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5
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病程较长,恢复较慢,患者易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应给与耐心的开导,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神经修复的机制,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绪,接受和配合治疗。
2、饮食护理:多食鱼类、瘦肉类、动物肝脏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多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薏米、燕麦、豆类等。
3、局部护理(1)精心保护皮肤,预防压伤、冻伤、烫伤及下肢溃疡发生。
(2)预防关节挛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4、并发症观察(1)浮肿:由于神经损伤后循环障碍所致,应抬高患肢,松解绑带;向心性按摩与被动活动;热敷、理疗。
(2)挛缩:由于疼痛、浮肿、脱位、受累肌与拮抗肌之间失去平衡等因素所致。
病情允许应坚持关节功能的锻炼,保持肢体功能位。
(3)继发性损伤:由于损伤神经分布的皮肤、关节的感觉丧失,无力对抗外力易受外伤。
一旦损伤创口难以愈合,治疗较难,应警惕冻、挤、压伤。
①应用手套、袜子保护。
②创口可用超短波、微波、激素等方法治疗。
③热疗时防止烫伤。
④冬季注意保暖。
5、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1)神经断裂与缺损――神经吻合修复术,恢复其连续性。
(2)神经断端间如缺损严重――神经移植术,以恢复连续性。
(3)神经连续性存在的损伤――首先考虑行神经松解术。
如术中发现断端间为纤维瘢痕组织,行神经吻合术或神经移植术。
1、早期(术后1周)(1)正确体位:患肢制动,外周固定于神经断端的减张位(松弛位)。
(2)神经探查、神经修复术,创面较大的予沙袋压迫24小时止血。
(3)术后48小时即可做健康肢体和患肢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及被固定关节周围肌肉静力收缩练习。
(4)术后第一天开始可予激光对伤口进行局部照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连续用2周。
(5)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不同锻炼方法,神经移位术的康复锻炼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促进移植的神经再生,二是训练运动中枢建立新的模式。
附:①对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指导患者深吸气练习。
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神志、生命体征、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评估患肢情况,包括皮肤的营养改变情况,如出汗、角化、溃疡等;感觉和运动障碍是否和神经损伤的症状、体征相符;肌肉萎缩程度等。
3.评估手术耐受性,了解各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肌电图等。
4.评估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
5.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6.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7.评估刀口渗血、皮肤受压及患肢血循环情况。
二、护理要点术前护理1.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
了解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保护患肢,防止灼伤、烫伤及其它意外损伤,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等操作。
3.协助医师完成术前检查。
4.遵医嘱完成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交叉配血、留置导尿等。
5.做好术前指导,如预防感冒、根据麻醉方式指导禁饮食时间、指导床上练习使用大小便器等。
6.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术后护理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根据手术方式,取合适卧位。
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
石膏外固定是为了保持神经断端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恢复。
神经移植(吻合)术后固定3周;患肢均应固定于功能位。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移植术后需采用支架固定头肩胸及上肢6周,应注意观察外固定有无影响了病人的呼吸。
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做神经移植(吻合)时,下肢石膏托固定2-3周,保持膝关节屈曲位,踝关节中立位。
3.观察刀口引流及刀口渗血情况,如引流液及渗出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4.观察患者刀口疼痛的程度及性质,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5.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血循环,特别是骨突部位,如有石膏、夹板固定,应防止压疮。
此类病人感觉恢复较晚,故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情况,特别是趾、踝关节主动背伸、趾屈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