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之测试用例(方案篇)
- 格式:docx
- 大小:22.18 KB
- 文档页数:6
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一、测试目标。
咱们为啥要搞这个性能测试呢?其实就像给一辆汽车做全面体检,看看它在各种路况(不同的使用场景)下能跑多快(响应速度),能拉多少货(处理能力),以及跑久了会不会出毛病(稳定性)。
简单来说,就是要搞清楚咱们这个[被测试的系统名称]系统,在正常使用和高压力使用的时候,它的性能表现到底咋样。
比如说,当很多很多用户同时登录,疯狂点击各种按钮,提交各种数据的时候,系统会不会突然就“罢工”了,或者变得超级慢,就像乌龟爬一样。
我们要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然后看看能不能想办法给它优化优化,让它变得像火箭一样快,像钢铁侠的盔甲一样稳定。
二、测试范围。
1. 功能模块。
登录注册模块:这可是大门啊,要是这个地方卡壳了,用户进都进不来,那可就糟糕了。
我们要测试大量用户同时登录或者注册的时候,系统能不能快速处理,会不会出现错误提示之类的问题。
数据查询模块:就像在图书馆找书一样,用户输入一些条件,系统得快速把对应的信息找出来。
我们要看看这个查询在不同数据量下的速度,比如查询10条数据和查询1000条数据的时候,系统的反应时间有啥区别。
交易模块(如果有):这可是涉及到钱的事儿,可不能马虎。
大量的交易同时进行的时候,会不会算错账啊,会不会处理得太慢导致用户不耐烦啊。
2. 用户类型和操作。
普通用户:他们日常就是登录、查询信息、偶尔提交一些简单的数据之类的操作。
我们要模拟大量普通用户的正常操作流程,看看系统能不能轻松应对。
高级用户(如果有特殊权限的用户):这些用户可能会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比如批量处理数据之类的。
我们要测试他们在进行这些特殊操作的时候,系统的性能会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测试环境。
1. 硬件环境。
测试服务器:我们得找个合适的服务器来进行测试。
如果是模拟小流量的情况,咱们可以用个普通配置的服务器,就像租了个小户型的房子来先做个小测试。
要是模拟高并发的大流量情况,那就得找个配置高的服务器了,就像换了个大别墅来容纳更多的人和事儿。
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1.引言1.1.文档版本1.2.项目情况1.3.文档编写目的本文档主要用于指导XX项目性能测试的开展。
本文对项目性能测试的范围、目标、性能指标以及测试方法进行描述和定义,使测试人员能够按照此方案的指引,开展和实施项目性能测试,得出系统性能度量,以用于后续系统性能调优工作,并给出系统性能的客观评估。
2.测试目标2.1.性能指标◆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并发;◆系统的各事务响应时间随用户数增加的发展趋势;◆系统的事务成功率情况;◆服务器资源(CPU,内存等)随用户数增加的耗用趋势;◆系统在长时间高负载状态下的运行情况2.2.指标参考范围列出每一项性能指标的参考值,服务器性能指标:如有多组服务器可分别列出,如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2.3.测试对象列举纳入测试范围的模块/功能3.测试方法3.1.场景设计3.1.1. 基准测试对各被测功能对象进行低并发测试,获取基准值,做为后续性能指标的比对基准。
3.1.2. 单请求并发测试对各被测功能对象进行高并发测试,获取压力性能指标3.1.3. 混合场景并发测试模拟生产环境用户压力,测试多事务调用情况下的性能指标3.1.4. 稳定性测试在一定负载条件下,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度量(建议取系统最优处理能力负载条件下80%的并发数,并且综合复杂场景进行测试,使用服务器监控工具采集持续时间内服务器性能和资源占用信息。
)3.2.用例模板示例3.2.1. 性能基准测试用例3.2.2. 并发测试用例4.测试资源4.1.测试环境架构4.1.1.性能测试环境物理架构说明本项目性能测试环境的物理架构,可以以物理架构图的方式表示。
4.1.2.性能测试环境的基本配置4.2.测试工具说明本次测试使用到的测试工具和监控工具1.负载工具:该测试将使用负载测试工具Load Runner 11,这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工业标准级负载测试工具。
通过模拟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检测的方式来预测系统的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
性能测试之测试用例(方案篇)性能测试在软件测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性能测试又关联很多内容。
例如压力和强度测试就与性能测试密切相关:针对一个网站进行测试,模拟10到50个用户就是在进行常规性能测试,用户增加到1000乃至上万就变成了压力/负载测试,如果同时对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查询操作,就包含了强度测试。
为了便于性能测试工作的实施,这里的性能测试综合了性能、强度、压力、负载等多方面的测试内容,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和速度测试、网络、服务器等方面的内容。
性能测试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要求,编写方法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编写,本文提出一个常见的参考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例如内存泄露等和性能相关的测试用例。
下面介绍各个部分性能测试用例包含的内容:1.1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例通常系统在设计前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性能测试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之一。
针对每个指标都要编写多个测试用例来验证是否达到要求,并根据测试结果来改进系统的性能。
这类通常以单用户为主,如果遇到并发用户的情况,可以归到并发用户测试用例中。
这类用例通常都是可以通过手工来执行的用例,例如示例中的上传一份文件,期望的性能为2M/S,完全可以手动上传文件,同时用秒表计时。
这些内容通常在需求说明书中可以显而易见的查到。
不过当看到如支持并发用户300人,就应该放到后面进行。
测试结果也是直接记录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系统没有达到要求则进行改善。
1.2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用例用户并发测试是性能测试的最主要部分,包含了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
