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机考期末试题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56
毛概第一章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2.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5.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10.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那两大理论成果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特殊规律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有A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A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C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P90),特点(从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三个方面论述)(P90-91)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①经济结构:国营经济引导下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②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③主要矛盾: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P117)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18-1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内涵体现在: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盛会主义的本质②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3.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P157)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37)什么是小康社会?(P1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5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9)坚持基本路线,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一、三者相互促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注意:本复习题满分共:4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D.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答案:B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党的创立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 B.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C.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实现共产主义答案:B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
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答案:A5、()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A.毛泽东 B.刘少奇C.邓小平 D.周恩来答案:B6、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和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变革经济体制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所有制结构D.恢复国民经济答案:C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答案:C8、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的思想建设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答案:A9、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答案:C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邦联制B.联邦制C.民族区域自治D.民主自治答案:C11、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重要知识点和相关连接】要把握的重要知识点有6个: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内容提要】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毛中特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C.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际主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B.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坚持改革开放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坚持改革开放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
A.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B. 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事建设C.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D. 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标准答案:错2. 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错3.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
()标准答案:对4. 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
()标准答案:对5.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标准答案:对6.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毛泽东。
()标准答案:错7.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列宁。
()标准答案:错8.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列宁。
()标准答案:错9.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邓小平。
()标准答案:对10.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改革。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0.0)11. 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标准答案:D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2. 1990年,我国作出开发和开放()的战略决策。
()标准答案:DA. 海南B. 重庆C. 厦门D. 上海浦东新区13. 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标准答案:DA. 惩治腐败B. 实现四个现代化C. 发展生产力D. 改革开放14. 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标准答案:BA. 改革开放B. 自己的发展C.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5. 我国的改革()()标准答案:CA. 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 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 目标是扩大世界影响16.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标准答案:B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B. 长期的基本国策C.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D. 当前的权宜之计17.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标准答案:AA. 改革B. 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C.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D.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8. 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制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 C )。
A. 二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六届六中全会D.七大2. 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C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科学发展观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 D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7.邓小平在党的( B )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8.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哲学思想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C )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B )。
A.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当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11.党的第( D )次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 )A、王稼祥B、刘少奇C、朱德D、毛泽东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科教兴国B、统筹兼顾C、发展D、以人为本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 、《井冈山的斗争》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 、《反对本本主义》5、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 、遵义会议B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 、中共七大6、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革命与战争D、恐怖主义蔓延7、建国初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匈牙利模式D、波兰模式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9、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1982年党的十二大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10、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12、思想路线又称为:()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群众路线D、认识路线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事物量变质变的统一C、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D、事物发展的规律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被中国传统文化包装了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E.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标榜马克思主义实则民族主义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E.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3、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化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原因()A.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标志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B.大革命以来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实践经验C.抗日战争为共产党人在伟大的斗争中处理矛盾、积累经验提供了实践基础D.延安整风运动解决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这一根本方向问题E.新文化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影响4、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反对的主要倾向是()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D.把中国经验神圣化E.把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化5、毛泽东思想从1928年到1930年提出和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A.《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E.《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E.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7、先后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出概括的文献是()A.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中共八大党章E.中共十二大党章8、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它们在哪几方面高度统一()A.理论基础B.原则立场C.思想方法D.历史革命E.时代背景9、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E.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0、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
毛特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毛特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 市场经济B. 社会主义C. 资本主义D. 封建主义2.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阶级斗争B. 人民内部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3.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路线是: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以阶级斗争为纲C. 以文化大革命为纲D. 以科技创新为纲4.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 巩固无产阶级专政B. 发展社会生产力C. 进行文化大革命D. 实现共产主义5.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 实现共产主义C. 实现民族复兴D. 实现世界和平6.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是:A. 初级阶段B. 中级阶段C. 高级阶段D. 完全阶段7.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战略是:A. 独立自主B. 改革开放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以阶级斗争为纲8.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力量是: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知识分子D. 军队9.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依靠力量是: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知识分子D. 军队10. 毛特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团结对象是: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知识分子D. 军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毛特主义的基本内容。
