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园幼儿园获奖课件-《彩虹的尽头》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29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彩虹的尽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色彩的世界》第三节《彩虹的尽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彩虹的颜色和顺序,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和想象空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彩虹的七种颜色,了解彩虹的顺序。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识别彩虹的颜色和顺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虹挂图、七彩颜料、画纸、画笔、水盆、毛巾。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天空,寻找彩虹的出现。
(2)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颜色?”2. 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1)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彩虹的成因。
(2)展示彩虹挂图,让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和顺序。
3. 例题讲解(1)出示画有彩虹的画纸,引导幼儿说出彩虹的颜色。
(2)让幼儿按照彩虹的顺序,用七彩颜料在画纸上画出彩虹。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颜料画出彩虹。
(2)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彩虹的颜色和顺序。
六、板书设计1. 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2. 彩虹的顺序(从外到内)3. 彩虹的形成原理(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彩虹。
2. 答案:彩虹的颜色和顺序正确,画面美观,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彩虹的颜色、顺序和形成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1)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彩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组织幼儿进行“彩虹故事”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绘本活动彩虹的尽头中班绘本活动:彩虹的尽头绘本解析《彩虹的尽头》讲述了獾和狐狸前往彩虹的尽头寻找宝贝的故事,以獾和狐狸寻找“宝贝”为线索展开,通过依次遇见松鼠、鸭妈妈、兔爷爷,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宝贝,且宝贝也是多样的,逐步了解宝贝的含义。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又有一定的悬念,很吸引幼儿,满足幼儿“寻宝”的心理。
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优秀绘本,我们应思考的,不仅是要挖掘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价值,更要重视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耐心地欣赏每一个细节,理解认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一过程。
设计意图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
《纲要》中提出:应利用图书、绘画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的能力。
中班幼儿对“宝贝”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再追问下去,他们就答不上来了,这样的认知状态正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为此,结合《纲要》精神,我选择了故事《彩虹的尽头》作为本次活动的题材。
同时,中班孩子正处在“关注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敏感期,因此,通过此活动,可以自然地引领孩子发现: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与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对“宝贝”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说不定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也是别人心目中的宝贝呢!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尝试理解绘本中“宝贝”的含义。
2、愿意和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3、迁移经验,体会故事中洋溢的温情和美好。
活动重难点重点:尝试理解绘本中“宝贝”的含义。
难点:尝试理解“宝贝”的真正含义(从物质到情感的升华)。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对动物獾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物质准备:绘本《彩虹的尽头》PPT;图片(獾、狐狸、小松鼠、鸭妈妈、小黄鸭、兔子爷爷、橡果)。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画面,引出课题。
1、教师点开大屏幕展示画面——巨大而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彩虹向后抛的状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彩虹像……”来回答。
师:(惊喜)小朋友看,天空中有什么?(彩虹)那彩虹像什么呢?(彩虹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本环节,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彩虹的尽头》(大班、语言)设计意图:进入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对“我”的认识不断深入,自己带过来的物品都非常爱护。
大班幼儿开始使用自己的文具袋和铅笔袋,许多幼儿都非常仔细地保护自己的铅笔、橡皮等文具,就像自己的“宝贝”一样。
因此我想通过《彩虹的尽头》这本绘本,让幼儿更加深入的理解“宝贝”的含义,丰富对“宝贝”的认识。
活动目标:1.感受、理解绘本的内容,逐渐认识“宝贝”的丰富含义。
2.能够用语言形容自己的“宝贝”,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认真阅读绘本,感受绘本表达的美好情感和优美意境。
活动准备:1.《彩虹的尽头》PPT2.故事展板3.绘本(每人一本)4.音乐(先平缓后热烈)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我的宝贝(出示小玩偶),这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礼物。
