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例全口义齿修复固位临床对照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01.67 KB
- 文档页数:2
全口义齿固位度改进对咬合力影响初步实践全口义齿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法,适用于完全缺失牙齿的患者。
如何提高全口义齿的固位度,对于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咬合力的改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全口义齿固位度改进对咬合力的影响,并分享一些初步实践。
全口义齿的固位度指的是义齿在口腔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良好的固位度可以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减轻对颞下颌关节的压力,并改善患者的咬合力。
然而,由于牙列缺失导致的骨吸收和牙槽突形态的改变,常常会导致全口义齿的固位度不佳。
为了改善全口义齿的固位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合理的牙槽突修复是关键。
其中,恢复牙槽突的高度和形态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适当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可以重建牙槽突的形态,并提供良好的撑力支持。
其次,设计合理的义齿形态和排列方式也是提高固位度的关键因素。
根据患者的牙列情况和咀嚼习惯,设计出合适的义齿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固位度。
此外,选择适当的义齿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强度和耐磨性好的义齿材料可以提供更好的固位度,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
本文作者在一家口腔医院进行了初步实践,通过改进全口义齿固位度来提高患者的咬合力。
实践过程中,作者首先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口腔检查和CT扫描,了解患者的牙列情况和牙槽突形态。
然后,根据检查结果,采用CAD/CAM技术设计出合理的义齿形态和排列方式。
在制作义齿过程中,作者选择了高强度且耐磨性好的义齿材料,确保义齿的质量和耐久性。
最后,通过精细的修复和调整,提高了义齿的固位度,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咬合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初步实践结果显示,改进全口义齿的固位度对于提高咬合力非常有效。
在作者的实践中,多数患者反馈其咬合力明显增强,咀嚼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由于固位度的提高,患者也感觉到不再担心义齿会松动或掉落,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较好的固位度也有助于减轻对颞下颌关节的压力,预防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
当然,本实践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本数量相对较小,临床数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高龄患者义齿全口修复临床分析与注意事项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义齿全口修复的有效临床治疗及注意事项。
方法:按照常规要求开展取模、垂直距离核定、转移颌位联系等工作,然后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
结果:本组40例患者完成上述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后,严格遵医嘱进行使用,经过一个月的正确使用,义齿获得稳定固位,恢复基本咀嚼能力。
其中23例(57.50%)患者的适应时间为一个月,12例(30.00%)适应时间为三个月,5例(12.50%)为六个月,患者满意度为100%。
结论:义齿全口修复治疗的合理施行能够显著提升无牙颌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水平。
标签:高龄患者;义齿全口修复;临床分析;注意事项;探讨分析义齿全口修复的基本原理是将义齿放置在已经获得治疗的牙冠和牙根上,并获得这两者的支持满足固定要求。
义齿基托底部存在基牙,进而降低了牙槽骨吸收功能,另外还可以给予义齿支持,提升固位性。
我院于2010年月~2012年8月间针对40例患者开展义齿全口修复治疗工作,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基础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间进行就诊的40例无牙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68~83岁之间,平均值为74岁。
所有患者中有3例牙槽嵴重度萎缩,22例中度萎缩,15例丰满;26例存在轻微下颌前突显现,其余14例下颌前突程度较为严重。
1.2修复措施:按照常规要求开展取模、垂直距离核定、转移颌位联系等工作。
在进行人工牙排列时,若患者只是出现轻微下颌前突现象,应将适当的美观纳入考虑范围,选择使用大一个型号的下前牙,磨薄盖嵴后将牙齿排列于略为偏向于舌侧的地方,最终构成覆盖或者对刃关系;若患者下颌前突现象严重,那么为了降低由于杠杆作用而对义齿固位产生的影响,可以把前牙排列构成反合关系,另外增添排列一个下前牙于两侧部分;下颌弓宽度数值显著高于上颌弓的患者,为了满足组建稳定性较高的后牙关系,应该选择使用大一个型号的下后牙进行排列并使其构成对刃或反合关系,上颌减少一个前磨牙或下颌增加一个前磨牙都可以满足要求。
全口义齿固位及稳定不良的临床研究目的:探究全口义齿固位及稳定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我院于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64例全口义齿修复并在试戴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固位及稳定不良现象的患者,对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寻找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结果:全口义齿固位及稳定不良的主要原因有未建立平衡、制作误差及口腔解剖条件差。
