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魏六朝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多元性汉魏六朝时期是一个思想多元、流派纷呈的时期。
自《庄子》、《墨子》以来,传统的思想体系受到了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新的思想和流派不断涌现。
如永明诗派、琅琊派、书生派、纵横家、道家等,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永明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是汉末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完美的人生态度。
琅琊派则以孔融、阮籍、边赤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文学上强调个性自由和艺术表现力度的探索。
而书生派则更多的反映了官僚文化和中庸之道。
纵横家是汉末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他们主张实用主义,认为忠于国家是最高的道德。
而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营造出诗性与哲思并重的文学风貌。
二、现实情感中的审美趣味汉魏六朝文学探索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反映了人的现实感受和生活情趣。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主体精神的抒发。
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中,个人的感受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骚》中,屈原借助自然景物的声色情感,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而曹操的《短歌行》则借用了骆宾王的“解语花”和“暗香疏影里”等典故,反应了曹操的爱情缠绵和情感细腻。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中还体现出一种以现实情感为审美趣味的倾向。
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短篇故事汇集了六朝时期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方面评价,被誉为“文学中的经典人性”。
三、诗歌和散文的并行汉魏六朝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是诗歌和散文的并行。
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乐府、琵琶、小令、《山水诗》和五言绝句等,透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和博大。
同时,在这一时期,散文逐渐从零散的日记、笔记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散文方面,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汉魏六朝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汉魏六朝文学史:文学流派与作品分析引言《汉魏六朝文学史》是一部重要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对于了解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时期,众多文人墨客涌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本文将从流派层面出发,对汉魏六朝时期的几个主要文学流派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代表性作品的阐述,揭示其中的内涵和特点。
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最为重要和典型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音乐曲调为基础,结合了民间歌谣的元素,通常表达感情、咏史歌功、赞美神仙等内容。
《古诗十九首》中收录了不少优秀的乐府诗篇。
例如,《长歌行》是一首以豪放激昂的文字描绘三国演义中各英雄豪杰战斗场面的乐府诗;而《木兰辞》则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女子为家国忧虑的情感。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各有差异,但都以娓娓动听、凄美而又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骈文骈文是汉魏六朝时期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主要以典故引用和修辞的运用而著称。
这种文体注重对辞章结构和韵律节奏的安排,追求华丽而富有声韵感的效果。
《世说新语》是典型的骈文作品之一。
例如,《杂阿房宫赋》通过运用雄浑豪迈、宏大壮丽且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秦始皇视野开阔、遍观四方、统一九州的卓越才干;而《东坡志林》则运用了许多典故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感。
三、小说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志怪小说。
这类小说常常以神鬼、妖怪、仙佛等超自然现象为题材,充满了奇幻色彩。
其中,《搜神记》是一部集合了各种灵异故事的作品,通过精巧构思和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四、文言文散文除了诗歌和小说外,汉魏六朝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文言散文。
这些散文多数是以议论性文字为主,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方面。
其中,《世说新语》中所收录的陈寿的《三国志平话》被认为是伟大的文言散文之一,以其优良的文风和独到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赞誉。
结论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作品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
明清文学与汉魏六朝文学的比较研究一、概述明清文学与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两个时期的文学特色迥异,各具特点。
本文旨在对两个时期的文学特色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二、背景介绍1. 汉魏六朝时期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文学发展也十分繁荣。
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大量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赋、散文、小说等。
其中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史记》、《汉书》等史书,《庄子》、《老子》等哲学著作,《世说新语》、《齐民要术》等典籍,以及《诗经》、《楚辞》等古诗歌。
2.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也被称为“近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学流派,包括诗、散文、小说、戏曲等。
其中著名的文学作品有《红楼梦》、《金瓶梅》等小说,《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
三、文学特点比较1. 诗歌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和“绝句”为主。
乐府诗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绝句则更注重词汇的含义和修辞的技巧,常拟抒情、写景。
明清时期的诗歌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式的创新。
明代著名诗人杨慎、唐寅等以“诗人的风范”为标准,注重“神韵”,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李清照等则更重视诗歌的语言质朴和情感的真挚。
2. 散文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以赋为主,其特点是文笔雄浑、语言华丽、比兴生动。
宋代散文则更注重细腻入微的语言描述和具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元代散文则更注重以“谈经论史”为主题,表达学者的高尚思想。