老师想问一问你们,你们有自己的宝贝吗?”2.引导幼儿积极发言,说一说自己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3.师:有两个小动物也想找到自己的“宝贝”,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二、绘本欣赏1.出示故事展板(其他部分遮挡,只出示“獾”和“狐狸”的卡片)。
(1)师:狐狸大家都认识了,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新的动物朋友獾。
(2)师: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狐狸和獾也发现了彩虹,他们听说彩虹的尽头有宝贝,你们觉得彩虹的尽头会有什么宝贝呢?(3)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宝贝,獾和狐狸也想着,彩虹的尽头会不会有金子或者宝石呢?于是他们决定出发去彩虹的尽头寻找宝贝。
2.教师利用故事展板,引导幼儿欣赏绘本故事前半段(1)教师根据獾和狐狸的路线,陆续揭开他们在寻找宝贝的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小动物。
(2)先遇到了松鼠,师提问,松鼠的宝贝会是什么呢?(松鼠的宝贝是橡果,冬天的食物对松鼠很重要)(3)然后遇到了鸭妈妈,师提问,鸭妈妈的宝贝会是什么呢?(鸭妈妈的宝贝是鸭宝宝,鸭宝宝对鸭妈妈最重要)(4)獾和狐狸继续往山坡上爬着,他们还会遇到谁呢?最后他们找到宝贝了吗?小朋友们自己拿出书继续阅读,来告诉老师答案。
[彩虹的尽头ppt]彩虹的尽头一:[彩虹的尽头]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彩虹的尽头》【活动目标】:1、能读出“宝贝”。
读出“獾和狐的宝贝是。
”“我和你的宝贝是。
”学习翻页阅读的方法。
2、通过翻页、表达、交流、倾听进行感知和理解。
3、知道“每个人的宝贝是不一样的,但都是自己最珍爱的”。
【活动准备】:1、视频《彩虹的尽头》2、每人一本图书3、幼儿收集来的“我的宝贝”,布置成“荐宝会”的环境4、一包糖果。
5、汉字卡:宝贝【活动过程】:一、介绍自己的“宝贝”,初步认识“宝贝”1、出示大家收集来的“宝贝”。
现场布置成“荐宝会”(自然的与孩子一起认识汉字:我的宝贝)2、教师与孩子交流:最近,我们进行了“收集宝贝”的活动,今天,要进行一次展示宝贝的游戏,能向大家介绍你的“宝贝”吗?3、教师请五位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宝贝。
教师的提问可以这样设计:你的宝贝是什么?你为什么把○○当作你的宝贝?你的宝贝是怎样得来的?二、阅读图书《彩虹的尽头》,读出:“松鼠、鸭妈妈、兔爷爷、獾和狐狸的宝贝”是什么。
1、教师出示图书的封面:你看见了什么?你看过彩虹吗?(介绍彩虹)还有——(介绍獾)。
2、教师翻开图书(也可以是视频)1)引领幼儿在“翻页”感知彩虹带给人的惊喜。
教师的提问可以这样进行:如果你看到彩虹请大声地表达出你的惊喜,好吗?2)教师引领幼儿翻书到第2页:狐狸和獾看见彩虹也惊喜得大叫起来——哇!好美呀!。
于是,它们跟着彩虹,向附近的树林出发啦(老师用惊喜的表情和语言朗读第二页、第三页的文字)3)启迪幼儿自己翻书阅读。
教师的提问可以这样进行:獾和狐狸找到宝贝了吗?4)教师:它们在找宝时遇到谁了?它们的宝贝是什么?3、请每位幼儿翻动图书再次找宝,(教师在巡回了解孩子阅读时重点了解:他们找到的有关“宝贝”的图画是哪一张?他们能找到图画中表现的有关兔爷爷的宝贝吗?)当孩子发现狐狸、獾没有找到宝贝时,教师引领幼儿阅读P22——23页中的文字(对照“宝贝“两字)读出:我找到宝贝啦!4、集体交流:獾和狐狸的宝贝是什么?松鼠、鸭妈妈、兔爷爷的宝贝是什么?6、教师有表情地读书给幼儿听。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彩虹的尽头》含反思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彩虹的尽头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受、理解绘本内容,知道珍宝的真正涵义。
2、大胆想象,能够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预备:1、彩虹的终点PPT,背景音乐妈妈的珍宝,2海角七号,3班德瑞月光海岸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引出珍宝的主题。
师:(播放音乐)听!什么歌?幼:妈妈珍宝。
师: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唱哦!幼:换你当我的珍宝。
师:嗯,刚刚我们唱的这首歌啊就是妈妈珍宝。
我们都是妈妈的珍宝们,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珍宝吗?幼:就是很宝贵的东西,小宝宝(请一两个幼儿回答)师:嗯,原来小朋友心目中的珍宝是这样子的,有的小朋友认为是,有的认为是每个人心中的珍宝都不一样。
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今日我们班来了两位朋友,它们不知道什么是珍宝,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二、学习故事彩虹的终点。
师:嗯,这位是狐狸,大家都熟悉。
我来告知你们,这位啊叫做獾。
獾和狐狸是一对幼:好朋友。
师:哎呀,你们的眼睛真是雪亮雪亮的。
是怎么看出来的呀?幼:他们手拉着手呢师:他们呀,不知道什么是珍宝,就想去找呢。
小朋友,你们猜猜看呢,它们俩会觉得什么是珍宝?幼:师:都有可能哦!獾听说在彩虹的终点啊藏着珍宝,他就问狐狸:你知道彩虹的终点藏着什么珍宝吗?狐狸说:不知道啊,你知道吗?獾说:我也不知道,我想应当是金的,或是银的,或是宝石,反正我觉得就是让我们变得很有钱的东西!狐狸听了可兴奋了,他呀急着对獾说我们快去找吧!师:彩虹的终点有什么啊?(珍宝)那小朋友,在獾的心里,珍宝是什么啊?(金的,或是银的,或是宝石的)彩虹的终点真的藏了这些东西吗,你们想不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连续听下去。
师:看,他们来到了哪里?(树林)一路上它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珍宝。
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大还是小?是什么颜色?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松鼠。
松鼠正坐在一堆松果前面。
自言自语的说我的珍宝,我最美的珍宝啊!獾和狐狸跑过去。
幼儿园大班阅读教案《彩虹的尽头》含课件一、教材与学情简析:1、教材简析:教材来自《东方娃娃》的绘本图书。
故事图书讲述了獾和狐狸寻着彩虹接宝贝的故事。
什么是宝贝?故事的开头,獾和狐狸认为的小王子"一定是金子、银子、钻石"。
随着故事的进行,獾和狐狸发现,每一个他们遇到的动物寻找的宝贝既没有金子,也没有银子和钻石,而且每一位寻找的宝贝都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绘本图书引领着读者一边跟寻着獾和书籍狐狸找寻着心目中的"宝贝"一边联想着: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宝贝又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金子、银子和钻石?还是。
最后,獾和狐狸也找到了自己的小鬼穆伊县珍贵的"宝贝"。
是什么呢?读完了图书你就知道了!2、学情简析:大班幼儿对"宝贝"这一概念并不躁动不安。
但是,要再追问下去,孩子又答不下去了。
这样的认知状态正符合"最近发展区",因此,但此活动可以设计成此等阅读活动,在集体的情景中或进行教学。
同时,大班孩子正处在"关注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敏感期,因此,通过此活动,可以大自然地引领孩子发现:每个人的需要、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对"宝贝"的概念理解也会不同的!说不定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也是别人的宝贝呢!3、资料提供:獾,是住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上的一种动物。