结论:确保全口义齿良好的咬合关系、提高操作精确度以及弥补口腔条件差的缺陷,是提高全口义齿固位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标签: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稳定不良义齿的固位及稳定效果一直是评价全口义齿修复疗效的重要指标,探讨提高全口义齿固位稳定的方法对于提高全口义齿修复质量至关重要。
笔者对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修复门诊行全口义齿修复,并出现固位及稳定不良现象的64例患者及其义齿作了检查,对固位及稳定不良现象及检查结果作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入64例2003年11月至2011年11月到我院修复门诊行全口义齿修复并在试戴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固位稳定不良现象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岁,初戴全口义齿者51例,2次带全口义齿者13例。
1.2检查方法在初戴全口义齿患者中检查在休息状态、咬合、张口说话时义齿固位情况、人工牙排列情况、义齿边缘伸展情况、边缘封闭作用、咀嚼粘性食物時固位。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固位不良复诊时,嘱患者重复其自认为固位不良发生的过程,然后做系统检查,针对所查出的原因进行修改,再检查固位情况。
2结果2.1咀嚼食物时义齿容易脱位共29例,其中咬合关系与牙合位记录不一致3例,重新取牙合位记录重新制作,效果良好;前伸咬合时前牙接触、后牙无接触6例,使上颌基托后缘翘起,破坏了封闭作用,调磨下切牙切端咬合成浅覆牙合或浅覆盖义齿稳定性良好;后牙有早接触9例,咬合时义齿有翘动,使边缘封闭被破坏,经调牙合消除早接触后义齿稳定良好;侧向牙合时义齿翘动3例,检查见非工作侧无接触,调牙合后义齿稳定性良好;下颌义齿磨牙后垫部分伸展过长过厚,咬合时与上颌结节后缘基托相接触5例,磨短磨薄多余基托,不稳定现象消失;上颌牙合面低3例,调磨上颌第1磨牙远中颊尖及下颌磨牙后垫基托义齿不稳定现象消失。
全口无牙颌患者由于失去了牙齿的美观功能、咀嚼功能,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不良影响[1]。
传统方法制作全口腔义齿,容易出现黏膜压痛、松脱等现象,患者咀嚼效率无明显提高,整体修复效果一般[2]。
以吸附性义齿理念为原则的修复技术遵循生物功能性原则,通过整塑印模边缘,制取精细模型,修复缺失牙列功能,提高牙齿美观度,增强义齿固位力,提高义齿咀嚼效率[3]。
基于此,本研究对全口无牙颌患者采用吸附性义齿理念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3月- 2021年9月接诊的94例全口无牙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7例。
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56~80岁,平均68.52±5.14岁;病程2~7年,平均4.52±1.34年。
对照组男18例,女29例;年龄58~79岁,平均68.59±5.08岁;病程3~7年,平均4.55±1.31年。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年龄>50周岁无牙颌患者;②低平牙槽嵴;③对答切题、意识清醒;④口腔状况良好;⑤临床资料完整、齐全。
(2)排除标准:①合并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呼吸衰竭、骨折、心力衰竭等疾病者;④存在药物滥用、酒精依赖史者;⑤合并颞颌关节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结合患者口腔状况,选择合适的无牙颌托盘,以藻酸盐材料取初印制作个别托盘,以藻酸盐印模材料按2次取模法取终印模,修整印模硬石膏灌注,干燥之后将其取下,将基托边缘线画出,对上颌后堤区进行修整,下颌隆突区域进行处理,常规制作蜡堤、基托,确定水平关系及垂直关系,排牙完成后指导患者佩戴、试戴,检查义齿稳固情况并对咬合关系进行调试,精修后完成义齿制作。
吸附性义齿在全口总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3-06-07T10:29:07.7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3期作者:吴燕[导读]吸附性义齿在全口总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吴燕(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研究吸附性义齿在全口总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02月~2022年12月本院治疗接收的无牙颌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接受吸附性义齿修复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模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咀嚼频率、固位力、美观度、舒适度及语言功能评分。
结果:实验组治疗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咀嚼频率、固位力、美观度、舒适度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吸附性义齿修复模式治疗无牙颌患者,效果较为显著,该模式可推广。
【关键词】吸附性义齿;全口义齿修复;疗效伴随国家人口越发老龄化,需要全口总义齿修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常规义齿修复的患者很容易在修复后出现松脱等情况,并且发病概率及风险相对较高,降低患者的咀嚼功能,对患者预后有着严重的影响。
