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风雪的句子一、天地同呼在山神庙的门前,大雪纷纷扬扬,宛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仿佛天地间所有的生灵都在呼唤着这场风雪的到来。
风雪交织,仿佛连天地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
二、白茫茫的世界雪花纷飞,遍地皑皑白雪,铺在山神庙之外的树木和草地上,原本苍翠的色彩在风雪中显得苍白,仿若置身于一个纯净至极的世界之中。
三、山神庙的静谧风雪之中,山神庙的建筑仿佛也沐浴在一片宁静之中。
红墙绿瓦,古朴典雅的建筑在风雪的映衬下愈发庄严肃穆,仿佛是这世间沧桑岁月中唯一不为风雪所动摇的存在。
四、风雪的狂怒风呼啸着,雪花翻滚着,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现它的狂怒与不羁。
在这样的风雪之中,纵使是最坚实的山石也难以抵挡风雪的洗礼,更何况是人间的凡人呢?五、苍茫的天地在风雪之中,苍茫的天地仿佛是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神秘而又庄严。
没有一点杂乱,只有一片宁静和肃穆,这样的天地仿佛是一尊无上的山神所笼罩着。
六、人间之美在风雪之中,山神庙内的僧侣们也在祈祷冥思。
他们燃着香火,诵经念佛,仿佛是让自己沉浸在这风雪之中,感受风雪所带来的神秘之美。
七、风雪的洗礼风雪之中,山神庙的建筑仿佛得到了一场来自自然的洗礼。
树木上的残叶被雪花覆盖,庙宇上的屋檐也挂满了冰挂,仿佛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展现出风雪所赋予的独特魅力。
八、大地的回响风雪之中,山神庙内外仿佛是一副大地回响的图画。
风声呼啸,雪花飘舞,仿佛是在诉说着大地的沉郁与苍茫,一切在这风雪之中都显得那么的肃穆而庄严。
九、风雪中的神庙山神庙在风雪之中仿佛是另一种存在。
红墙绿瓦,古朴典雅的建筑在风雪的映衬下愈发庄严肃穆,仿佛是这世间沧桑岁月中唯一不为风雪所动摇的存在,展现出一种神圣与神秘。
十、风雪的意义在风雪之中,山神庙显得那么的庄严肃穆,仿佛是在用自己的存在诠释着风雪的意义。
风雪虽寒冷,却能给人以心灵的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与奥妙。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横扫,这座庙宇仿佛是被大自然所眷顾的一方净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赏析一、景物描写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
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描写。
(读有关描写)板书设计正面描写渲染浓重气氛风雪推动情节发展侧面衬托烘托人物形象1.找出所有景物描写。
2.多角度的景物描写:(1)直接描写风雪:1共有三处请指出来。
2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我们一会儿再说。
(2)侧面衬托风雪:1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
2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
3.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1、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
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一目传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1一目传神,一瞬传情<<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情感意蕴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有许多细节描写的妙笔,品味这些细节,对于加深小说艺术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设置道具法。
如,林冲听李小二说陆虞侯来到沧州,谋害自己时: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冲被差遣去看守草料场,离开天王堂时: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林冲手刃陆谦时:把枪搠在地上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自从林冲得知陆虞侯要谋害自己,便买下了这把复仇的尖刀,并始终带在身上,表现林冲对陆虞侯阴谋的警觉和他谨慎的个性,前文三次提及,最终用这把利刃杀了仇人,同时,“尖刀”的反复出现,也显得前后照应,情节缜密。
2.镜头慢放法。
以慢镜头的方式,将动作分解,慢放,用慢动作将人物思想感情外化或强化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相关人物、事件的原因等。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
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一夜。
等到天明,却做理会。
”3.对比映衬法。
对比映衬手法,就是将人与人、人物自身的肖像、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对比,以突出人物的心理、个性差异,或揭示人自身的矛盾性格等。
如,林冲打酒回来,两间草厅被烧,来到山神庙时: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从细节描写解读林冲的性格转变细节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优秀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有许多细节描写的妙笔,在此笔者就结尾部分对林冲三声怒喝的细节,为大家分析一下林冲性格的转变。
林冲的第一声“大喝”是在草料场火起后,在山神庙中亲闻陆谦等人的对话,了解高俅等策划阴谋真相的时候。
这时,他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这一喝是林冲的矛盾性格由量变到质变的集中体现,这一喝是林冲大梦方觉,幻想破灭,下决心向恶势力宣战的最简洁的宣言书。
林冲原本是个谨小慎微之人,他“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如履深渊,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地效命于大宋朝廷,可高俅父子生事陷害,无端制造了“误闯白虎堂”的冤案,把林冲刺配沧州,即便如此,他仍甘做罪囚,安心看守天王堂,希望一旦赦免,好回家和妻室团聚。
