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组织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24.51 KB
- 文档页数:4
牙齿发育生物学研究新发现申请牙齿,作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其发育过程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在牙齿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
在此,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新发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申请。
牙齿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细胞类型和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
过去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一些关键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它在牙齿发育的早期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发现牙齿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异常。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个基因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了牙齿的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的信号分子,它在牙齿发育的后期阶段参与了牙齿的萌出过程。
实验证明,当这种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时,牙齿的萌出时间和位置都会受到影响。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牙齿萌出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我们对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间通讯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发现,细胞之间通过一种特殊的缝隙连接进行信息传递,这种连接在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组成和功能。
深入研究这种细胞间通讯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揭示牙齿发育的精确调控过程。
基于这些新发现,我们提出以下研究申请:首先,深入研究新发现的基因在牙齿发育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我们计划通过构建基因敲除和过表达的动物模型,全面分析其对牙齿发育各个阶段的影响。
同时,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如单细胞 RNA 测序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该基因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和蛋白质网络。
其次,进一步探究新发现的信号分子在牙齿萌出中的作用。
我们将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其对牙齿周围组织细胞的影响,包括细胞的迁移、分化和基质合成等。
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该信号分子在牙齿萌出异常疾病中的表达和作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此外,系统研究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间通讯机制。
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1. 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对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抗菌物质,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具有很强的抗微生物作用。
乳杆菌是一种有益菌群,可以抑制口腔中有害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目的。
唾液联合乳杆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关于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唾液联合乳杆菌可以通过调节口腔内的微生物平衡,降低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炎症的发生率。
唾液联合乳杆菌还可以促进牙齿表面的矿化,增强牙齿抵抗酸性物质侵蚀的能力,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
研究还发现,唾液联合乳杆菌可以改善口臭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目前关于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于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唾液联合乳杆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虽然目前关于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唾液联合乳杆菌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口腔疾病防治方法。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口腔疾病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口腔疾病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唾液在口腔疾病的防治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到,其中唾液联合乳杆菌的研究尤为重要。
唾液是由唾腺分泌的液体,具有润滑、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
唾液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口腔炎症的发生。
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乳杆菌可以通过与唾液中的成分相互作用,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唾液的抗菌、抗炎等功能。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现状摘要:变形链球菌是口腔当中十分重要的致龋菌组成部分,并在近些年的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这种病菌与全身的系统性疾病,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细胞外蛋白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疾病或者毒性的因子,这对于人体的疾病发生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生物学特性,从而为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确保龋齿等相关疾病能够被有效解决。
关键字: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生物学特性引言:在当下进行变形链球菌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表面蛋白生物学的特性研究,就需对其内部组成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这种研究方向,不仅仅对于病理研究和抗生素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并在不同领域也相应的存在着较高的价值,全面提升了对口腔内部菌群的了解深入程度。
1 研究背景龋齿是一种基于细菌影响下,让引体人体组织发生慢性破坏的疾病、变形链球菌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致龋菌。
该菌体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在口腔当中的菌群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比重,也是在近些年的研究进程中,发现对于全身的系统性疾病,带来十分明显影响的关键病害。
在对细胞外蛋白的处理过程中,往往含有这较多的致病菌,同时也相应的存在着一定的毒性因子。
对于这样的疾病发病的机制研究中,存在着较多密切的联系。