主要是逐渐增加用户数量来加重系统负担,直到出现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或者瓶颈。
一般要测试正常数量的用户并发和极限数量下用户并发的情况。
并发用户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核心功能和重要业务进行测试,要以真实的业务数据作为输入,选择有代表性和关键的业务操作来设计测试用例。
主要编写以下两个方面的用例:核心模块的测试(可以理解为“单元性能测试”):对核心功能模块进行并发用户测试,测试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
性能测试⽅案1. 测试⽬的【内容】 本节说明本次提出需求的⽬的所在,希望能够达到的⽬标。
【裁剪原则】此部分内容不允许裁剪。
本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案,⽬的是充分依据xxx系统建设实际,提供完整的⾼可⽤、⾼性能解决⽅案,建设⾼性能、⾼并发的集中式部署平台,并为项⽬的⾮功能需求(性能测试)进⾏了界定和细化,对今后软件测试⼈员、软件开发⼈员做出了引导作⽤。
2. 测试环境2.1 系统环境标准配置主机⽤途机型/OS数量CPU内存IP应⽤软件服务器Centosx虚拟机x台Intel(R) Xeon(R) Gold6161 CPU @ 2.20GHz64GB xx2.2 测试客户端配置主机⽤途机型/OS数量CPU内存浏览器版本IP⽤于性能测试的机器Win101Intel(R)Core(TM) i7-6500U CPU@2.50GHz 2.60GHz16G Google Chrome版本75动态IP3. 测试场景⽤例设计性能测试场景通常包括单业务基准测试、单业务压⼒测试、单业务负载测试、综合业务基准测试、综合业务压⼒测试、综合业务负载测试、综合业务稳定性测试等7种测试场景。
1. 单业务基准测试:测试某个具体业务是否满⾜系统设计或⽤户期望的性能指标。
⽐如⽤户期望⾸页查询⽀持300个⽤户并发查询,如果满⾜了,则认为基准测试完成,否则失败。
2. 单业务压⼒测试:测试某个具体业务在最⼤负载下,持续服务的时长,以此验证被测业务的稳定性。
压⼒测试过程中所涉及的负载,是以系统基准负载为标准,如系统基准负载为50个并发⽤户,则压⼒测试的负载设为50个,通过运⾏时长的变化,验证服务器在系统预设负载下持续服务的能⼒。
3. 单业务负载测试:测试某个具体业务能够承受的最⼤负载,验证被测业务能够承受的最⼤负载数,在最佳负载下,系统仍需满⾜各项性能指标。
4. 综合业务基准测试:与单业务基准测试类似,但综合业务需考虑业务与业务间的联系,如果相互之间存在资源争⽤,则需单独组合测试。
性能测试⽤例(转载) ⼀、WEB 全⾯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要之⼀,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持并发⽤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先进⾏测试验证; 2. 独⽴业务性能测试 独⽴业务实际是指⼀些核⼼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较复杂,使⽤⽐较频繁,属于核⼼业务等特点。
⽤户并发测试是核⼼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定数量的⽤户同时使⽤某⼀核⼼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段时间。
对相同的功能进⾏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类是在同⼀时刻进⾏完全⼀样的操作。
另外⼀类是在同⼀时刻使⽤完全⼀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户只使⽤⼀个或者⼏个核⼼业务模块,⼀个应⽤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户的相同操作,⼜要模拟多⽤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户实际使⽤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内容。
通常按照⽤户的实际使⽤⼈数⽐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户使⽤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具模拟⽤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全⾯分析系统瓶颈。
⽤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内容。
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户使⽤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户组进⾏并发,每组的⽤户⽐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的情况下,以⼀定的负载压⼒来长时间运⾏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数据量性能测试 ⼀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业务或者⽇常⽐较常⽤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业务或者常⽤的组合业务。
系统性能测试方案系统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响应速度、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指标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验证系统是否满足性能要求,排除性能瓶颈,并提供改进性能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一种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案,包括测试策略、测试环境准备、性能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
一、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确定性能测试范围和目标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试策略:1.负载测试:在不同负载水平下测试系统的性能。
负载测试可以帮助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和阈值。
2.可靠性测试: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或高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峰值测试:测试系统在短时间内处理高峰负载的能力。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找出系统的极限负载。
4.校准测试:测试系统在给定资源条件下的性能水平。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最佳配置。
