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小说创作
- 格式:pptx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45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与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都市的繁荣景象,包括城市布局、建筑特色、市井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
同时,还介绍了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中的社会风貌,如商人地位的提升、都市文化的兴盛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与多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都市生活的基本面貌,对于都市的繁荣和特色有一定的认识。
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具有其独特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了解都市的繁荣景象和文化娱乐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与多元,增强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都市的繁荣景象和文化娱乐活动。
2.教学难点: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与社会风貌的关系,以及都市生活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直观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荣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宋元时期的市井小调《江南曲》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资料,详细讲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景象、建筑特色、市井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
七年级下历史重点复习内容(11-19课) 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今隋朝汉族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西安唐朝汉族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西安契丹(辽)契丹916年(辽太祖)阿保机上京后迁南京北京宋(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开封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银川金女真1115年(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中都北京宋(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杭州蒙古蒙古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元朝蒙古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大都北京汉族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改称南京南京明朝1421年迁都北汉族成祖朱棣北京京后金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盛京沈阳清朝满洲1636年皇太极盛京沈阳满洲1644年顺治帝迁北京北京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代出现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和军事;南宋时,阿拉伯人把指南针传到欧洲。
作用:为新航路的开辟了条件。
3、唐代已发明火药,并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南宋出现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抢;元朝出现金属制作的火铳和火炮。
作用: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促进了欧洲火药武器的迅速发展。
4、四大发明:①西汉蔡伦的造纸术②北宋的活字印刷术③北宋的指南针④唐代发明的火药5、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启示: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借鉴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出现了夜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答:交子(作用:);会子。
7、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主集权措施:①改革机构和加强军权: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②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③实行科举,八股取士;④设锦衣卫,兴大狱,杀功臣宿将;⑤抑止豪强,整顿吏治。
11、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目的: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编写人:彭容辉审核人:刘小健审核组长:李水兰【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3.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难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自主学习】-不看不讲一、明清小说二、绘画和戏剧1.明朝绘画有浙派和吴派之分。
浙派多为宫廷画院里的专业画家,代表人物有、。
吴派则以业余作画的文人为主,代表人物有。
2.清初画坛以和为代表的“四僧”最有创意。
3.清朝中期的“”中成就最为突出的画家是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4. 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
5.我国最大的类书是。
我国最大的丛书是。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请回答:(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达标检测】-不练不讲1.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罗贯中B.武松打虎—《水浒传》—施耐庵C.大闹天宫—《西游记》—吴承恩D.黛玉葬花—《西厢记》—曹雪芹2.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曹操煮酒论英雄3.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4.《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D.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5.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A.关汉卿B.汤显祖C.马致远D.王实甫【知识链接】汤显祖和“临川四梦”“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
第19课明清的文化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
2.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3.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归类的方法。
4.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由于明清小说初中学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让学生自己介绍(可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着重介绍一部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2.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3.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唱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当时形成的京剧,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四大古典小说,昆曲与京剧。
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这句话里提到了中国四部古典小说,你知道它们的作者是谁吗?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元朝时,我国古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关汉卿等一批著名的剧作家。
明清时期,我国的戏剧创作继续向前发展。
你知道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通过学习明清的文化艺术这一课,你会学到很多知识。
二、学习新课:(一)小说创作明清时期,我国的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在学习明清小说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小说的发展历程:学生思考回答发展历程:上古神话传说→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请学生阅读110-112页“小说创作”一目课文及插图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试从小说的名称、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塑造人物和成就等方面谈谈你所了解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并分组动手列表归纳。
