说法,当然没有完全认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差异,一般认为日本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亲近自然崇尚和谐日本人尊崇自然,主张人和自然的协调、和谐。
这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女性社会学家富劳莱丝〃克拉克霍恩认为:‚美国人和苏联人认为自然应该由人来征服的东西,墨西哥的农民认为人应屈服于自然,而日本人则认为人应与自然保持调和。
‛另外,日本人的自然观与中国人也有较大不同。
中国人一方面对自然的威力表现出坚强的忍耐精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来‚参赞天地、化育万物‛,甚至发展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这也与日本有着相当的不同。
西方人的自然观来自于自然环境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基督教。
基督教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但人是上帝按自己的样子创造的,因而人优越于自然,人应该支配自然。
在中国,则与自然环境和有关天的信仰相关。
中国的自然环境并不太优越,中原一带经常处于干旱和洪涝的交替影响之下,从而养成了中国人顽强、忍耐的精神;但是,这种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有是可以预防的,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减少损害,人们的努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从而又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思想。
在信仰方面也是这样,在中国人的信仰里,天一方面有着绝对、普遍的创造者、主宰者的支配性格,另一方面又有着是‚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的教化性格。
人们对天而言,一方面对其支配要忍耐、服从,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努力和修养成为圣人,协助和参赞天的化育。
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的固有神道信仰有密切的联系。
在神道信仰中,日本列岛及自然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其运动变化是神的自我展现,在自然中蕴藏着一种内在而不可见的、神秘的力量。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来回答。
在许多学者和研究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以下三个核心思想:和谐、忍耐和尊敬。
和谐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和谐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融洽。
在日本文化中,和谐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这种价值观体现在日本人的言行举止中,比如他们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
日本社会对于秩序和规则的尊重,以及对于他人感受的关怀和体贴也是和谐思想的体现。
和谐思想在许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来,比如传统的日本园林设计强调自然和谐,日本茶道强调心静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等。
忍耐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
忍耐意味着耐心和坚持不懈地面对艰难和困苦。
日本人常常认为忍耐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毅力和坚韧。
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忍耐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在日本的工作环境中,员工通常被要求忍耐艰辛和长时间的工作。
这种忍耐的精神在日本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比如在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中,忍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尊敬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
尊敬意味着对他人的重视和礼貌。
在日本社会中,尊敬是一种强烈的道德观念。
这种尊敬可以体现在对长者和上级的尊敬、对先人和传统的尊敬,以及对他人感受的尊重等方面。
在日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尊敬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日本人往往非常注重维护他人的面子和尊严。
在日本的商业和社交活动中,礼仪和尊敬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来看,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是和谐、忍耐和尊敬。
