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说题:懂逻辑思维 “千钧”之题轻而易举--解读2020全国Ⅰ卷作文题 下水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32 KB
- 文档页数:5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材料梳理与质疑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Ⅰ卷,到底设置了怎样的情境?大家都讲“情境”,本题的情境是“班级读书会”。
这个情境是命题人对考生表达自我“感受”和“思考”时的特定话语场域。
从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根本出发,这是考生特别予以关注的表达语境。
其中的要素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到语言得体的问题;一是读书会所限定的言说内容,突出的是就具体阅读对象的有据表达。
这个理解,对语文教学中作文指导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是对作文写作中怎样正确理解写作目的的规范。
“发言稿”只是一个文章类别,既有文章体式的特定要求,即实用性文本中应用写作的具体要求;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此“发言”是有针对性的,实用文体的特定要求只是“外壳”,而本质是能不能就所读之“书”做出富有创见的表达,这个“创见”就是围绕话语场景并能有据地突破种种限制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个重要的写作限定,是考查学生表达的基础性要素,如果,学生的表达不能符合这两个基础条件,他的言说已经远离了题旨。
其他便不足论了。
本题的情境是“班级读书会”,方式是“讨论”式的发言。
那么,根据一般情况而言,要提供阅读对象,即某一部或者几部书,将学生的阅读范围规定于某一范围内。
【关键字】历史、政治、作文、语文、思路、环节、空间、认识、问题、亮点、有效、充分、整体、现代、合理、良好、发展、发现、特点、热点、主旋律、意识、思想、力量、根本、精神、基础、需要、利益、能力、规模、水平、任务、反映、关系、增强、分析、搞好、把握、形成、树立、丰富、规划、引导、指导、帮助、教育、解决、振兴、完善、加强、创新、实现、统筹、推动、多层次、中心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投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圈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条作,不得抄表,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作文“我和2035有个约定”则被网友认为“过于政治性”,看到江苏卷作文“解读语言传递”的网友的看法是,“看不懂”、“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化。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向课程落地。
文题顺应了新课程、新课标关于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要求,在高考这个重要人生关口,让学生思考未来,规划人生,这是对新课标落地考试的_次有益尝试。
彰显立德树人。
在展望自己的人生愿景时,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学科的成绩、自己的兴趣、就业的前景、物质的获得等层面的因素,而容易忽视家庭的期盼、父母的诉求,更易忽视国家的需要,没有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没有将自己的位置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层面上,缺少大智慧、大气度、大胸襟。
而这次高考命题,则是对这种状况的有力扭转,能引导考生在更大的视野与空间里去审视自我,思考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恰是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很好落实。
扎根现实土壤。
当下社会瞬息万变,各种声音纷涌而来,置身其中,难免被裹挟。
加上后疫情时代,心理问题蔓延,极端事件时发,命题者意在让考生走出自我,思考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与现实对话,与生活讲和,以调节自我,让自己的心理走向积极健康。
贴近考生体验。
身处考场,十多天后,马上就要决定自己的大学、专业,而这恰好是高三学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选择与家庭、社会的期望吻合,两者之间如何权衡,这些,考生有真切体验,有话可说,可理可议,有情可抒。
文题题面简易,给考生提供了真实的写作境界,考生容易“进得去”,但如何“理性地表达,负责任地写作”,但如何“立得住”“挖得深”“出得来”,考生还需要有明确的观点、独特的思想、清晰的概念、严谨的逻辑、哲理的思辨、理性的表达、规则的范式、信实的论述。
综上所述,今年的浙江作文题落实课标理念,贴近现实生活,关注时代社会,切近学生心理,重视理性思辨,渗透家国情怀,彰显立德树人,在规定的真实情境中,既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与哲学思索,又能起到很好的反猜题反套作的作用,确实是一道高质量的文题,这种探索值得继续。
[作者通联:浙江临海市台州中学]测试评价[ill一進莫彳的需扌作丈題——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简评■邓木辉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
把握任务方向凝练核心立意——2020全国1卷作文试题解读2020全国一卷作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每年最先曝光的高考作文试题,一直引发众人的关注,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甚至其他科目的老师也爱乐此不疲的加入其中。
作为一道最大分值,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作文题,当然值得我们语文人去研究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坚守语文教学的阵地,扎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今年的全国1卷作文会让许多老师和同学感到意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关注时事这都没错,但一味地去追寻热点,反而束缚了学生的视觉。
如今大大小小的模拟卷以及作文辅导资料无一例外地紧跟热点来安排写作,乍一看去,有的竞像是时事政治的材料汇编。
每个人似乎都有押中高考作文题的把握。
现在看来,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说是反押题、去套路的典型案例。
但今年的1卷作文题并不是“脱胎换骨”的巨变,而是守正创新的传承。