据闻,吐血只要有登山客因体力不支而昏厥,獾就能从林间窜出,用他卷曲的尾巴推送一份温热,让人类不至于因体温过低而失了性命。
没有任何得救一个因此得救的人会见过獾,他们只在悠然转醒之前,发现雪地里那的足印,清清楚楚地往山的另一头去。
于是獾,成了皑皑白雪中最耀眼的传说。
彩虹:彩虹是阳光以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雨后,天空中布满了小水滴,这是一种天然的三棱镜。
阳光透过水滴时,由于折射和反向作用,被分解成七色光,只要太阳角度适当,就能看到美丽的弧形黑白相间。
活动内容:彩虹的尽头——大班绘本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绘本中“宝贝”的涵义。
2、能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故事情节,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迁移经验,体验绘本所蕴含的情感。
活动准备:绘本《彩虹的尽头》PPT、动物图片、相关照片、《找朋友》音乐活动过程:(一)出示画面,引出课题。
1、教师点开大屏幕展示画面——巨大而美丽的彩虹挂在天空,并惊喜地说道:小朋友看,天空中有什么?(彩虹)哇!好美的彩虹呀!那彩虹像什么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彩虹像……”来回答)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师:獾和狐狸也看见了彩虹,他们想彩虹的尽头一定有宝贝!(出示封面《彩虹的尽头》)那彩虹的尽头是什么意思呢?幼儿讨论。
3、师:彩虹的尽头又会有什么样的宝贝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幼儿交流。
4、师:好!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绘本《彩虹的尽头》。
(二)看看、猜猜、讲讲,理解内容、想象情节、体会情感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1)提问:獾和狐狸去干什么?那獾和狐狸认为宝贝是什么样的呢?(2)师:那他们一路上会碰到谁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2、观察松鼠再现的画面:(1)提问:松鼠的宝贝是什么?(教师出示松鼠的图片)为什么说松果是它的宝贝?(出示松果的图片)(2)松鼠看到松果心里会怎样?(开心)我们一起用开心的声音来学一学松鼠说的话。
(我的宝贝,我最美的宝贝啊!)3、观察鸭妈妈出现的画面:(1)提问:鸭妈妈的宝贝是谁?为什么鸭妈妈的宝贝是小鸭子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图片)(2)当小鸭子找不到时,鸭妈妈心里是什么样的?(焦急、担心)我们一起来帮鸭妈妈找找她的宝贝!(学说鸭妈妈的话:我的小宝贝,你在哪儿啊?)(3)找到小鸭子后,鸭妈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充满爱的温柔的声音学说鸭妈妈的话:别再这样乱跑了,你让我好担心,我的宝贝!)可见鸭妈妈是多么地爱小鸭子啊!(4)情感迁移,感受小朋友的父母对他们的爱。
2024年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彩虹的尽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多彩的世界》中的《彩虹的尽头》。
详细内容包括:彩虹的形成原理,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彩虹尽头的神秘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知道彩虹的七种颜色。
2. 学会通过观察、想象、表达等方式,描述彩虹尽头的景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彩虹形成原理的理解,彩虹尽头景象的描述。
教学重点:彩虹的七种颜色,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虹模型、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见过的彩虹,讨论彩虹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2)介绍彩虹的七种颜色,让学生按顺序说出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操作彩虹模型,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彩虹尽头的神秘故事。
4. 彩虹尽头的故事分享(1)每组代表分享他们设计的彩虹尽头故事。
(2)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和建议。
5. 彩虹绘画(1)学生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彩虹画作。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彩虹的形成原理2. 彩虹的七种颜色3. 彩虹尽头的神秘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彩虹的尽头”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彩虹尽头。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和彩虹尽头的想象表现出浓厚兴趣。
但在绘画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自然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等,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彩虹的尽头》一、说教材《彩虹的尽头》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的故事,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
故事通过讲述小松鼠寻找彩虹尽头的过程,引导孩子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说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彩虹的尽头在哪里,了解彩虹是由阳光和水珠组成的自然现象。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珍惜友谊。
三、说教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力。
2.情境教学: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故事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互动式教学: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增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1.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彩虹图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为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2.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故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互动交流法: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提问:你们知道彩虹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讲述故事(1)讲述故事《彩虹的尽头》,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故事里的小松鼠为什么要找彩虹的尽头?它找到了吗?3.情境体验(1)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等角色。
