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广东高考物理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13.50 KB
- 文档页数:13
电场、磁场汇编16.(2005)如图12所示,在一个圆形区域内,两个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分布在以直径A2A4为边界的两个半圆形区域Ⅰ、Ⅱ中,A2A4与A1A3的夹角为60º。
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Ⅰ区的边缘点A1处沿与A1A3成30º角的方向射入磁场,随后该粒子以垂直于A2A4的方向经过圆心O进入Ⅱ区,最后再从A4处射出磁场。
已知该粒子从射入到射出磁场所用的时间为t,求Ⅰ区和Ⅱ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忽略粒子重力)。
18.(2006)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电量为+q的完全相同的带电粒子P1和P2,在小孔A处以初速度为零先后释放。
在平行板间距为d的匀强电场中加速后,P1从C处对着圆心进入半径为R的固定圆筒中(筒壁上的小孔C只能容一个粒子通过),圆筒内有垂直水平面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P1每次与筒壁发生碰撞均无电荷迁移,P1进入磁场第一次与筒壁碰撞点为D,∠COD=θ,如图所示。
延后释放的P2,将第一次欲逃逸出圆筒的P1正碰圆筒内,此次碰撞刚结束,立即改变平行板间的电压,并利用P2与P1之后的碰撞,将P1限制在圆筒内运动。
碰撞过程均无机械能损失。
设5π8d R,求:在P2和P1相邻两次碰撞时间间隔内,粒子P1与筒壁的可能碰撞次数。
A A3图12实验题⑬(2007)带电粒子的荷质比m q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荷质比,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①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 .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幕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B .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加极性如图13所示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幕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幕下方偏移,直到荧幕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 。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一)目录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2)2005年上海物理参考答案 (8)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 (10)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20)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综试卷参考答案 (21)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4)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 (2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3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部分) (31)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本大题中第l、2、3小题为分叉题。
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
一律按A类题计分.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通电直导线A受到水平向__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____.、S2发出的波的波峰位置,2A.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则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_____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3A.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2B.正弦交流电是由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此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____V,频率为____Hz.3B.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阴极射线将_____(填“向上”“向下”“向里”“向外”)偏转.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4.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静电力恒量为k)5.右图中图线①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一电流关系,图线②表示其输出功率一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阻为_____Ω.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W 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____V .二.(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 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6.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A)创立“相对论”. (B)发现“X 射线”.(C)提出“光子说”.(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7.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8.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 轮带动B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 轮带动A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 轮带动D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 轮带动C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如图所示,A 、B 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 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A)位于B 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 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 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 的动能. (D)在位置B 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 的机械能.10.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 ,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 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 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 向上吊起,A 、B 之间的距离以22d H r =- (SI)(SI 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 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11.如图所示,A 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 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 的轴线OX 从D 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 .能正确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随工变化规律的是12.在场强大小为E 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 ,物体运动S 距离时速度变为零.