近些年,将吸附性义齿修复模式被逐步地运用在对无牙颌患者治疗过程中[1]。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选择本院接收的无牙颌患者50例,研究吸附性义齿修复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02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无牙颌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3.56±1.15)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85±1.02)年。
实验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61~80岁,平均(62.85±1.8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88±1.11)年。
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②均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③均愿意积极配合复诊及随访;④存在良好的咬合关系、正常颌间距。
全口活动义齿修复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全口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共计96例, 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半口覆盖义齿修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口活动义齿修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义齿修复当天的咬合力评分、义齿修复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义齿修复1个月、6个月咬合力和咀嚼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口活动义齿;修复;临床分析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牙列缺失的老人越来越多, 种植修复费用太贵, 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经济实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主要的选择。
全口义齿修复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对于无牙颌患者, 全口义齿是最为直接、常见的修复方法。
由于老年人的耐受性、身体状况、牙槽骨情况以及修复医生的个人水平等情况的影响, 全口义齿有时并不能百分之百获得满意的效果[1]。
相关研究表明, 影响修复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牙槽嵴的吸收造成变平或者变窄, 固位力差。
因此, 在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要针对患者的口腔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为探讨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 现作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6例行全口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全口义齿, 均知情同意。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48例。
观察组男22例, 女26例, 年龄54~73岁, 平均(64.6±6.9)岁;对照组男23例, 女25例, 年龄53~72岁, 平均年龄(65.5±6.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2019年2月第26卷第4期动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结果显示,百强固位纤维联合树脂治疗前牙外伤松动效果好于树脂联合钢丝、牙弓夹板治疗。
参 考 文 献[1]范天慧,刘颖凤,姚斌. 百强固位纤维用于上切牙外伤后松牙固定的疗效评价[J ].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2):2360.[2]但洪平,罗毅,杨随兴. 百强固位纤维用于前牙外伤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5):601.[3]易敏,王小平,孙坚. 两种牙周夹板治疗下前牙牙周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4):23.[4]杜芳,孙鹏,刘宗响. 固位纤维在下前牙松牙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医,2016,30(3):211.[5]屈直,王稚英,林景广,等. 超强纤维固定牙外伤脱位对牙周指数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552.[6]王惠娟,沈海平. 前牙外伤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6,26(3):212.[7]傅露,操亚波,谷子芽,等. 上颌前牙外伤后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J]. 口腔医学研究,2017,33(10):1114.(收稿:2018-07-05)(发稿编辑:高 燕)功能固位纤维,具有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与牙齿、牙弓贴合度良好,常用于松牙固定、正畸后的保持、缺失牙即刻复位等[3]。
牙弓夹板操作方便、简单,但前牙为单根牙,牙弓夹板固定时需收紧结扎丝,前牙处出现一个向前的外力,呈向前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美观。
结扎丝与牙龈处,食物残渣极易堆积,患者感觉有异物感,清洗困难,导致牙龈出现发炎水肿等症状,影响牙周状况[4]。
钢丝联合树脂治疗时,若患者牙列不齐,则治疗难度极大,因为钢丝需在治疗前按照牙面形状提前预弯,牙列不齐钢丝预弯程度很难精确,常需使用较厚的树脂,患者会有明显异物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