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油脂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52
微生物油脂生产与利用微生物油脂一般又称之为单细胞油脂,即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为碳、氮源、辅以无机盐生产的油脂和另一些有商业价值脂质“ 。
微生物细胞通常仅含有2%〜3%油脂,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研究深入,发现某些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干菌体含油率可达30%,甚至60%,如此之高含油量使微生物油脂实际开发成为可能。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某些微生物还可产生具有生理活性功能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二十碳五烯酸(EPA)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从)等脂肪酸,在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今天,具有保健功能油脂开发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1微生物油脂生产1.1 微生物生产油脂优点与动、植物油生产相比,微生物油脂生产具有许多优点:(1)微生物细胞增殖快、生长周期短;(2) 微生物生长所需原料丰富,且能利用农副产品及食品工业、造纸工业中产生废弃物,起到保护环境作用:(3)所需劳动力少,同时不受季节、气候变化限制;(4) 能连续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5)利用细胞融合、细胞诱变等方法,能使微生物产生更能符合人体需要的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组成油脂,如EPA、DHA 、类可可脂等。
1.2 微生物油脂生产工艺微生物油脂一般按如下工艺生产:筛选菌种一菌种扩大培养一收集茵体一干茵体预处理一油脂提取一精制1.2.1 产油微生物菌种筛选用于工业化生产菌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油脂积累量大,含油量应达50%以上,且油脂转化率不低于15 %: (2)生长繁殖速度快,不易污染杂菌;(3)能适应工业化深层培养,装置简单;(4)油风味良好,安全无毒,易消化吸收" 。
目前研究用于生产微生物油脂菌种主要有藻类、酵母和霉菌。
具体如下:在各种藻类中,金藻纲、黄藻纲、硅藻纲、绿藻纲、隐藻纲和甲藻纲中藻类都能产生高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
常见产油酵母有:浅白色隐球酵母、弯隐球酵母、斯达氏油脂酵母、茁芽丝孢酵母、产油油脂酵母、胶粘红酵母、类酵母红冬孢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微生物油脂β-胡萝卜素油脂》编制说明前言传统的β-胡萝卜素油脂,主要来源于生物体内,但β-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并不高,而且提取甚为困难且成本高。
针对此种情况,通过微生物体内生物合成的方法来制取β-胡萝卜素油脂,为开辟新的β-胡萝卜素油脂资源又创出了一条新路。
随着社会需求量及使用范围日益扩大,规范市场的微生物生产β-胡萝卜素油脂国家标准却没有。
为了保证今后在生产、流通、储存过程中保证微生物生产β-胡萝卜素油脂的品质,确保公民的饮食安全,需要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支持,《微生物油脂β-胡萝卜素油脂》标准的制定就此条件下计划列项的。
为了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规范生产、为市场监督提供依据,需要制定微生物生产β-胡萝卜素油脂的国家标准。
本次《微生物油脂β-胡萝卜素油脂》产品标准的制定,实事求是反映我国食用β-胡萝卜素油脂产品质量水平;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微生物生产β-胡萝卜素油脂资源,有效促进食用油脂产业的发展;充分考虑食用油脂的市场需要,确保提供合格产品;维护生产、加工、销售、使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符合国家关于食品方面的法规与政策规定及食用油脂发展的方向;有利于推动我国人民形成健康生活观念;有利于公平竞争,促进微生物生产β-胡萝卜素油脂进入国际市场。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二、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写规则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
三、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CODEX-STAN 210-2003(2005)《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GB8821有关指标。
根据微生物生产β-胡萝卜素油脂的原料及加工方法,对其进行了定义等;对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目参考了相关的国际标准;并对质量指标中相关项目和指标值作了调整。
微生物油制备与应用的技术研究微生物油,也被称为单细胞油,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油脂,具有多样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讨论微生物油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微生物油的制备方法1. 原料选择:微生物油可以利用多种微生物来制备,如酵母菌、真菌、藻类等。
根据目标油脂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生物作为生产菌株。
2. 培养条件优化:为了提高微生物油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包括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的选择,以及搅拌速度和通气条件等。
3. 油脂提取:微生物油一般以细胞内油脂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进行油脂的提取。
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机械压榨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4. 油脂纯化:提取得到的油脂含有杂质,需要进行纯化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酯化、凝胶渗透色谱和超滤等。
二、微生物油的应用领域1. 生物柴油生产:微生物油可以通过转化成生物柴油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生物柴油具有低排放、低污染和可再生等优点,对环境友好。
通过优化微生物油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生物柴油的产量和质量。
2. 食品工业:微生物油可以被用于食品工业中的植物油替代品。
它可以用于烹饪、烘焙和调味等,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特点。