则 (A)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 (B)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 (C)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 (D)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13.A 、B 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 =T A 时间(T A 为波A 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 :VB 可能是 (A)1:3 (B)1:2 (C)2:1(D)3:1三.(32分)实验题.14.(6分)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射现象,可选用__________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学年广州市高三物理(X 科)统一测试试题2005年12月17日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1.如图1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 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或吸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 为两曲线的交点,则A .ab 线表示引力,cd 线表示斥力,e 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m B .ab 线表示斥力,cd 线表示引力,e 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m C .ab 线表示引力,cd 线表示斥力,e 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m D .ab 线表示斥力,cd 线表示引力,e 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一定变大C.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 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3.如图2所示,在xy 平面内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m/s ,振幅为4cm ,频率为2.5Hz.在t =0时刻,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距P 为0.2m 的Q点A.在0.1s 时的位移是4cmB.在0.1s 时的速度最大C.在0.1s 时的速度向下D.在0到0.1s 时间内的路程是4cm 4.质量相等的两个球,分别在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以相等的初速率竖直上抛,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 .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冲量大小相等B .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它们克服重力做的功相等C .到达最高点时,所需时间相等D .重新落回抛出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5.在x 轴上有两个点电荷,一个带正电Q 1,一个带负电-Q 2,且Q 1=2Q 2,用E 1和E 2分别表示两个电荷所产生的场强的大小,则在x 轴上 A .E 1=E 2之点只有一处,该处合场强为零B .E 1=E 2之点共有两处,一处合场强为零;另一处合场强为2E 2C .E 1=E 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两处合场强为零,另一处合场强为2E 2D .E 1=E 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一处合场强为零,另两处合场强为2E 26.图3所示,a 、b 、c 为电场中同一条水平方向电场线上的三点,c 为ab 中点.a 、b电势分别为U a =5V 、U b =3V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场在c 点处的电势一定为4 VB .a 点处的场强E a 一定大于b 点处的场强E bC .一正电荷在c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 点电势能D .一正电荷运动到c 点时受到的电场力由c 指向a7.图4甲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 处,之后,将弹簧压缩了x 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块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到运动到最低点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8.如图5所示,在距离竖直墙壁为d 处,有一个点光源s .一个小球从s 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到碰到墙之前,关于小球的影子在墙壁上的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影子作自由落体运动B .影子作匀速直线运动C .若小球的初速度v 0减小,则影子的速度增大D .点光源与墙壁的间距d 增大,则影子的速度增大9.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6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ε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位置,则 A .U 变小,E 不变 B .E 变大,ε不变C .U 变小,ε变小D .E 不变,ε不变10.如图7所示电路中,电阻R 1:R 2:R 3:R 4=1:2:3:4,C 为电容器,○A 为电流表,当电路中某个电阻断路瞬间,发现有自上而下的电流通过电流表○A ,则断路的电阻可能是A .R 1B .R 2 C. R 3 D .R 4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8小题,共1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答案做在答卷上.11.(10分)有一同学测量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他利用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8所示.图9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已量出各相邻计数段的长度分别为:S 1、S 2、S 3、S 4、S 5、S 6、S 7、S 8 .(1) 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50Hz ,打点的周期为 s. 用以上已知的物理量表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算式为a =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 (3)用加速度a 及其他需要测得的量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 . 12. (1分)设计电学实验方案和选择电学元件一般要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a )能达到实验目的(b )实验误差比较小(c )适用、简便和安全(d )所需器材较少.某同学要用伏安法测量一根电阻丝的电阻,他连接如图10的实物图 (1.5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被测电阻丝阻值约为3k Ω;电压表15V 量程时内阻约7k Ω,3V 量程时内阻约1.5k Ω;毫安表3mA 量程时内阻约10Ω左右,15mA 量程时内阻约2Ω左右) ,并准备测量多组数据后将各组数据描在U -I 坐标图上,绘成U -I 图线,然后根据图线求出电阻丝的电阻.(1) 请你按上述原则检查该实物图在仪器、量程选择、电路设计等方面是否有错(简要说明理由).(2) 在答卷的虚方框图内画出正确的电路图.若认为实物图没错则在方框中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13.(13分)如图11所示,质量为0.78kg 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大小为3.0N 的拉力F 作用下,以2.0m /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金属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从某时刻起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后金属块在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sin37°=0.60,cos37°=0.80,g 取10m/s 2)S 1S 2 S 3 S 4 S 5 S 6 S 7S 814.(13分)有两行星A 和B (均可看为匀质球体),质量之比M A ∶M B = 2∶1,半径之比R A :R B = 1∶2.两行星各有一卫星分别为a 和b ,卫星运动的圆形轨道半径分别为r a 和r b , r a ∶r b = 1∶3.