二、测试环境准备测试环境的准备是为系统性能测试做好必要的条件。
以下是一些测试环境准备的步骤:1.确定测试环境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并在测试环境中部署系统的最新版本。
2.设置合适的监控工具,如性能监视器、日志分析工具等,以便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3.配置测试数据,包括生成测试数据或从真实环境中获取测试数据,并确保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随机访问性。
4.预热系统,即在正式测试之前运行一段时间以使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三、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性能测试用例的设计是确定测试场景和性能指标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能测试用例:1.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包括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和百分位响应时间等。
2.吞吐量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并发用户数和每秒事务数等指标。
3.资源利用率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CPU、内存、磁盘和网络等资源的利用率。
4.容量测试: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或高负载下的稳定性和容量。
5.异常处理测试:测试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如错误请求、网络故障、数据库故障等。
四、性能测试执行性能测试的执行是按照设计好的性能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的过程。
性能测试方案-模板XXX性能测试方案文档介绍本文档旨在阐述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案。
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指标,发现系统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本文档适用于需要对XXX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的相关人员。
测试目的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是评估XXX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复杂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具体目标包括:测试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并发数、负载能力、稳定性等指标,发现系统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读者对象本文档适用于需要对XXX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的相关人员,包括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
参考资料本文档参考了以下资料:XXX系统架构设计文档XXX系统用户手册XXX系统开发文档术语与解释本文档中涉及到的术语和解释如下: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响应时间:系统响应请求所需的时间。
并发数:同时发起请求的数量。
负载能力: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
稳定性: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测试环境本次性能测试将在以下环境中进行: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CPU:**************************内存:64GB网络:千兆以太网软件环境:XXX系统版本号为1.0.0,数据库使用MySQL 8.0,Web服务器使用Tomcat 9.0.注:以上测试环境仅为参考,实际测试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 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对于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测试环境中,需要考虑硬件和软件的因素,以保证测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测试环境应该与实际使用环境尽可能相似,以便更好地模拟实际使用情况。
2.2 测试工具测试工具是测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选择测试工具时,需要考虑测试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测试工具。
3 测试需求测试需求是测试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了解测试的目的和要求。
测试需求包括测试功能点和性能需求两部分。
测试用例之性能测试用例注:本文摘自作者正在编写的《Web性能测试实战》一书,曾经在程序员杂志2004年第10期上发表过。
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强度测试、稳定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功能测试、接口测试……,这么多眼花缭乱的测试类型名称,估计很少有人能准确的区分并说出定义来,至于对应的测试用例如何编写和执行,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问测试工程师测试用例如何编写,就象是问程序员如何编写代码得到的答案一样,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编写方法,但实用的测试用例却象优秀的程序一样难以编写。
目前国内,测试工程师却时常要面对“已经延期几倍计划时间的项目”,测试用例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完全可以把测试用例看成是测试工程师编写的程序:这个“程序”是为了辅助测试工作的进行而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问题,同时“顺便”证明软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针对上面的问题,以设计性能测试用例为示范,讲解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划分测试种类和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使测试工作更加合理、高效率的开展。