待得知李小二报信,知晓陆谦等人到沧州后,林冲买刀寻敌,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胸中燃起的一腔怒火,又强自压下去了。
接管草料场后,面对“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草屋,还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随遇而安又占了上风。
可肆虐的风雪,使坐在四处漏风的草屋中的林冲身上寒冷,于是他“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去买酒避寒,也因此在半路上对神灵顶礼膜拜,乞求“神明庇佑”。
堂堂七尺男儿,满腹韬略,武艺精绝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孤身一人,万里作囚,凄惶落魄,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压在神灵的庇佑上,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茫茫人世,或许只有酒店主人的一壶热酒能给林冲以些许安慰,可杯水车薪,难解其心头的郁闷。
直至草厅被大雪压倒,林冲仍“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烧了大军草料场。
赖以栖身的草厅倒了,林冲只好到山神庙躲避风雪。
待至草料场火起,他还准备开门救火。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1. 风雪的初遇哎呀,老天爷真的不拿人当人看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幕,简直就是一场天大的“自然灾难大秀”。
风雪在这山间,那真叫一个狂暴,像是咆哮的野兽在无情地撕扯大地。
你看那雪花,哗啦啦的飘,像是上天撒的巨型棉花糖,白得刺眼。
风吹得呼呼直响,仿佛整个山神庙都在颤抖,像个害怕的孩子在不停地瑟瑟发抖。
你站在外面,只觉得整个人都被冻成了冰块。
风雪像是不知道休息似的,持续不断地冲刷着山神庙,弄得你连方向都分不清了。
真是“雪上加霜”,本来就冷,还得面对这样无情的自然考验。
2. 风雪中的山神庙山神庙本来是个神圣的地方,可现在被风雪弄得像个破旧的棚子。
大雪像厚厚的棉被,把庙顶盖得严严实实,仿佛是个毛茸茸的“大帽子”。
风吹来,庙里的木门吱呀吱呀地响,仿佛是在跟风雪对话。
那样子,看起来就像个被遗忘的古老巨人,虽然静静地伫立在山顶,却被这风雪折磨得几乎崩溃。
庙里的香火早就被风雪熄灭,成了一片空旷,阴森森的感觉,让人不得不打个寒战。
风雪在庙外咆哮,庙里却静得像一座沉默的古墓,给人一种无助的感觉。
3. 林教头的困境林教头在这样的风雪中,真的是困得要命了。
他本来是个脾气火爆的人,但现在面对这样的天灾,连他也不得不低头。
站在风雪中,他的胡子都被冻成了冰棍,脸上更是红得像个大苹果。
风雪打在他身上,那感觉就像是在接受自然的惩罚,皮肤都被风刮得疼痛难忍。
那种冷,是彻骨的,连骨头都感到寒冷,简直让人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林教头原本打算借山神庙避风雪,可是没想到,庙里的风雪和外面几乎没什么区别。
他站在庙里,四周都是冷风劲吹,身上的棉衣也像被风雪撕扯得支离破碎。
心里那个叫做“无奈”呀,简直是无从形容。
4. 风雪带来的感慨看着风雪肆虐,林教头不得不感叹,老天真是个不讲理的主儿。
原本以为风雪只是一场小小的考验,结果却是“大祸临头”。
在这种风雪中,人是如此渺小,仿佛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每次风雪呼啸而过,林教头都忍不住要咬紧牙关,哪怕牙齿都快要冻得掉落,也得硬撑着。
细微之处显功夫一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摘要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的描写,这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的写作手法.“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可见细节描写作用之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那么作者有意为之,不可或缺,所以笔者称其为细节设置.该文的细节设置非常巧妙不管是对于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还是主题的深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生花妙笔,精彩绝伦.“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一个“闪〞字,直将陆谦、富安两人那躲躲闪闪、鬼鬼祟祟、做贼心虚的样子描绘得活灵活现,一看就不是好东西.轻描淡写的一个“闪〞字,看似无意的一个细节刻画,却为后文小二对老婆说“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巧妙地埋下了一个伏笔,从而也使得小二派老婆偷听的情节顺理成章,合情合理.而在描写陆谦、富安离开酒店时,作者写到“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低着头〞这一细节的设置那么又不着痕迹地照应了前文的“闪〞,再次突出了两人的奸贼形象.在此,陆谦等人的阴谋诡计小二夫妻虽没听得真切,但一看这“闪〞的动作,这“低着头〞的神态,不管是小二夫妻还是作为读者的我们都能猜到,他们商量的定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好事情,却极有可能是杀人放火的大阴谋.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个“闪〞的动作刻画,一个“低着头〞的神态描写,却为后文两人身份的揭示,火烧草料场等情节的展开做足了注脚.又如林冲发现草厅被雪压倒寄身山神庙时,由于风雪很大,他“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此处有个掇大石头靠门的细节,看似只是随意写来,但却为后文情节的开展做足了铺垫.正由于有大石头靠门,所以林冲要“待开门来救火〞,才听得外面有人说话;正由于有大石头靠门,所以陆谦、富安一伙人跑庙里来时“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于是他们只能站在屋檐下说话;也正由于有大石头靠门,所以林冲能够偷听到他们设计陷害自己的真相,最后才会被逼得走上奋起杀敌的道路.所以拿大石头靠了门的细节看似信手拈来,无足轻重,却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为后文情节的开展做足了铺垫,埋够了伏笔.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形象,到达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巧妙的细节设置不仅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更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血肉饱满.