材料引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事例,相信为大多数学生所了解或熟知,事件中几位历史人物的身上所体现的人生价值意义,也能够充分的彰显出“立德树人”的理念,而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不仅延续几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更是承接近两年来作文任务的样式。
由齐国式答卷看中国式答卷——2020年全国卷作文题评析(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高考作文出炉,似乎全国一卷作文有点“另类”,给了一段历史材料,要求在班级读书会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为什么今年的全国一卷会“穿越”,其实这不是全国一卷第一次穿越,2019年全国一卷小说《理水》就曾经巧借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折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代主题,所以今年的作文出现春秋时期齐国霸业成功的探讨也不是偶然。
【试题分析】试题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试题材料、任务指令和一般性要求。
先看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受到广泛好评,因为这种命题形式是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
命题者提供“任务驱动”,也就是发出“写作指令”,考生需要在“任务指令”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任务”,也就是确定写作的方向,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分析今年高考作文中“任务指令”,我们重点明确情境任务、思维任务、对象任务和文体任务四项“指令”。
1.情境任务。
除了历史事件的“情境”,“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也是真实的写作情境。
综合•发展/考评论坛丨93品味语言玄机体悟逻辑关系—兼谈2020年全国I 卷作文写作李江华(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中学,海南572"700)摘要=2020年新课标全国I 卷作文中规中矩,体现了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同时又紧密联 系现实生活。
然而,这样的题目看起来亲切,写起来极易陷入空洞的泥潭。
因此,老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题 目中的材料做出辩证的分析,找出“距离”和“联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注意联系社会现实组织语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 )05 -0093 -02言,写出理想的有质感的作文来。
关键词:距离;联系;逻辑中图分类号:G 632.47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将实现立德树人作为本 次课改的根本任务。
纵观2020 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是材料作 文,命题指向时代特征,彰显时代 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 针,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査进一步 加强,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和信 念、厚植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 野、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
北京 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说:“试卷体 现了时代性,把握了时代脉搏。
” 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是中国精神的 见证者和传承者,几套试卷都恰 到好处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梳理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可以 发现,家国情怀的主题多次出现。
2020年高考全国I 卷作文以“疫 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选择 了中国抗疫行动中比较具有代表 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了 本次的写作任务。
从宏观上看, 这个主题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材 料充满了疫情期间严格防控之下 的正能量,符合国家“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标;从微观上看,这个主 题要求学生运用联系、发展、辩证 的思维看待问题并分析问题。
下 文,笔者对此予以细致的分析与 解读。
—、题目回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 行动。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广东教育·高中2020年第10期年年高考,年年关注,不平凡的2020年高考,各科评卷已经结束,结果已尘埃落定。
今年高考作文出题备受好评,作文材料虽是古文,但比较通俗易懂,话题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又能写出高度。
素材来源于课本,体现立足教材的决心,内容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对考生有积极的人生引导意义。
以下是笔者根据今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结合本次高考作文评卷要求,对本次高考作文材料进行深入解读及下水作文评析,提炼出考场作文高分密码,希望对明年高三学子的作文备考,有所帮助。
密码一:五要领、五忌讳高分要领第一、考场作文,重在对材料的准确理解,提炼出准确的立意,充分挖掘材料的内涵,切合题意为得分关键。
第二、结合情景,紧扣任务,完成写作。
第三、行文思路清晰,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第四、文体明确,发言稿格式及语言特色明显。
第五、行文有“我”的意识,写出个人的感受。
(以上重要程度,按照序号排列)高分忌讳第一、套作、宿作,穿靴戴帽式的作文,为考场作文打击对象,一般是36分以下。
第二、语言空洞,有话题作文色彩的作文不会得高分,一般40分左右。
第三、错别字是硬伤,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不封顶,重复出现的扣一分。
