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五大特征
- 格式:docx
- 大小:18.43 KB
- 文档页数:3
德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之启示一、德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依据(一).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特点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显著特征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发和执法监督、研究评估实行权限分立、职能分开”。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由联邦议会和国会颁发。
联邦各州是食品安全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主体。
食品安全的问题评估和科学监督的主体是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简称BMELV)。
(二).德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础支柱德国在食品安全的法律建设中构架了四大支柱,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了范围广泛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础,这四大基础支柱为:1.德国食品安全的核心法律——《食品、日用品和饲料安全法》(LEBENSMITTEL-UND FUTTERMITTELGESETZBUCH)。
为食品安全的其它法规提供了原则和框架;主要目的是“全面保护消费者,避免食品、饲料、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危害消费者健康,损害消费者利益”;于20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
2.《食品卫生管理条例》(Lebensmittelhvgiene Verordnung)和其附件中的关于普通和特殊食品卫生规定。
它是实施《食品、日用品和饲料安全法》的配套法规,详尽地规范了涉及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新《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公布于2005年9月1日颁布实施。
3.《HACCP-方案》(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Konzept)。
HACCP是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的缩写,方案对食品企业自我检查体系和义务作了详细规范,对生产产品的检查和生产流程中食品安全的危害源头的检查实现岗位责任制,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食品消费者健康。
《HACCP-方案》包含于FAO和WHO《国际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它公布于1963年,是公认的国际标准。
4.食品卫生正确操作的《指导性政策》。
它们是欧盟统一的食品安全法案——《欧洲议会指导性法案93/43/EWG》》(Richtlinie)在德国的具体化,属于辅导性措施,以企业志愿为原则,由位于柏林的德国标准研究院(Deutschen Institut fuer Normung -DIN)和相关行业协会制定颁发相应的行业标准。
doi:10.16736/41-1434/ts.2020.19.002德国与我国食品监管的差异及启示The Difference and Inspiration of Food Regulation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韩世鹤,高 媛,杨 洋,李 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76)Han Shihe, Gao Yuan, Yang Yang, Li Li(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eijing 100176, China)摘 要:通过分析德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和做法,以及与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职责、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包括提高监管效率、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交流等8个方面。
关键词:监管机制;法律法规;预警体系;突发事件;风险监测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Germany, that 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rmany and China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stitutions, responsibilit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standard system, etc., the government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It includes improving supervision efficiency, 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ing risk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trengthening risk communication.Key words:Mechanism; Laws and regulations; Warning system; Emergency; Risk monitoring中图分类号:D912.1;F203德国是由1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行单部管理,分级负责,这是德国联邦体制的核心思想[1]。
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德国作为世界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将从德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发展历程、监管体系、监管措施、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德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进行监管。
2. 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行《食品法典》,对食品安全进行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3. 20世纪90年代:德国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4. 21世纪初:德国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三、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 监管机构(1)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联邦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各州食品安全局:负责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2. 监管职能(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2)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制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
(3)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4)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措施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1)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2)与国际组织合作,共享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
2.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1)制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
(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3. 食品安全监督检查(1)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第1篇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立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本文将以德国食品安全规定为例,探讨德国食品安全法规的最新动态。
二、德国食品安全法规概述德国作为欧洲重要的经济体,其食品安全法规体系较为完善。
德国食品安全法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1. 欧盟食品安全法规: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其食品安全法规与欧盟法规保持一致。
欧盟食品安全法规涵盖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2. 德国联邦食品安全法规:德国联邦政府根据欧盟法规,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法规,包括《食品法》、《食品添加剂法》、《食品接触材料法》等。
3. 地方食品安全法规:德国各州政府根据联邦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法规。