求两卫星运行周期之比T a :T b .15.(14分)在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A 、B 、C 、D 四个点,已知AD 弧长为 ACD 弧长的一半,A 、C 两点等分圆环的周长,如果第一次将A 、C 两点接入电路中,第二次将A 、D 两点接入电路中,如图12所示,并使两种情况中圆环上消耗的电功率相等,那么在两种情况中,圆环上弧ABC 部分通过的电流I 1与I 2之比是多少?16.(16分)如图13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从静止开始,由A 点(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出发绕O 点摆下,当摆到最低点B 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荡回到A 点.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 .已知男演员质量m 1和女演员质量m 2之比m 1: m 2=2:1,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C 点比O 点低5R .17.(17分)如图14所示,M 、N 为两块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S 1、S 2为板上正对的小孔,N 板右侧有两个宽度均为d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分别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磁场区域右侧有一个荧光屏(足够长),取屏上与S 1、S 2共线的O 点为原点,向上为正方向建立x 轴.M 板左侧电子枪发射出的热电子经小孔S 1进入两板间,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初速度可以忽略.(1)当两板间电势差为U 0时,求从小孔S 2射出的电子的速率v 0 (2)求两金属板间电势差U 在什么范围内,电子不能穿过磁场区域.(3)若电子能够穿过磁场区域而打到荧光屏上,试在答卷的图上定性地画出电子运动的轨迹.(4)求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坐标x 和金属板间电势U 的函数关系18.(17分)如图15所示,两个质量均为4m 的小球A 和B 由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 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A 球,并在极短时间内嵌在其中.求:在运动过程中(1) 什么时候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 A 球的最小速度和B 球的最大速度.2005学年广州市高三物理(X 科)统一测试答卷11. (1)_____ , .(2) . (3) .12.(1)13.线14.15.16.17.密封线2005学年广州市高三物理(X 科)统一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C 2、D 3、B D 4、AB 5、B 6、C 7、D 8、BCD 9、AD 10、BC11.(共10分)(1)0.02(1分); ()256781234[()]16f s s s s s s s s +++-+++(3分,不用逐差法计算,写成“42sf ∆”或“4)(122s s f -”等形式的得1分.)(2)小车质量m ( 1分);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 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 (或者斜面的倾角θ)(全对2分) (3)ma lhmg-(或mg sin θ- ma )( 3分) 12. (共10分)(1)①由于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被测电阻的阻值,若做限流用,则电压的调节范围很小,所以应接成分压式.③被测电阻流过的最大电流大约1mA ,电流表应换用3毫安的量程④电压表的量程应选3V 档.(2)电路如图所示 (电流表用○A 表示同样给分) . 本题10分,指出每一错处得2分,电路图2分 13.(共13分)(1) 因为金属块匀速运动,所以cos37(sin37)0F mg F μ︒--︒=……… ①4.06.031078.08.0337sin 37cos =⨯-⨯⨯=︒-︒=F mg F μ… ②(2)撤去拉力后a=mf=μg ……… ③ =4m/s 2 ……… ④金属块在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 av 22……… ⑤=4222⨯ =0.5m ……… ⑥本小题共13分,其中①式3分;②式2分;③式2分;④式2分; ⑤式2分;⑥式2分14.(共13分)卫星绕各自行星做圆周运动,向心力为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 对于卫星a a aa aa A r v m r m GM 22= ① a a v r T π2= ② 由①②可得Aa a GM r T 324π=③ 同理对于卫星b 可得 Bb b GM r πT 324= ④由③④可得Ab Ba ba M r M r T T33=⑤把数据代入⑤得186631==b a T T ⑥ 本题13分①、②、③、④、⑤式各2分,⑥式3分15.(共14分)设金属圆环的总电阻为R ,第1次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为P 1,第2次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 2有R I R I P 21211)2(2=∙=……… ① 33222222R I R I P ∙'+∙= ……… ② 2132322∶∶∶=='R R I I ……… ③ 所以R I P ∙=2222 ……… ④又因为P 1=P 2,所以I 1:I 2 =2:1 ……… ⑤本小题共14分,其中其中①式3分;②式3分,③式3分,④式3分;⑤式2分.16. (共16分)设分离前两演员在秋千最低点B 的速度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0212121)v m (m )gR m (m +=+ ①刚分离时男演员速度的大小设为v 1方向与v 0相同;女演员速度方向与v 0相反,大小设为v 2.由动量守恒得(m 1+m 2)v 0=m 1v 1-m 2v 2 ②分离后,男演员做平抛运动,设男演员从被推出到落在C 点所需的时间为t ,根据题给条件,由运动学规律,得2214gt R =③ s = v 1t ④ 根据题给条件,女演员刚好回到A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2221v m gR m =⑤ 已知m 1=2m 2 ⑥ 由①②③④⑤⑥可得s = 8R ⑦ 本题16分①、②、⑤、⑦各3分;③、④式各2分17.(共17分)(1)根据动能定理,得eU 0 =21mv 02 …①,由此得v 0 = meU 02…② (2)要使电子不能穿过磁场区域而打到荧光屏上,应有 r ≤ d ……… ③ evB=rm v 2……… ④ 而 221mv eU = ……… ⑤ 由③、④式得U ≤ 222d eB m……… ⑥ (3)电子穿过磁场区域打到荧光屏上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4)若电子在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穿过磁场区域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坐标为x ,则由图中的轨迹图可得22222222d r r d r r d r r x --=--+--= ⑦eB mv r = 221mv eU = 所以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x 和金属板间电势差U 的函数关系为)22(2222B e d emU emU eBx --= ⑧ 且同时要满足 meB d U 222> ⑨ 本小题共17分,其中③、⑤、⑨各1分①、②、④、⑥、⑦、⑧式各2分;轨迹图2分. 18.(共17分)子弹与A 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质量为m ,A 球、B 球分别都为M ,当子弹射入A 球并嵌入其中的过程中B 球可以看为速度没有发生变化,子弹与A 球作为一系统,以子弹入射前为初态、子弹和A 球有共同速度为末态.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 (m +M )V ①子弹、A 球一起向右运动,弹簧因被压缩而产生弹力.A 球开始减速,B 球开始加速;当两球速度相等时,弹簧压缩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接着,弹簧开始伸长,弹力继续使B 加速而使A 减速;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B 球速度达到最大值,A 球速度达到最小值;然后,弹簧又开始伸长,使A 球加速,使B 球减速.当两球速度相等时弹簧的伸长量达到最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相等)……如此反复进行.所以,两球的速度达到极值的条件——弹簧形变量为零.(1)以子弹、A 球、B 球作为一系统,以子弹和A 球有共同速度为初态,子弹、A 球、B 球速度相同时为末态,则(m +M )V = (m +M +M )V ′ ②P E V M M m V M m +'++=+22)(21)(21 ③ M =4m 解得45220m v E P = ④(2)以子弹和A 球有共同速度为初态,子弹和A 球速度最小、B 球速度最大为末态则(m +M )V = (m +M )V A +MV B ⑤22221)(21)(21B A MV V M m V M m ++=+ ⑥ 解得 0451v V A = 092v V B = ⑦ 或A V =51v 0 B V =0 ⑧ 根据题意求A 球的最小速度和B 球的最大速度,所以V Amin 0451v =,V Bmax 092v = 本题17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各2分,必要的文字说明1分。
