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马1.ppt
- 格式:pdf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7
老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这首诗讲究格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鉴赏《老马》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意蕴。
2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
教学重点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教学难点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马的俗语:人怕理,马怕鞭,蚊虫怕火烟。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关于马的成语: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比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的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马的诗《老马》。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县的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所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
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
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臧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二、整体感知(一)吟诵作品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
师明确:《老马》在形式上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每句基本上是八个字,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建筑美”和“音乐美”。
(二)再读诗歌,感受大意思考: 1.朗读诗歌,诗中的马有怎样的性格?你是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2.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马形象? 3 文中除了“马”这一形象,还刻画了一个形象,试分析。
《老马》四川省广安花桥中学校周秀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体会这首诗讲究格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领会诗歌丰富的象征意蕴,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体会《老马》深沉的感情,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教学重点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教学难点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病马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这一时期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臧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老马臧克家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及托物言志、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 2、群文阅读,以一带多,研究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异同。
(教学难点)3、“马”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合作探究一: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明确: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尽,不堪驱使了。
老马被迫驼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和渺茫的希望。
合作探究二:找出对老马外在形象和内在神情的描写诗句,分析老马性格特点?性格特点——筋疲力尽,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坚韧不屈,苦难无尽头。
合作探究三:诗中的老马有何象征意义?加入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
“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正像老马超负荷。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
面对沉重的压力,老马垂着眼泪,忍辱负重。
明确:象征地地道道的农民;象征忍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象征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 群文阅读之“老马”篇老马唐姚合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老马行陆游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