三、德国食品安全法规最新动态1. 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修订近年来,欧盟食品安全法规进行了多次修订,以下列举部分重要修订内容:(1)2013年,欧盟发布了《食品安全法》(FSMA),旨在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2)2016年,欧盟发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法》(FAD),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
(3)2017年,欧盟发布了《食品安全和营养信息法》(NUTRI-Score),要求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注营养成分和健康风险信息。
2. 德国食品安全法规修订德国政府根据欧盟法规,对国内食品安全法规进行了修订,以下列举部分重要修订内容:(1)2011年,德国颁布了《食品法》修订版,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进行规范,强调食品安全风险预防。
(2)2013年,德国颁布了《食品添加剂法》修订版,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
(3)2017年,德国颁布了《食品接触材料法》修订版,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
德国的食品质量认证体系(小编整理)第一篇:德国的食品质量认证体系德国的食品质量认证体系邢敬荣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内容提要:简述德国食品质量认证体系由来及现今发展情况一、德国产品质量保证与标识研究所认证体系(RAL)德国产品质量保证与标识研究所(RAL)原名为德国产品交货标准委员会,于1925年3月23日成立,于1980年更名为德国产品质量保证与标识研究所。
它是由132个注册的质量协会组成,这些协会涉及各个方面,诸如酒、渔业、饮食等,因此其标签囊括的产品也不局限于食品,还包括其他产品甚至服务。
与其他认证体系不同的是,RAL 不是对单个企业公司进行认证,而只是对有关质量协会进行认证,凡是达到其要求的协会,就会被收纳到RAL“质量标签”认证体系中来,而对具体的单个企业或公司的认证再由相关的协会进行。
现在RAL体系中最大的一个有关食品质量认证的协会是德国农业中央营销协会(CMA),是自1972年开始被RAL授权为德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认证的协会,想要使用此标签的德国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要向CMA申请,然后由CMA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来确定食品加工企业是否达到CMA 标准,如检测通过,则可获得相应的质量认证标签。
二、质量与安全体系(QS)欧盟的疯牛病事件和污染鸡事件发生后,德国商业公司和食品加工企业渐渐地认识到,必须将其质量保证方案建立在透明的基础之上,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从农场到餐桌这一过程小的食品安全,防止由于相互独立的生产环节发现错误而对食品安全造成危害。
对于商业公司和加工企业来说,能够时时精确地跟踪初级产品到食品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质量与安全体系(QS体系)应运而生。
QS体系是德国2001年10月由零售业、食品行业和农业自发成立的组织,成员有农业、饲料行业、屠宰和肉类加于、零售业等多个与食品有关的行业。
它的任务就是发展一种中性的管理和制裁体系,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全部环节联成整体,目的是在德国国内推行一个综合的、基本的食品质量保证规则。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招数多作者:高启臣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年第38期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
在全球农业贸易中,德国进口量居第二位,出口量居第四位。
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更具代表性。
德国对农产品的安全管理与理念、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等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监管制度细致入微德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制订了林林总总、细致入微的法律法规,各项法律法规互为补充,涵盖了食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的所有环节,构成了强大、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准则。
其中,《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是德国食品安全的核心法律,它的宗旨是全面保护消费者利益,使其健康免受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的危害。
与之相配套的《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则具体详细地规范了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方案》则用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对食品检查和生产流程中的安全隐患予以预防检查。
还有针对肉类和肉制品、鱼和瓣鳃纲动物及其产品、奶和乳制品、蛋和蛋制品的各种管理法规和条例。
职能整合、统一管理是德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显著特征。
为对全国的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德国设立了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各州、大区和市政府也都设立了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从而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监管体系。
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对联邦、各州执行政策法规进行协调、风险危机处置等。
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对食品安全、动物技术、植物基因进行检验和科学评估,为制定法规、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实行农场到餐桌全程监控德国相关法律规定,食品生产加工者、饲料生产者和农民对食品安全承担基本责任。
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于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且还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
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特别强调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要求农民或养殖企业对农产品生产、饲养牲畜的详细过程进行记录。
以牲畜饲养者为例,必须记录包括饲料的种类及来源、牲畜患病情况、使用兽药的种类及来源等信息并妥善保存。
德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肖海峰,李 鹏,王 姣(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94)摘 要:食品质量安全是我国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总结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质量认证、包装标识、追溯制度、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标准和监测检验八个方面对德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标准;监测检验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61(2005)02-45-02Food safety system in GermanyXIAO H a-i feng,LI Peng,WANG Jiao(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Beijing100094)Abstract:Food safety is now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and it w ill be very meaning ful for us to refer to food safety system of developed country so that w e can construct and perfect food safety system in Ch-i na.In this paper,w e w ill introduce food safety system of Germany completely from points view of ad-m inistration,law s and regulations,food quality certification,food packag e and labeling,tracing back system,market access,standards of food safety,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and so on.Key words:food safety;standards of food safety;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德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很高。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况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9年第6期文孔英戈德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巩固“从田地到餐盘”的食品控制能力,包括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运输工具、标签等使用的监管。