2005年全国卷Ⅱ14.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
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
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A.一定变小 B.一定变大C.一定不变 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15.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设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a和nb,a、b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a和vb,则A.na>nb B.na <nb C.va>vb D.va<vb16.对于定量气体,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等压压缩,温度降低 B.等温吸热,体积不变C.放出热量,内能增加 D.绝热压缩,内能不变17.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处在n=4的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波。
已知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2eV。
在这些光波中,能够从金属钾的表面打出光电子的总共有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18.己知引力常量G、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的物理有A.月球的质量B.地球的质量C.地球的半径D.月球绕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19.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其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波长B.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周期C.经周期后质元P运动到Q点D.经周期后质元R的速度变为零20.处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abcd,以恒定的角速度绕ab边转动,磁场方向平行于纸面并与ab垂直。
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如图),线圈的cd边离开纸面向外运动。
若规定由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能反映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21.图中a、b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1、Q2,MN是ab连线的中垂线,P是中垂线上的一点。
下列哪种情况能使P点场强方向指向MN的左侧?A.Q1、Q2都是正电荷,且Q1<Q2B.Q1是正电荷,Q2是负电荷,且Q1>|Q2|C. Q1是负电荷,Q2是正电荷,且|Q1|<Q2D. Q1、Q2都是负电荷,且|Q1|>|Q2|22.(1)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定某圆柱的直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图。
200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物理2005年4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选择题共40分)-.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有的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选择题1.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相结合生成一个氘核,若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m2、m3,则A.由于反应前后质量数不变,所以m1+m2=m 3B.由于反应时释放了能量,所以m1+m2>m 3C.由于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从而吸收能量,所以m1+m2<m3D.反应时产生了波长为(m1+m2-m3)c2/h的光子(式中c是光速、h是普朗克恒量)2.以下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中,与光的干涉现象有关的是A.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B.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C.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D.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3.普朗克恒量h=6.6×10-34J·s,下表给出了五种金属的逸出功,现用波长为4 n m的单A.两种B.三种C.四种D.五种4.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的司机照射得睁不开眼睛,影响行车安全.若将汽车前灯玻璃和汽车前窗玻璃都改用偏振玻璃,使双方司机都看不见对方眩目的灯光,但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应该是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D.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和前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5.右图是一火警报警装置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2是半导体热敏传感器,它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b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电流表的电流I和a、b两端电压U与出现火情前相比A.I变大,U变大B.I变小,U变小C.I变小,U变大D.I变大,U变小6.23892U放射性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成21083Bi,而21083Bi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 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b81Ti,210a X和b81Ti最后都变成20682Pb,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图中的A.a=84,b=206B.①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C.②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D.23892U经过10次β衰变,8次α衰变可变成了20682Pb7.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0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这列波中P点的振动图线,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可能是图甲图乙A.v=25cm/s,向左传播B.v=50cm/s,向左传播C.v=25cm/s,向右传播D.v=50cm/s,向右传播8.如图所示为测定压力用的电容式传感器,固定电极A和可动电极B组成一个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F施加在可动电极上时,可动电极发生形变.将此电容式传感器与零刻度在中央的灵敏电流计和电源组成电路,已知电流从电流计正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右偏转,待测压力减小的过程中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B.灵敏电流计指针在正中央零刻度处C.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D.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9.如图所示的连通器(横截面积S乙>S甲)的底部由阀门K控制,开始时K关闭,甲和乙的水面上都有可自由移动的轻活塞,田水面高于乙水面,活塞外的大气压恒定,整个装置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如果打开阀门K,水流动后平衡,与阀门打开前相比A.水的内能不变B.水的内能增加C.水的内能减少D.大气压力对甲活塞做正功、对乙活塞做负功,大气压力的总功为零10.