微生物油还可以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和抗氧化剂等。
3. 医药行业:微生物油中的脂肪酸可以提取出来,用于合成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油还可以用作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4. 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微生物油可以用于制备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如洗面奶、护肤霜和沐浴液等。
微生物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渗透性,能够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湿润度。
5. 动物饲料:微生物油中富含脂肪酸和营养物质,可以用于动物饲料的制作。
微生物油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
6. 清洁剂:微生物油中的脂肪酸可以用于制备润滑剂和清洁剂。
这些产品具有良好的润滑和清洁效果,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7. 其他应用领域:微生物油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塑料、生物润滑油、生物蜡和生物油墨等。
微生物油脂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谢小萍(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工082班080107305)摘要:微生物油脂(亦称单细胞油脂,sco)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生产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
该文对微生物油脂制备、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制备;开发利用0 引言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sco),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
对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最早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准备利用内孢霉属Endomyces vernalis和单细胞藻类镰刀菌属Fusarium 的某些菌种作为油脂生产菌,以解决当时食用油的不足。
之后,美国也开始研究微生物油脂的生产,但由于不能进行深层培养,故结果不终于筛选出适合深层培养的菌株,于是开始工业化生产微生物油脂。
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有许多优点:(1)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2)可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工业废弃物作为微生物生长原料,既降低处理废物的成本,又保护环境;(3)所需劳动力少,同时不受场地、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4)利用生物技术改良菌种或选择不同培养基,可使微生物生产经济价值高的功能性油脂和有特殊用途的油脂,如富含Y一亚麻酸、花生四烯酸、EPA、DHA 等油脂及代可可脂。
而且,由于人口增长使得日益增加的油脂需求量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愈发尖锐开辟微生物油脂这一新的油脂资源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生物油脂制备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料灭菌茵体培养茵体收集干燥菌种筛选油脂提取微生物毛油精炼1.1 菌种选择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菌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油脂积累量大,含油量应达50%以上,且油脂转化率不低于l5%:(2)生长繁殖速度快,杂菌污染困难;(3)能适应工业化深层培养,装置简单;(4)风味良好,安全无毒,易消化吸收。
微生物在生物油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油是指通过生物基质经过生物转化过程得到的一种可替代传统石油的可再生能源。
微生物在生物油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生物基质的分解和转化,加速生物油的合成过程。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生物油生产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微生物降解生物基质在生物油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生物基质进行降解,将其转化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底物。
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类来降解复杂的有机物,将其分解为简单的代谢产物。
常见的降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针对不同的生物基质进行特异性降解,提高生物基质的利用效率。
二、微生物发酵产油经过降解后的生物基质会进入微生物发酵过程,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代谢,产生各种化合物,包括生物油。
微生物发酵产油的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藻类、酵母类和一些细菌。
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底物中的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产生大量的生物油。
三、微生物提高油脂含量为了提高生物油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通过选择性培养和遗传改良等方法,优化微生物的油脂合成能力。
例如,通过调控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其对底物的利用效率,增加油脂的合成速率和含量。
四、微生物改善生产工艺在生物油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能够改善生产工艺,提高生物油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改变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提高生物油的产量。
同时,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和调控能力,还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达到环境友好型的生产。
微生物在生物油生产中的应用有诸多优势,如生物多样性高、遗传变异快、适应性强等。