明清时期的散文更加多样化,既有以“清新淡泊”为主旨的“山水田园”文章,也有以“传神捕鱼”为主旨的实用性文章。
3. 小说汉魏六朝时期的小说以“志怪小说”为主题,内容多为奇闻异事。
明清时期的小说则更注重人性描写和情感表达,涵盖了“言情小说”、“传奇小说”、“四大名著”等多种流派。
小说的文体化、章回式阅读方式也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囊括了整个公元前206年到589年这一时间段的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鲜活生动,充满创意,作品风格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放开明在南北朝之时,汉族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内涵。
在这段时间内,佛教文化进入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与儒家、道家并列,影响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2.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汉魏六朝时期文学作品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充满戏剧性,这些作品往往是由具有强烈主见的作家所写。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表达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3.风格多样,形式丰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有诗、词、曲、赋、论等多种文学体裁,他们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还具有社会背景、思想性质和历史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文学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之前,它始终与其他领域的文化工艺相融合。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精神奋发,为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家们所借鉴和传承。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人称道。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义庆。
该书以语录形式记载了历史上名人的言行,对国之兴衰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部书语言质朴,节奏自然,内容是彰显深刻的思想性的。
2.《小品文精选》《小品文精选》是唐朝文人刘义庵所著,《小品文》是指篇幅短小,表现对象广泛,内容充实的文体。
该书运用简短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为后人所借鉴。
3.《庄子精华选》《庄子精华选》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集。
庄子的思想在汉魏六朝时期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和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两个大的纬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即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一、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阶段。
1.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包括《诗经》、《楚辞》等代表性著作。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以周朝为主的早期诗歌。
而《楚辞》则以其浓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2.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等各个体裁。
3. 唐宋元明清文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精致的语言风格被后世推崇。
而元曲则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题材闻名。
二、文学的主要流派中国古代文学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体裁划分为史传类、哲学类、诗词曲类等流派。
1. 史传类史传类作品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
2. 哲学类古代中国的哲学类文学作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如《论语》、《孟子》等。
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对后世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诗词曲类诗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作品有《诗经》、《唐诗宋词》等。
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学遗产。
从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来看,古代中国文学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学,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介绍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经历了明清两朝时期的风貌,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进行考察,从文学作品的内容、文风、思想与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学作品的内容1. 诗歌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要代表。
乐府诗是一种以乐府音乐为伴奏的诗歌形式,主要描写了宫廷生活、战争、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的题材。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优美动人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感,在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2. 散文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辞表、赋、记、志等各类散文形式。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散文作品也以其清晰明了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3. 戏曲汉魏六朝时期,戏曲开始兴起,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有的是以历史故事为主题,有的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以其生动的表演和曲调吸引了众多观众。
同时,戏曲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娱乐方式,推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
文学作品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风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
1. 平实质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平实质朴的文风为主,追求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
