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理论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而英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固定模板、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等问题。
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其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准确地把握英语知识,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探讨了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旨在为高中英语写作教育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支架式教学法概述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 )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启发性问题、示范演示、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适当的支持和引导;(2)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恰当的支持;(3)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支持。
2.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2.1激发兴趣高中英语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表达思想观点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和动力。
支架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写作任务的认知结构,明确目标和步骤,并提供具体指导。
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到写作不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有趣且可行的挑战。
比如,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启发性问题、真实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参与写作活动的积极性。
2.2提升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策略和思维模式。
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方法。
它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最终独立完成任务。
与传统的直接教学相比,支架式教学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架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法研究支架式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更加遵从于写作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了重点关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也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一、高中英语写作现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逐渐成为国际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其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的环节分别是听、说、读、写。
在这几个环节之中,读和听属于接受性的表现,而写和读属于产生性的表现。
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说”固然重要,但是“写”也不可或缺,在日常生活中,“说”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写”的能力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中,学生的写作情况依然不是十分的乐观。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采取一种全新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支架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框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于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二、支架理论教学简介支架理论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一种帮助,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框架的构建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理解问题。
因此,就需要把一些相对复杂抽象的知识进行分解,分步骤的引领学生去学习和理解問题。
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并受到了很多建构主义者的青睐。
支架式教学最初在教育领域,被定义为“一个过程”即一个新手在他人的帮助之下,顺利的解决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支架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一)传授写作技巧支架式教学应用在高中的英语写作课堂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之前,对于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英语知识和写作技巧进行明确,在英语课正式开始之后,把这些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加有利于英语写作课程的顺利开展。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着教师困难多、教材、教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学实践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支架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措施和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采用预测教学、任务导向教学、目标指导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此外,支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该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研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uch as difficultiesfor teachers, singl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juniormiddle school. This study adopts multiple research methods suchas literature review, case study,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and takes the scaffolding theory as the bas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写作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如何有效地教授英语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水平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理论的应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支架理论是指通过结构化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有系统、有条理、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的方法。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写作的基本架构和逻辑思维,有利于他们在写作时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范例支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范例支架,供学生学习参考。
范例支架可以是经典的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模板。
学生通过学习范例支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哪些基本结构和内容。
2. 教授写作技巧和方法: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教授”和“引导发现”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构思文章、如何扩展论点、如何组织段落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写作的要领。
3. 提供实际案例支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支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写作练习。
实际案例支架可以是一些真实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科技进步等,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容易地将所学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4. 提供辅助工具支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辅助工具支架,如写作素材、写作软件、写作指导书籍等。
这些辅助工具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的支架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英语写作中更加自信和熟练。
支架理论的应用也为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支架”理论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中阅读和写作能力成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本研究将阅读和写作教学以“支架”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阅读、写作和语法知识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支架”理论的概述“支架”理论是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的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
他主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支架”,使之能够逐步独立完成任务。
支架是指在教学中提供的帮助性措施,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够引导他们将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支架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视觉的,比如说教师的提示、写作模板、作业范例等。
“支架”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联系在于:支架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透明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1. 提供写作范例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他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参考模型,作为自己写作的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写作类型的结构及其特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各种写作范例,展示不同类型的写作方式,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引导学生共同构思写作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的过程,更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想法基础上,利用彼此之间的互动,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逐渐达到写作目标。
3. 提供写作技巧和策略的讲解在写作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策略,比如说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论证和展开观点,如何使用比喻和引用等等。
