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动词
能愿动词
作状语
—
+
带名词宾语
+
—
受“很”修饰
—
+
带动态助词
+
—
重叠
+
—
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的动词。 能愿动词和一般动词都能作谓语,受“不”修饰。
动词 5
3)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趋势和方向的动词。
单纯的
合成的
语法特征
作谓语 他出去了。 我明天回来。 作趋向补语 他走<出去>了。 拿<去>一本书。
存现动词
在、有、演变、发生、消失、死亡
心理动词
爱、猜、喜欢、讨厌、佩服、希望
判断动词
是
能愿动词
能够、会、愿意、应该、敢、要
趋向动词
上、下、进、出、来、去、回、开
使令动词
使、请、让、命令、请求、鼓励
2、种类
3、语法特征 ①语法功能:一般作谓语;大多能带宾语 有时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②组合能力: 可受副词“不”修饰,一般不受“很”修饰 ③形态 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有的可重叠(表时量减短或动量减小) AA(A一A、A了A、A了一A)、ABAB 能用“A不A”的格式提问。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末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理论,其目的是要用于解释人类语言的生成机制。它认为人类理解和生成句子的语言能力是先天的,语言学家的任务在于揭示出人的大脑在生成语言时的规则,它所使用的方法不是结构主义的调查与收集→分类→归纳;而是假设和证明,并一次次不断修正假设和再证明,即:假设→证明→修正假设→再证明。 转换生成语法对汉语语法学的影响简介 ① 使汉语语法研究更重视句型系统。 ② 引入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用于解释汉语语法现象。 ③ 引入了变换和语义特征等分析方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