1测试种类和阶段1.1 测试种类对于测试种类的说法多种多样,最多的能达到30多种测试类型。
而实际工作中很多测试是互相包含的。
按照企业中实际工作需要,通常主要进行下面几种类型的测试: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接口测试、强度测试、压力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可靠性测试、安装/反安装测试、文档测试。
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测试种类及其测试的内容:功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针对产品需求说明书的测试,是验证功能是否否合需求,包括原定功能的检验、是否有冗余功能、遗漏功能。
这类测试应由测试员做,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员在发布前不必检查他们的代码能否工作,他们也需要进行基本功能的测试。
接口测试:程序员对各个模块进行系统联调的测试,包含程序内接口和程序外接口测试。
这个测试,在单元测试阶段进行了一部分工作,而大部分都是在集成测试阶段完成的。
由开发人员进行。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方案模板1. 引言该文档旨在为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提供一个模板方案。
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在特定负载下的性能表现的关键活动之一。
通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可以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并提供有效的优化建议。
2.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软件系统在正常工作负载和峰值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其具体目标包括:- 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确定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性能瓶颈- 验证系统的扩展性和可伸缩性3. 测试方法3.1 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列出测试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和配置信息。
- 软件环境:列出测试所使用的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3.2 测试用例设计- 根据实际场景设计性能测试用例,覆盖关键功能和常用操作。
- 设计负载测试用例,模拟并评估系统在高负载下的性能。
3.3 测试工具选择- 根据测试需求选择适合的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等。
- 配置工具参数,确保测试环境和场景能够准确模拟实际情况。
3.4 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性能测试期间收集系统的性能数据,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 使用合适的工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和瓶颈。
4. 测试计划4.1 测试时间- 规定性能测试的起止时间,确保测试能够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4.2 测试资源- 确定测试所需的人员和设备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
4.3 测试阶段- 划分测试阶段,包括性能调研、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数据分析等。
4.4 风险管理- 识别并评估可能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对测试活动的影响。
5. 测试执行5.1 测试准备- 配置测试环境,并根据测试设计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5.2 测试执行- 按照设计的性能测试用例执行测试,保证测试过程的准确性。
5.3 数据收集- 在测试过程中及时收集测试数据,确保能够完整记录系统的性能表现。
6. 测试结果与分析6.1 结果汇总- 汇总性能测试的结果,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
性能测试实施方案一、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性能测试可以评估系统在特定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性能问题,为系统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
本文档旨在介绍性能测试的实施方案,以便测试人员能够全面、系统地进行性能测试工作。
二、测试目标1. 确定系统在正常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指标;2. 发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瓶颈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3. 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在长时间负载下正常运行。
三、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测试服务器配置、网络带宽等;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3. 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监控工具等。
四、测试方案1. 确定测试场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业务需求,确定性能测试的场景,包括用户行为、业务流程等;2. 设计测试用例:编写性能测试用例,包括负载模型、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3. 配置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环境,包括部署测试系统、配置测试工具等;4. 执行性能测试: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性能测试,监控系统性能指标,并记录测试数据;5. 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和问题;6. 优化和调整: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优化建议,并进行系统优化和调整;7. 重复测试:重复执行性能测试,验证优化效果,并不断优化和调整系统。
