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污水处理设备之生物转盘
- 格式:ppt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3
污水处理生物转盘的特点及应用生物转盘又称浸没式生物滤池,是20世纪60年代原联邦德国开创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早期的生物转盘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后推广到城市污水处理和有机性工业废水的处理。
处理规模也从几百人口当量发展到数万人口当量,转盘构造和设备也日益完善。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引进生物转盘技术,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工作。
它有很多优势,在印染、造纸、皮革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效果较好。
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也有应用。
生物转盘与生物滤池及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许多特有的优越性:(1)生物转盘的生物膜能够能够周期性地交替运动于空气与废水之间,因此微生物能够直接从大气中吸收需要的氧气,使生化过程更为有利地进行;(2)转盘中生物膜生长的表面积大,一般不会发生如生物滤池中滤料堵塞的现象,即使堵塞也很容易清洗。
生物转盘没有污泥膨胀的可能,因此允许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适宜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废水;(3)污泥龄长,在转盘上能够增殖世代期很长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因此,生物转盘具有硝化、反硝化的功能;(4)微生物浓度高,特别是最初几级的生物转盘;废水在生物转盘中的停留时间比活性污泥法及生物滤池长,生物转盘能够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都高,即使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后,恢复转盘的正常工作也很快;(5)生物转盘一般不需要曝气,污泥也不需回流,因此,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动力消耗低;(6)从一个生物转盘单元来看,其流态是完全混合型的,在转盘不断转动的条件下,槽内的污水又成推流式,因此,生物转盘的流态应按完全混合推流来考虑。
生物转盘也有其缺点:(1)制作盘片的材料价格较高,使生物转盘的建造费用高;(2)由于盘片材料的限制,使转盘的直径还不宜做得太大;当水量较大时,将需要很多盘片,并且转盘水深较浅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因此,生物转盘适宜处理水量较小的有机废水。
文章来源:易净水网——隶属于四川云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为解决中小企业排污治污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技术壁垒,项目风险高,成本高昂,行业透明度低等痛点而建立。
实验4 应用生物转盘-MBR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生物转盘、MBR技术的理解;通过实验了解“生物转盘-MBR”技术净化制革废水的运行效率。
二、实验原理生物转盘(rotating biological disk)是由水槽和部分浸没于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
盘体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反复地接触槽中污水和空气中的氧,使污水获得净化。
生物转盘工艺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是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的人工强化,这种处理法使细菌和菌类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在生物转盘填料载体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生物膜。
污水经沉淀池初级处理后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使污水得到净化。
在气动生物转盘中,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溶解氧通过设在生物转盘下侧的曝气管供给。
转盘表面覆有空气罩,从曝气管中释放出的压缩空气驱动空气罩使转盘转动,当转盘离开污水时,转盘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层,水层也从空气中吸收溶解氧。
MBR(膜生物反应器)是把生物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组合工艺,在生物反应器中置入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中空纤维膜为超滤膜(UF),孔径范围为0.04μm,主要用于对悬浮液和有机物进行截留。
其特点可使生物反应池内维持一定浓度的微生物量,对污水进行净化。
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核心是基于浸入式高强中空纤维膜分离和生物反应技术,将悬浮生长生物反应器与超滤膜分离系统一体化,用超滤膜分离方法替代了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和砂滤系统。
其特点是处理水水质非常好,悬浮固体、CODcr、NH3-N、BOD5和浊度很低,可直接回用作杂用水,比如饮用水以外的生活杂用水,园林绿化,洗车等;工业用水,比如循环冷却用水或直接作为反渗透进水、生产锅炉补给水和电子工业超纯水。
超滤膜通常是直接浸没在曝气池中,直接与生物反应混合液接触,通过过滤泵的负压抽吸使滤后水通过外压式中空纤维膜达到固液分离的作用。
带你了解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简称RBC)是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该工艺具有系统设计灵活、安装便捷、操作简单、系统可靠、操作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不需要曝气,也无需污泥回流,节约能源,同时在较短的接触时间就可得到较高的净化效果。
其净化有机物的机理与生物滤池基本相同,但构造形式却与生物滤池不同。
构造生物转盘是由水槽和部分浸没于污水中的旋转盘体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主要包括旋转圆盘(盘体)、接触反应槽、转轴及驱动装置等,必要时还可在氧化槽上方设置保护罩起遮风挡雨及保温作用。
盘体是由装在水平轴上的一系列间距很近的圆盘所组成,其中一部分浸没在氧化槽的污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作为生物载体填料,转盘的形状有平板、凹凸板、波纹板、蜂窝、网状板或组合板等,组成的转盘外缘形状有网形、多角形和圆筒形。
盘片串联成组,固定在转轴上并随转轴旋转,对盘片材质的要求是质轻高强,耐腐蚀,易于加工,价格低廉。
盘片的直径一般为2~3 m,盘片厚度1~15 mm。
目前常用的转盘材质有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不饱和树脂玻璃钢等。
转盘的盘片间必须有一定的间距,以保证转盘中心部位的通气效果,标准盘间距为30 mm,若为多级转盘,则进水端盘片间距25~35 mm,出水端一般为10~20 mm,具体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调节。
氧化槽一般做成与盘体外形基本吻合的半圆形,槽底设有排泥和放空管与闸门,槽的两侧设有进出水设备。
常用进出水设备为三角堰。
对于多级转盘,氧化槽分为若干格,格与格之间设有导流槽。
大型氧化槽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中小型氧化槽多用钢板焊制。
转动轴是支撑盘体并带动其旋转的重要部件,转动轴两端固定安装在氧化槽两端的支座上。
一般采用实心钢轴或无缝钢管,其长度应控制在0.5~7.0 m之间。
转动轴不能太长,否则往往由于同心度加工不良,容易扭曲变形,发生磨断或扭断。
转轴中心应高出槽内水面至少150 nm,转盘面积的20%~40%左右浸没在槽内的污水中。