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水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秒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最接近A.lm/s2B.2m/s 2C.3m/s2D.4m/s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8小题,共110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目录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2)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参考答案 (5)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 (6)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参考答案 (9)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10)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云南等)参考答案 (1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1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1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20)20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2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4)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29)2005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33)2005年上海物理参考答案 (39)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 (41)2005年高考广东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5)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50)2005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综试卷参考答案 (51)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53)2005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5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 (5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5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物理部分)及参考答案 (59)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 31,g 为重力加速度。
广东高考电磁感应汇编含近三年广一、二模(2005年)17、如图13所示,一半径为r 的圆形导线框内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框所在平面,导线框的左端通过导线接一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的距离为d ,板长为l ,t =0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从B 0开始均匀增大,同时,在板2的左端且非常靠近板2的位置有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液滴以初速度v 0水平向右射入两板间,该液滴可视为质点。
⑪要使该液滴能从两板间射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K 应满足什么条件? ⑫要使该液滴能从两板间右端的中点射出,磁感应强度B 与时间t 应满足什么关系?(2006年)16、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上、下两层均与水平面平行的“U ”型光滑金属导轨,在导轨面上各放一根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匀质金属杆A 1和A 2,开始时两根金属杆位于同一竖起面内且杆与轨道垂直。
设两导轨面相距为H ,导轨宽为L ,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
现有一质量为2m 的不带电小球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0撞击杆A 1的中点,撞击后小球反弹落到下层面上的C 点。
C 点与杆A 2初始位置相距为S 。
求:⑪回路内感应电流的最大值;⑫整个运动过程中感应电流最多产生了多少热量;⑬当杆A 2与杆A 1的速度比为1∶3时,A 2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2007年)18、如图15(a )所示,一端封闭的两条平行光滑导轨相距L ,距左端L 处的中间一段被弯成半径为H 的1/4圆弧,导轨左右两段处于高度相差H 的水平面上。
圆弧导轨所在区域无磁场,右段区域存在磁场B0,左段区域存在均匀分布但随时间线性变化的磁场B (t ),如图15(b )所示,两磁场方向均竖直向上。
在圆弧顶端,放置一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 ,与导轨左段形成闭合回路,从金属棒下滑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0滑到圆弧底端。
设金属棒在回路中的电阻为R ,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
2005年高考各地试题汇编(一)力学、热学部分一、 力 物体的平衡【B 】(2005辽宁综合卷)36、两光滑平板MO 、NO 构成一具有固定夹角θ0=75°的V 形槽,一球置于槽内,用θ表示NO 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如图5所示。
若球对板NO 压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则下列θ值中哪个是正确的?A 、15°B 、30°C 、45°D 、60°二、 直线运动(2005江苏理综卷)35、 (9分)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
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3.Om /s 的恒定速率运行,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 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A=0.45m 。
现有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由A 端被传送到B 端,且传送到月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 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 取lOm /s 2(1)若行李包从B 端水平抛出的初速v =3.Om /s ,求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和飞出的水平距离;(2)若行李包以v 。
=1.Om /s 的初速从A 端向右滑行,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要使它从B 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求传送带的长度L 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设行李包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 ,飞出的水平距 离为s ,则 12h g t = s =vt代入数据得:t =0.3s s =0.9m(2)设行李包的质量为m ,与传送带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则 滑动摩擦力F mg ma μ==代入数据得:a =2.0m/s 2要使行李包从B 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水平距离,行李包从B 端飞出的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3.0m/s设行李被加速到时通过的距离为s 0,则 22002as v v =- ⑦代入数据得s 0=2.0m ⑧ 故传送带的长度L 应满足的条件为:L ≥2.0m ⑨三、 牛顿运动定律【BC 】(2005广东物理卷)1、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D 】(2005北京春季理综)20、如图,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