(2)让幼儿在情境中讲述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4.小组讨论a.你们觉得彩虹的尽头在哪里?b.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
6.活动延伸(1)让幼儿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彩虹。
(2)组织幼儿进行彩虹主题的诗歌朗诵或表演。
六、说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对彩虹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讲述故事、分享心得时,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彩虹的尽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童话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彩虹的尽头》。
通过故事、儿歌、讨论等形式,使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彩虹的成因,知道彩虹的基本颜色。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彩虹的成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彩虹挂图、绘画材料(水彩笔、画纸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彩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彩虹,讨论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解《彩虹的尽头》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彩虹的成因。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小兔子在彩虹的尽头找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一幅彩虹画。
5. 语言表达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彩虹的尽头》2. 彩虹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3. 彩虹成因:阳光、雨滴、折射、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彩虹,并描述彩虹的尽头。
2.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美丽的彩虹,彩虹的尽头有一座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国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彩虹的成因,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共同探讨彩虹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彩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彩虹的成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彩虹的尽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世界》第三节《彩虹的尽头》。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顺序,知道彩虹的形成原理。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彩虹的美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彩虹的美丽。
2. 教学重点: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虹挂图、故事书、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彩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说出彩虹的七种颜色。
2. 故事分享(10分钟)讲述故事《彩虹的尽头》,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彩虹的美丽与神奇。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彩虹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并记忆。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彩虹,并说出彩虹的七种颜色。
5. 语言表达(10分钟)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画的彩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相互欣赏画作,互相分享彩虹的美丽。
六、板书设计1. 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2. 彩虹的形成原理: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发生折射、反射,形成彩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彩虹,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它。
2. 答案示例:我的彩虹有七种颜色,从红到紫,非常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互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彩虹的七种颜色和形成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彩虹现象,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彩虹的尽头》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学会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彩虹的美丽。
三、教学准备1.彩虹图片2.彩虹PPT3.故事书《彩虹的尽头》4.彩色画笔、画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彩虹的颜色。
2.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什么颜色的?”二、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故事《彩虹的尽头》,让幼儿了解彩虹的美丽和意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场景和情感。
三、主题活动1.教师出示彩虹PPT,让幼儿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
2.教师讲解彩虹的形成原因,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特点。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眼中彩虹的美丽。
四、绘画创作1.教师发放彩色画笔和画纸,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彩虹。
