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燃烧和灭火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掌握可燃物、氧气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燃烧的概念:物质在与氧气接触的过程中,放出能量,产生光和热的现象。
1.2.2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三者必须存在。
1.3 教学活动:1.3.1 引入:通过展示火焰,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现象。
1.3.2 讲解:讲解燃烧的概念和条件,通过示例说明可燃物、氧气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3.3 练习:学生进行燃烧条件的练习,如点燃蜡烛并解释燃烧的条件。
1.4 作业:1.4.1 学生完成燃烧条件的练习题。
1.4.2 学生观察周围的燃烧现象,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学习目标:了解灭火的方法,掌握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
2.2 教学内容:2.2.1 灭火的方法: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
2.2.2 适用场合:根据火灾的类型和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2.3 教学活动:2.3.1 引入:通过展示火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灭火的方法。
2.3.2 讲解:讲解灭火的方法和适用场合,通过示例说明不同灭火方法的原理。
2.3.3 练习:学生进行灭火方法的练习,如使用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
2.4 作业:2.4.1 学生完成灭火方法的练习题。
2.4.2 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灭火器材和逃生路线。
第三章:燃烧和灭火的实验3.1 学习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的现象,加深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
3.2 教学内容:3.2.1 燃烧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现象。
3.2.2 灭火实验:观察不同灭火方法对燃烧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3.3.1 引入:通过展示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对燃烧和灭火实验产生兴趣。
3.3.2 实验: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3.3 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4 作业:3.4.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利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坩埚钳、蜡烛、木条、煤块、小石块、棉花、酒精、水、烧杯、灭火器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如篝火、蜡烛燃烧、烟花等,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提问:“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可能的假设:(1)需要可燃物。
(2)需要氧气。
(3)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设计实验(1)实验一:分别将木条和小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3)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棉花和煤块,观察现象。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收集证据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一: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实验二: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
实验三:棉花很快燃烧,煤块加热一段时间后才燃烧。
6、得出结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灭火的原理1、创设情境展示火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灭火。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3.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现象。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燃烧实验和灭火实验4. 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例子5. 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的技巧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
二、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教师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理解燃烧的条件。
三、实验操作:燃烧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四、灭火的原理(10分钟)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理解灭火的原理。
五、实验操作:灭火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灭火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和原理。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掌握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的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够分析和应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提高火灾防范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操作。
3.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现象。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燃烧实验和灭火实验4. 现实生活中燃烧和灭火的例子5. 燃烧和灭火的安全知识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3. 实验操作的技巧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灭火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四、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4、应用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7、小结8、课堂练习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篇2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过程和方法:1、通过探索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索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坚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用保险措施教学着重: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教学设计:荐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教学设计范例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第2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和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要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坚持和促进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禁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着重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三、教学难点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想、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索能力。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演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什么会逐渐减少?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3.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留?(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活动和探索一:物质的微粒性【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及灭火的原理。
1.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操作。
1.3掌握燃烧与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火、灭火能力。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1.2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2.1燃烧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2.2灭火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火灾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兴趣。
2.燃烧的条件2.2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3举例说明燃烧的三个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燃烧的类型3.1介绍燃烧的几种类型:快速燃烧、缓慢燃烧、爆炸等。
3.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燃烧的特点。
4.灭火的原理4.2分析灭火的三个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移除可燃物。
4.3举例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灭火器的使用5.1介绍常见的灭火器类型: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5.2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
