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9
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金融学的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贷币职能的货币。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属于何种性质支付,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3、金银复本位制: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制造,流通,输出和输入,金市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
4、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价值不同的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市时,实际价值高的必然会被融化,收藏而退出流通区域,而实际价值低的又而充斥市场。
5、格雷欣法则:如果政府以法律条款形式对自身价值各不相同的两到三种流准中介形式规定相同的名义价值,那么只要有可能,交付将总是以那种生产成本最低的中介进行,而且比较贵重的中介将从流通中消失。
6、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能兑现黄金、取消黄金保证,凭借国家信用、通过信用渠道发行流通的货币制度。
7、国际货币制度: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所要依据的:系列惯例。
金融专业名词解释大全1. 利率:指借贷双方约定的资金使用价值的衡量标准,通常表示一定时间内资金的利息占总金额的比例。
2.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政策。
3. 证券:指股票、债券、期货等可以证明权益、债权和商业承诺的金融工具。
4. 股票:公司向公众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投资者购买股票即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相应的所有权和分红权。
5. 债券: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有债务特性的证券,债券持有人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付。
6. 期货:指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7. 期权:指购买或销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进行买卖的金融衍生品合约。
8.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用于计算不同货币之间的价值和交易。
9. 风险管理:在金融交易中采取措施和策略来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10. 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11. 保险:一种通过支付保费来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人在某些风险发生时的经济损失。
12. 资本市场:用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募集和交易资金的市场,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13. IPO:初始公开募股,指公司首次向公众发行股票以募集资金的过程。
14. 资产管理:管理个人或机构资产的活动,包括投资决策、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等。
15. 市场份额:企业在特定市场中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所占的份额,用于衡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6. 金融衍生品:以金融资产或指标为基础,通过合约或协议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期货、期权和掉期等。
17. 盈利能力: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能力,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18. 银行:接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19. 资本结构:指企业财务结构中,资本和负债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的资本运作情况。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关于金融学的常见名词及其解释。
1. 货币:货币是一种被普遍接受作为交换媒介的资产或商品。
货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衡量价值,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信用:信用指的是资源的借贷者在约定时间内按时履行还款义务的能力。
信用通常以信用评级的形式进行评估,较高的信用评级意味着借款人有更好的信用记录。
3. 银行:银行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存款、贷款、支付和投资等服务。
银行扮演着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介角色,并且在资金流动和货币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证券:证券是一种用来证明持有者对某种财产权利的法律文件,例如股票和债券。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证券来进行投资,从中获得收益。
5.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运作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6. 利率:利率是借贷资本或贷款所支付的成本或收益,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7. 风险:风险是指投资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市场上的投资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决策。
8. 资本:资本是用于生产和投资的货币和财富。
资本可以用于购买生产设备、扩大企业规模、支持企业运营等。
9. 债务:债务是指一方向另一方借款并承诺在特定时间内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借贷关系。
债务通常以债券的形式来体现。
10. 投资:投资是将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期望在一定期限内获得回报。
投资可以是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
这些是金融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及其解释。
金融学涉及广泛的概念和理论,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将有助于加深对金融学的理解。
引言概述:金融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对于金融从业人员和学习金融学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继续介绍一些金融学名词的详细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正文内容:一、投资组合理论1. 随机投资组合:是指根据一定的分配方式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资产上,以达到最佳风险和收益平衡的组合。
2. 效用函数:衡量投资者在不同风险和收益条件下的效用水平函数,用于评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3. 马科维茨模型:是一种通过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来进行优化配置资产的模型。
4. 有效边界:是指在给定预期收益率下,能实现最低风险的投资组合。
5. 协方差: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指标,用于衡量投资组合中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
二、金融市场理论1. 集中市场:指交易所式市场,即在特定场所和时间内进行交易的市场。
2. 场外市场:指非交易所式市场,交易通过经纪人或交易平台进行。
3. 市场深度:用于衡量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交易量,反映市场的流动性。
4. 跳空:指市场价格在连续两个交易日之间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即开盘价与前一日收盘价有较大差异。
5. 收益率:指资产或投资组合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收益率,用于衡量投资的回报率。
三、金融衍生品1. 期权:是指购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的权利。
2. 期货: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特定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
3. 保证金:期货交易中,交易双方为保障交易安全,需要预付的一定金额,用于弥补交易风险。
4. 期权隐含波动率:是指根据期权市场价格反推计算出的一种波动率指标,用于衡量市场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期。
5. 交割方式:指期货合约到期后实际交割标的资产的方式,可以是实物交割或现金结算。
四、金融风险管理1. 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对方违约的潜在风险,可能导致资金损失。
2. 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
1.资金融通——是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各种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利用的活动。
借助特定的资金融通方式,各类金融机构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闲置的货币资金,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去,从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2.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它通常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运营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各种证券、接受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
3.存款性金融公司——是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主要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的资金运用方式,以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参与存款货币创造的金融机构,也称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4.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是以发行金融工具或签订契约等方式获得资金来源、通过特定的方式运营这些资金的金融组织,又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称,包括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