2. 毛特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3. 毛特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何看法?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毛特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
2. 论述毛特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战略的阐述。
毛特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B5. B6. A7. C8. A9. B10. C二、简答题1. 毛特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期末考试(查)卷适用专业: A 卷注意事项: 1、请在试卷的密封处填写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和学号。
2、考试时间共90 分钟。
3、综合类考题答案位置不够,可写在所附的白纸上。
4、演草请使用所提供的专用白纸,不准使用自备纸张。
5、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合分人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20 分。
请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 、新民主主义理论C、新三民主义D、邓小平理论2. 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 革命的对象不同3. 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A.人口多,底子薄B.地区发展不平衡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 一个中心” 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 .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7.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 、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1.1938年10月,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毛泽东提出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命题是()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1.【答案】C【答案解析】题干中有三处为解答本题提供了信息,一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二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三是“1938年10月”。
如果仅仅根据题干中的前两个信息,选项ABCD都符合题意。
但是,本题的答案必须与题干中的三个信息都吻合,选项A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选项B和选项D是1956年提出。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2.毛泽东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文章是()A.《实践论》 B.《矛盾论》C.《论新阶段》 D.《论持久战》2.【答案】C【答案解析】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并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B.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D.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3.【答案】A【答案解析】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排除选项B。
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学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选项CD。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C.工人运动的发展进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4.【答案】D【答案解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时,必须运用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掌握中国革命规律,解决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题,共计15分)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3、“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提出的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西藏问题4、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党的建设B.发展C.稳定D.改革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阶级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7、区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对象不同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1年B.1972年C. 1979年D.1964年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新的社会阶层C.中国共产党和多民主党派D.中国人民解放军13、当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一边倒”政策C.“一条线”政策D.不结盟政策14、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A、 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5年18、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D.共同繁荣19、当前世界经济最大的特点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国际市场B.美国、欧盟、日本争夺世界市场C.经济全球化D.各国利用国税保护自己2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B.中国在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C.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题,共计15分)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E.马克思列宁主义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E.坚持什么样的群众路线,怎样坚持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的几个时期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爱国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E.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的生态文明理念。
考试时间:3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A 是代表对,B 是代表错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人是( A )。
A .毛泽东 B .李大钊C .周恩来D .陈独秀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 C )。
A .党的二大B .遵义会议C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 .党的七大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 D )。
A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 .1935年遵义会议后C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D .延安整风后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 A )。
A.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C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相结合D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 )。
A .邓小平理论B .毛泽东思想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是( D )A .空想社会主义B .儒家思想C .斯大林主义D .马列主义7.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
A .实事求是B .解放思想C .与时俱进D .求真务实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C )。
P.A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 .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C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 .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农村根据地建设9.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C )P.A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B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C .中共七大D .延安整风10.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A )。
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三大1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B )。
A .九大B .十五大C .十六大D .十七大12.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 B )A .党的十二大B .党的十三大C .党的十四大D .党的十五大1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 B )课程考核试卷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八大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概括为的“十个结合”。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3)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发展市场经济(5)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6)推动经济基础变革~~ 推动上层建筑改革(7)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8)提高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9)坚持独立自主~~ 经济全球化(10)促进改革开放~~ 保持社会稳定3、30多年的历史经验整理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实践已经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道路问题是实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6、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性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8、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天津大学2014年6月毛中特期末考试部分重点提纲(第一章)天津大学2014年6月毛中特期末考试部分重点提纲(第一章)注明:内容仅供参考,可能不全(应该是一定不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哪次会议,哪个文件中提出来的?2.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写入党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4.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7.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深入浅出的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样做的结果,就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9.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10.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了解)2.邓小平理论在哪一次会议上写入党章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写入党章4.科学发展观是在哪次会议上写入党章5.为什么要把邓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8.党的思想路线是?9.什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10.什么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是什么?12.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什么?13.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4.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是什么?15.五位一体哪五位?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的理论是什么?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是什么?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什么是思想路线?什么是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2.思想路线形成和确立的过程是什么?(了解)3.毛泽东通过哪两篇文章(著作)初步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4.谁在哪次会议,什么讲话中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5.哪次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7.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具体解释8.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9.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By 关麒)。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机考样卷单项选择==================================================题号:13489被誉为“中国鞋都”蜚声海内外的城市是A、苍南B、永嘉C、瓯江D、乐清答案:B题号:13529义乌小商品城摊位数达7万余个,从业人员21万人,数以百万计的浙商,在为浙江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使浙江变成了“千家万户办企业、千辛万苦搞经营、千山万水闯市场、千方百计创新业”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A、“冒险者社会”B、“创业者社会”C、“富民社会”D、“草根社会”答案:B题号:13488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这个小商品市场是()A、柯桥纺织品市场B、杭州四季青市场C、义乌中国小商品城D、海宁皮革城答案:C题号:13515浙江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全球视域下的“三个浙江”版块,即本土浙江、省外浙江、()A、海外浙江B、华东浙江C、世界浙江D、中国浙江答案:A题号:13518“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是()A、嘉兴精神B、杭州精神C、湖州精神D、浙江精神答案:B题号:13525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浙江成功的真正奥秘在于()A、民间自发力量B、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C、市场活力D、政府无为答案:B题号:13524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是()A、程步青B、胡金林C、南存辉D、郑元忠答案:C题号:13517请问下面哪位不属于浙江商人()A、宗庆后B、李书福C、柳传志D、丁磊答案:C题号:13526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实行的是下管一级的“省管市、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而浙江实行的是()A、“市管县”财政体制B、“市管乡”财政体制C、“省管市”财政体制D、“省管县”财政体制答案:D题号:13544“五水共治”是根据浙江“水乡”省情和公众亲水诉求,深入贯彻“八八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美丽浙江”的战略重点,对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标准答案:错2. 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错3.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