这种文风经常运用白描写实的手法,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文风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 博大精深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博大精深的文风,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这种文风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3. 文人雅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注重表达情感和追求艺术美。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文学的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的时期,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历经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分裂。
这段时期的文学也受到了社会变革以及宫廷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特点一:儒家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汉魏六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导,因此文学作品中常涌现出对道德、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文体形式,如辞章、赋曲等。
特点二:佛教与道教在文学中的渗透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兴起,它们也渐渐影响到了当时文学创作。
一些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并对人生、宇宙等问题展开思考。
特点三:女子儿童题材逐渐增多尽管男性作者仍占主导地位,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子和儿童题材逐渐增多。
这些作品常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儿童成长经历等。
代表作品一:《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编纂的一部记录当时人物言行的笔记类文学作品。
该书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为人处世、思想见解等,被视为了解汉魏六朝时期风貌和人情的重要资料。
代表作品二:《文选》《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董仲舒所编纂的一部诗文选集。
该书收录了当时众多杰出作家的优秀诗文,并对其进行点评和评论,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艺术批评观点。
代表作品三:《尔雅》《尔雅》是东晋学者许慎所撰写的一部古代文字考证与释义工具书。
它系统整理了古代文字音韵、字义、用法等方面知识,并对各种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对后世文字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具有延续儒家传统、佛教与道教渗透以及女子儿童题材增多等特点。
《世说新语》、《文选》和《尔雅》等作品代表着当时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魏六朝文精选
一、《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童话故事,记叙了一位老人在桃花源里发现了一个美丽的乐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拒绝世俗的束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元朝的作家陶渊明,他将桃花源的故事写成了一篇短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
二、《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记叙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位英雄的西天取经之旅,他们经历了许多磨难,最终成功取回真经。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作家吴承恩,他将西游记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三、《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小说,记叙了英雄林冲、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故事,他们经历了许多艰辛,最终成功反抗了暴政。
水浒传的作者是宋朝作家施耐庵,他将水浒传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历史小说”。
四、《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小说,记叙了蜀汉、魏国、吴国三国之间的战争,以及诸葛亮、曹操、刘备等英雄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朝作家罗贯中,他将三国演义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历史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起源开始,分别探讨了古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等,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学传统。
一、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
这段时期的文学主要集中在经典和诗歌创作上。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诸多不同流派的诗歌。
这些诗歌以描绘生活和抒发情感为主题,形式简练,语言优美。
同时,诸子百家的哲学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交替时期,文学创作达到巅峰。
在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和小说都有了长足发展。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古文观止》、《世说新语》等。
其中,《古文观止》是一部文言文的典籍,收集了一些古代文学名篇,对文言语法和修辞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三、唐宋文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尤以诗歌最为影响力巨大。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等都是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们的诗作以豪放的气势、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蜚声中外。
宋代文学则更加注重细腻的表达和理性思考,代表性的作品有苏轼的《东坡新事》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四、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文学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发展。
小说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另外,戏曲也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著名的剧种如京剧、评剧等都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多元文化的传统。
从诗经时期开始,通过汉魏六朝、唐宋、明清等阶段的发展,古代文学经历了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学史知识: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就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1.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汉魏六朝时期,中国文学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其中,以《红楼梦》、《诗经》、《论语》、《史记》、《世说新语》等作品为代表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华,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和独特魅力。
2.表现了时代变革和文化转型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政治动荡、文化变革等历史事件。