五、测试报告1. 性能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概况、测试环境、测试结果、问题分析、优化建议等内容;2. 测试总结:对性能测试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测试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教训等;3. 附录:包括测试用例、测试数据、测试工具配置等内容。
六、注意事项1. 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外部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2. 在测试过程中及时记录测试数据和关键操作,以便分析和总结;3. 测试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系统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4. 测试结束后要及时编写测试报告,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讨论。
性能测试⽤例设计性能测试⽤例的设计,有别于功能测试⽤例的设计,毕竟,考虑的点不⼀样。
在有了性能测试⽅案后,我们就可以设计我们的性能测试⽤例了,⼀般考虑:单场景、混合场景、稳定性场景下⾯给出笔者在实际⼯作中,单场景的⽤例(之前⽤loadrunner做压测的⽤例),供⼤家参考:⽤例编号:PT001场景描述:模拟⽤户进⾏登录操作并发量:分别模拟并发⽤户数为1000、1500、2000等多种情况进⾏测试(除了压测能否达到⽬标,还要压测出最⼤的并发和tps,参考:)压测时间:每次600s数据量:oracle数据库user表有100万存量账户脚本设置关键点:参数化⽤户名、封装登录事务、添加思考时间集合点:不使⽤加压减压⽅式:全部初始化爬坡加压、全部退出场景运⾏时设置:think time=1s、continue when error、log选择Send messages only when an error occurs重点关注指标:响应时间、tps,事务成功率,各个服务器资源使⽤情况(CPU、内存、磁盘I/O、磁盘容量)、⽹络、是否频繁fgc、是否线程阻塞、线程死锁、连接池未释放、数据库死锁、慢sql等等预期指标:并发>=1000,响应时间<=1s,tps>=600,事务成功率为99.5%(涉及资⾦的,要求100%),应⽤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CPU和内存使⽤率<=90%,没有内存泄漏现象、没有死锁等各种性能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例编号:PT001场景描述:模拟⽤户进⾏登录操作并发量:分别模拟并发⽤户数为1000、1500、2000等多种情况进⾏测试(除了压测能否达到⽬标,还要压测出最⼤的并发和tps,参考:https:///uncleyong/p/11543488.html)压测时间:每次600s数据量:oracle数据库user表有100万存量账户脚本设置关键点:参数化⽤户名、封装登录事务、添加思考时间集合点:不使⽤加压减压⽅式:全部初始化爬坡加压、全部退出场景运⾏时设置:think time=1s、continue when error、log选择Send messages only when an error occurs重点关注指标:响应时间、tps,事务成功率,各个服务器资源使⽤情况(CPU、内存、磁盘I/O、磁盘容量)、⽹络、是否频繁fgc、是否线程阻塞、线程死锁、连接池未释放、数据库死锁、慢sql等等预期指标:并发>=1000,响应时间<=1s,tps>=600,事务成功率为99.5%(涉及资⾦的,要求100%),应⽤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CPU和内存使⽤率<=90%,没有内存泄漏现象、没有死锁等各种性能问题。
性能测试方案模板一、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网站和应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性能测试作为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用户体验和维护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编制一份完善的性能测试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测试目标。
1. 确保系统在正常和峰值负载下的性能稳定性;2. 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和潜在问题;3. 评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量规划。
三、测试范围。
1. 确定测试的具体对象,包括系统、模块、功能等;2. 确定测试的时间、地点、人员等;3. 确定测试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环境等。
四、测试方案。
1. 确定测试的类型,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等;2. 设计测试用例,包括场景、数据、操作等;3. 确定测试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性能测试工具、监控工具等;4. 制定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的时间节点、测试的流程、测试的人员分工等。
五、测试过程。
1. 模拟用户行为,包括用户的访问、操作、数据输入等;2. 收集测试数据,包括系统资源利用率、响应时间、吞吐量等;3. 监控系统性能,包括CPU、内存、网络、数据库等;4. 分析测试结果,包括性能指标、瓶颈分析、优化建议等。
六、测试报告。
1. 撰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2. 提出测试结论,包括系统的性能状况、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建议等;3. 提出测试建议,包括性能优化、系统改进、容量规划等。
七、总结。
性能测试方案的编制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测试目标、范围、方案、过程和报告,可以有效发现系统存在的性能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障用户体验和维护企业形象。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制定一份完善的性能测试方案至关重要。
《软件性能测试用例》一奋斗网上购物商城性能测试用例文件状态:[] 草稿[] 初稿[V ]正式发布[] 正在修改文件标识: 完成日期:二O一一年五月文件修改版本控制更新状态:用字母表示。