这些核心思想贯穿于日本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中,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1.一般家庭的子女上大学或者是找工作之后,绝大部分都自己找个房子开始独立生活,而且整体来说与父母的联系比中国少很多。
2.一般的情侣除了背叛对方的行动意外,比较尊重对方的私生活。
3.婚后望父母给自己买房,买车的期待值比中国低一些,当然父母也是一般不期待自己的孩子给自己生活费(这因为是日本的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制度比中国稍好点的原因)。
4.日本年轻人的攒钱意识比中国年轻人差很多。
很多日本年轻人被公司裁员的话直接变成乞丐的事情很多,因为之前是住在公司的宿舍。
5.日本的网络游戏玩家比中国少很多,虽然也有人口比中国少很多,但很多人不愿意把很多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
6.日本人出去喝酒一般是平分。
例外也有,但几乎没有不可想象的情况,除了特殊的人。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日本人给人印象比较深的生活习惯有以下这些:勤洗手日本人喜爱清洁,从洗手做起。
饭前便后洗手、回家之后要洗手,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日本自来水的洁净标准高,饮用生水不担心病毒或者细菌感染。
所以,在日本的住宅、饭店或公园里,人们口渴时就拧开水龙头解渴。
勤刷牙日本人爱护牙齿,每次饭后有刷牙的习惯,不少日本人办公室里都要放一套牙具。
还有不少日本人一吃完东西就会漱口刷牙。
饭后刷牙,清除牙齿中食物的残留,对保护牙齿相当有益呢。
勤洗澡日本人好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一般是在临睡前泡澡,有助于晚上睡眠好,有的人还会在早上起床之后洗澡,甚至是留长发的女性,这样能在早晨出门时保持精神焕发。
日本人喜欢泡温泉也是出了名的。
去泡温泉前,大家都会自觉地在淋浴下把身体洗得很干净,然后再去温泉内浸泡。
勤换衣日本的上班族,特别是女性,每天都要换内衣和外套,否则会被怀疑没有回家过夜。
不随地吐痰。
研究证明,很多病毒和细菌藏在痰里。
日本人认为,不随地吐痰,是尊重他人、同时也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代表着个人教养水平。
日本人一般吐在随身带的纸巾上,然后扔进垃圾桶。
在东京,地上很少看得到痰迹,十分干净。
西方罪文化,日本耻文化,与中国忍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不同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也是不同的,西方文化是罪文化,日本文化是耻文化,中国文化是忍文化。
西方的罪文化来源于基督文化,基督教认为因为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所以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只有通过不停的忏悔,灵魂才能得到净化,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此之谓“赎罪”。
日本文化是耻文化,日本的国粹是武士道精神,"身为武士就是寻求死的真谛!" 就是说,如果要在生和死必取其一的话,身为一名真正的武士将丝毫不会有所犹豫,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以以求一死的态度去拼杀。
对武士来说,对生命的执著追求是最耻辱的事情,也是怯弱的表现。
日本文化是一种负责的文化,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最耻辱的,是无法苟活于世上的。
所以很多的日本人,在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时,往往在内心的压力驱使下而自杀。
日本的樱花是国花,樱花是一种短暂的美,日本人通过自杀谢罪以肉体的死亡来获得精神的永生。
日本文化是一种很恐怖、很残忍的、畸形的文化,也是一种很厉害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很奇怪的文化,是一种韧性极强的文化,你既可以说是一种软弱,也可以说是一种坚强。
有一位老人在临死前,和他的儿子说“你看我的牙齿在吗?”他儿子说“不在了”,“看我舌头在吗?”“不在了”。
这说明了什么?柔者长存,刚者易折这个朴素的真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中国文化像水,具有两面性,大静与大动兼而有之。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有明显的差异性,中国人将谭嗣同和陈天华视为英雄,是因为像这样绝烈的人太少,中国人信奉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看中国崇拜的对象就知道,一曰韩信,一曰勾践,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
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大谬!这是一种虚无自大而自卑的民族自信心,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质的差别。
大化改新学习唐朝,明治维新学习西方,都没有失去其民族文化。
被男权矛盾性文化塑造出来的日本女人日本浮世绘在日本的文化中,有一种矛盾、复杂的思想存在,日本人认为女性不仅是美好的、贞节的,同时又是可怕的、肮脏的,有些日本人对于女性有性欲表现得很开心,但是有些日本人却对这件事情十分忧虑。
日本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本国的历史,外国的历史、佛教、儒教、基督教都曾经对日本文化产生过影响,可是日本却从来没有脱离其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日本人强大的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没有改变,日本民间信仰和巫术的盛行,女人对男人的顺从和依赖也没有变化。