该国建立起了食品追踪机制和统一数据库、转基因食品的追踪系统以及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 R A S F F ),实施的多项食品安全策略,较为有效地解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健康食品的需求与生产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促使了消费者利益和产业利益达成平衡。
明确“七项基本原则”在德国,一个中等规模的超市能提供近万种食品。
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食品,德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食品的花样多变是有其“代价”的,全球化市场、国际物流和转瞬即逝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隐含着新的风险,要求新的食品安全策略。
德国现有 2 0 0 多项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则和规定,从农药残留最高限量规定到消费者知情权规定,所有规定均服务于食品安全的三项基于德国和欧盟法律的主要目标:一是保护健康,仅允许提供安全的食品;二是保护消费者不受欺骗;三是向公众提供实事求是的信息。
德国政府对食品的风险性给予高度重视,强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的共同作用,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防范贯彻始终。
为了实现较高的安全水平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德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制定了“七项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体现了食品安全网络中的责任和作用划分,并且构成“食品安全大厦”的砥柱。
食品链原则:无论是面包还是盘中的牛排,或是桶装啤酒,所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措施必须沿着总食物链前后一贯地进行,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单个环节的错误都可能影响到整个食品链。
在国家层次上,2 0 0 5 年通过的食品饲料法典(L F G B)是一个完整的法规和控制系统,适用于“从田地到餐盘”的所有阶段。
企业家责任原则:每个食品或饲料生产加工者,无论是农业经营者、面包师或啤酒制造商,都得承担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
在L F G B 中有一个概念“谨慎义务”,规定了食品生产商的责任是从原料和配料选择开始,一种严格的说法指出只有当顾客享用后,谨慎义务才算完成。
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概览农业部赴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训团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6万km2,人口8211万,农业人口110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1.3%。
农业经营的特点是以家庭式农场为主的企业化经营。
2010年德国大约有30万家农场,一般规模为50~100hm2,实行有机种植的农场约占5%。
德国农业和农村政策是在遵守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前提下,针对德国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的政策,重视环保、财政支持、土地合并、乡村及道路建设。
政府鼓励农民低化肥、低农药投入,更多地发展有机农业,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2012年初,农业部组织11个省共16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训团,赴德国北威、勃兰登堡、黑森等州就德国农业与农村政策、食品及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有机农产品认证、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访问了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检测机构、行业协会、有机农庄、批发市场和超市,以及德国联邦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BMELV),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BVL),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等部门,与相关管理者、生产者、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文介绍了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有关情况,供借鉴参考。
一、德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情况与特点德国是世界上4大食品出口国之一,2009年食品出口518亿欧元;饮食业出口约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3%,同时德国又是食品进口大国。
德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通过建立层次分明的食品安全分级监管模式,构建起相互合作、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并在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共同执行与自觉遵守的统一认识。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德国政府非常重视食品立法管理工作,早在1879年就制定了《食品法》。
长期以来,联邦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新的知识,不断修订食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法律法规,使食品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则、法律和决定迄今多达200多个,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所有环节,其目的性和现实性都很强,对全国农产品监管和被监管相对人有极大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第1篇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食品安全法规对全球食品安全体系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德国政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规,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德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二、德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德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基本法律:《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他日用品法》(LFGB)是德国食品卫生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基本法律文件,于2005年9月实施。
该法律对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他日用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广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
2. 专项法规:针对特定食品种类或食品安全问题,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专项法规,如《动物源性食品法》、《植物源性食品法》、《饲料法》等。
3. 欧洲法规: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其食品安全法规需与欧盟法规相一致。
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规》(FSMA)、《食品添加剂法规》(FAMM)等。
三、最新德国食品安全法规定1. 食品生产者责任最新德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责。
具体要求如下:(1)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2)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3)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4)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或停止销售。
2. 食品添加剂管理最新德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仅限于改善食品品质、色泽、口感等;(2)不损害人体健康;(3)不误导消费者;(4)在标签上明确标示。
3. 食品接触材料最新德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接触材料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不含有害物质;(2)不影响食品品质;(3)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释放有害物质。
4. 食品召回制度最新德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制度。
当发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采取召回措施,并及时通知消费者。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五大特征
日期:2013-05-23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3.3
