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生产异常统计表
- 格式:xls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12013.01.30410A抽屉座料上错(应为有铆钉的,而实际上的是没铆钉的),导致180个抽屉需重做.做好的抽屉用薄膜包好留着以后消化(改为无铆钉后),重做抽屉使用.22013.01.30缺330C金属铰链(实际中午货已到,但物控及物料员均未知晓到货信息,直到下午3:30才领出).换线做其他产品的准备工作32013.01.30330C塑料压脚硬度太硬(昊晟生产),导致装配困难,需要费较大力气才能装入(之前的较软所以好装)、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增大.已经注塑出来的由产线员工克服生产,并适当进行人员轮换装配.42013.01.30330C压脚拉簧不良率较高(1500个里面有110个不良品,不良率7.3%),不良现象:两端的挂孔不在同一平面上、还有一部分严重变形.产线挑选使用,本批全部生产完毕由产线统计挑选工时提供给采购,由采购将工时费用转稼给供应商.52013.01.31410一体横梁装压脚的卷孔偏小,导致钢丝压脚装入后过紧,转动不灵活(批量性).经技术质量部评估后让步使用,余下的2880个横梁由技术质量部做好检具后确认是否需整形.62013.01.31360钱箱没缝隙、撞前框、锁不牢在线维修、增加人员检测、延长加班时间至23点(需出货).72013.01.31410T钱箱打不开(与360同一条产线生产)锁架整形、在线维修、延长加班时间至23点(需出货).82013.02.01330E铁芯在运行过程中与接杆卡滞,导致回复不顺畅.将连杆角度扳至小于90度92013.02.01330C电磁铁电控击打后,锁片不能通过拉簧自动复位或回复缓慢.将不良铁芯拆下(端部锥度大的),换上端部锥度小的铁芯生产.102013.02.02330C底板有压印(同一部位),数量100块.经技术质量部评估后确认可以让步使用(Ⅲ级标准产品)112013.02.02缺防冻滑轮(低温脂滑轮)临时用普通滑轮代替生产(放到缝纫机油中浸泡后再擦拭使用)122013.02.18供应商提供的4芯及6芯话机插包装数量太大(500个/包,造成数量清点繁琐),且包装凌乱(导致有些芯线头端被挤弯,焊线前需手工整直).产线增加数量清点频率,芯线头端被挤弯的在焊线前先采用手工整直.132013.02.18400D钱箱出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且异常比率均在90%以上,对生产效率影响很大.先将滑轨从罩壳上取下,并将滑轨上原有的油擦掉,然后再加上缝纫机油以后将抽屉反复抽拉磨滑轨.。
制程质量异常报告单
生产操作质量检查表
操作人员姓名:填写日期:年月日
质检主管:检查人员:
车间:班组:填写日期:年月日
产品质量抽样检测表
自我质量控制检查表
编号:填写日期:年月日
质检主管:检查人员: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表
编号:填写日期:年月日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表
部门主管:制表人:
生产物料检查流程阐明
生产物料特采作业流程财务部采购部质量管理部进料检查员
进料检查报告
编号:
制表:复核:审批:
制程异常报告
编号:填写日期:
制表:复核:审批:
质量异常统计表
编号:填写日期:
制表:复核:审批:
成品检查统计表
日期:
制表:复核:审批:
不合格品纠正、防止方法解决单
制表:复核:审批:
不合格品报告
编号:填写日期:
制表:复核:审批:。
1,异常阶段描述:进料、制程检出或自主发现、客户投诉;异常报告均有编号,特别备注客户的8D报告回复时间。
2,责任部门区分:工艺流程,图纸,BOM错误归属工程部;仓库发料与用料工单不符、物料或成品包装保管不当造成不良归属仓库;检验标准与客户要求不符,错/漏检归属品保部;物料品名,代码,规格,外观,功能,环保不符归属供应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成品/成品等物料的的规格,外观,功能等其他所有与品质检验标准不符归属生产部;
3,原因分析:根本原因,流出原因均需分析4M1E包括检测;改善措施针对根本原因和流出原因建立,包括5W2H;处理结果包括返修,重工,挑选,退货,换货等结果。
不良率,及各种不良和良品流向等。
生产统计表格汇总生产统计表格汇总通常指的是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了解生产情况、分析生产问题、制定生产计划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统计表格及其作用:1. 生产进度表:记录每个生产订单或产品的生产进度,包括计划开始日期、实际开始日期、计划完成日期、实际完成日期等。
这有助于跟踪生产进度,确保生产按计划进行。
2. 产量统计表:记录每个生产周期(如每日、每周、每月)的产品产量,可以按产品种类、生产线、班组等进行分类。
这有助于分析生产能力、效率和产量趋势。
3. 质量统计表:记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结果,包括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不良率、返工率等。
这有助于监控产品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物料消耗表:记录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消耗情况,包括物料名称、规格、单位、计划用量、实际用量、损耗量等。
这有助于控制物料成本,减少浪费。
5. 设备运行表:记录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设备名称、运行时间、停机时间、故障原因、维修时间等。
这有助于分析设备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6. 人员考勤表:记录生产人员的出勤情况,包括员工姓名、部门、岗位、出勤天数、迟到次数、早退次数、请假天数等。
这有助于管理人员绩效,确保生产人员合理配置。
7. 生产成本表:综合记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这有助于分析生产成本结构,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
8. 生产异常报告表:记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质量问题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问题扩大。
这些表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组合,以便更好地满足生产管理的需求。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软件或系统,可以实现这些表格的自动化生成和实时更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