2.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感受。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课后延伸1.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彩虹的故事和绘画作品。
2.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天气,发现彩虹并拍照留念。
1.导入(1)教师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彩虹的颜色。
(2)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什么颜色的?”2.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故事《彩虹的尽头》,让幼儿了解彩虹的美丽和意义。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场景和情感。
3.主题活动(1)教师出示彩虹PPT,让幼儿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
(2)教师讲解彩虹的形成原因,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特点。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眼中彩虹的美丽。
4.绘画创作(1)教师发放彩色画笔和画纸,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彩虹。
(2)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过程中的感受。
《彩虹的尽头》幼儿园优秀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一个章节,《彩虹的尽头》。
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小朋友们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以及彩虹的颜色和顺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彩虹的形成过程是由阳光照射到水滴上,经过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2. 能够说出彩虹的七种颜色,并且知道它们的顺序。
3. 培养小朋友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彩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彩虹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小朋友们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和彩虹的颜色顺序。
难点在于让小朋友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彩色纸条、水滴模具、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彩虹的故事来引入今天的课程,让小朋友们对彩虹产生兴趣。
2. 讲解:我会用教具和PPT来讲解彩虹的形成过程,让小朋友们通过视觉和听觉来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3. 实践:我会让小朋友们用水滴模具和彩色纸条来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彩虹的理解。
4. 创作:我会让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彩色纸条创作出自己的彩虹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彩虹的形成过程和颜色顺序,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图示展示给小朋友们。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纸上画出自己看到的彩虹,并写上彩虹的颜色顺序。
答案:彩虹的颜色顺序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小朋友们对彩虹的形成过程和颜色顺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他们能够用水滴模具和彩色纸条模拟出彩虹的形成过程,创作出自己的彩虹作品。
这节课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让小朋友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彩虹,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来创作彩虹作品,让他们在家庭中也能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绘本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彩虹的尽头》 (一)近日,一位幼儿园大班的老师设计并授课了一节备受关注的语言绘本公开课,这节课的主题是《彩虹的尽头》。
经过评审,该课程获得了优质公开课的称号。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析教案教学设计来详细介绍这门课程。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们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能简单描述其颜色和顺序。
2.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能让幼儿感受到家和爱的温暖,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彩虹的形成原理及颜色顺序的介绍。
2. 谈论家庭和友情的话题。
3. 绘本《彩虹的尽头》的阅读。
【教学过程】1. 老师简单介绍了彩虹的形成原理,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其本质。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孩子一起说出彩虹的颜色和顺序。
3. 老师开始讲述绘本《彩虹的尽头》,并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孩子们自由阅读绘本,老师边走边看,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5. 老师鼓励孩子们在绘本的最后一页写下自己的祝福,以此为话题向孩子们谈论家庭关系和友情,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整个课堂结束后,老师再次概括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并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该课程的教学设计简单易懂,紧扣绘本主题,环节设置丰富,让孩子们对彩虹及友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老师也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了必要的调整,丰富了语言的内容和思维的激发。
整个课堂氛围温馨而有趣,孩子们积极参与,挥洒着童心,展示着自己。
总之,语言绘本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开展优质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信通过这次分享,更多的教师们可以得到启发和借鉴,在语言绘本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稳健更成功。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彩虹的尽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世界》中的《彩虹的尽头》。