5.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
6.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多是政府出资或以政府资本为主设立、由政府依法赋予其特殊的职能、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业务经营目标主要是贯彻落实政府经济政策的金融组织。
7.国际全融机构——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能够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超国家性质的金融组织。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多国银行集团等。
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主要指各国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组织,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金融学名词解释
1. 资本市场:指涉及股票、债券、衍生品等证券的市场,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2. 杠杆效应:指借入资金进行投资获得的收益高于借款成本,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的现象。
3. 风险敞口:指个人或组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影响其财务状况的风险。
4. 资产负债表:企业或个人详细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
5.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市场和政策的学科。
6. 收益率: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与初始投资金额之间的比率。
7. 稳健性:指企业或个人在面对外部风险和波动时的抵御能力。
8. 经济周期:表示一段时间内经济活动出现增长、衰退和复苏的重复性变化。
9. 财务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和市场数据的分析,评估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
10. 金融衍生品:一种契约,其价值基于另一种资产,如股票、债券或商品的未来价格波动。
金融学名词解说一1、钱币:是充任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 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准期间(往常为一年)内的所有进帐和现金收入。
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公民收入,包含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产 (wealth) :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财产的钱币净值。
4、金融:是指钱币流通和信誉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是指资本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含金融机构系统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入: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的过分干涉,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足反应资本和外汇的本质供讨状况,并能够克制通货膨胀。
二1、信誉钱币:是以信誉作为保证、经过必定信誉程序刊行、充任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钱币形态,是钱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钱币:是指由足值钱币的代表物,包含银行券、辅币等履行钱币基本职能的钱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钱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钱币,主要供应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跟着金、银市场比价的改动而改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色是:不锻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本质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推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钱币与该国钱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可以直接兑换黄金,只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经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方法来稳固本国币值和汇率。
7、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色是:不锻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本质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存,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钱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钱币,主要供应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8、准钱币:自己是潜伏的钱币而非现实的钱币,一般由按期存款、积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样短期信誉工具等构成。
1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2货币层次:即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3消费信用:是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信用形式。
4信用证:银行根据其存款用户的请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发出,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5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的市场。
6名义利率:是指货币数量表示的利率,通常也即银行挂牌的利率。
7金融期货: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
8再贴现:指商业银行通过贴现业务持有的以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9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市场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0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责总额,但能影响商业银行当期损益,改变商业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11货币需求: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等)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12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
13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
也称为高能货币。
14派生倍数:是指银行存款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最大扩张的倍数。
派生后的存款总额的增额与原始存款的增额比率。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1、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2、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7、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8、名义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9、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10、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1、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3、贴现:指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放款。
14、承兑:指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15、股票价格指数: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16、法定存款准备金: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该比例被称作法定准备金率。
17、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
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金融学名词解释汇编基金类1、开放式基金(open-end funds)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
2、封闭式基金(close-end funds)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及规定的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3、契约型投资基金(constractual type funds)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而组建的投资基金。
基金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负责基金的经营和管理操作;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基金资产,执行管理人的有关指令,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投资人通过购买基金单位,享有基金投资收益。
4、公司型投资基金(corporate type funds)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依据公司法组成以赢利为目的、投资于特定对象(如各种有价证券、货币)的股份制投资公司。
基金持有者既是基金投资者,又是公司股东。
5、雨伞基金(umbrella funds)基金管理公司把自己名下的一组基金作为“母基金”,在“母基金”之下,再组成若干个“子基金”,以方便和吸引投资者在其中自由选择和转换的一种经营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于投资者转换基金,并且不收或少收转换费,以此来稳定投资队伍。