当林冲得知陆谦跑来沧州害他时,他“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侯.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骨肉为泥!’.一个“大惊〞,作者似乎只是信手拈来,仔细品味,却韵味悠长.林冲虽然经历了白虎节堂的冤案,也遭遇了野猪林的残害,但他万万没想到高俅、陆谦一伙人还会追杀到沧州,非置他于死地不可.“大惊〞,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可知林冲对敌人的估计是不充分的,也可见出他善良本分的秉性,从而饱满了主人公林冲的形象.在接管草料场时,林冲和老军也“接管〞了对方的生活用品.老军说:“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那么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一“借〞一“拿〞两个细节比照鲜明地体现了老军的吝啬小气和林冲的豪爽大方.当然,老军的“借〞的细节设置尤其耐人寻味.我们知道,既是“借〞,那就是要“还〞的,怎么“还〞呢?莫非管营或差拨预先向老军透露了他只是暂时离开,不久还会回到这儿.由此可知,管营派林冲来守草料场并不是他的长久打算,而只是权宜之计.林冲接手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的心理细节,极其巧妙地凸显了林冲那种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虽然是住着个破屋子,守着个破草料场,他也正儿八经当做是居家过日子,当成是自己的一个事业来做,还想着好好修理一番.可见直到此时,不管别人给他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他对自己原先所在的阶级〔八十万禁军教头,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都是忠心耿耿,他对朝廷都是绝无半点反叛之心的.而去沽酒前,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生怕自己离开火会延烧出来,所以“将火炭盖了〞;又怕别人进来偷草料,于是“把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系列的细节刻画都反映出林冲那种小心翼翼、做事细心缜密的性格.草厅被雪压倒投身山神庙前,他“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再次用了一系列细节刻画“搬〞、“探〞、“摸〞将林冲那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唯恐惹祸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我们平常所说“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影射主题、¥^化主旨方面,本文的细节设置也称得上是匠心独运.如林冲在杀了陆谦等人后准备逃离沧州时“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为什么丢了“被与葫芦〞,偏偏选择了“枪〞?这个细节意味深长.我们知道,林冲去接管草料场时是带着被子〔包裹〕的,草厅被雪压倒他去投身山神庙时也是带着被子的.被子是干嘛的?它是我们在睡觉时盖在身上御寒暖身的,一看到被子,我们就感觉温暖,它是一种安定生活的象征.林冲一直梦想着刑满释放,回家团圆,所以他一直带着被子.然而此刻,当他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当他觉悟到高俅等人非置他于死地不可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已经被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丢弃了被子.丢弃了被子,就意味着丢弃了梦想.林冲已经清醒熟悉到,在当时的社会,你想要的哪怕只是一种最根本的安定的生活,那也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奢求.至于“葫芦〞,我们知道,这是林冲用来沽酒喝的.林冲为什么要沽酒喝?在课文中显示的似乎只是为了御寒,但从?水浒传?的其他章节来看,他更是为了借酒浇愁.丢弃了葫芦,也就意味着他丢弃了忧愁,他已经决定彻底与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决裂.于是他“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枪〞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在文章中,枪是林冲搠倒陆谦、富安、差拨一伙人的工具,枪是他战斗的武器.所以,“提了枪〞,就意味着他选择了战斗,选择了对抗,决心和那个黑暗的社会战斗到底.一个一直以来对生活别无所求,只求拥有一床被子,只求生活安定的林冲,不管是老婆被人调戏的奇耻大辱,还是白虎节堂被人陷害的深仇大恨,他都一忍再忍.。
【学习目标】1.认识环境描写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2.了解细节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1、课前反复阅读课文,做好标记勾画,理解文意2、独立完成,规范作答【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如下:①烘托人物形象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后文埋下伏笔④衬托人物心情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见证了林教头从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到义无反顾,奋起反抗的思想成长历程,洞悉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同时,学习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要从文本出发,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全过程中去分析,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来归纳。
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要素之三——环境及本文精彩的细节描写。
二、课前回顾1、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可以分为:(正面)和(侧面)。