在平安时代,政府大力提倡大唐文化,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全都会用汉语写作,而妇女则成为了日本本土文学的先驱。
当时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在政府准许、控制的一些地区里,人们都可以随心所欲。
男扮女装的演员、男性卖淫者、妓女、木版画家在日本昌盛一时。
在繁荣的17世纪,江户时代的城市民间文化在日本十分流行。
很多音乐家、作家、演员、画家都活跃在这个平民喜爱的“淫荡世界”中。
虽然娱乐和色情被官方严格控制,但是人们却依然把这些作为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日本这个民族可以说是一个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轻柔、温顺、礼貌、温和的,他们是用温和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而不是用生硬、冷淡的理论思想。
日本和其他民族相比,要更受到感情的束缚。
如果两个人之间出现了争论,若是西方人的话,就会生气的质问对方,难道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吗?但是,如果是日本人,他们会把愤怒和不愉快掩饰起来,并温和地问对方,难道不能明白他的感情吗?所以说日本人都比较宽容、忍让,他们经常用不同的方式去维持表面的和平,出现冲突也会被礼貌和忍让所掩盖。
这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在日本男女的交往中,即使是嫖妓人们也十分讲究规则和礼貌,都会把粗俗的性动作包裹在文雅的里面,不希望别人看出来。
日本在这方面和中国提倡的“温、良、恭、俭、让”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不同的地方是,日本人更重视把这种态度变成外在的礼节。
日本人的优点人类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民族,在输给对手后立即去学习对手,潜心专研对手,最后设法战胜对手,这就是日本。
日本在唐朝初期的海战中被大唐海军击败后,就立即派送遣唐使到中国,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和哲学,内心潜藏的暗流是有朝一日能够战胜中国。
为了这样长远的民族目标,日本人可以等待、忍耐长达千余年。
二战结束以后的第二天日本天皇在废墟中就下达了派送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的诏令,于是事前与美军殊死搏斗、让美国人不得不投下原子弹以早日结束战争的日本人一下子变得文明有礼,谦逊好学,一批一批的日本人奔赴美国学习、访问和旅游,日本人想看看战胜自己的美国是什么样子的,美国是如何能够战胜日本的。
日本人学习对手再后来居上战胜对手的历史非常类似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只是日本人更加能忍耐,更加懂得研究对手,了解对手甚至看破对手;日本人更加懂得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人类历史上也很少有这样的民族,在失败的屈辱中和外来的挑战中,能够通过富有远见的改良、革新和更新,能够通过长远的战略和规划把自己的国家有效地极为迅速地引向预定的发展方向,让本民族重新赢得活力,焕发出青春的生机,这就是日本。
日本的明治维新正记录了一个这样的历史事件:一群政治精英,包括天皇、政府官员、部分议员和大量的策士和谋士,在日本内部分裂,大名幕府长时间割据统治、剥夺皇权,国内矛盾空前尖锐之际;在外有列强入侵,美国的炮舰打开了日本港口,其他列强席卷而来,日本面临被瓜分亡国之时,日本的政治精英进行了出色的政治改革。
他们精于算计,个个都堪称是精算大师,知道日本该如何发展才能避开无数暗礁(比如如何应对国内不同阶层的反对革新变革的势力),知道日本该采取何种战略去追赶西方,他们甚至能够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规划每年该进行的改革,既让日本每一年都能够进一步现代化,又注意到国内民众和各阶层的承受能力,不让过快冒进的改革招致过大的反对势力而失败;这群人没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理想,对日本国内保守势力高唱的尊皇复古的意识形态不感兴趣,对于许多意识形态和流派之争也不关心,可以说,这一批人是“去理想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一个政治组合群体。
一、幼儿园的忍耐教育日本幼儿园的制服一年四季都是短裙短裤,日本没有“老寒腿”的说法,相反他们认为“孩子是风之子”,要让他们从小就冻着。
孩子不被冻感冒是不可能的,可就是在一次次和感冒的抗争中,孩子们的体质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精神上也变得能忍耐。
二、狭小空间的忍耐这些年,中国国内很多城市的房子越盖越大。
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李银河,看到她家房间那么宽敞,羡慕得哭了。
在日本,大部分家庭空间狭小,东京多数家庭住宅为50至80平方米。
不过住宅虽然较小,但他们设计思想丰富,善于利用空间。
胶囊旅馆可能也是忍耐文化下狭小空间的一种创新。
三、饮食上的忍耐在饮食上,日本人的忍耐也同样让人佩服。
日本人很少有中国宴会餐桌上的那种奢华。
他们饮食素朴,日本人喝酒就是喝酒,那些下酒菜,仅是点缀。
要想吃饱,你得回家路上自己吃碗拉面,或到家之后吃妻子留下的剩饭。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叫小林爱雄的日本人,1908年除夕,他受到南京当地政府的招待,后来他在《中国印象记》中说,他永远难忘那席盛宴,因为实在没有吃过。
