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

  • 格式:docx
  • 大小:245.03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济史

本专题考试大纲: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小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2.手工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青铜器,铁器,瓷器,丝织品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商业发展,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帮的出现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以中低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业方面:小农经济的形成、汉代田庄的特点、租佃制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2.工商业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本专题多以农业或商业为突破口进行设计,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

【知识框架】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2

考点二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三 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明清时期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高考真题演练

1.(2018·全国卷ⅡI·T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以铁器实物的考古发掘地区分布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理解。

【解析】选D。依据题干信息“铁器实物”,无法得出是否为铁制农具,故A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各地铁器实物的考古发掘情况,虽然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无法得出“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故B错误;材料中铁器实物“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错误;古代社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图中铁器实物发现地在黄河中下游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说明战国以前此地区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故D正确。

2.(2018·全国卷Ⅱ·T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考查意图是让我们认识到好的惠农政策,不一定得到好的效果。

【解析】选B。题干所述内容出现富商大贾说明抑商不明显,但国家免除实物田租是重农的表现,未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排除A;题干也未涉及粮食价格低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排除C;税收的数量和种类是由政府决定的,而非商人,排除D。由于西汉需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于是富商大贾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导致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直接后果就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自耕农经济受阻,故B正确。

3.(2018·全国卷Ⅰ·T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以“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切入,考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若工匠在受雇期间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辄另谋高就,可知当时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反映出手工业的进步,故A符合题意;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和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B错误;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盐业专卖制度长期存在,D与史实不符,排除。

4.(2018·全国卷Ⅰ·T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以“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朝贡贸易”切入,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解析】选B。A的重心体现在了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这与题干主旨不符,且结合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知识可知,明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绘画中已出现了动物类题材;从题干可以看出,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来解释朝贡的奇珍异兽,“麒麟”体现了中国文化观念,就是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时期为防止东南沿海一带百姓与倭寇相勾结,继续实行海禁政策,故C说法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的结论,排除D。

5.(2018·北京文综·T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通过对南宋初期经济发展的史实描述,论证南宋时期人口迁移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南迁的中原士民规模大、数量多,在饮食习惯上对麦面需求大,故①正确;“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说明南方耕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③正确;②为明朝时期农书,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曲辕犁,排除④。综合以上分析选B。

6.(2018·北京文综·T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通过明朝中叶以来市镇数量的统计,论证明朝中叶以来市镇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