5.3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器操作训练。
6.案例分析6.1分析一起火灾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灭火方法。
6.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7.课堂小结7.2强调防火、灭火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消防安全。
8.作业布置8.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2收集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实验安全。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适当增加课后拓展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重难点补充:一、燃烧的条件教师实验演示:点燃蜡烛,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需要点燃,也就是要有火源。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2. 教学难点:燃烧与灭火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玻璃杯、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导入新课。
2. 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燃烧的过程,理解燃烧的条件。
3. 灭火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灭火的过程,理解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4.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燃烧与灭火知识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出示实际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进行处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燃烧与灭火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拓展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7. 板书设计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六、教学活动设计1. 燃烧实验:让学生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燃烧过程,探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实验:让学生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观察灭火效果,探讨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3. 火灾逃生演练: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掌握。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文档章节一:燃烧的条件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b. 使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的三个条件b. 实际案例分析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燃烧的概念b. 燃烧的三个条件c. 燃烧与氧化还原反应5. 教学过程a. 引入燃烧的概念b. 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c. 分析实际案例,巩固燃烧条件知识d. 课堂小结章节二:灭火的方法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b.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灭火的基本原理b. 常见灭火方法的适用场合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灭火的基本原理b. 常见灭火方法c.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5. 教学过程a. 引入灭火的基本原理b. 讲解常见灭火方法c. 分析实际案例,巩固灭火方法知识d. 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e. 课堂小结章节三:燃烧与灭火实验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燃烧与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b.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燃烧与灭火现象c.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与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b.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3. 教学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燃烧与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b.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5. 教学过程a. 讲解燃烧与灭火实验的基本操作b.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c. 分析实验现象,巩固燃烧与灭火知识d. 课堂小结章节四: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b. 使学生能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b.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b.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5. 教学过程a. 讲解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b.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c. 课堂小结章节五:复习与总结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复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b. 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c. 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b. 系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 教学方法a. 复习法b. 归纳法c. 问答法4. 教学内容a. 复习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及实验b. 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5. 教学过程a. 复习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及实验b.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c. 课堂小结章节六:燃烧产物的分析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燃烧产物的种类及性质b. 使学生掌握燃烧产物分析的方法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产物的种类及性质b. 燃烧产物分析的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燃烧产物的种类及性质b. 燃烧产物分析的方法5. 教学过程a. 讲解燃烧产物的种类及性质b. 进行燃烧产物分析实验c. 分析实验结果,巩固燃烧产物知识d. 课堂小结章节七:化学火灾的应对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化学火灾的特点及危害b. 使学生掌握化学火灾的应对方法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化学火灾的特点及危害b. 化学火灾的应对方法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化学火灾的特点及危害b. 化学火灾的应对方法5. 教学过程a. 讲解化学火灾的特点及危害b. 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化学火灾应对方法c. 课堂小结章节八:防火安全常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防火安全常识的重要性b. 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防火安全规定c. 培养学生防火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防火安全常识的重要性b. 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防火安全规定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防火安全常识的重要性b. 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防火安全规定5. 教学过程a. 讲解防火安全常识的重要性b. 分析实际案例,强调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防火安全规定c. 课堂小结章节九: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及性能b. 使学生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c. 培养学生灭火器的维护和保养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灭火器的种类及性能b.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操作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灭火器的种类及性能b.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c. 灭火器的维护和保养5. 教学过程a. 讲解灭火器的种类及性能b. 演示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c. 分组进行灭火器操作实验d. 介绍灭火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e. 课堂小结章节十:综合实践活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b.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c. 强化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b. 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3. 教学方法a. 实践教学法b. 团队协作法c. 指导法4. 教学内容a. 