C――创建,A ――增加,M ――修改,D ――删除目录第1部分概述 (4)1.1 编写目的 (4)1.2 读者对象 (4)1.3 项目背景 (4)1.4 测试目标 (4)1.5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部分测试配置要求 (5)2.1 网络环境 (5)2.1.1 网络硬件 (5)2.1.2 网络软件 (5)2.2 服务器环境 (5)2.2.1 服务器硬件 (5)2.2.1.1应用服务器硬件 (5)2.2.1.2数据库服务器硬件 (6)2.2.2 服务器软件 (6)2.2.2.1应用服务器硬软件 (6)2.2.2.2数据库服务器硬软件 (6)2.3 测试机环境 (6)2.3.1 测试机硬件 (6)2.3.2 测试机软件 (6)2.4 测试工具 (7)2.5 测试数据 (7)2.6 测试策略 (7)第3部分性能测试用例 (8)3.1 压力测试用例 (8)3.1.1 并发压力测试用例 (8)3.1.1.1登录系统 (8)第1部分概述1.1编写目的本方案描述了性能测试的测试环境、相关术语解释、测试用例的编码规则和性能测试用例等内容,本方案将用于指导软件测试人员进行性能测试。
1.2读者对象本方案的主要读者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代表。
1.3项目背景项目名称:奋斗网上购物商城系统项目简称:shopp ing 系统委托单位:济南奋斗公司开发单位:北京奋斗公司1.4测试目标通过性能测试,更早、更快地将软件系统中所存在的性能瓶颈找出来,并促进开发人员尽快地解决问题,最终向客户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1. 如何写性能测试用例由于性能测试与功能测试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讨论出的结果可能与预先的设想有一定的区别。
性能测试的目的:为了验证系统是否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同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起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性能测试指标的来源:用户对各项指标提出的明确需求;如果用户没有提出性能指标则根据用户需求、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设计各项测试指标。
(需求+经验)主要的性能指标:服务器的各项指标(CPU、内存占用率等)、后台数据库的各项指标、网络流量、响应时间。
BUG观点:1、性能测试就象人在无风情况下跑步(正常情况下的性能指标);2、压力测试就象人在微风中跑步(在正常的基础上加大多少百分比压力的性能指标);3、负载测试就象人在强风中跑步(不断加压,直到系统崩溃)。
HTTP观点:1、负载测试是正常情况下持续的加压;2、压力测试是直接加压达到一个极限值。
大家统一的观点: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密不可分,可统称为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要点:1、性能测试是在功能测试完成之后进行。
2、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一般与测试用例统一在一个文档里。
3、测试环境应尽量与用户环境保持一致。
4、性能测试一般使用测试工具和测试人员编制测试脚本来完成,性能测试的环境应单独运行尽量避免与其他软件同时使用。
5、性能测试的重点在于前期数据的设计与后期数据的分析。
6、性能测试的用例主要涉及到整个系统架构的问题,所以测试用例一旦生成,改动一般不大,所以做性能测试的重复使用率一般比较高。
(说明:当系统中出现的某个功能点需要修改,它一般只会影响到功能测试的设计用例,而对于性能测试,很少影响到性能测试的设计用例。
但是如果某个功能有较大的修改,性能测试也应该进行重新测试。
)2. Loadrunner性能测试一个实例(经典)随着测试越来越重要,其中的性能测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比较普遍的性能测试工具是Loadrunner7.51,但是很多人对此性能工具不是很熟悉。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前言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1.1被测系统定义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功能简介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1.1.2性能测试指标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1.2系统结构及流程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1.2.1系统总体结构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1.2.2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1.2.3关键点描述KP本次性能测试的关键点;就是查看XXX系统在不同用户数量并发压力下的表现和大数据量操作时系统的性能状态;即:支持的并发用户数目和并发用户发送频率;以及在较大压力下;系统的处理能力以及CPU、数据库I/O和内存的使用情况;并找出相应的性能瓶颈..1.3性能测试环境本次性能测试环境与真实运行环境硬件和网络环境有所不同;是真实环境的缩小;数据库是真实环境数据库的一个复制或缩小;本系统采用标准的CS结构;客户端通过前台安装访问应用系统..其中具体的硬件和网络环境如下:中间件服务器:Weblogic9操作系统: Windows7/Linux网络环境: LAN10M数据库:Oracle 11g RAC客户端: PC Windows网络拓扑和结构图如下:2第二章性能测试从广泛意义上讲性能测试包括:预期性能测试、用户并发测试、大数据量测试、疲劳强度测试、负载能力测试等..在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测试中;需要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和测试目的的不同来选择具体的测试方案;本次XXX系统的性能测试主要是采用通常的压力测试模式来执行的;即:逐步增加压力;查看应用系统在各种压力状况下的性能表现..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将使用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11.0对被测试项目的各模块进行监控;判断XX系统各模块的性能表现;并帮助项目人员分析系统各个操作的性能瓶颈点..2.1预期性能测试2.1.1预期性能概述通过模拟生产运行的业务压力量和使用场景组合;测试系统的性能是否满足生产性能要求..