05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 (2)力、平衡 (2)质点运动 (2)牛顿定律 (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4)机械能 (7)动量 (9)振动和波 (10)热学 (12)电场 (13)电流 (15)磁场 (17)电磁感应 (20)交变电流 (23)电磁场和电磁波 (24)反射和折射 (25)光的本性 (25)原子物理 (27)实验 (30)05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答案 (40)力、平衡答案 (40)质点运动答案 (40)牛顿定律答案 (40)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答案 (41)机械能答案 (43)动量答案 (45)振动和波答案 (48)热学答案 (48)电场答案 (49)电流答案 (50)磁场答案 (51)电磁感应答案 (56)交变电流答案 (58)电磁场和电磁波答案 (58)反射和折射答案 (58)光的本性答案 (59)原子物理答案 (59)实验答案 (60)05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力、平衡1.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05天津)A.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B.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 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质点运动1.一人看到闪电12.3s 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 ,光速为3×108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05北京)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考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2.(3分)“大洋一号”配备有一种声呐探测系统,用它克测量海水深度。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详解-热、光、原一、分子动理论热和功1.[全国卷I.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分子a从远外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答案】:D【解析】:从微观上看,压强取决于分子密度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A选项中,分子密度的变化未知,而B选项中,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变化未知,故两种情况下都无法判断压强的变化。
在C选项中,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但不知气体的吸热与放热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其内能不一定增加,在D选项中,若两分子作用力为零时,其距离为r0,当其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其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a从远处向固定的分子b运动时,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其作用力为零时,即r=r0时,其速度最大,动能一定最大,D选项正确。
【备考提示】:本题涉及了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涉及的知识点虽然较多,但多为基础知识,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全国卷II.21]对一定质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A.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B.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C.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D.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答案】:C【解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取决于分子密度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即与体积和温度与关,故A、B错;压强不变,说明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撞击力不变,若温度改变,则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必改变,要保持撞击力不变,则碰撞次数必改变,同理可判断,N也必定变化,故C对D错。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物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3 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先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A .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 .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 .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 He 10423121H H +→+是聚变
B .n Sr Xe n U 1
094381405410235922++→+是裂变 C .He Rn Ra 422228622688+→是α衰变 D .e Mg Na 0
124
1224
11-+→是裂变
3.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1中实线所示,t =0.2s 时刻的波形如图1中虚线所示,则( ) A .质点P 的运动方向向右 B .波的周期可能为0.27s C .波的频率可能为1.25Hz D .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0m/s
4.封闭在气缸内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密度增大 B .气体的压强增大 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 .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
5.如图2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 B .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 C .玻璃对红的偏折率比紫光大 D .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
6.如图3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光滑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导轨上横放着两根相同的导体棒ab 、cd 与导轨构成矩形回路,导体棒的两端连接着处于压缩状态的两根轻质弹簧,两棒的中间用细线绑住,它们的电阻均为R ,回路上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
在导轨平面间有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
开始时,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线后,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 ) A .回路中有感应电动势
B .两根导体棒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
C .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 .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7.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通信手段,它可以提供大容量、高速度、高质量的通信服务,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高质量的宽带光纤通信网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纤通信利用光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B .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C .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
D .目前广泛应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 8.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磁波是横波
