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9.2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课课练习题随堂练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简单的数据汇总
1.南街小学三(2)班同学分4个小组了解每人最喜欢吃的蔬菜。
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把各小组的数据汇总后填入下表中,并完成填空。
喜欢吃()的人数最多,喜欢吃()的人数第二多。
2.把5、6、7、A这4张扑克反扣在桌上,打乱顺序后从中任意摸一张,记录摸到的点数。
两人一组,每人摸20次。
【1号同学】
【2号同学】
把两人摸牌的情况汇总后填入下表。
如果把摸到的牌按花色分类,你能把两人的摸牌情况整理一下吗?
3.统计你们班同学的上学方式,汇总在下表。
参考答案1.
番茄蘑菇
2.略
3.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核心考点专训评价12.简单的数据汇总、排序及分组一、认真填空。
(每空2分,共50分)1.学校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进行了如下记录:(1)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这个月晴天比雨天多( )天。
(4)这个月阴天比雨天多( )天。
2.下面是某校三(1)班同学参加户外活动收集矿泉水瓶数量的情况,请按要求分段整理数据,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单位:个)(1)这个班收集矿泉水瓶个数在( )的人数最多,是( )人。
(2)这个班收集矿泉水瓶数量最多的同学收集了( )个矿泉水瓶。
(3)这个班收集矿泉水瓶数量最少的同学收集了( )个矿泉水瓶。
(4)这个班收集矿泉水瓶数量在( )和( )的人数相同。
3.下面分别是小明在下午1:00~2:00和3:00~4:00统计的经过某一路段的车型表:(1)请你将这两段时间内的车型统计表合并汇总。
根据汇总表完成下列问题:(2)( )的数量最多,( )的数量最少,相差( )辆。
(3) 这两段时间内,经过这一路段的一共有( )辆车。
二、三年级(1)班学生一次数学测试的分数如下表。
(每空2分,共22分)(单位:分)1.这次数学测试中,成绩最好的是( )分,最差的是( )分,相差( )分。
2.按分数段整理上面的数据,并完成下表。
(60分以下不含60分)3.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及格。
这次测试中,优秀的有( )人,不及格的有( )人。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共28分)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下面是李老师调查的三年级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活动的统计表(每人只参加一种)。
1.根据描述,补全统计表。
描述一:诵读《论语》的人数比诵读《三字经》的少3人。
描述二:诵读《百家姓》的人数比诵读《弟子规》的2倍还多2人。
2.诵读( )的人数最多,诵读( )的人数最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2 简单的排列问题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2 简单的排列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2节简单的排列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排列方式表示给定的物品,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排列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简单的排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以及如何用不同的排列方式表示给定的物品。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排列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小物品(如小球、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小球、小卡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排列方式表示这些物品。
2. 讲解排列的意义:教师通过示例,解释排列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排列是将物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的过程。
3. 讲解排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排列方法,如顺序排列、分类排列等,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解决排列问题: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排列问题,如给定一些物品,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排列方式表示,或者给定一些条件,要求学生找出满足条件的排列方式。
5.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排列的意义将物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排列方法顺序排列分类排列排列问题示例:给定物品,用不同排列方式表示示例:给定条件,找出满足条件的排列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 小球的排列方式:按顺序排列、按颜色排列等。
(2) 满足条件的排列方式:数字1到6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并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方法。
三年级数学数字排列练习题及讲解数字排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将一组数字按照一定规则重新排列的过程。
通过数字排列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观念、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一些数字排列的练习题,并对每个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
练习题一:将以下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5,7,1,3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字写成一行:9,5,7,1,3然后,我们找到最小的数字1,并将其放在第一个位置:1,9,5,7,3接下来,我们继续找到第二小的数字3,并将其放在第二个位置:1,3,9,5,7然后,我们找到第三小的数字5,并将其放在第三个位置:1,3,5,9,7接着,我们找到第四小的数字7,并将其放在第四个位置:1,3,5,7,9最后,我们找到最大的数字9,并将其放在最后一个位置:1,3,5,7,9所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答案是:1,3,5,7,9练习题二:将以下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8,2,6,5解答:同样地,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字写成一行:4,8,2,6,5首先,我们找到最大的数字8,并将其放在第一个位置:8,4,2,6,5接下来,我们继续找到第二大的数字6,并将其放在第二个位置:8,6,4,2,5然后,我们找到第三大的数字5,并将其放在第三个位置:8,6,5,4,2接着,我们找到第四大的数字4,并将其放在第四个位置:8,6,5,4,2最后,我们找到最小的数字2,并将其放在最后一个位置:8,6,5,4,2所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答案是:8,6,5,4,2练习题三:将以下数字按照奇偶数分类,并分别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2,4,7,6,3,1,8,5解答:首先,我们将数字按照奇偶数进行分类:奇数:9,7,3,1,5偶数:2,4,6,8接下来,我们分别对奇数和偶数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奇数从小到大排序:1,3,5,7,9偶数从小到大排序:2,4,6,8最后,我们将排序后的奇数和偶数按顺序连接起来:1,3,5,7,9,2,4,6,8所以,按照奇偶数分类并从小到大排列,答案是:1,3,5,7,9,2,4,6,8通过以上练习题的讲解,我们学习了数字排列的基本步骤。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简单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计量单位的换算,同时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他们可能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概念。
