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1.20 KB
- 文档页数:2
八段锦功法锻炼结合温针灸治疗恢复期肩周炎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八段锦功法锻炼结合温针灸治疗恢复期肩周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门诊治疗的60例恢复肩周炎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八段锦功法锻炼。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八段锦功法锻炼结合温针灸治疗恢复期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肌力、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八段锦;温针灸;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广义的概念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键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其腱鞘炎、缘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多种疾患,狭义的概念仅指冻结肩或称五十肩,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2]。
肩周炎发病机制不够明确,关节滑囊、肌肉组织炎症等与肩周炎具有很大的相关性[3]。
中医认为,该病归属“肩痹”范畴,本病为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入侵,阻滞经络,早期以外感为主,后期经络瘀阻,筋脉失养,甚至出现肌力降低、肌肉萎缩,八段锦功法锻炼可以松解粘连,舒筋通络,改善肌肉气血供给,从而濡养经络、改善肌力、活动度及肌肉萎缩症状。
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门诊诊断为肩周炎后期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进行调研分析。
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1到66岁,平均年龄(54.5±4.8)岁,患病时间6个月到1年,平均病程(8.4±2.1)月;对照组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0到65岁,平均年龄(53.2±5.3)岁,患病时间7个月到1年,平均病程(8.6±1.7)月。
两组临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討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两组患者均配合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57.5%(23/40)高于对照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见效快,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具有安全可靠、疗程短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临床实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关节周围炎;温针灸法;针刺;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于慢性损伤性造成肩周肌、肌腱及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即肩关节周围炎,亦称“五十肩”[1],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功能受限,疼痛、肩部肌肉废用性萎缩,肩关节结构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内、外的粘连以及关节粗糙、增生等[2-4],2016年1月~2017年8月4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肩周炎,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并均排除结核、骨折、骨肿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运动功能受限,患肩粘连。
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右肩23例,左肩l7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4个月;有受寒史者22例,有外伤史者8例,不明原因者10例。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右肩24例,左肩16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6个月;有受寒史者20例,有外伤史者8例,不明原因者1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5]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在三角肌前后缘、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活动时及夜间肩关节疼痛加重,以肩关节前、后、外方为主,有时向颈部或前臂放射;除外其他肩关节疾病;肩部X线检查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阴影、骨质疏松。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11-03T07:16:18.8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李红英1 郭翠萍[导读]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肩周炎患者李红英1 郭翠萍1,香格里拉市虎跳峡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云南迪庆 674401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病例,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结论:与西医相比,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受限情况,在临床上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肩周炎;疗效肩周炎是患者受到外界因素或者自身因素影响引起肩关节周围炎症,主要临床症状是肩关节周围韧带以及肩关节囊等组织退行性病变、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组织粘连等症状[1]。
治疗后患者复发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针灸是治疗肩周炎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且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
笔者随机抽取我院肩周炎病例,分析针灸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患者均经过X线诊断确诊,伴有疼痛或者活动受限症状;年龄在40岁以上;患病在3个月以内;患者在接受本次临床研究的2个星期之前没有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
同时,排除精神异常患者、患有内分泌疾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类型疾病患者等。
其中女性患者51例,男性患者41例;最小患者42岁,最大患者67岁,平均(50.61±2.9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使用微创小针分离已经粘连的组织,5天进行一次治疗;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镇痛治疗,且联合肌肉注射曲安奈德。
肩周炎60例针灸与康复治疗及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 60例用针灸辨经结合辨证治疗方法, 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并做好康复护理过程。
结果痊愈50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
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其中做好细致的康复护理是关键。
[关键词]针灸; 肩周炎; 护理[中图分类号] ] r2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71-01肩周炎俗称“五十肩”、“肩凝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笔者采用针刺、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组病人60例,均为门诊病例。
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60岁,疗程最长30天,最短7天。
2 治疗方法2.1 针刺及按摩:取穴:肩三针、曲池、外关、阿是穴等。
操作:采用30号3寸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加tdp照射,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确定疗效,疗程间隔2~3天。