一体化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一体化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往往存在着处理周期长、处理效果差、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一体化生物转盘技术应运而生。
一体化生物转盘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附着于转盘表面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先进技术。
一体化生物转盘的核心是转盘生物膜技术。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附着能力,将微生物种群固定在转盘表面,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
转盘表面有大量的转盘模块,模块上布满了微生物附着物。
当废水进入一体化生物转盘系统后,微生物附着在转盘表面上,并通过代谢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转盘不断地旋转,使微生物附着在表面的废水与氧气充分接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一体化生物转盘处理生活污水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该技术处理周期短,一般为24小时。
相比传统的处理方式,可以快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去除。
其次,一体化生物转盘具有占地面积小的优势。
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而一体化生物转盘则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处理,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此外,一体化生物转盘对环境影响小,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一体化生物转盘技术的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微生物附着物的稳定性。
微生物附着物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溶液浓度等。
因此,需要对一体化生物转盘的操作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保持良好的生物膜稳定性。
其次是转盘的运行稳定性。
转盘的平衡性和旋转速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一体化生物转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城市和工业园区采用了一体化生物转盘技术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实现了高效、稳定、环保的污水处理结果。
然而,这项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一体化生物转盘需要大量的能源来维持转盘的运行,因此在能源利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污水的生物处理——生物转盘法污水的生物处理——生物转盘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在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方面效果受限,处理效率低下。
而生物转盘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生物转盘法是指利用生物膜的附着生长和自动摇摆作用,以转盘为载体,将活性污泥固定在转盘表面,通过转盘旋转的方式实现废水与生物膜之间的接触和交换,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处理。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膜吸附、生物降解和生物吸收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并提高废水的生态效果。
生物转盘法相对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其高效处理能力使得处理效率远高于传统技术,能够快速降解污染物,从而减少处理时间和消耗。
其次,生物转盘法使用的转盘设计合理,利用自动摇摆方式使得生物膜与废水充分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处理效果。
再者,生物转盘法采用的固定化生物膜可以有效防止泥炭流失,延长了生物膜的寿命,并减少了设备维护工作。
最后,生物转盘法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并且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场所。
在生物转盘法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和因素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是生物转盘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处理需求和污水特性来确定合适的转盘规格和材料。
其次是生物膜的附着和培养,要保证生物膜的均匀附着和稳定生长,提高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效果。
同时,适当调控进水水质和曝气量,确保生物转盘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清除转盘上的污泥和杂质,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生物转盘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生物转盘法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同时,生物转盘法在废水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废水处理后可用于农田灌溉或者水体补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物转盘工艺描述、设计说明一、工艺描述生物转盘法是由一系列平行的旋转圆盘、旋转横轴、机械动力及减速装置、氧化槽等部分组成。
盘面上生长着一层生物膜(厚1~4mm),当圆盘浸没于污水中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盘片上的生物膜吸附;当圆盘离开污水时,盘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水膜从空气中吸氧,同时在生物酶的催化下,吸附的有机物在生物膜上被氧化分解。
这样,生物圆盘污染不断分解氧化。
在运行过程中,生物膜将逐渐增长厚度,但圆盘不停地转动,产生了恒定的剪切力,使生物膜逐渐脱落,脱落的生物膜具有较高的密度,易于在二沉池中沉淀下来。
工艺特点如下。
①适用范围广。
生物转盘对BOD5s高达10000mg/L以上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和10mg/L以下的超低浓度污水都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②微生物浓度高。
混合液中浓度可高达10000~20000mg/L。
F/M值较低,使其运行效率高,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③生物转盘具有硝化和反硝化的功能。
这是由于污泥龄长,像硝化菌等生长时间长的微生物可以在转盘上繁殖。
④污泥产量少,且易于沉淀。
⑤不需要曝气,不产生污泥膨胀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便于维护和管理。
二、设计要点生物转盘的组数应不小于两组,并按同时工作设计。
当污水量很少,而且允许间歇运行时,可考虑只设1组。
二级处理生物转盘一般按平均日污水量计算。
有季节性变化的污水应按最大季节的平均日污水量计算。
进入转盘的BOD5浓度按经调节沉淀后的平均值计算。
转盘面积按BOD5面积负荷计算,用水力负荷或停留时间校核。
不同性质的污水BOD。
面积负荷和水力负荷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
无试验条件时,一般采用五日生化需氧量表面有机负荷,以盘片面积计,宜为0.005~0.02kg/(m²·d),首级转盘不宜超过0.03~0.04kg/(m²·d);表面水力负荷以盘片面积计,宜为0.04~0.2m³/(m²·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