()标准答案:对4. 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
()标准答案:对5.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标准答案:对6.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毛泽东。
()标准答案:错7.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列宁。
()标准答案:错8.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列宁。
()标准答案:错9.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邓小平。
()标准答案:对10.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改革。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0.0)11. 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标准答案:D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2. 1990年,我国作出开发和开放()的战略决策。
()标准答案:DA. 海南B. 重庆C. 厦门D. 上海浦东新区13. 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标准答案:DA. 惩治腐败B. 实现四个现代化C. 发展生产力D. 改革开放14. 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标准答案:BA. 改革开放B. 自己的发展C.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5. 我国的改革()()标准答案:CA. 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 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 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 目标是扩大世界影响16.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标准答案:B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B. 长期的基本国策C.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D. 当前的权宜之计17.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标准答案:AA. 改革B. 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C.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D.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8. 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制度。
()标准答案:CA. 政治管理B. 社会经济C.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D. 税收19.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标准答案:CA. 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B. 实用主义的标准C. 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D. 检验真理的标准20.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标准答案:AA. 对外经济关系B. 对外政治关系C. 对外文化关系D. 外交关系三. 多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2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准答案:ABCDA. 是机遇B. 是挑战C.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D. 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2. 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标准答案:ABCA. 改革是动力B. 发展是目的C. 稳定是前提D. 改革是目的23. 对外开放中的全方位包括()()标准答案:ABCDA. 资本主义国家B. 社会主义国家C. 发达国家D. 发展中国家24. 邓小平提出经济特区是()()标准答案:ABCDA. 技术的窗口B. 管理的窗口C. 知识的窗口D. 对外政策的窗口25.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标准答案:ABCDA. 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B.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D.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26. 改革开放的成绩证明()()标准答案:ABCA.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B. 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C.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 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27.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为()()标准答案:ABCDA. 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B. 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需要C. 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D. 是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各种困难和矛盾的需要28. 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标准答案:ABCDA. 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混乱B. 经济停滞不前濒临崩溃C. 人民生活物资匮乏,生活得不到改善D. 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29. 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标准答案:ABCDA. 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B.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 解放生产力30.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标准答案:ABDA.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 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D. 世界分工越来越细的产物二.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标准答案:对2. 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论的是毛泽东。
()标准答案:对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标准答案:对4. 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错5.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列宁。
()标准答案:错6.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邓小平。
()标准答案:对7.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毛泽东。
()标准答案:错8.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标准答案:对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标准答案:错10.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0.0)11. 在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中,我们要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标准答案:DA. 特别优惠B. 严格监管C. 减税让利D. 国民待遇12.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标准答案:CA. 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B.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C. 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中国发展的需要13.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指()()标准答案:CA.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 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C. 它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 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 改革是()()标准答案:D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C.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15.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标准答案:CA. 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B. 实用主义的标准C. 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D. 检验真理的标准16. 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标准答案:CA. 政府B. 企业C. 人民群众D. 国家17. 1990年,我国作出开发和开放()的战略决策。
()标准答案:DA. 海南B. 重庆C. 厦门D. 上海浦东新区18.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的()()标准答案:DA. 列宁B. 斯大林C. 毛泽东D. 邓小平19. 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标准答案:BA. 改革开放B. 自己的发展C.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20.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在()()标准答案:D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大C. 十三大D. 南方谈话三. 多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21. 邓小平提出经济特区是()()标准答案:ABCDA. 技术的窗口B. 管理的窗口C. 知识的窗口D. 对外政策的窗口22. 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是()()标准答案:CD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 对外开放C.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D. 建设创新型国家23. 对外开放的领域包括()()标准答案:ABCDA. 金融B. 保险C. 房地产D. 科教文化24. 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标准答案:ABCA. 改革是动力B. 发展是目的C. 稳定是前提D. 改革是目的25. 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标准答案:ABCDA.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 没有固定的模式D.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26.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为()()标准答案:ABCDA. 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B. 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需要C. 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D. 是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各种困难和矛盾的需要27. 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标准答案:ABCDA. 应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B. 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C. 必须同国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创新相结合D. 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28.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标准答案:ABCDA. 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B.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D.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2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标准答案:ABDA. 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B.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C.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D. 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30.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体现和必然要求。
加入WTO后,()()标准答案:ACDBA. 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B. 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C. 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
D.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三.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标准答案:对2. 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列宁。
()标准答案:错3.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改革。
()标准答案:错4.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邓小平。
()标准答案:对5. 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论的是毛泽东。
()标准答案:对6.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标准答案:对7.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列宁。
()标准答案:错8. 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错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标准答案:错10.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毛泽东。
()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