通俗地说;这种方法就是要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验证系统的能力状态..2.1.2测试特点1、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有系统宣称具有的能力..2、要事先了解被测试系统经典场景;并具有确定的性能目标..3、要求在已经确定的环境下运行..2.2.1并发测试概述并发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用户并发访问;测试多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应用、同一个模块或者数据记录时是否存在死锁或其者他性能问题..2.2.2测试目的1、主要目的是发现系统中可能隐藏的并发访问时的问题..2、主要关注系统可能存在的并发问题;例如系统中的内存泄漏、线程锁和资源争用方面的问题..3、可以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使用需要相关的测试工具的配合和支持..2.3大数据量测试2.3.1大数据量测试概述测试对象处理大量的数据;以确定是否达到了将使软件发生故障的极限..大数据量测试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2.3.2测试目的1、主要目的是确定软件发生故障的极限..2、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3、可以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使用需要相关的测试工具的配合和支持..2.4.1疲劳强度测试概述即压力测试;测试系统在一定饱和状态下;例如cpu、内存在饱和使用情况下;系统能够处理的会话能力;以及系统是否会出现错误..2.4.2测试目的1、主要目的是检查系统处于压力性能下时;应用的表现..2、一般通过模拟负载等方法;使得系统的资源使用达到较高的水平..3、一般用于测试系统的稳定性..2.5负载能力测试2.5.1负载测试概述通过在被测系统上不断加压;直到性能指标达到极限;例如“响应时间”超过预定指标或都某种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2.5.2测试目的1、主要目的是找到系统处理能力的极限..2、需要在给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通常也需要考虑被测试系统的业务压力量和典型场景、使得测试结果具有业务上的意义..3、一般用来了解系统的性能容量;或是配合性能调优来使用..2.6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详情参见XX项目测试用例.doc的“性能测试”章节2.7测试指标及期望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测试指标包括测试中应该达到的某些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均是来自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时遵循的业务需求;当某个测试的某一类指标已经超出了业务需求的要求范围;则测试已经达到目的;即可终止性能测试..2.7.1.1应用软件级别的测试指标:CPU的利用率小于40%内存占用小于80%Processor queue length 小于2Response time 小于 1s吞吐量throughtput大于90%业务执行的平均响应时间期望值:<15s不同并发用户数的状况下的记录上述值2.7.1.2网络级别的测试指标: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数据量冲突率:在以太网上监测到的每秒冲突数2.7.1.3操作系统级别的测试指标:进程/线程交换率:进程和线程之间每秒交换次数CPU利用率:即CPU占用率%系统CPU利用率:系统的CPU占用率%用户CPU利用率:用户模式下的CPU占用率%磁盘交换率:磁盘交换速率中断速率:CPU每秒处理的中断数2.7.1.4数据库级别的测试指标:数据库I/O的流量大小数据库锁资源的使用数量数据库的并发连接数:客户端的最大连接数2.7.2测试数据准备2.7.2.1案例数据:满负荷压力根据测试系统的硬件条件;选择满负荷的压力;在系统的资源使用基本维持在90%左右的状况下;测试天威宽带业务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数据准备工作包括:测试数据库需具备与真实环境成一定比例或基本一致的数据2.7.3运行状况记录记录可扩展性测试中的测试结果及其系统的运行状况..除了记录测试指标以外;应该结合测试实时记录系统各个层次的资源和参数..主要包括:硬件环境资源服务器操作系统参数网络相关参数数据库相关参数:具体数据库参数有所不同;结合各个数据库独有的特点记录3第三章测试过程及结果描述3.1测试描述在测试数据准备完备以后;测试将进行..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数据;分析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3.2测试场景示例:测试中;使用逐步加压的模式;测试运行场景安排如下:每隔2秒增加1个用户连接;最多增加到100个用户;查看并记录运行情况每隔2秒增加2个用户连接;最多增加到200个用户;查看并记录运行情况每隔2秒增加1个用户连接;最多增加到300个用户;查看并记录运行情况每隔3秒增加1个用户连接;最多增加到400个用户;查看并记录运行情况每个场景都包括:用户登录-业务操作-业务完成-退出系统;所有用例都按以上场景进行测试;由于pc性能限制;为了更准确模拟现场环境;将运行的所有脚本部署在LoadRunner终端上;主要目的就是检查在不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业务系统的性能表现..3.3测试结果标准测试结束标准一般依据以下原则:1.所有计划的测试已经完成;2.所有计划收集的性能数据已经获得;3.所有性能瓶颈得到改善并达到设计要求..执行每个场景时需要记录以下相应的数据1.APP服务器主机上的CPU利用率:2.在数据库Oracle服务器上主机上的CPU利用率:3.IO和CPU利用率对照表如下:4.APP服务器监控的网络流量:5.DB服务器上监控的网络流量:6.运行的并发用户数目:7.测试中完成各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单位:秒8.测试中每秒的点击率如下:9.交易的吞吐率每秒处理数据量:4第四章测试报告在XXX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结果;将生成测试报告..对应的文档名称如下:XX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之测试用例(方案篇)
性能测试在软件测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性能测试又关联很多内容。
例如压力和强度测试就与性能测试密切相关:针对一个网站进行测试,模拟10到50个用户就是在进行常规性能测试,用户增加到1000乃至上万就变成了压力/负载测试,如果同时对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查询操作,就包含了强度测试。
为了便于性能测试工作的实施,这里的性能测试综合了性能、强度、压力、负载等多方面的测试内容,主要包含的内容有: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疲劳强度测试、大数据量测试和速度测试、网络、服务器等方面的内容。
性能测试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要求,编写方法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编写,本文提出一个常见的参考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例如内存泄露等和性能相关的测试用例。