6、金中的基金(funds of funds)其特点是以其他基金单位为投资对象。
它通过分散投资于本身或不同管理团体的基金来进一步分散降低风险。
7、对冲基金(hedge fund)原意是“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起初的操宗旨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已成为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8风险基金(venture capital)是指那些由专业投资管理人士或机构定向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处于草创阶段的企业、技术、产品或市场,以期望在未来实现高额回报。
9、股票基金股票基金是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是投资基金的主要种类。
股票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投资集中为大额资金。
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是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
10、债券基金债券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
11、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有价证券的~种基金。
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
12、基金发起人基金发起人是指发起设立基金的机构,它在基金的设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基金的主要发起人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发起入的数目为两个以上。
依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基金发起人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有关法律文件并向主管机关提出设立基金的申请,筹建基金;(2)认购或持有一定数量的基金单位;(3)基金不能成立时、基金发起人须承担基金募集费用,将已募集的资金并加计银行恬期存款利息在规定时间内退还基金认购。
13、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是指凭借专门的知识与经验,运用所管理基金的资产,根据法律、法规及基金章程或基金契约的规定,按照科学的投资组合原理进行投资决策,谋求所管理的基金资产不断增值,并使基金持有人获取尽可能多收益的机构。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基金管理人的职责主要有:按照基金契约的规定运用基金资产投资并管理基金资产;及时、足额向基金持有人支付基金收益;保存基金的会计账册,记录15年以上;编制基金财务报告,及时公告,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计算并公告基金资产净值及每一基金单位资产净值;基金契约规定的其他职责:开放式基金的管理人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基金契约的规定,及时、准确地办理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14、金托管人基金托管人应为基金开设独立的银行存款账户,并负责账户的管理。
即基金银行账户款项收付及资金划拨等也由基金托管人负责,基金投资于证券后,有关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由基金托管人负责。
基金托管人主要有以下职责:①安全保管全部基金资产:②执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③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如果发现基金管理人有违规行为,有权向证券上管机关报告。
并督促基金管理人予以改正;④对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和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复核。
兼并与收购类15、善意收购(friendly acquisition)当猎手公司有理由相信猎物公司的管理层会同意并购时,向猎物公司的管理层提出友好的收购建议。
彻底的善意收购建议由猎手公司方私下而保密地向猎物公司方提出,且不被要求公开披露。
16、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猎手方不顾及猎物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利益和苦衷,既不作事先的沟通,也鲜有些警示,就直接在市场上展开标购,诱引猎物公司股东出让股份。
17、要约收购(Tender Offer)是指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中所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
18、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其本质是举债收购,即以债务资本为主要融资工具,这些债务资本多以猎物公司资产为担保而得以筹集。
19、金降落(golden parachute)金降落协议规定,一旦因为公司被并购而导致董事、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被解职,公司将提供相当丰厚的解职费、股票期权收入和额外津贴作为补偿费。
以此构成敌意收购的壁垒,使收购变得不那么有利可图,或是给收购者带来现金支付上的沉重负担。
20、锡降落(tin parachute)锡降落一般是当公司被并购时,根据工龄长短,让普通员工领取数周至数月的工资。
锡降落的单位金额不多,但聚沙成塔,有时能很有效地阻止敌意收购。
21、白护卫(white squire)猎物公司将大宗具有表决权的证券卖给友好公司,与充担白护卫的友好公司签定不变动的协议,该协议允许白护卫在猎物公司遭收购时以优惠价格认购股票或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以此防止敌意收购。
22、白骑士(white knight)猎物公司为了免受敌意收购者的控制而别无他策时,可以自行寻找一家友好公司,由后者出面和敌意收购者展开标购战。
此策可使猎物公司避免面对面地与敌意收购者展开大范围的收购与反收购之争,但是,自寻接管人最终会导致猎物公司丧失独立性。
金融衍生工具类23、金融衍生工具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r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
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
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
24、掉期合约掉期合约是一种内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
更为准确他说,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讨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Flow)的合约。
25、期权合约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就获得这种权利,即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执行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实物商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权利。
26、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27、商品期货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副产品、金属产品、能源产品等几大类。
28、金融期货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易中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
29、利率期货利率期货,指以利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利率期货主要包括以长期国债为标的物的长期利率期货和以二个月短期存款利率为标的物的短期利率期货。
30、货币期货货币期货,指以汇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货币期货是适应各国从事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是借此规避汇率风险。
31、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货指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股票指数期货不涉及股票本身的交割,其价格根据股票指数计算,合约以现金清算形式进行交割。
32、看涨期权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33、看跌期权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34、欧式期权欧式期权,是指只有在合约到期日才被允许执行的期权。
35、美式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大被执行的期权。
36、外汇按金交易外汇按金交易,是指在金融机构之间及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进行的一种远期外汇买卖方式。
在交易时,交易者只付出1%~10%的按金(保证金),就可进行100%额度的交易。
37、期货保证金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者只需按期货合约价格的一定比率交纳少量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便可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这种资金就是期货保证金。
38、期货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期货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是指结算部门在每日闭市后计算、检查保证金账户余额,通过适时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使保证金余额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防止负债现象发生的结算制度。
其具体执行过程如下:在每一交易日结束之后,交易所结算部门根据全日成交情况计算出当日结算价,据此计算每个会员恃仓的浮动盈亏,调整会员保证金账户的可动用余额。
若调整后的保证金余额小于维持保证金,交易所便发出通知,要求在下一交易日开市之前追加保证金,若会员单位不能按时追加保证金,交易所将有权强行平仓。
39、期货建仓、持仓和平仓期货交易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建仓、持仓、平仓或实物交割。
建仓也叫开仓,是指交易者新买入或新卖出一定数量的期货合约。
建仓之后尚没有平仓的合约,叫未平仓合约或者未平仓头寸,也叫持仓。
在最后交易日结束之前择机将买入的期货合约卖出,或将卖出的期货合约买回,即通过一笔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来冲销原有的期货合约,以此了结期货交易,解除到期进行实物交割的义务,这种买回已卖出合约,或卖出己买入合约的行为就叫平仓。
40、限仓制度限仓制度,是期货交易所为了防止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交易者和防范操纵市场行为,对会员和客户的持仓数量进行限制的制度。
41、大户报告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是与限仓制度紧密相关的另外一个控制交易风险、防止大户操纵中场行为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