提醒考生,不会写的字,要换一句话表达,别写错别字。
第四、为追求文采,错误使用名言,会成为扣分点,忌讳。
第五、抄袭试卷论述文内容的字数,不算入得分,通篇抄袭试卷论述文内容的,一般10分以下。
(作文评卷老师要提前熟悉试卷上所有文本,尤其是阅读文本)(以上重要程度,按照序号排列)密码二:审好题、立好意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切忌不看材料,匆忙下笔,离题万里,作无用功。
考场我们一定要留5分钟左右时间,对作文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准确理解材料内涵,精准把握作文任务。
我们以2020年高考作文作为例子,进行深入地解读。
以下,笔者示范如何解读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的材料,写出切合题意的考场作文。
由齐国式答卷看中国式答卷——2020年全国卷作文题评析(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高考作文出炉,似乎全国一卷作文有点“另类”,给了一段历史材料,要求在班级读书会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为什么今年的全国一卷会“穿越”,其实这不是全国一卷第一次穿越,2019年全国一卷小说《理水》就曾经巧借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折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代主题,所以今年的作文出现春秋时期齐国霸业成功的探讨也不是偶然。
【试题分析】试题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试题材料、任务指令和一般性要求。
先看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受到广泛好评,因为这种命题形式是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
命题者提供“任务驱动”,也就是发出“写作指令”,考生需要在“任务指令”的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任务”,也就是确定写作的方向,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分析今年高考作文中“任务指令”,我们重点明确情境任务、思维任务、对象任务和文体任务四项“指令”。
1.情境任务。
除了历史事件的“情境”,“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也是真实的写作情境。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深度解析及范文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深度解析及范文2020年的高考作文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作文。
考生需要从XXX、XXX和XXX三个人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那个,写作难点在于考生对于三人的一些事迹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素材。
那么这道作文题到底应该怎样在有限的素材下写作呢?作文题】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XXX争夺君位,XXX和XXX分别辅佐他们。
XXX带兵阻击XXX,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XXX装死逃脱。
后来XXX即位为君,史称XXX。
XXX对XXX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XXX不可。
于是XXX重用XXX,XXX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XXX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XXX说:“XXX九合诸侯,不以兵车,XXX之力也。
”XXX说:“天下不多(称赞)XXX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XXX、XXX和XXX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
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包含两部分,一是XXX向XXX公推荐XXX,自己甘居其下,而XXX不计前嫌,重用XXX,终成一代霸业的历史事实。
二是后人、XXX和XXX等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的三则评论。
考生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出发,不得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思维的落点要在“XXX、XXX和XXX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句话上。
2.典型任务限制。
“XXX、XXX和XXX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是考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字有思维上的限制,有“最”就有比较、权衡、选择。
要比较、衡量,就要有相应的标准,必须在对比中凸显“最”字,不可评价其一而不及其他。
而这个“最”的标准的确定,是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也反映出考生对志向、情怀、智慧、品格、贡献等不同维度的不同理解。
文章体式为发言稿,发言者身份应为中学生,发言对象为同班同学,考生应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2020高考全国Ⅰ卷作文的18个构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020高考全国Ⅰ卷作文的18个构思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试题解读高考牵动着千万学子的心,每年最先曝光的高考作文试题一直颇受公众关注,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甚至其他科目的老师也会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作为分值最大、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作文题,当然值得我们语文人去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坚守语文教学的阵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让许多老师和学生感到意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关注时事没有错,但一味地追寻热点,反而会束缚学生。