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b. 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5. 教学过程a. 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b.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c. 总结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巩固燃烧与灭火知识d. 课堂小结章节十一:化学反应与燃烧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燃烧的关系b.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燃烧过程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化学反应与燃烧的关系b. 化学反应中的燃烧过程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化学反应与燃烧的关系b. 化学反应中的燃烧过程5. 教学过程a. 讲解化学反应与燃烧的关系b. 进行化学反应与燃烧的实验c. 分析实验结果,巩固化学反应与燃烧知识d. 课堂小结章节十二:燃料的分类与利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的分类及特点b. 使学生掌握燃料的利用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料的分类及特点b. 燃料的利用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燃料的分类及特点b. 燃料的利用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 教学过程a. 讲解燃料的分类及特点b. 分析燃料的利用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c. 课堂小结章节十三:能源与燃烧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及利用b. 使学生掌握能源利用中的燃烧过程及其优化方法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能源的分类及利用b. 能源利用中的燃烧过程及其优化方法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能源的分类及利用b. 能源利用中的燃烧过程及其优化方法5. 教学过程a. 讲解能源的分类及利用b. 分析能源利用中的燃烧过程及其优化方法c. 课堂小结章节十四:燃烧与灭火技术的发展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技术的历史及发展b.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燃烧与灭火领域的重要性c.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与灭火技术的历史及发展b. 科学技术在燃烧与灭火领域的重要性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4. 教学内容a. 燃烧与灭火技术的历史及发展b. 科学技术在燃烧与灭火领域的重要性5. 教学过程a. 讲解燃烧与灭火技术的历史及发展b. 分析实际案例,展示科学技术在燃烧与灭火领域的重要性c. 课堂小结章节十五:复习与总结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复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b. 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c. 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燃烧与灭火知识点的复习与巩固b. 系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 教学方法a. 复习法b. 归纳法c. 问答法4. 教学内容a. 复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b. 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5. 教学过程a. 复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b.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c. 课堂小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文档,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燃烧产物的分析、化学火灾的应对、防火安全常识、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综合实践活动、化学反应与燃烧、燃料的分类与利用、能源与燃烧、燃烧与灭火技术的发展以及复习与总结等十五个章节。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三个条件的理解和灭火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烧杯、水、沙子、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燃烧和灭火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燃烧的条件:1) 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 实验演示:用酒精灯点燃火柴,观察燃烧过程,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3. 灭火的原理:2) 实验演示:用水、沙子、灭火器等灭火工具进行灭火实验,验证灭火的原理。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原因和灭火方法。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操作1. 实验一:燃烧条件的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
2) 实验步骤:a. 准备酒精灯、火柴、烧杯、水、沙子等实验器材。
b. 将烧杯内倒入适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c. 取一根火柴,点燃一端,将其放入烧杯中。
d. 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e.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2. 实验二:灭火方法的探究1) 实验目的:验证灭火的三个原理。
《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课程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类;2.掌握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学会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应急措施;4.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4.火源扑灭实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实验法:通过火源扑灭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和灭火,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2.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3.如何进行火源扑灭实验。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已有的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1)燃烧的概念和分类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即有机物通过与氧气反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燃烧方式,燃烧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
明火燃烧是指能够看到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如燃烧木柴、纸张等物品时观察到的火焰;隐火燃烧则是指没有明显火焰的燃烧过程,这种燃烧方式通常伴随着黑烟或白烟的产生。
(2)燃烧反应的化学式及其特点在燃烧反应中,一般有机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式表示: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能量这种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从而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和能量。
燃烧反应会受到温度、氧气含量、反应物质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灭火的基本方法及应急措施灭火的基本方法包括窒息法、绝热法、隔离法和抑制法。
窒息法是利用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物质减少氧气含量,从而使火焰熄灭;绝热法是利用水和泥等物质将燃烧区域阻隔,从而减少氧气的供应;隔离法是将燃烧区域隔开,防止火势蔓延;抑制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抵消火焰的热量和自由基,从而达到熄灭火焰的目的。
在应急措施方面,当发现火情时,要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警报并拨打火警电话;尽可能将火源扑灭或避免火灾的蔓延;及时撤离。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方法3. 实验操作:测定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测定可燃物的着火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测定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总结灭火的方法。
5. 巩固: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有关燃烧与灭火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评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温度计、烧杯等。
2.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教学参考资料:燃烧与灭火的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第2周:进行测定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
3. 第3周:讨论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总结灭火的方法。
4. 第4周:巩固燃烧与灭火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5. 第5周:进行课堂小测,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与“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和谐有序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钻研、探索。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发展多元智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