四、工作上的忍耐在日本,“工作神圣”、“学习神圣”不只是口号。
和朋友喝酒时,只要你说自己第二天上班上学,保准立即没人再劝酒。
对劳动的尊重,消灭了投机性,也是忍耐精神的一种表现。
五、垃圾分类上的忍耐日本所有人都把自己家的垃圾分类放置,把鲜肉包装泡沫盒清洗干净后再扔,这能造福天空与大地,但需要忍耐。
虽然有法律法规约束乱扔垃圾罚款和拘禁,但不论洁净的空气还是溪流,不论是稳定的社会秩序还是保障制度,都是建立在全体国民小心维护与巨大忍耐精神之上的。
六、开车上的忍耐在日本,汽车的喇叭基本上就是个摆设,日本有很多狭窄的街道,路口交织复杂,但所有司机在通过路口时都会停下几秒观察安全后再通过,而不会鸣喇叭通过,哪怕你站在路中间打电话,你身后的汽车也不会按喇叭,如果你一直不走,驾驶员最多会下车给你鞠躬,然后说给您添麻烦了,而不会破口大骂。
堵车更不可能按喇叭,因为连加塞的都没有。
【和】与【忍】——从自然环境看日本人性格
董江洪(武警学院日语教研室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日本人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自然观对日本人的生活文化以至性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把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和】与【忍】,从自然环境出发对这种双重性格的形成、特点以及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和;忍;自然;性格
日本列岛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周围被海洋所包围,这就形成了日本温和湿润的季风性气候,适宜的温度,丰沛的降水,使日本列岛森林茂密、生机盎然,这种气候环境使古代从事农耕生活的日本人产生了和自然的亲和感,这种亲和感对日本人的生活、文化以及性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而火山、地震以及灾害性天气台风、暴雪时时侵袭着狭小的日本列岛,让日本人枕戈待旦,小心翼翼,同时也激发他们奋发图强,造就了今天的日本社会。
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日本人独特而矛盾的性格特点。
1.日本人与自然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万物的一个种类,人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是应该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这表现在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
在日本饮食中,非常注重材料的新鲜,追求保持原味的烹饪,这也源于日本自然丰富的赐予,早春野菜做成的天妇罗、鲜美的生鱼片,那种至味没有日本人会不喜欢。
居住方面,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风格,简洁舒适的居室环境,使身居其间的人心境也变得宁静自然。
清晨醒来,躺在榻榻米上静听近在耳边的泉声,推开纸窗,竟然可以看到小鹿在山林中徜徉,这样的和式旅馆会让人尘虑顿消。
日本人热爱沐浴的习惯,尤其是日本独具特色的露天温泉更是让人觉得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日本人与自然的亲近也反应在日本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
书信开头随季节而变化的问候语,日本短诗俳句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季节风物的季语,以及追求简朴淡泊的日本茶道无不体现了日本人崇尚自然的天性,形成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这也发展成为日本人性格的一大特点,即【和】,【和】可以诠释为平和、和谐、合作。
2.【和】的美德
圣德太子在公元604年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开头就写到【和を以って贵しとなし】——和为贵,打出了【和】的道德思想,由此【和】的观念就成为日本的一个传统。
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这一观念,他们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和谐并存。
6世纪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时,并没和固有的神道教产生冲突,日本人把佛教和神道教同时接纳了,在佛教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就已经具备了包容性的思想。
日本人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都是形成本民族文化模式的过程:古代日本虔诚地吸收唐风文化,然后转化为本民族的和风文化;明治维新后励精图治,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使本国成为唯一在东方发展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国家。
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外来文化,并融合本民族文化传统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吸收、选择、融合,三者缺一不可。
在这个过程中,贯穿了日本人【和】精神和智慧。
日本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置可否的语言、不明所以的笑容,常常被外国人指责为态度暧昧、没有主见,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为对方着想,同样期待对方也这样做。