教师需要将这些技巧和策略具体化,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技能,实现写作目标。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在阅读理解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单词或短语,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答案,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文字。
2. 提供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比如说预测题目、扫读和略读等。
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为标题,支架理论(scaffolding theory)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行为,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教学支架,以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它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支架理论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
一、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支架理论在教学中,有着诸多应用,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教学模型。
建立教学模型是支架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实施支架理论的基础。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背景,为学生提供教学思路,将实际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模型紧密结合。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任务-型写作”的实践模式,将写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学生先了解任务,然后收集信息,讨论出想法,最后完成写作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教学活动。
根据模型,教师实施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团体活动(group activities),以及各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进行交流,形成一种深刻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阶段,认真反思。
教师应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multi-media resources),通过看视频课程,给学生讲解改进写作的技巧,引导学生系统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如何利用支架理论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在利用支架理论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为学生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程度、学习状态、期望和学习需求等,从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英语写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近年来,“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以期为英语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视角和方法。
“支架”理论源于建筑领域,后被引入教育领域,特别是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写作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理论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引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支架”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即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首先对“支架”理论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基本概念和原理。
接着,结合具体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分析“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在此基础上,探讨“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对“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未来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支架”理论的内涵与特点“支架”理论,也被称为“脚手架”理论,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论。
该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临时的、支持性的学习框架,即“支架”,以帮助学生逐步攀升至更高的学习层次。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从基础的语言知识出发,逐步建立起复杂的写作技能。
渐进性:支架的搭建是逐步进行的,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适应和提升。
这种渐进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互动性:支架的搭建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摘要:支架理论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它强调通过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支架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理论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支架理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教学策略1.引言2.支架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支架理论最早由斯威根(Jerome S. Bruner)提出,后来得到了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等人的发展和完善。
支架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他人(教师、同伴等)或工具(教学材料、学习环境等)提供的支架来促进的。
支架可以是语言、问题、提示或示范等形式,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学中,支架理论强调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能力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释、示范等方式来提供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支架理论还强调学习者在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后逐渐减少对支架的依赖,逐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1)提供范例: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英语作文范例,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范例可以是教师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
通过学习范例,学生可以了解写作的结构、语言和逻辑,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提供模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模板,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和框架。
模板可以包括写作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帮助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3)指导写作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来提供支架,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构思的支架,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和内容;在写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支架,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在写作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修改和润色的支架,帮助学生改进作文质量。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概述,然后重点分析了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优势。
接着详细阐述了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其具体效果。
最后总结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优势、支架式教学实施步骤、支架式教学实例分析、支架式教学效果、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的教育领域,支架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化,支架式教学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索。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规范,忽视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何有效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改进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为改进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动机。
支架式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写作积极性。
通过研究支架式教学的实际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动机,对于英语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支架式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姜淑敏【摘要】本文阐述了对支架式写作教学的认识,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支架式写作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其过程主要包括“写作准备、写作过程、文章修改”三个阶段。
同时,对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支架写作认识实践反思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是作者通过书面语言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
写作作为重要的输出技能,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培养写作能力是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之一。
然而,如今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薄弱的状况,具体表现在:1.教师忽视写作的教学过程许多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通常只注重写作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
这些教师往往把写作当成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自己完成,使得写作教学流于形式。
由于学生还未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他们在写作时不知该如何入手,有些人甚至抄袭以应付作业。
2.教师主宰写作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差有些教师即使开设了写作课,却采取了“满堂灌”的形式,在一节课内向学生讲解大量的写作基础知识,让人目不暇接,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内化和吸收的过程。
由于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学习动机减弱了,听课效率也随之下降。
3.学生对写作学习缺乏兴趣在平时学习中,多数学生怕写作文,甚至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负担。
每逢写作文时,有不少同学采用凑字数的做法,其写作质量可想而知。
学生写作兴趣的冷淡是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考阅卷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差非常大。