详细内容包括:彩虹的形成原理、彩虹的七种颜色、寻找彩虹的尽头以及彩虹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
2.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的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积极追求梦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彩虹的形成原理,寻找彩虹的尽头。
重点:彩虹的七种颜色,观察、表达、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虹挂图、多媒体设备、故事书。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彩虹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彩虹,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什么样子的?”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
(2)讲解彩虹的七种颜色。
(3)引导学生寻找彩虹的尽头。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完成例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5. 小组讨论(5分钟)(1)彩虹为什么会有七种颜色?(2)彩虹的尽头在哪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见过的彩虹。
(2)写一段关于彩虹的想象作文。
2. 答案:(1)学生根据自己见过的彩虹,完成画作。
(2)学生发挥想象,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2)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求?(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寻找彩虹”的户外活动。
(2)推荐学生阅读与彩虹相关的书籍、故事。
(3)鼓励学生创作关于彩虹的绘画、作文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
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1. 彩虹形成原理的讲解要简明扼要,运用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优质教案《彩虹的尽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多彩的天空》,详细内容为绘本故事《彩虹的尽头》。
通过讲述小兔子寻找彩虹尽头的冒险故事,引导幼儿感受语言魅力,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彩虹的成因,了解故事中小兔子的冒险过程。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彩虹的成因,运用故事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彩虹的尽头》、多媒体课件、彩虹挂图、小兔子玩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彩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
(2)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的?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彩虹的尽头》,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兔子的冒险过程。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中的精彩画面,让幼儿感受彩虹的美丽。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找到了彩虹的尽头吗?它遇到了谁?(2)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子回答问题,如:“小兔子跳过小河,遇到了小鸟。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彩虹。
(2)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介绍自己的作品,如:“我画的彩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六、板书设计1. 彩虹的尽头小兔子小鸟、小狐狸、小松鼠2. 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彩虹,并用完整的句子介绍它。
答案示例:我画的彩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它像一座美丽的桥挂在天空。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彩虹的尽头》,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表达能力。
大班绘本故事:《彩虹的尽头》欧阳歌谷(2021.02.01)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知道“宝贝”是多样的。
(重点)2. 感受故事及生活中温馨、快乐的气氛,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难点)活动准备:教学ppt活动过程:一、初步阅读,了解故事线索,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封面图一与图二,幼儿观察讨论提问:①他们在干什么?②獾和狐狸发现天空中有什么?(彩虹)③你们觉得彩虹漂亮吗?2.他们认为彩虹的尽头有宝贝,于是要去寻宝,而这个绘本故事的名字叫做《彩虹的尽头》词语解释:尽头;结束的地方,终点二、引导幼儿分段阅读绘本,体验绘本的优美意境。
狐狸和獾要去寻宝,你们想象寻宝的旅途会发生什么事情呢A.故事第一部分(遇见松鼠)1.出示图片三与图四,幼儿观察讨论提问;①松鼠的宝贝是什么?②为什么橡果是松鼠的宝贝?小结:到了冬天,动物们要储存他们的食物,吃不到食物会饿死,所以食物啊对他们很重要,所以说,橡果是松鼠的宝贝。
但这些橡果是獾和狐狸要找的宝贝啊?(当然不是呢)我们要找的是真正的宝贝。
B.故事第二部分(遇见鸭妈妈)他们继续寻宝去了,他们又会遇到谁呢?1.出示图五与图六,幼儿观察讨论提问;①很快,獾和狐狸来到了一条小河边。
他们看到了谁?鸭妈妈在做什么?你们觉得鸭妈妈的宝贝可能是什么?②(出示图片六)你猜对了。
追问:为什么鸭宝宝是鸭妈妈的宝贝?小结:是的,鸭妈妈爱自己的宝宝,胜过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所以对鸭妈妈来说,他的宝宝就是她的宝贝。
2.提问: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宝贝是谁?小结:是的,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他们自己,对于他们来说,你们是谁也比不过的宝贝。
C.故事第三部分(遇见兔子爷爷)獾和狐狸继续向前赶,他们好想快点找到彩虹尽头的那个宝贝。
1.出示图七与图八,幼儿观察讨论提问;①他们急急忙忙爬上一个小山坡,这回他们看见了谁?(兔子爷爷)、②你觉得兔子爷爷的宝贝可能会是什么?(幼儿自由发挥)2.让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兔子爷爷(教师讲述故事)提问:①孩子们,兔爷爷的宝贝是什么?②什么是回忆?为什么兔爷爷会说回忆是他的宝贝?小结:回忆就是我们记得的所有过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