如今大大小小的模拟卷以及作文辅导资料无一例外地紧跟热点来命题,乍一看,有的竟像是时事政治的材料汇编。
每个人似乎都有押中高考作文题的把握,而2020年的高考作文可以说是反押题、去套路的典型案例。
但全国卷Ⅰ作文题并不是“脱胎换骨”的巨变,而是守正创新的传承。
材料引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事例,相信也是为大多数学生所了解或熟知的,几位历史人物的身上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也能够充分彰显出“立德树人”的理念;而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不仅延续了近几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更是承接近两年来作文任务的命题形式。
对于这道作文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一研读材料,抓住实质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研读和评判,对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恰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本段材料讲述的是经典历史事件,即齐桓公在鲍叔的举荐下任用管仲从而霸业天下的故事。
厘清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齐桓公和管仲的前后关系非常重要。
对于过去较少关注这段经典故事的学生来说,研读材料也能弄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中容易得知“公子纠和管仲”与“公子小白和鲍叔”本是分属两个阵营的,而且由下文所交代的“(管仲)用箭射中他(齐桓公)的衣带钩”应该知道,管仲和齐桓公甚至是有仇的。
另外,抓住材料中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如“鲍叔甘居其下”“能知人”等,我们就能够对几位人物的行为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和认知:齐桓公不计前嫌,英明果敢,胸怀天下;管仲贤能多才,能顺应时变,竭尽所能,勇于担当,忠于国家;鲍叔则慧眼识珠,知人善任,虚怀若谷。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是我国高中毕业生参加的全国性考试之一。
作文部分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2020年的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中,考查的主题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的题目。
根据题目的不同,考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写作。
在2020年的题目中,可能会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进行合理的应用和展示。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一下解题思路。
在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中,解题思路包括了选择角度、构思结构和展开论述。
选择角度是指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思考,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来进行写作。
这个视角可以是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等等。
构思结构是指考生在写作之前,要先构思好整个文章的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是时间轴的、逻辑关系的等等。
展开论述是指考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展开对所选角度的论述和阐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逻辑严谨、有条理,并且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可能涉及到的题目和思考方向。
首先,在社会热点问题方面,可能会涉及到环境污染、教育问题、人口老龄化等。
对于这样的题目,考生可以从当前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分析现象、阐述原因和提出对策等方法进行论述,展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其次,在历史事件方面,可能会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等。
对于这样的题目,考生可以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对比和思考,展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在文学作品方面,可能会涉及到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
对于这样的题目,考生可以选择一个经典的作品,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总结起来,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考试任务,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论述。
2020年高考(全国III卷)语文作文名师点评与剖析★作文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此次作文从考查的六维雷达目标来看:方向之一,责任担当:完善自我、学会担当方向之二,学会学习:不断超越、勤于反思方向之三,实践创新:自我审视、学会规划方向之四,人文底蕴:镜子哲学、诗意生活方向之五,科学精神: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方向之六,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绿色健康★材料审读★材料由“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引出话题——如何在关照世界的时候,关照自己,审视自我。
题目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一方面要欣赏领略外在的世界的风光旖旎,要感受外部环境的绮丽绚烂,更要学会“对镜自照”,多一些审视,尤其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否浮躁,自己的眼光是否俗世短浅,是否充满太多的铜臭味儿。
不断绘制“自画像”,也是要告诉考生,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灵魂工程师。