尚武
德国是在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方面做得最好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其成功的法宝是确定了三大目标(保护消费者健康,仅允许提供质量可靠和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保护消费者不受欺骗,严防欺诈;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提供的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和七项原则(食品链原则、企业责任原则、可追溯原则、独立而科学的风险评估原则、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分离原则、预防原则和风险沟通透明原则)。
基于这些目标和原则,德国建立了一整套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
一、法律法规完备
在食品安全方面,德国法律来源于三个层面:
(一)国内法
迄今,德国涉及食品立法及相关条例多达200余个。
最基本的法律首推1879年制定的《食品法》,该法包罗万象,所列款项多达几十万条,贯穿食品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
其次是《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又称《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该法是德国食品安全核心法律之一,为食品安全的其它法律法规提供了原则和框架。
《食品责任法》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各个环节企业的责任,每个食品或饲料生产者,无论是农业经营者、面包师或食品添加材料制造商,都必须承担食品安全责任。
其它还有:《食品和饲料法典》、《添加剂许可法规》、《食品标识条例》、《食品可追溯条例》、《畜肉卫生法》、《畜类管理条例》、《禽肉卫生法》、《禽肉管理条例》、《混合碎肉管理条例》、《鱼卫生条例》、《奶管理条例》、《蛋管理条例》,以及《纯净度标准》、《残留物最高限量管理条例》、《日用品管理条例》等不一而足。
(二)欧盟的法律法规
作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有义务实施欧盟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
如《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2 000年1月12日公布,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欧洲食品局、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监控和消费者信息等)、《通用食品法》 (2002年2月21日生效)等。
还有,《欧洲议会指导性法案93/43/EWG》是欧盟统一的食品安全法案,对动物源食品生产和加工提出了统一的法律要求,德国将其转化为国内法《食品卫生管理条例》来实施。
欧洲诸多条例如《消费者关于食品信息条例》、《标示规定》、《饮食条例》等都被转换成德国法律付诸实施。
(三)国际上有关法律法规
德国把国际上通用的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体系如GlobalGAP、IFS、HAC CP、BRC、SQF2000,ISO22000、SA8000、BSCI、ETI、GSV、ICS、AVE等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有的还更加细化和本土化。
二、监管机制健全
(一)单部管理,分级负责
德国是个联邦制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实行“单部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即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配合。
从政府层面来看,联邦一级由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负责。
该部于2 001年组建,其职能是领导食品安全管理、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指导联邦州政府执行国家食品安
全法律。
该部对外以及代表德国利益负责同欧盟当局联系和沟通,对内统筹宏观管理工作,下设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和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
特定的食品风险管理任务,由该部委托安全局完成。
研究所作为研究与发展病理学的专业机构,独立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信息传递、把评估结果如实提交风险管理部门。
风险管理部门依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这些管理活动包括法律、标准和实施指南的制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二)政府督查与企业自律相结合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企业自律是关键所在。
德国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要对食品安全负全部责任。
所有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和行业差异均须进行食品安全自我监制,建立自我控制体系,都要执行食品危害与分析关键控制(HACCP)处理,或执行欧盟有关规则。
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都要在当地食品监管部门登记注册,履行记录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的义务,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检,并随时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
一旦发生问题,对于责任人要视情节和后果轻重进行处理,或被要求整改、罚款、封存或销毁货物、关闭企业,甚至付诸法律诉讼、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自律还有一个方面体现在食品召回制度。
问题食品被召回属企业自主行为,也是维护企业诚信之举。
为了让消费者享用更安全食品,德国食品安全局和联邦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联合成立了“食品召回委员会”。
(三)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管
德国鼓励并引导消费者加强自身保护,积极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对于消费者投诉的任何问题食品,如卫生标准不合格或者食品标签有误,当地食品监督部门都必须受理并解决问题。
三、制度标准完善
(一)制度
德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包括:
食品包装标示制度
按照食品标示法规,在包装标示中必须标明生产者、生产流程、产地和企业名称、食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认证标签等。
食品追溯制度
所谓可追溯制度实质上就是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或食品在各个阶段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必要时可进行历史信息回溯,以便查明问题的原囡。
食品的可追溯性从原材料进货开始,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
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国产品进入德国市场。
凡欧盟以外国家生产的食品进入德国,均须在欧盟边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疫检查,进入德国时要进行复检。
如发现问题不能处理的要就地销毁;二是国内产品进入市场,要对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对食品出厂实行检验制度,对食品入市进行认证管理。
(二)标准
德国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标准高度重视。
德国成立了“标准院”,其主要职能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对非官方组织新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审查和检验。
四、信息透明
在德国,食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也就是说“从田野到餐桌”整个过程都处于监控之下,各种信息通常都是公开透明的,且记录在案有据可查。
一旦发现问题,便可追本溯源找到根源所在。
五、出现问题积极应对
在食品安全方面,任何国家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
尽管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密、手段完善,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而更为重要的是,出了问题他们知道该如何处理,怎么办才能卓有成效。
以德国曾经爆发的二恶英饲料事件为例。
二恶英事件源于德国监督部门在对北威州一养鸡场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鸡蛋所含二恶英超标,进而查出系鸡禽食用含有二恶英饲料所致。
后发现数个联邦州4700多家农场受到影响,被污染的农产品从禽类扩展到猪肉类,导致10多万枚鸡蛋被销毁,数百头生猪被宰杀。
(一)通过可追溯系统在第一时间查出石荷州一家饲料厂使用含有致癌物质二恶英的工业用脂肪酸生产的饲料系幕后元凶,这说明可追溯机制对食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二)事件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公开毒饲料化验结果,公布问题食品编号;(三)“问题”食品出现后被迅速追回和销毁,以防止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作者:尚武单位:中国驻德国经商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