B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 .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处处相互垂直 9.钳形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4(a )所示,图4(a )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 。
图4(b )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 ( )
A .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2.4A
B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0.4A
C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3.6A
D .这种电流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3.6A
a
b
d
c
图3
图4 (a)
图4 (b)
10.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图5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θ,当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在a 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 1,夹角为θ1;当滑片在b 位置时,电流的读数为I 2,夹角为θ2,则( ) A .θ1<θ2 ,I 1<I 2 B .θ1>θ2 ,I 1>I 2
C .θ1=θ2 ,I 1=I 2
D .θ1<θ2 ,I 1=I 2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本题共8小题。
共110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9分)
(1)如图6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 、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
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 或 的方法。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读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s ,其中S 1=7.05cm 、S 2=7.68 cm 、S 3=8.33 cm 、S 4=8.95 cm 、S 5=9.61 cm 、S 6=10.26 cm ,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
④
⑤
⑥
图7
12.(11分)热敏电阻是传感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
现用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
已知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 ~5Ω。
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插入带塞的保温杯中,杯内有一定量的冷水,其它备用的仪器和器具有:盛有热水的热水瓶(图中未画出)、电源(3V 、内阻可忽略)、直流电流表(内阻约1Ω)、直流电压表(内阻约5K Ω)、滑动变阻器(0~20Ω)开关、导线若干。
(1)在图8(a )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2)根据电路图,在图8(b )的实物上连线。
(3)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主要实验步骤
图8(a )
图8(b )
13.(16分)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eV的光子,问最少要给
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
上述能量的光子?请在图9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氢原子
可能的辐射跃迁图。
(2)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有两种。
第一种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图10(a)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种表述画出的示意图;外界对致冷机做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请你根据第二种表述完成示意图10(b)。
根据你的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
14.(12分)如图产1所示,半径R=0.40m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
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作加速度a=3.0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4.0m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
球落在C点,求A、C间的距离(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图11
15.(13分)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地球半径R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r ,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h ,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周期T 1,地球的自转周期T 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某同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M 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心作圆周运动,由h
T m h Mm G 222)2(π=得2
23
24GT h M π= (1) 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 请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两种做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最结果。
16.(16分)如图12所示,在一个圆形区域内,两个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分布在以直径A 2A 4为边界的两个半圆形区域Ⅰ、Ⅱ中,A 2A 4与A 1A 3的夹角为600,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Ⅰ区的边缘点A 1处沿与A 1A 3成300角的方向向射入磁场,随后该项粒子以垂直于A 2A 4的方向经过圆心O 进入Ⅱ区,最后再从A 4处射出磁场,已知该粒子从射入到射出磁场所用时间表为t ,求Ⅰ区和Ⅱ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忽略粒子重力)。
17.(16分)如图13所示,一半径为r 的圆形导线框内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框所在平面,导线框的左端通过导线接一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的距离为d ,板长为l ,t =0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从B 0开始均匀增大,同时在板2的左端且非常靠近板2的位置有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液滴以初速度v 0水平向右射入两板间,该液滴可视为质点。
(1)要使该液滴能从两板间射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K 应满足什么条件? (2)要使该液滴能从两板间右端的中点射出,磁感应强度B 与时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3
图12
18.(17分)如图1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木板A 、B 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 =2.88m ,质量为2m 、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 置于A 板的左端,C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2,A 、B 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
mg 5
2
的恒力F ,假定木板A 、B 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 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应为多少?
C
图14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