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单元系统性红斑狼疮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1
医学课件: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导致多系统损害。
SLE好发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年轻女性。
在我国,SLE的发病率约为1/100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SLE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亲属中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高。
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补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紫外线、病毒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或加重SLE。
3.免疫系统异常:SLE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这些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包括T细胞功能紊乱、B细胞过度活化等。
4.内分泌因素:女性患者显著高于男性,提示性激素在SLE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SLE患者还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
三、临床表现SL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等。
典型症状如下:1.皮肤黏膜损害: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等。
2.关节肌肉损害:关节炎、关节痛、肌痛、肌无力等。
3.肾脏损害: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尿等。
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头痛、癫痫、精神症状、脑血管病等。
5.呼吸系统损害:胸膜炎、肺间质病变等。
6.心血管系统损害: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病变等。
7.消化系统损害: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8.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9.眼部损害: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SLE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包括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非侵蚀性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血液系统异常、免疫学异常等11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自身免疫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大量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研究提示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丧失了正常的免疫耐受,致淋巴细胞不能正确识别自身组织,从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突出表现为B细胞高度活化,产生许多针对自身组织包括细胞核及各种核成分、细胞膜、细胞浆和各种组织成分的自身抗体,其对SLE的发病、诊断和病情都起了关键作用。
许多自身抗体都有明确致病作用,如ANA中的抗双链DNA抗体与肾小球DNA 结合后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固定并活化补体,释放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后者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抗DNA抗体也可与循环中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沉积于肾小球,两者均可导致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也可沉积在各个器官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导致该器官的损伤。
目前认为免疫复合物是引起SLE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
二、临床表现(一)一般情况SLE以青年女性生育龄妇女占病人的90%~95%,育龄期男女之比1:9。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固定模式,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起病形式多样,可为暴发性、急性或隐匿性;可仅有单一器官受累,也可多个系统同时受累。
发病诱发因素有日晒、感染、妊娠、分娩、药物、手术等。
多数有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二)皮肤与粘膜80%有皮肤病损,见于暴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疹,如:面颊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下肢网状青斑,口腔溃疡、脱发或雷诺现象。
例题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典型皮肤损害为(2000)[ZL]A.环形红斑B.结节性红斑C.面部蝶形红斑D.多形性红斑E.网状青斑答案:C例题2:SLE病人最典型的面部表现A痤疮B湿疹C蝶形红斑D色素沉着E紫癜例题3:【B型题】 (1~3题)共用选项1A面部皮肤对称性红斑B手关节天鹅颈样畸形C口腔、阴部溃疡D眼睑面阳性皮疹E面容刻板、张口困难1题.SLE可出现答案;A2题.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可出现答案;B3题.系统性硬化症时可出现答案;E(三)关节与肌肉85%有关节受累,多数有关节痛,部分伴关节炎。
常见部位近端指间关节、腕、足、膝、踝等,对称分布,多无骨质破坏与畸形。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者5%一8%发生股骨头或肱骨头无菌坏死。
40%病例有肌痛,有时出现肌炎。
协和习题.关于SLE关节病变,哪项是错误的A关节肿痛B呈多关节对称性损害C近端指间关节多受累D关节软骨破坏,关节畸形E大关节很少受累答案;D(四)浆膜 l/3病例有单或双侧胸膜炎、心包炎,或腹膜炎。
例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血管损害中,最多见的是[ZL]A.心肌炎B.心内膜炎C.心包炎D.心功能不全E.心律失常答案:C(五)肾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有临床表现者约75%,因肾脏损伤造成尿毒症死亡是SLE的常见原因。
协和习题.免疫病理检查几乎所有SLE病人均可出现病变的脏器是B肾C肺D肝E胰腺答案;B(六)其他心、肺、消化道与神经系统均可受累;周围血象可见一系至三系减少,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自身免疫性的贫血对诊断有意义。
例题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下列临床表现中主要的是A.育龄女性多发B.皮肤粘膜与关节表现C.肾炎D.浆膜炎E.贫血答案:B解析:SLE中,80%在病程中出现皮疹,关节痛是常见症状。
有临床表现的肾炎占75%,60%有贫血。
半数以上急性发作期出现浆膜炎。
三、免疫学检查(一)抗核抗体谱1.ANA 95%(+),已取代狼疮细胞检查,但特异性低。
2.抗双链DNA抗体特异性达95%,敏感性70%,且与病情活动有关。
例题1:一定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性有关的免疫学检测指标是(2005) A抗核抗体B抗双链DNA抗体C抗Sm抗体D抗SsA抗体E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HT〗答案:B解析:抗双链DNA抗体是SLE的标记性抗体,多出现在SLE活动期,与SLE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3.抗Sm抗体 SLE的标记性抗体,30%(+),特异性达99%。