下面介绍各个部分性能测试用例包含的内容:
1.1预期性能指标测试用例
通常系统在设计前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性能测试要完成的首要工作之一。
针对每个指标都要编写多个测试用例来验证是否达到要求,并根据测试结果来改进系统的性能。
这类通常以单用户为主,如果遇到并发用户的情况,可以归到并发用户测试
用例中。
这类用例通常都是可以通过手工来执行的用例,例如示例中的上传一份文件,期望的性能为2M/S,完全可以手动上传文件,同时用秒表计时。
这些内容通常在需求说明书中可以显而易见的查到。
不过当看到如支持并发用户300人,就应该放到后面进行。
测试结果也是直接记录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系统没有达到要求则进行改善。
1.2用户并发性能测试用例
用户并发测试是性能测试的最主要部分,包含了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
主要是逐渐增加用户数量来加重系统负担,直到出现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或者瓶颈。
一般要测试正常数量的用户并发和极限数量下用户并发的情况。
并发用户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核心功能和重要业务进行测试,要以真实的业务数据作为输入,选择有代表性和关键的业务操作来设计测试用例。
主要编写以下两个方面的用例:
核心模块的测试(可以理解为“单元性能测试”):对核心功能模块进行并发用户测试,测试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
例如对于互联网的公用邮件系统,每天早上9点左右可能是收发邮件的高峰,这时候上千的用户都要在上班后进入邮件系统,系统这个时候需要接收和发送大量的邮件。
所以邮件系统这一功能模块要进行并发测试。
通过测试可以知道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等是否能够承受住考验,同时可以对瓶颈进行分析。
表2列出来一些常见的参数(表格中的数据为示例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和删除,其中磁盘I/O、数据库相关测试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因此没有列出。
表2 核心模块的性能测试用例
在编写这类用例时,要进行综合分析,选出系统中的各个核心模块,分别设计每个模块的测试用例:把模块划分成小的“事务”进行测试,这样在测试分析中便于定位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例如邮件系统可以划分成:接收邮件、发送邮件、打开邮件等小的事务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每个操作做为一个用例来执行。
业务组合性能测试(可以理解为“集成性能测试”):所有的用户不会只使用核心模块,通常每个功能都可能被使用到,所有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对多个业务进行组合性能测试。
业务组合测试是更接近用户实际操作系统的测试,因此用例编写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最接近实际的场景进行设计。
这里的业务组成单位以不同模块中的“子操作事务”为单位,进行各个模块的不同业务的组合。
例如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就可以选择“公文模块中的发送公文、电子公告模块中的查看公告信息、网上论坛模块中的上传文件”等事务作为一组组合业务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信息如下:
功能:在线用户达到高峰时,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系统,保证500个以内用户可以同时在线使用系统。
目的:测试系统500个以内的用户同时在线能否使用比较常见的模块:公文系统、电子公告、网上论坛。
方法:采用LoadRunner的录制工具录制三个业务:
业务1——在公文系统内,进行打开、修改等操作;
业务2——在电子公告系统内,查看、发布公告;
业务3——在网上论坛系统内发布帖子,查看文章。
每个业务分配一定数目的用户,利用LoadRunner来完成相关参数的
测试。
其它部分设计可以参考表2。
执行时要分别记录各个事务的执行情况。
多用户并发性能测试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包含了全部与多用户相关的测试。
因此设计时要全面考虑,不要有遗漏。
在测试执行时,本部分通常是采用性能测试工具例如LoadRunner来进行测试的,因此更容易执行和提高效率。
1.3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在系统稳定运行下模拟最大用户数量、并长时间运行系统,通过综合分析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业务量时的性能。
疲劳强度测试的目的就是检验系统长时间运行后的性能,因此设计用例时,需要编写不同参数或者负载条件下的多个测试用例,对服务器、软件、网络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综合测试分析,测试时要记录系统发生故障的信息作为测试结果。
疲劳强度测试也是采用测试工具进行的。
大数据量测试分为两种:一个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另一个是与前面并发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数据测试。
编写用例时主要编写前一部分,后一部分尽量放在并发测试中。
大数据量测试一般是针对那些对数据库有特殊要求的系统进行测试,例如电信业务系统的手机短信息表,由于有的用户关机或者不在服务区,每秒钟需要有
大量的短信息保存,同时在用户联机后还要及时发送,因此对数据库性能有极高的要求,需要专门测试。
本部分用例设计表格可以参考用户并发性能测试部分。
1.4网络性能测试
网络性能测试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
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主要是测试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
编写用例的格式如表3 (表格中的数据为示例数据):
<TD style="BORDER-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PADDING-RIGHT: 5.4pt; BORDER-TOP: #ece9d8; PADDING-LEFT: 5.4pt; BACKGROUND: silver;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ece9d8; WIDTH: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