其中正面描写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后者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式有:(正面)和(侧面)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自主完成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有何作用?四、合作探究本文的细节描写也历来为人赞叹,试举例说明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对象性格鲜明,呼之欲出。
2016.02文学作品的成功有很多原因,精彩巧妙的细节描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亮点。
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
[1]那么何为细节呢?细节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事件或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作具体深入的描写和细腻入微地刻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成功运用细节描写的经典作品,笔者从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这两个方面谈谈细节描写在本文中的运用。
一篇小说,如果离开细节去刻画人物,就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
只有精确真实的细节描写才能塑造出鲜活灵动,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林冲在闲走间遇见旧知李小二,在回答小二“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时,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后来到了小二家里,林冲又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们两个。
”林冲本是东京汴梁八十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衣食无忧,生活美满,因妻子貌美,与高衙内发生冲突,进而得罪了高太尉,被刺面发配沧州。
本是由于高俅生事陷害才遭此劫难,但与李小二谈及此事时却硬是咽下了这口恶气,默默忍受了一切:痛苦、侮辱,还有冤屈。
他把事情归咎为自己“恶”(冒犯、触怒)了“高太尉”,甚至自称“罪囚”,这里最为充分地表现了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一味忍让的性格特点,此其一。
他善良天真地幻想着服刑期满,回家与妻团聚,但是当李小二把从东京来的尴尬人请管营、差拨鬼鬼祟祟吃酒、谈话的情形告诉恩人时,“林冲大怒”,“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街上寻了三五日”,作者对人物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林冲奋起反抗的勇气和决心,此其二。
当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诡计时,“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这些细致形象的动作描写显示豹子头林冲刚烈勇武的侠义精神,真是大快人心,酣畅淋漓,这种感受既是读者的,更是林冲的,他彻底放弃安心做囚的幻想,走上了与仇人,与朝廷的彻底决裂之路,此其三。
量避免英汉互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和歪曲,从而顺利地进行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1]方梦之.译学词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杨宪益,戴乃迭.唐诗[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3]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5]Nida ,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1993.[6]曹英华,郝进仕.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7).所谓细节,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
也有人认为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
人们读什么作品(特别是小说),往往很兴奋、很激动,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
精彩的细节描写常常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
一个画龙点睛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增添异彩,富有生气,就更加鲜明、具体、生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原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原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十个章回。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原文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
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
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同罪。
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
又也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
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
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
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
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不想今日到此遇见。
”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