然而,微生物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微生物的培养和保存工作较为复杂,需要严格的实验室条件和专业知识。
其次,微生物的产油能力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此外,微生物的活性和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底物质量、环境条件和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生物油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降解生物基质、产油、提高油脂含量以及改善生产工艺。
罗玉芬,徐尔尼,巫小丹(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31)摘 要: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功能性油脂,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促进生长、改善免疫功能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可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微生物菌株、影响转化的因素以及共轭亚油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微生物转化,提取S tudy o n the p r o duc ti o n o f func ti o na l o il---co n j uga ted li no l e i c ac i d by m i c r o beL U O Y u -fen,XU Er -n i ,W U X i a o -dan(The Key Laborat ory of Food Science ofMO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Ab s trac t:C on jug a te d lino l e i c a c id w a s a ki nd of func tiona l o il ,w h i c h ha d m a ny b io log ic a l func ti on s uc h a s a n ti c a rc inog e n ic,a n tia the rog e n ic,b od y -w e i g h t re d uc ing,g row th p rom o ting,a s w e ll a s i m m un ity e nha nc ing,s o it ha d a w i d e fie ld of ap p li c a tion i n m e d ic ine,food,he a lth c a re a nd c osm e ti c ind us try 1The d e ve l opm e n t of CLA b y m ic rob ia l c onve rs ion c onc e rn i ng w ith s tra ins,the influe nc e s on m ic rob ia l c onve rs ion,the e xtra c tion te c hn iq ue,p u ri fic a tion a nd d e te c ti on m e thod s of CLA w e re re view e d 1Key wo rd s:c on jug a te d li no le ic a c id;m i c rob i a l c onve rs i on;e xtra c ti on中图分类号:TS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306(2010)05-0377-05收稿日期:2009-04-16作者简介:罗玉芬(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几种重要微生物油脂在食品及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金青哲;王兴国【摘要】微生物油脂的经济可行性主要取决于其用途,目前微生物油脂已成为几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资源.对富含ARA、DHA和EPA的几类微生物油脂在孕婴食品、成人食品和水产饵料、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总结及展望,说明这几类微生物油脂将会在更多的配方食品中得到应用,微生物油脂产品的消费者将从特殊人群扩展到所有人群,并形成一个大产业.%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microbial oils (SCO) depend largely on the way of their application. At the present, SCO have been the sources of key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al key microbial oils such as DHA -SCO, ARA -SCO, EPA -SC0 in infant formulas, pregnant woman and adult foods, beverages, animal feeding and fish feeding were described. For the future, SCO will be increasingly utilized in more formulated foods;the potential customers of the fortified foods with SCO will not be confined to particular persons or groups and may be extended to all people. As a result,a huge, multimillion -dollar industry will take shape.【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1(036)002【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单细胞油脂;ARA;DHA;EPA【作者】金青哲;王兴国【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2;TS22微生物油脂(Microbial oils)又叫单细胞油脂(Single cell oils,SCO),是指由霉菌、酵母菌、细菌和微藻等产油微生物(Oleaginous microorganism)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利用碳源在菌体内大量合成并积累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类以及其他一些脂质。
微生物油脂开发及研究摘要:微生物油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对产油微生物常见种类、产油机理、微生物油脂的特点及产油微生物的必备条件,微生物油脂的开发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开发应用现状;生物柴油;研究发展前景1 引言微生物油脂(microbial oils)又称单细胞油脂(single cell oil,SCO),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
微生物油脂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酸(PUFAs) 组成的甘油三酯(TAG) ,在脂肪酸组成上与植物油如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等相似,是以C16和C 18为主的脂肪酸。