要重塑自己的形象,打造更加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时代新我。
★情景预设★写作者是高三的学生。
情景预设是: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这段话,赋予了此次作文的特定场景,文体有了限制,那就是写作书信,行文过程中就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称呼顶格,要有敬词,必要的署名落款等。
要注意写作的对象是高一新生。
那就要以学长、学姐的身份来叮嘱高一的学弟学妹,语言要中肯,要委婉,更要有励志的特点。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分析【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试题材料的分析从“春秋时期”到“能知人也”,是试题的材料。
这个材料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第一部分是材料的第一至五句,这是复述历史事件。
第一、二句是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各为其主,斗争惨烈。
第三、四、五句,是事件的结果。
从善如流,自助天助,夙愿得偿。
第一句: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这句是说,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各自辅佐其主子争夺君位,这时双方是敌对关系第二句: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钧,小白装死逃脱。
这句是说,管仲差一点射死鲍叔的主子“公子小白”,双方的敌对关系升级。
第三句: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这句是说,争夺君位一事告一段落,但为下文留下悬念:鲍叔会与管仲反目成仇?齐桓公会找管仲报一箭之仇?第四句: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第四句剧情反转:写鲍叔没有与管仲反目成仇,而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此处的含义有: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要有大格局、大胸襟,唯才是举;立身处世要以大局为重,要有大局意识;要用理性战胜感性,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命题人说题:懂逻辑思维“千钧”之题轻而易举--解读2020全国Ⅰ卷作文题+下水作文高考作文命题,尤其全国Ⅰ卷作文题从不掩饰对社会生活热点追逐的热情,2017年跨越空间,向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2018年又穿越时间隧道,向未来人讲“中国故事”,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全国Ⅰ卷作文题又及时关注了“劳动教育”。
2020年最大的社会热点是新冠疫情,全国一卷作文题这次没有追逐这个热点(全国二卷和新高考一卷接过了接力棒)。
而画风突变,由追逐热点转而掉进了“故纸堆”,这完全在使用全国一卷的九省考生意料之外。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事不过三嘛。
是不是全国一卷作文题就此远离现实生活了?答案是否定的,包括今年,全国一卷从未改变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一贯追求。
只是改变了关注方式而已——通过历史关照现实,在这方面全国一卷是有“前科”的,比如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这道题就非常巧妙地通过“故事”关照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一现实热点,这道题受到了广泛赞誉。
受此激励,全国一卷作文命题继续这方面的尝试。
我们的领导人多次强调,现在我们处在千年的大变局之中,肩负着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这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所面临的局面何其相似,面对历史机遇,齐国的齐桓公、管仲、鲍叔们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时代是命题者,我们是答题者,人民是阅卷者。
我们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历史会给我们以启示,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笔者多次强调,高考作文命题有两个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一是关注生活,二是重视思维,前者为外表,后者为内核。
重视思维,尤其是重视逻辑思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追求,如2017年全国一卷作文题,关键词选择重点考查的“选言思维”,2018年穿越时间隧道,向未来人讲述“中国故事”重点考查的“假言思维”。
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平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即使面对高考作文这样的“千钧”之题,也会轻而易举。
所谓“千钧”之题,一是因为高考是人生重要的节点,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单题中权重最大的一道题,二是因为考生答此题心理压力很大。
面对今年全国Ⅰ卷作文题,考生普遍反应上手容易,出彩很难。
但是懂逻辑思维答此“千钧”之题就会轻而易举。
下面我们就以全国一卷为例看逻辑思维对写好作文的作用。
【真题回放】文题回放: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试题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试题材料、任务指令和一般性要求。
先看任务指令,任务情景是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文体要求是写一篇发言稿,面对的对象是本班同学,内容是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一个的感受和思考。
再看材料,与以往不同,这则材料分两部分,分别是历史事件、后世评价,后世评价类似常见试题的引导语。
根据试题任务要求,发言稿的内容是对感触最深的那个人的感受和思考,所以有必要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梳理,梳理的原则是以所选人物为主人公叙事,为的是对所评之人有更明晰的认识。
比如以管仲为主人公叙述此历史事件: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亲自带兵阻击小白,差点要了小白的命。