“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
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晚送回天王堂。
次日,又来相请。
因此林冲得李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勤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
迅速光阴,却早冬来。
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身整治缝补。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入来。
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
跟着也来坐下。
李小二入来问道:“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十分注意细节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1、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离开时,又“低着头”。
两个“闪”字,一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中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大雪下的正紧,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
你可即使交割。
”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
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
”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
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
”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
你要便拿了去。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
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
”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
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
林冲进到店里。
主人道:“客人哪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
”林冲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
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
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赏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景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第一个镜头是“漫天大雪飘将下来”,为我们展示了北国的自然特色:雪是漫天飞舞的,林冲本想在山神庙中暂避风雪,等待机会,但事与愿违,最后只好落草梁山了;故事发生在严寒季节。
第二个镜头是“便把火炭盖了”,烘托出环境的温暖。
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临其境的温馨画面:东京汴梁大雪纷飞,夜里山神庙主人林冲为避风雪而四处躲藏,林冲忍受着饥饿和严寒,却把最温暖的小炭炉留给客人,真挚体现了他雪夜送炭的美好心灵。
“正是严冬天气”,此句意味深长。
首先说明时令是严冬。
寒冬,天气恶劣,滴水成冰。
风雪交加,寒气逼人。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恶劣的天气正符合林冲“忍受着饥饿和严寒”的情形。
再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作者这样精细地描绘景物,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环境,也充分显示出林冲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第三个镜头是“那雪正下得紧”,表明了环境的恶劣。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暗淡阴冷的场景: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尸体,军衣上有血迹,一枝生满红锈的铁枪斜靠在土墙上。
看到这些,我们禁不住为林冲一家的悲惨遭遇深感痛惜!林冲,英雄好汉,原来是一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公务员,原本可以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命运对他极不公平。
终于逼得他走投无路,杀死仇人,上了梁山。
由此看来,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何等黑暗,腐朽!另外,作者在叙述中夹以议论,深化了主题。
作者没有停留在描写上,而是对故事中人物所造成的结局进行评判,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歌颂林冲这样的英雄。
比如:“早又不曾听得说,他把宝刀虚掷了,可惜了一条好汉!”这是肯定林冲的,又何尝不是在借林冲之口谴责封建统治者呢?至于文章末尾所说“须看那白杨树下,如何结果!”就更是意味深长了。
“白杨树下”指什么?根据林冲所指望的人生结局推测,是指林冲被发配沧州后,所说的“官家发付那里去?”和“病故在路途中”。
不难想象,在押解路上,林冲必然会遭受皮肉之苦,甚至丧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
1、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3、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作用:
1、渲染了故事发生的气氛,这是一个复仇杀人的故事,发生在这样风雪交加的环境中是合理的,如果是在天朗气清风和日善的环境中就显得不和谐
2、这样的环境描写有力的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的本片小说环境描写最突出的作用,比如文中几次描写雪、风的情况,都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不是这样的雪不是这样的风,后边的情节不会如此发司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十个章回。