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多微生物如细菌、霉菌、酵母菌及藻类等可在菌体内产生大量油脂,有的干菌体含油量高达60%以上。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和开发,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油脂工业技术,而且是工业化生产油脂的一个重要途径。
尤其在目前人口增长使得油脂需求量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开辟新油源—微生物油脂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
1.1 产油微生物种类能够生产油脂的微生物有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其中真核的酵母、霉菌和藻类能合成与植物油组成相似的甘油三酯,而原核的细菌则合成特殊的脂类。
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酵母、藻类和霉菌。
现在用于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主要为藻类、细菌和真菌,由于细菌产量低,所以目前主要集中在藻类和真菌[2]。
1.2 微生物产生油脂机理微生物产生油脂过程,本质上与动植物产生油脂过程相似,都是从利用乙酰COA羧化酶的羧化催化反应开始,经过多次链的延长,或再经去饱和酶的一系列去饱和作用等,完成整个生化过程。
其中去饱和酶是微生物通过氧化去饱和途径、生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该过程称之为脂肪酸氧化循环。
Kendrack等发现苹果酸能促进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 s)微粒体的去饱和作用,使GLA含量增高,这可能是苹果酸酶为去饱和作用而提供NADPH结果。
高油脂微生物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高油脂微生物制备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生产高产量油脂的方法,该技术有望在食品、能源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寻找替代品成为当务之急。
高油脂微生物制备技术的出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高油脂微生物可以是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其具有高油脂积累的特点。
通过合适的培养条件和营养供应,可以使这些微生物大量积累油脂。
与传统农作物种植相比,高油脂微生物的种植周期短、生长迅速,并且对土地和水资源需求较小,大大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高油脂微生物制备技术的成功应用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选择合适的高油脂微生物菌株非常重要。
菌株的油脂产量和优良培养特性是选择的主要标准。
其次,合理设计培养条件,包括C/N比、氧气含量、温度等,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油脂的积累。
另外,对于大规模生产,高效连续发酵技术的建立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油脂微生物的产业化应用潜力巨大。
在食品领域,高油脂微生物可以作为替代的食用油来源。
一些高油脂微生物制成的油脂具有更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更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
并且,高油脂微生物的生产过程少依赖化肥和农药,符合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
在能源领域,高油脂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和生物酒精。
传统能源资源日益稀缺,高油脂微生物制备的生物燃料成为了一种可再生能源的有力替代品。
与化石燃料相比,生物燃料更加环保,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可以实现对存在大量废弃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在化妆品领域,高油脂微生物的油脂可以用于提取多种功能性成分,如维生素和抗氧化剂。
这些成分对于护肤品和化妆品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肤质量和延缓衰老。
高油脂微生物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挑战。
首先,需要对微生物的生物代谢和产油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产油效率。
其次,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需要大规模生产设施和成本效益的评估,以确保市场竞争力。
食用油脂的分类2010-07-28 17:48:20 来源:作者:中国餐厨废弃物网浏览:653评论 5 条大小1、按原料来源可分为动物油、植物油和微生物油脂。
动物油是指从动物体内取得的油脂,如牛油、猪油、鱼油等。
植物油是指从植物根、茎、叶、果实、花或胚芽组织中加工提取的油脂,如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油茶籽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等。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是指从某些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藻类等细胞内提取加工得到的可食用油脂。
2、按加工工艺可分为压榨油和浸出油。
压榨油根据加工过程中料坯处理的温度又分为冷榨油和热榨油。
冷榨油是指原料不经蒸炒等高温处理,而是在原料清理后直接压榨,压榨的出油温度在60℃(或70℃)以下。
热榨油是指料坯经过高温蒸炒再进行压榨而成。
压榨法的优点是产品污染少且营养成分不易受破坏,但缺点是出油率低、成本高。
浸出油是指将油料中的油脂用食用级有机溶剂萃取后制得。
浸出油需经过脱溶、脱胶、脱酸、脱色、脱臭(根据油品质量等级,采用不同的精炼工序)后加工得到的成品油,其优点是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缺点是毛油中残留物质多。
3、产品的新国家标准可分为一级油、二级油、三级油、四级油。
油品级别只是在精炼程度上有区别,通常来说,由毛油精炼制得不同等级的成品油,一级油精炼程度最高。
无论是一级还是四级食用油,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都可以放心食用。
4、不饱和程度一些油在空气中放置可生成一层具有弹性而坚硬的固体薄膜,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干化。
根据各种油干化程度的不同,可将油脂分为干性油(桐油、亚麻籽油)、半干性油(葵花籽油、棉籽油)及不干性油(花生油、蓖麻籽油)3类。
干性油,碘值大于130;半干性油,碘值为100~130;不干性油,碘值小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