有部分同学完全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言不达意、错误百出,15分的作文只获得0—5分。
要想彻底改变当前英语写作教学的薄弱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教学技能。
所以,笔者尝试采用支架式写作教学,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中通过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策略,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对支架式写作教学的认识1. 支架式写作教学的概念支架式写作教学就是一种为学生在写作准备阶段、写作过程以及文章修改阶段提供支架的写作教学方式,即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起写作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写作。
学生从借助支持到摆脱支持,在写作中不断构建自己,最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 支架式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支架式写作教学是基于支架理论的一种写作教学方式。
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它最早是由布鲁纳借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支架,会被逐渐撤离。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生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帮助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鲍勤,2007:147)3. 支架式写作教学的作用①支架式写作教学强调写作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与传统的写作教学不同的是,支架式写作教学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强调写作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写作的自然步骤进行写作,逐渐了解写作的规律,掌握仔细审题,针对题目要求组织材料、构思全文、巧妙为文章开篇与结尾等写作的常规方法,最终真正学会写作。
②支架式写作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支架式写作教学的核心是: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与辅助,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从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各学习小组成员互为支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共同获得提高。
在支架式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讲解写作策略,控制课堂写作活动。
在最初阶段教师提供支架控制课堂,然后渐渐撤走支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角色转换,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
③支架式写作教学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支架式写作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轻松、协作的写作氛围中开展合作学习,他们“互为支架,互相帮助”。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意见,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完成了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写作成文之后,学习小组成员互相批改作文,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发现别人的缺点,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写作。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积极开动脑筋,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
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不再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负担,写作兴趣也随之增强了。
三、开展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实例在中考复习阶段,笔者发现,学生在故事写作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文章结构不完整,时态使用混乱,忽视连接词的使用等等。
为此,笔者决定开设一堂针对故事写作的作文复习课。
在课上,笔者以“A visit toan island”为题,布置学生写一篇80字左右的文章。
笔者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按照“写作准备”、“写作过程”、“文章修改”这三个步骤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花了近1个半课时完成了整个写作教学。
下面,笔者就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来论述开展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具体步骤。
1.材料准备笔者选取了一个关于几个小孩去小岛野餐的故事录像,作为本次写作的材料。
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情节跌宕起伏,音像材料的真实呈现,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课堂的需要,笔者把这段故事录像重新整合,分成了三段:①登岛,②寻篮,③取篮。
这三个场景分别体现了构成故事情节的三要素:故事的开端,故事发展与高潮及故事的结局。
通过整合材料,笔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故事情节结构的概念框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描写的基本结构。
2. 写作准备阶段在开展写作教学之前,笔者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景支架,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小诗,将学生引入故事发生的情节背景—-春游。
然后,笔者通过设问、讨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支架,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图示和话题词汇,为下一步开展写作教学作好铺垫。
Scaffold 1: A poem3.写作过程①第一场景经过写作前这个环节的情节铺垫,学生的写作思路已经被打开了。
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呈现给学生故事的第一个场景—登岛,并指导学生在看完录像之后,两人合作,找出故事主人公在第一场景做的四件事情。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只要求学生以动词词组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又一次为学生提供了结构框架。
学生只要将记录的四个主要活动串联起来,就能够比较完整的描述第一场景,写作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笔者在学生完成第一段落的写作之后,挑了两位同学的习作投影出来,请其它同学加以点评,指出他们写得好的地方,同时纠正文中的错误。
这样的示范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且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学生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另外,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习作中自主改错、对比、评价的方式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邵碧虹,2008:44)1. take a boat to an island2. pull the boat out of the water3. look around the island4. put the basket under the tree②第二场景故事的第二场景是围绕主人公“寻篮”展开的。
故事的情节比较复杂,对学生的写作造成一定的干扰。
为了降低难度,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四个问题支架,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第二段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接着,笔者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四个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对这个场景进行描述。
在问题支架的帮助下,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顺利的完成写作任务了。
Scaffold 5: Questions: A. What did the children see when they were walking around the island?B. What did they decide to do then?C. Why did Bruce call for help?D. Who was afraid? What was Jim’s decision?③第三场景有了前两个环节的写作基础,笔者提升了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难度,将教师的活动从全控制—半控制逐渐过渡。
笔者提供了几个关键词作为写作支架,引导学生描写“取篮”这一场景。
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不同知识层次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基础好的同学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出生动、流畅的文字;基础差的同学借助关键词的帮助,基本完成了对第三个场景的描述。
接着笔者分别挑了二篇优秀和一般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请他们予以点评。
在评议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现积极。
他们大胆读出自己的习作,与示范作品进行比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句式去进行描写,同样也很精彩。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一个高潮。
Scaffold 6: Key words: look for, find, hide, eat up, get up④全文写作在完成三个场景的写作之后,故事已具雏形。
笔者于是趁热打铁,呈现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归纳出故事构成的三要素:故事的开端、故事发展与高潮及故事的结局。
同时启发学生,一篇完整的故事还必须要有开头与结尾。
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完成了对文章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样文章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
在这个基础上,布置学生开始进行“A visit to an island ”的写作,已经水到渠成。
此时学生们都非常积极,迫不及待地想要动笔。
于是教室里一片沙沙的写字声,学生的笔在纸上欢快地跳跃。
在下课前,大部分同学的草稿已完成了。
Scaffold 4: Students’ writingScaffold 7: Mind map4. 文章修改在第二节写作课上,笔者让学生两两合作,给同伴的文章提出意见。
学生立即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一个认真地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划出文中的病句;另一个专心听取反馈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有时他们会为了某个意见各执一词,于是教师变成了“仲裁者”。
尽管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一定能找出习作中的所有错误,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也会有失偏颇,但笔者认为,把作文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合作互评,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中获得写作灵感,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这才是唤起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
四、实践反思笔者认为,这节作文课是成功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被激发,写作变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学习活动。
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架活动,笔者把复杂的写作任务加以分解,让更多的同学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写作变得不再令人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