例题1: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有价值的化验是[ZL]A.抗核抗体B.类风湿因子C.狼疮细胞D.抗Sm抗体补体答案:D例题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最特异的检查项目是(2000)[ZL]A.狼疮细胞B.抗核抗体C.类风湿因子D.抗双链DNA抗体E.抗Sm抗体答案:E例题3:下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最具有该病标记性意义的抗体是A.抗RNPB.抗双链DNAC.抗Scl-70D.抗SmE.抗Jo-1答案:D解析:抗Sm抗体是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特异性达99%。
例题4:(1~4题)A抗核抗体B抗Sm抗体C抗双链DNA抗体D抗磷酯抗体E类风湿因子协和习题1.特异性高,但与SLE活动性无关答案;B协和习题2.特异性高,效价随SLE病情缓解而下降答案;C协和习题3.哪种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易形成动、静脉血栓答案;D协和习题4.是SLE的标准筛选试验,但特异性低答案;A4.其他抗RNP、抗SS—A(Ro)、抗SS—B(La)、抗组蛋白抗体等均可见于SLE。
(二)补体补体降低有助SLE的诊断,并提示狼疮活动。
(三)皮肤免疫病理活检表皮与真皮连接处有免疫球蛋白IgG(或IgM)沉着,自暴露部位的正常皮肤取材检查的特异性高。
例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常用而有价值的病理检查是A.肾穿刺B.骨髓穿刺C.肺穿刺D.淋巴结活检E.皮肤狼疮带试验答案:E解析:狼疮带试验阳性代表SLE活动性,阳性率为50%。
四、诊断标准国际上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该标准为:①蝶形红斑;②盘状红斑;③光过敏;④口腔溃疡;⑤非侵蚀性关节炎;⑥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⑦肾脏病变(蛋白尿或管型尿);⑧神经系统损害(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⑨血象异常(白细胞<4×109/L或淋巴细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溶血性贫血);⑩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⑾抗核抗体阳性。
ll项中≥4项阳性则可诊为SLE。
例题1:男,27岁,日晒后暴露皮肤出现皮疹,对称性关节痛,查血小板下降,尿蛋白阳性,血ANA(+),最可能的诊断是(2002)[ZL]A.日光性皮炎B. 类风湿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免疫性血小板下降E.急性肾小球肾炎答案:C例题2:女,26岁。
双腕双踝关节痛伴高热1个月。
近1周来心悸气促,心脏彩超提示中等量心包积液,X线胸片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血Hb、WBC及血小板下降,尿蛋白(++),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断应考虑(2003)[ZL]A.结核菌感染B.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C.系统性红斑狼疮D.再生障碍性贫血E.恶性肿瘤答案:C例题3:女性,22岁。
不规则低热伴关节痛1个月,3天来尿少、浮肿,皮肤有瘀斑,化验尿蛋白(+++),红细胞10个/HP,血ESR 40 mm/h,血ANA 1/160(+),首先考虑的诊断是(2004)[ZL]A风湿性关节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急性肾小球肾炎D.关节型过敏性紫癜E.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答案:B例题4:女性,27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痛2个月,有时肿胀,伴不规则低热。
体检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有压痛,肿胀不明显,无畸形。
血白细胞32×109/L,尿蛋白100 mg/dl,血沉35 mm/h。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2005)[ZL] A风湿性关节炎B类风湿关节炎C反应性关节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急性白血病答案:D例题5:女,18岁。
发热一月,近一周来两面颊出现对称性红斑、手指关节红肿,化验:血红蛋白90 g/L,白细胞×109/L,尿蛋白+++,抗ds-DNA抗体阳性,应首先考虑诊断(2001)A.缺铁性贫血B.慢性肾炎C.类风湿关节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风湿热答案:D解析:青年女性,出现多系统损伤,包括面颊部红斑、关节炎、血液系统损伤、肾损、抗ds-DNA抗体阳性,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例题6:女,22岁,因多关节疼痛2个月就诊,近l周出现双手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肿胀,晨僵30分钟。
血白细胞×109/L,血小板83×109/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9g;血沉48mm/第1小时;血抗核抗体阳性;补体C3轻度下降。
最可能的诊断是A. 类风湿关节炎B.骨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原发性干燥综合征E.系统性血管炎答案C解析:患者青年女性,出现关节疼痛同时伴有血液系统、肾脏多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阳性、补体下降,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首先考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例题7:女,38岁,四肢无力,双下肢浮肿及皮下出血点2月,查尿蛋白(++),红细胞(++),ANA(+),有光过敏。
最大的可能诊断是(2002)A.多发性肌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急性肾小球肾炎D.慢性肾小球肾炎E.过敏性紫癜答案:B解析:有光过敏、肾损伤、ANA(+)、皮下出血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大。
例题8:女,32岁,双腕和膝关节疼痛,伴高热2个月。
曾有癫痫样发作一次。
心脏超声检查示中等量心包积液,X线胸片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血常规检查:Hb、WBC和血小板下降。
尿蛋白(+++),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最可能诊断A.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B.恶性肿瘤颅内转移C.系统性红斑狼疮D.结核性胸膜炎和心包炎E.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C解析:年轻女性,有对称性关节肿痛、浆膜腔积液、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受累、肾脏病变5项阳性,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例题9:下列哪项不符合SLE的血液系统改变A白细胞减少B血小板减少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正色素细胞性贫血E类白血病样改变答案;E鉴别:SLE的鉴别诊断非常复杂,主要是那些以某一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的SLE要与相应的疾病鉴别,如:肾小球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溶血性贫血等等。
五、治疗依病情轻重、疾病活动度、受累器官而定。
(一)一般原则急性期应休息,避免阳光照射,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发热、关节肌肉酸痛、关节炎、浆膜炎而无明显内脏或血液病变的轻症患者;慎用于肾炎,因可使肾功能恶化。
2.抗疟药用于有皮疹、光过敏及关节痛者,可用于轻中度SLE。
口服磷酸氯喹250~500mg,或羟氯喹200~400mg,注意眼部不良反应(视网膜退行性病)。
3.糖皮质激素目前治疗SLE的主药,常用量泼尼松0.5一lmg/(kg·d),分次或每晨顿服。
一般治疗4~6周,病情好转后渐减,至5—15mg/d长期维持。
甲基泼尼松龙l.0g/d静脉冲击治疗,连续3天,用于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病情突然恶化的狼疮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