护士站在患者背后,拍打其患肢,左手按其痛点,将患者的患肢上举,前伸,后曲。
护士站在患者的前方,用右手握患者的患肢做回旋运动等。
2.2 辨证配穴: ①寒湿痹阻型:肩部疼痛,重着,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则痛减,或肩部冷痛,小便清白,舌苔白腻,脉沉濡。
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辨经取穴加大椎、阴陵泉、脾俞,针用补法,灸肩髃。
②风寒侵袭型:卒然起病,肩痛拘急,痛引项背,甚至周身关节均痛,肩部畏寒,得温则肩痛减轻,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祛风散寒。
辨经取穴加风池、外关、后溪、大椎,针用平补平泻。
③痰瘀互结型:肩部有形作痛(如条状、菱形、三角型等结节) ,疼痛缠绵不已,肢体倦怠,或痛定不移,如针刺样,大多有外伤史,按之愈甚,转动愈痛,昼轻夜重,舌苔腻或水滑,脉滑,或舌体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宜化痰通络,活血祛瘀止痛。
痰湿偏重者,辨经取穴加丰隆、阴陵泉、脾俞;瘀血偏重者则加膈腧、太冲、丰隆。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60例发布时间:2022-12-09T08:43:09.86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4期作者:王跃颖[导读] 目的:探讨肩周炎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王跃颖北京市第六医院针灸科 100007【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采集自本院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 60 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30 例,运用针灸治疗,针刺穴位:肩贞、肩髃、肩髎、天宗以及阿是穴;风寒湿证加阴陵泉、风池、合谷;肝肾亏虚加太溪、太冲;气血虚亏,加足三里、气海;针刺深度 2 ~ 3 cm,平补平泻,得气后保持半小时,日1次, 10次1疗程,共3疗程。
参照组 30 例,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对肩部痛点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醋酸泼尼松龙2mL,每周/次,3 次 1 个疗程,共3疗程。
运用不同疗法对干预后的疗效、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等情况做出对比。
结果:经治疗,经针灸治疗后,实验组显效:22例(73.33%);有效:6例(2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28例(93.33%)。
参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33.33%);有效:14例(46.66);无效6例(20.00%);总有效率24例(7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中,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总有效率,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上,实验组各项结果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针灸治疗肩周炎可有效改善疼痛,帮助恢复肩部功能,其效果较常规治疗更为理想。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对症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并伴有肩关节功能受限,逐渐加重及夜间疼痛较甚,达到某种程度后可自行缓解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认为肩周炎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周炎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肩周炎患者60例,使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运用关节功能评分来比较干预前后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后各项关节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肩周炎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肩周炎;临床效果肩周炎,也称五十肩、漏肩风、凝肩等,是肩关节软组织发生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包括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和冻结肩[1]。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诊断,是将不明原因的“肩周炎”称为冻结肩,将由外伤及手术等原因导致的“肩周炎”称为肩关节僵硬。
我国人们经常说的肩周炎,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肩痛和活动障碍。
肩周炎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劳累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的定义,该病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难忍,夜间加重,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且进行性加重,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臂无法抬起等[2]。
治疗的关键在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关节功能。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西医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近年来,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逐渐得到推崇,本研究拟探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现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肩周炎患者60例,符合《实用骨科学》[3]中肩周炎的诊断要点:①多见于50岁以上的病人,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慢,病程冗长,无明显的损伤史。
②初为轻度的肩疼,逐渐加重,夜间为甚,影响睡眠,有时疼痛可向前臂放射。
③肩部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时,患者很难完成梳头、摸背、洗脸等动作。
④患肩有废用性肌萎缩,此外肩关节间隙,三角肌肌腹及肩胛冈上、下处,有明显软组织压痛点。
140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中 医 中 药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亦称五十肩、冻结肩,为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本科自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将120例确诊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病程1个月~2年余;其中左肩16例,右肩24例,双侧10例。
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9~68岁,平均53.5岁,病程2个月~2年余;其中左肩16例,右肩23例,双侧11例。
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肩关节疼痛,活动时及夜间加重,以肩关节前或后或外方为主,有时向颈部或前臂放射,有拘紧感;(2)在肱二头肌长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3)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尤以上举、外展、外旋及后伸为重,日久肩关节功能障碍;(4)肌肉萎缩,由于疼痛而活动受限,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最为明显;(5)肩部X线检查,早期无特殊发现,晚期骨质疏松,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阴影;(6)除外其他肩关节疾病。
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肩粘连,活动时运动功能受限,并均排除骨折、结核、骨肿瘤等。
2 治疗方法2.1 针灸治疗(1)取穴常取肩井、肩髑、肩贞、曲池、外关、阿是穴、风池;(2)操作:患者可侧卧、坐位(患肩裸露),医者耐心细致的寻找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在此痛点下针,以指切法快速进针,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留针30min,1d1次,20d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