后来辅佐的公子纠败给小白,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败军之臣管仲经好友小白的辅臣鲍叔举荐,为齐桓公重用,后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主功业。
如果写其他人,照此梳理即可,所写之人轮廓就清晰了。
再看后世的评价分三句话,分别是人们称颂齐桓公的霸业,孔子赞扬“管仲之力”,司马迁称赞“鲍叔能知人”。
后世评价是命题者提供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供我们参考。
【写作指导】试题的任务指令规定了三个写作的大方向,分别评价三个人物,三句后世评价指出了最基本的三种立意:齐桓之功、管仲之力、鲍叔知人。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不管评价三个历史人物中的哪一个,都要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在相互关系中凸显所评之人物。
写鲍叔。
三句后人评价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齐桓公成就霸业是因管仲之力,管仲之力能显现全靠鲍叔之荐。
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很容易暗示考生写鲍叔,再联系鲍叔甘居管仲之下的史实,鲍叔识才、荐才之能,虚怀若谷、大公无私之德,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写鲍叔是一个最容易的角度看,从考后的下水作文来看,写鲍叔的也最多。
写齐桓公。
同样循着上述逻辑关系——“齐桓公成就霸业是因管仲之力,管仲之力能显现全靠鲍叔之荐”。
我们通过追问齐桓公何以建立不世之功,再联系齐桓公所重用之人是曾经差点要了他性命的管仲这一史实,不难看出齐桓公虚心纳谏、不计前嫌、宽怀包容、善于用人等成大事者所应具备的品质。
写管仲。
管仲之所以能成为管仲,或者说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之力”,一靠能力,二凭机遇,三还要有舞台。
三者当中能力靠自己努力,机遇是鲍叔所让,舞台是齐桓公所提供的。
换种说法,管仲的能力、机遇、舞台都是管仲能成为管仲的必要条件。
理清了这个关系,用假言思维表达这种关系就是“只有……才……”。
另外,类比思维,可以用熟悉的事物来解释陌生的事物,《马说》是初中学过的经典篇目,考生们应该很熟悉,文中的用马者、千里马、伯乐,对应了齐桓公、管仲、鲍叔这三个历史人物。
搭建文章的框架就是:一、只有日食粟一石,才有千里之力二、只有伯乐识马,才有骋千里之机遇三、只有千里舞台,才能驰骋千里【下水文】千里马何以驰骋千里卢锡泽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千里马何以驰骋千里》,听到我的题目,大家肯定能猜出我今天重点谈的是管仲,是的,管仲就是那个时代的千里马。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齐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处在危急存亡之秋。
乱世出英雄,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三人联手,尊崇周王,内修法度,外攘夷狄,演绎了一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戏,向那个时代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煮酒论英雄,有人颂齐桓公之宽容,孔子赞“管仲之力”,太史公多“鲍叔知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不论君臣三人的高低上下。
管仲是那个时代的千里马,这一点大家不会有异议吧。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管仲这匹千里马何以驰骋千里?只有日食粟一石,才有千里之力不知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感,看君臣三人这段历史让我想到了韩愈的《马说》,用马者、伯乐、千里马,与三人形成对应,无疑管仲是千里马。
我们就借马来说管仲,日进粟一石是马之为千里者的必要条件,因为马行千里需要千里之力,“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连常马都比不上,更何谈千里马?管仲建不世之功,所需的经天纬地之才,同样需要不断培植,尤其是在逆境中,更不能怨天尤人,否则就会在怀才不遇的愤懑中蹉跎岁月。
马只有日食粟一石,才有千里之力,管仲只有不断提高,才有不世之才。
只有伯乐识马,才有骋千里之机遇马无千里之力,一定不是千里马,有了千里之力也不一定能成为千里马。
千里马还需要驰骋千里的机遇。
只有遇见识马的伯乐,才能有驰骋千里的机遇。
具备千里之力没有遇见伯乐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名马太多太多了。
同样,没有鲍叔的举荐,管仲也不会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没有徐庶的力推,三分天下的盖世奇功恐怕也只能是隆中草庐中的空谈。
只有千里舞台,才能驰骋千里有千里之力,又有伯乐识才,也不一定能驰骋千里,千里马是大才,大才需要大的舞台施展才能,用马者要提供这样的舞台,只有千里舞台,才能驰骋千里。
没有施展才能空间而“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众矣,终不能以千里而称者。
大舞台也是千里马驰骋千里的必要条件。
齐桓公为管仲提供了驰骋千里的舞台,刘备也为千古名相提供了施展抱负的空间。
今天,我们处在千年的大变局中,我们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是命题者,我们是答卷者,想交出完美答卷,自然不能缺少管仲式的千里马,千里马需要能力、机遇和舞台。
我们若想成为这个时代的千里马就应该懂得努力增长才干,懂得珍惜机遇,懂得尊重舞台。
以上是我此次书的体会,一孔之见,就教于方家。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下水文简评】首先,这篇下水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逻辑思维。
运用假言思维理清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巧用“只有……才……”轻松应对,举重若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运用类比思维,在在陌生中寻找亲缘关系,用熟悉的事物阐释陌生的事物,用哲学家吉尔比的话就是“从已知的和明显的东西揭示出未知的依然神秘的东西,甚至在陌生的东西中发现熟悉的性质”(《经院辩证法》,第103页)。
其次,体现“有用”的语文观。
做到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借用经典《马说》但对《马说》的解读没有停留在“韩愈怀才不遇的抱怨”的层面,而是在未遇到伯乐之前“不怨天尤人,增长才干”,待时而飞。
读书是为了增长生活的智慧,下水文读书交流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弄清事物本质之后,更要为现实所用,下水文的落脚点放在鼓励同学成为这个时代的千里马,懂得努力增长才干,懂得珍惜机遇,懂得尊重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