2.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3.实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际的 data sorting and grouping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明确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和步骤。
5.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重点和难点。
9.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课堂讲解,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内容。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九章第二节“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排序和分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意义,掌握排序和分组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排序和分组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具和一些实际的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排序和分组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际例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一些实际的排序和分组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讲解得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寻找生活中的排序和分组实例,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排序和分组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需要理解排序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分组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划分。
这两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排序和分组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我会通过实际的例题讲解排序和分组的方法,包括从小到大排序、按照字母顺序排序等。
同时,我还会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组,比如按照颜色分组、按照大小分组等。
让学生们掌握这些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教学难点方面,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应用排序和分组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一大难点。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三年级下册
《数据排序和分组》综合练习
1、我国正常小孩 9~10 岁的体重标准以下表:
按男、女生疏成几个小组,检查小组里每个同学的体重,并把结果记录在下表里。
(1)按从轻到重的次序,把小组同学的体重排一排。
(2)你们小组的同学中,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轻的呢?
(3)把你们小组同学的体重与我国小孩的体重标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2、彤彤采集了自己班女生30 秒钟跳绳的成绩以下表:
( 1)这个班女生 30 秒钟跳绳的最好成绩是多少?最差成绩呢?这两个成绩相差多少?
(2)成绩在 70 个或 70 个以上为优异, 52 个以下为不及格,有多少人的成绩达到优异?有多少人不及格?
3、假如单脚站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12 个人为一组,相互测试单脚站立的时间(结果用整秒数表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单脚站即刻间最长的是谁?最短的呢?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
(2)把上边的时间按从短到长的次序从头排一排。
4、一个篮球运动员某个赛季各场次得分状况以下(单位:分):
12 15 24 25 31 31 36 37 39 44
49 50 28 42 51 11 25 0 44 36
(1)这位运动员在竞赛中的最高得分是多少?最低得分呢?
(2)得分在 30 分以上的有多少场?得分在 40 分以上的呢?
5、小组合作,每次投掷两颗骰子,记录这两颗骰子上的数相加的和。
( 1)最多能够出现几种不一样的和?和最大是多少?最小呢?
( 2)按和的大小整理数据,把结果填入下表。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1.学校图书馆老师记录了今年3月1-16日每天读者人数,结果如下:
(1)在这16天中,读者人数最多的是3月()日,读者人数最少的是3月()日。
(2)读者人数超过70的一共有()天,分别是3月()日和3月()日。
(3)读者人数少于20的一共有()天,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岭小学三年级21名男生实心球投掷测试成绩如下表:
(1)21名男生中,实心球投掷成绩最好的是()号同学,成绩最差的是()号同学。
(2)根据“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三年级男生实心球投掷成绩达到或超过7.0米属于“优秀”等级,成绩处于6.0-6.9米属于“良好”等级,成绩处于5.0-5.9米属于“及格”等级,成绩低于5.0米属于“不及格”等级。
21名男生中每个等级的各有多少人?先数一数,再完成下表。
(3)根据上表,21名男生中,获得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
3.三(1)班18名女生的体重如下表:
(1)这个班的18名女生中,体重最重的是()千克,最轻的是()千克。
(2)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1号女生排在第(),6号女生排在第()。
(3)18名女生中,体重低于20千克的有()人,体重高于30千克的有()人。
参考答案
1.(1)12 14
(2)2 5 12
(3)4 3月6日、3月7日、3月13日、3月14日。
2. (1)19 10
(2)
3.(1)36.618.6
(2)4 7
(3)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