所以,日
本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总是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受此影响,往往就不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而是等待对方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尽量避免摩擦冲突,尤其是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日本人绝不会明确地说不,而这种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在日本人之间是通行无阻的,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也建立在【和】的观念的基础上。
而另一个表现了日本人性格特点的词就是【忍】,它包含了坚毅、忍耐、忍心以至残忍。
如果说日本温和丰美的自然环境给予了日本人【和】的性格,那日本环境的另一面,频繁的火山、地震、台风、暴雪以及贫乏的资源、狭小封闭的岛国环境则造就了日本人【忍】的这一性格特点。
3.【忍】的双刃剑
日本频发的自然灾难,让日本人时刻面临毁灭性的打击,经受着生死的考验,体会到世事无常,在自然强大的破坏力面前,有时只有接受和忍耐。
我们可能都见过这样的画面,在地震、海啸等大灾难之后的日本人,即便他们刚刚失去了家园和至亲的人,你也很少会见到抢天呼地、痛不欲生的场面,除了高度礼仪化社会要求的教养之外,日本人【忍】的性格让他们在任何时刻都能表现出一种平静。
这种忍受苦难的坚毅不屈的性格也造就了日本的快速发展,对待工作,日本人从不会说不可能,只有拼命努力,这种拼命也损害着日本人的精神和身体。
忍耐意味着能量的积蓄,积蓄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要求释放,然而,由于日本社会以和为贵的集团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礼仪文化,使这种要求一再受到压抑,惟其如此,一旦发作起来,就格外的厉害,极端的表现就是自杀现象在日本的高居不下。
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自杀者总人数为3万513人,全年自杀人数自1999年以后,连续第14年超过3万,自杀率全世界最高。
岛国狭小的环境使他们缺乏大陆上住民的沉着、雍容和大度,岛国国民的封闭性也使他们产生了排他的“集体意识”,在这种“集体意识”支配下,日本人会对陌生人做一些他们彼此之间从来不做的事,他们会在外国干一些在日本国内从来不干的事情。
日本军队在对外侵略战争中匪夷所思的残忍行为——如南京大屠杀,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凡事物极必反,这点在日本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忍】的另一层面其实就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其核心是对死亡的轻视。
武士标榜的是精神上的优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
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
武士对主人尽忠、妻子为丈夫殉死被看做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事,忠义责任重于泰山、而死亡轻于鸿毛。
二战时期日本人震惊世界的自杀式攻击、“全岛玉碎”的决心都是武士道精神的延续,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也源于樱花的绚丽和短暂,樱花纷纷飘落时的凄美让他们无比迷恋。
【和】与【忍】这两种矛盾对立的性格特征却统一在日本人身上,日本人类学家和辻哲郎在≪风土≫一书中对日本人性格特点进行总结,日本特有的地理风土条件季造就了日本人的双重性格,【しめやかな激情、戦闘的恬淡】,沉静中蕴含着激情,恬淡中潜藏着反抗,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典型的混合型特征。
≪菊花与刀≫的作者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性格进行了这样的描述:日本人是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受人摆布,既忠诚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这段话充分表现了外国人眼中的日本人的矛盾与善变,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的菊花,一手提着锋利的刀剑。
日本人的性格中既存在着优势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他们对自身性格的调节,对性格优势的强化和对劣势性格的削弱,非常到位,正是这成就了今天的日本。
当然,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会受到历史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毋庸置疑地理风土会给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带来鲜明的性格特点。
参考文献
【1】和辻哲郎.风土. 岩波书店,1979.05
【2】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06【3】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金城出版社,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