在这种背景下,文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旧文学模式被打破,新的文学形式和文学思潮逐渐兴起,对古代文学体裁和文学审美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世说新语》深刻反映了六朝时期的思想、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成为中国文学及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历史记载汉魏六朝文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历史记载。
许多作品直接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变迁,生动地描述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民命运的历史之悲、历史之乐,是了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意义1.建立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了中华文化思想宝库的基础。
许多经典著作、名篇佳作,如《红楼梦》《诗经》《论语》《史记》等,不仅是文学史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化的典范和精神文化资源。
2.启迪了后世文学创作汉魏六朝文学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表现方式,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王安石等,受到古代文学及文学思潮的启迪和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名人。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综合练习(二)
(两汉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鵩鸟赋》是______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时期的作品,体裁是__________。
2.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作品是______所作的《__________》。
3.《项羽本纪》选择项羽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第一件大事是钜鹿之战,第二件大事是__________,第三件大事是__________,教材节选部分是第____件大事。
4.《李将军列传》所写的“李将军”是______。
5.《苏武传》选自《》,作者是。
6.《陌上桑》诗中的主人公名叫__________。
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诗中的女主人公名叫。
8.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9.“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以它为题的诗很多,写思妇见秋风起而生空闺之愁,在深夜怀念客居他乡的丈夫的一首,作者是______。
10.“三曹”的诗风同中有异,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是
______的诗风。
11.《洛神赋》的作者是______,赋中所写的“洛神”是指伏羲氏之女______。
12.在“建安七子”中以擅长诗赋见称,被后人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______。
13.蔡琰字______,是汉代著名学者______的女儿,署名为蔡琰的作品中,只有五言《____________》是较为可信的。
1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15.郁郁涧底松,__________________,以彼径寸茎,__________________,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___。
16.薄帷鉴明月,。
孤鸿号外野,。
17.云无心以出岫,。
18. 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
19.胡笳落泪曲,。
20.《水经注》是__________为汉魏时的《水经》作注的著作。
21.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代表作是______的《________》,轶事小说代表是________的《__________》。
二.选择题
( )1.汉代文坛上拥有作家最多的文体是
A.乐府诗
B.赋
C.五言诗
D.传记文学
( )2.《史记》中记写诸侯事迹的是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 )4.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
A.《离骚》
B.《七月》
C.《孔雀东南飞》
D.《陌上桑》
( )5.《鵩鸟赋》是一篇
A.散体大赋
B.骚体赋
C.抒情小赋
D.文赋
( )6.《史记》是一部
A.编年史
B.国别史
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
( )7.“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
A.对《诗经》的评价
B.对《楚辞》的评价
C.对《汉乐府》的评价
D.对唐诗的评价
( )8.下列作品出自《相和歌》的是
A.《战城南》
B.《上邪》
C.《陌上桑》
D.《平陵东》
( )9.下列作品中,曹操所作的是
A.《燕歌行》
B.《蒿里行》
C.《白马篇》
D.《野田黄雀行》
( )10.曹操反映建安群雄并起讨伐董卓、以及军阀混战的史实,哀悼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首诗是
A.短歌行
B.蒿里行
C.观沧海
D.龟虽寿
( )1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
A.高适的《燕歌行》
B.曹丕的《燕歌行》
C.卢思道的《从军行》
D.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 )12.下列诗中,属于曹丕作品的是
A.《送应氏》
B.《白马篇》
C.《燕歌行》
D.《龟虽寿》
( )13.下列诗人中,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陈琳
B.阮籍
C.刘桢
D.嵇康
( )1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作品中,陆机所作的是
A.《典论·论文》
B.《文赋》
C.《诗品》
D.《文心雕龙》
( )15.陶渊明开创了
A.山水诗
B.田园诗
C.山水田园诗
D.边塞诗
( )16.《子夜歌》出自
A.《神弦歌》
B.《吴歌》
C.《西曲》
D.《汉乐府》
( )17.《木兰诗》出自
A.汉代乐府
B.南朝乐府
C.北朝乐府
D.文人乐府诗
( )18.开创山水诗的人是
A.谢朓
B.鲍照
C.谢灵运
D.王维
( )19.下列作品属于志怪小说的是
A.《干将莫邪》
B.《韩凭夫妇》
C.《过江诸人》
D.《王子猷居山阴》
三.解释指定的词语
1. 直夜溃围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
直夜:走:平明: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固:快战:
4.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
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命:绝:
8.上用沧浪天故,下用此黄口儿。
用:黄口儿:
9.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好:姝:
1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陌:阡:
13.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捎:摩:
14.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荫:
1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依依:
19.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沿溯:
20.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湍:巘:
四.简答题
1.简述《项羽本纪》(节选)的层次和内容。
2.简述《上邪》的艺术特色。
3.简述《东门行》的艺术特点。
4.简述《短歌行》的艺术特点。
5.简述《咏史》(其二)的艺术特点。
6. 《拟行路难》其六如何表现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的?
五.论述题
1.以《项羽本纪》(节选)为例,谈谈《史记》的文学性。
2.试述《东门行》中主人公走上反抗道路的心理过程。
3.试析《短歌行》是如何表现求贤主题的。
4.结合课文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