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
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
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
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
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黄殿英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2期
内容摘要:成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
本文着重从突出人物性格变化,推动情节波澜起伏这两个方面,分析细节描写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细节描写性格情节
文学作品的成功有很多原因,精彩巧妙的细节描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亮点。
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
[1]那么何为细节呢?细节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事件或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作具体深入的描写和细腻入微地刻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成功运用细节描写的经典作品,笔者从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这两个方面谈谈细节描写在本文中的运用。
一篇小说,如果离开细节去刻画人物,就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
只有精确真实的细节描写才能塑造出鲜活灵动,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林冲在闲走间遇见旧知李小二,在回答小二“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时,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后来到了小二家里,林冲又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们两个。
”林冲本是东京汴梁八十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衣食无忧,生活美满,因妻子貌美,与高衙内发生冲突,进而得罪了高太尉,被刺面发配沧州。
本是由于高俅生事陷害才遭此劫难,但与李小二谈及此事时却硬是咽下了这口恶气,默默忍受了一切:痛苦、侮辱,还有冤屈。
他把事情归咎为自己“恶”(冒犯、触怒)了“高太尉”,甚至自称“罪囚”,这里最为充分地表现了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一味忍让的性格特点,此其一。
他善良天真地幻想着服刑期满,回家与妻团聚,但是当李小二把从东京来的尴尬人请管营、差拨鬼鬼祟祟吃酒、谈话的情形告诉恩人时,“林冲大怒”,“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街上寻了三五日”,作者对人物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林冲奋起反抗的勇气和决心,此其二。
当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诡计时,“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这些细致形象的动作描写显示豹子头林冲刚烈勇武的侠义精神,真是大快人心,酣畅淋漓,这种感受既是读者的,更是林冲的,他彻底放弃安心做囚的幻想,走上了与仇人,与朝廷的彻底决裂之路,此其三。
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都在昭示:林冲在血的事实面前,他忍辱求安,只想平安地过普通人生活的幻想彻底破灭,他的性格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再到彻底决裂的变化,有如凤凰涅槃般惊心动魄,最后手刃仇人后决绝而去!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且疾缓有致,推动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式向前发展。
林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读者的神经。
林冲自从与故旧李小二重逢之后,小二夫妻俩与林冲相互照应,“光阴迅速,却早冬来。
”不经意的一句
话写出林冲服刑期间还算平稳的生活。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作者有意的抓住两个“闪”字,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刻画出来,暗示一场不可告人的密谋,这些细节描写顿时让故事紧张起来,推动情节迅速发展。
接下来小二报信给林冲,林冲先是“大惊”,然后“大怒”,立刻买刀,遍地寻仇。
一场血肉横飞,惊心动魄的厮杀似乎就在眼前。
读者屏息阅读,紧张凝视,然而,林冲寻仇未果,情节由紧张逐渐趋于平缓。
管营莫名其妙地要抬举林冲看管大军草料场,表面平静的背后实则暗藏杀机。
但林冲不知何意,和老军交接任务以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
”寻思着“这屋如何过得一冬?”似乎林冲又可以安心做囚了,于是踏着“碎琼乱玉”,“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作者安排古庙这一细节,宕开一笔,看来似乎很不经意,其实却巧妙地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为此后写林冲因草厅被大雪压塌而无容身之处暂时借宿古庙埋下伏笔。
而林冲“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一处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下文陆虞侯等三人放火回来,欲进古庙躲避风雪而不得,只能在门外“庙檐下立地看火”说话,林冲才有可能听到陆虞侯等纵火杀人全过程。
[2]情节发展至此,骤然紧张,扣人心弦,林冲在门内可是亲耳所听,内心的怒火已经熊熊燃烧。
终于,林冲抛弃一切幻想,挺起花枪,手握那把解腕尖刀,一“扯”一“剜”一“提”,手刃仇人,何其快哉!故事情节也达到最高潮。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