第19课明清的文化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开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2.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罗贯中 B.武松打虎—?水浒传?—施耐庵C.大闹天宫—?西游记?—吴承恩 D.黛玉葬花—?西厢记?—曹雪芹3.以下是对四本明清小说的评价,正确的选项是〔〕①?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②?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③?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A.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形成时间是在〔〕A.17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6. 我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7.以下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9.明清小说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10.?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11.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12.明朝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都维护封建专制B.都有很高的艺术性C.都有反封建思想D.都运用了浪漫手法二、连线题:将中间的内容和左右两边的有关内容连接起来施耐庵 ?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 ?三国演义? 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水浒传? 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曹雪芹?牡丹亭?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汤显祖?红楼梦? 抨击了束缚人性的礼教三、材料解析题:1.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中华书局“中华文史新刊”丛书书目(出版时间:2003-2008 共65种)小石整理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中华文史新刊)作者:田旭东著定价:22元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03年8月1日田旭东博士的《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集中于上世纪前半的有关论争,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书的后部,还通过论述郭沫若先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古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引导读……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中华文史新刊)作者:王晓毅著定价:20元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03年9月1日儒释道对魏晋玄学的理论建构均产生了影响,但三者的影响力度大不相同,其中儒道互补构成了玄学的理论主体。
儒家伦理是士人的生命底色,而道家中的“黄老”与“老庄”作为最有活力的思想因素,居学术变革的主导地位。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中华文史新刊)作者:聂中庆定价:29元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04年2月1日全面总结郭店《老子》的研究成果,评说各家短长。
解析郭店《老子》的文本构成,指出甲、乙、丙三个文本的形成存在历明性差异。
甲、乙、丙三个文本内部文字聚合同样存在历时性差异。
详细考释郭店《老子》符号系统……宋元南戏考论续编(中华文史新刊)作者:俞为民著定价:30元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04年3月1日本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对宋元南戏的渊源、流变做了考论,从宏观、流动的角度来考察南戏的流变,考察了南戏在元代与北曲杂剧的交流与融合情况以及对南戏发展的影响,论述了南戏与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以及近代地方戏的联……太平广记版本考述(中华文史新刊)作者:张国风著定价:33元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04年5月1日本书作者积十余年之功,搜罗《太平广记》现存版本达十余种,他在对诸版本一一考辩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和海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其版本和引书,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文史新刊)作者:朱端强著定价:28元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04年6月1日万斯同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史学家、清初官修《明史》的主要修纂者之一。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导学案中华书局版1.知道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
2.熟记明清时期四部古典小说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学会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3.列举明清时期绘画戏曲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4.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预习导学1.明清小说(1)概况: 明清时期,我国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通常被称为“四大名著”。
*议一议:汤显祖的《牡丹亭》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神奇的爱情故事,抨击了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
*议一议:为什么在19世纪初会流行“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一部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
2.绘画和戏剧(1)绘画①明朝:浙派:多为宫廷画院里的专业画家,师从南宋画风,代表人物有戴进、吴伟等。
吴派:以业余作画的文人为主,技法上仿效元人,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等。
②清朝:清初:以石涛和朱耷为代表的“四僧”最有创意。
清朝中期:以郑燮、金农等最有影响,号为“扬州八怪”,他们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不拘一格。
(2)戏曲①背景: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城镇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3.《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明清两代进行过规模巨大的图书整理和编纂工作,其主要成就有明成祖时修成的《永乐大典》和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
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明朝的古典小说、戏剧等在继承前人传承之上,有所发展。
其中不少小说、戏剧都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
这是由于明朝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明朝有哪些特点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3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根本史实,把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育学生的识图力量、观看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力量。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表达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情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教材分析】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进展到达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兴旺的表达,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情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许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学问储藏缺乏,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全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洁比拟,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争论、归纳。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究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兴旺。
初中-历史-打印版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3),清小说家。
名,字梦沅,号雪芹。
出身满洲正白旗“包衣”(对主子为奴才)人。
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曹寅,尤为康熙帝所宠信。
雍正初年,受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雪芹之父被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
早年经历富贵繁华生活,后趋艰困,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交加,年未及五十而卒,性情高傲,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有感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在贫病中从事《石头记》的创作,历时十载,增删五次,留下了一部现实主义的不朽杰作,惜未完稿而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