蛋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基本上要从某些特定的时间,对于细胞的蛋白质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加上对于表面蛋白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了解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现阶段细菌细胞表面蛋白的研究工作,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研究结果。
当下很多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开展,都已经纳入到了变形链球菌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在当下的一些研究当中,已经证明出了与人体全新的系统性疾病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2 变形链球菌这是一种在口腔菌群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比重的一个菌体。
造成人体龋齿的问题,基本上是一种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的疾病。
大学分子生物学考试(习题卷9)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主要作用是A)合成冈崎片段B)作为合成冈崎片段的模板C)为DNA合成原料dNTP提供3'-OH末端D)激活DNA聚合酶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中的σ因子的功能?A)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B)启动子识别。
C)催化中心D)提高RNA聚合酶对启动子区DNA序列的亲和力答案:C解析:3.[单选题]tRNA的作用是()。
A)将一个氨基酸连接到另一个氨基酸上B)把氨基酸带到mRNA位置上C)将mRNA接到核糖体上D)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答案:B解析:4.[单选题]DNA复制时, 合成5'-TAGATCC-3'的互补序列是 ()A)5'-GGAUAGA-3'B)5'-GGAUCUA-3'C)5'-CCTAGAT-3'D)5'-GGATCTA-3'答案:D解析:5.[单选题]1953 年,James D . Wastson 和 Francis Crick 提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__。
A)A型B)B型C)C型D)Z型答案:B解析:6.[单选题]在乳糖操纵子调控模式中,乳糖或其类似物被称作 ( )D)阻遏蛋白答案:A解析:7.[单选题]组蛋白乙酰化的基团受体是A)精氨酸B)赖氨酸C)组氨酸D)丝氨酸答案:B解析:8.[单选题]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A)组蛋白B)非组蛋白C)DNAD)RNA答案:C解析:9.[单选题]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结构基因大多数为A)单拷贝序列B)中度重复序列C)高度重复序列D)回文结构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关于DNA复制终止时叙述错误的为A)在DNA聚合酶II催化下切除RNA引物B)留下的空隙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一段DNA填补上C)在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链;修复掺入DNA链的错配碱基D)以修复方式填补终止区50-100bp的空缺答案:A解析:11.[单选题]肾上腺素作用于受体后产生的第二信使是( )A)DAGB)cGMP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答案:D解析:12.[单选题]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贮存遗传信息的单位B)基因的一级结构信息存在于碱基序列中C)真核生物的基因是断裂基因13.[单选题]胰高血糖素的信号转导( )A)特异性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B)可由G蛋白介导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答案:C解析:14.[单选题]下列哪种RNA的拼接需要拼接体参与A)真核生物细胞mRNAB)线粒体mRNAC)rRNADD)tRNA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如果以15N标记的DNA双链作模板,NH4Cl作氮源进行复制,对子一代DNA分子做密度梯度离心分析,其密度带应位于()A)重DNA带B)普通DNA带C)普通DNA带上方D)普通带与重DNA带之间答案:D解析:16.[单选题]组蛋白的乙酰化是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一种常见调控方式,下列关于它的作用正确的是A)激活基因表达B)抑制基因表达C)促进基因复 制D)抑制基因复 制答案:A解析:17.[单选题]规范化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区域不包括A)试剂储存和准备区B)标本制备区C)隔离区D)扩增区E)产物分析区答案:C解析:18.[单选题]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说法错误的是A)转录起始是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B)环境因素影响管家基因的表达C)在发育分化和适应环境上有重要意义D)表现为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19.[单选题]人基因重组技术中使用质粒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宿主DNA合成器B)携带目的DNA进入受体细胞C)使宿主基因发生重组D)携带工具酶对宿主RNA剪切E)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20.[单选题]PAGE最有效的分离范围为A)50bp~500bpB)500bp~5000bpC)5bp~500bpD)50bp~10MbE)300bp~30000bp答案:C解析:21.[单选题]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A)移码突变B)动态突变C)片段突变D)转换E)颠换答案:B解析:22.[单选题]完整的无降解或降解很少的总RNA电泳图谱中,3个条带的荧光强度积分应呈特定的比值,下列表达错误的是A)沉降系数大的核酸条带分子量大,电泳迁移率低B)分子量小,电泳迁移率高,荧光强度积分低C)28SRNA的荧光强度比18SRNA的荧光强度高D)原核生物总RNA电泳结果,荧光强度由高到低为:23SRNA,16SRNA, 5SRNAE)RNA中以mRNA的含量为最多答案:E解析:23.[单选题]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 )A)阻遏物的生成B)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C)由底物的存在引起酶的合成D)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E)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答案:C解析:24.[单选题]下列哪一种结构与断裂基因的组成和功能的关系最小?D)冈崎片段E)倒位重复顺序答案:D解析:25.[单选题]PKA所磷酸化的氨基酸主要是( )A)酪氨酸B)甘氨酸C)酪氨酸/甘氨酸D)甘氨酸/丝氨酸E)丝氨酸/苏氨酸答案:E解析:26.[单选题]关于反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用物为四种dNTPB)催化RNA的水解反应C)合成方向3′→5′D)催化以RNA为模板进行DNA合成E)可形成DNA-RNA杂交体中间产物答案:C解析:27.[单选题]进行PCR 时,TaqDNA 聚合酶参与的步骤是A)变性B)解链C)退火D)解聚E)延伸答案:E解析:28.[单选题]β-氧化第一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A)NAD+B)NADP+C)FMND)FADE)TPP答案:D解析:29.[单选题]标记的参与杂交反应的核酸分子称为A)变性B)复性C)复杂性D)杂交E)探针答案:EA)长链和短链DNA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B)长链和短链DNA的3’端位置是固定的,短链5’端的位置是可变的C)短链DNA的3’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5’端的位置是可变的D)短链DNA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E)长链DNA的5’端位置是固定的,长链和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答案:A解析:31.[单选题]影响DNA 分离纯化效果的是A)材料新鲜,低温保存B)加核酸酶抑制剂C)剧烈震荡D)除净蛋白质E)除净多糖答案:C解析:32.[单选题]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 )A)正调控蛋白B)反式作用因子C)诱导物D)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E)阻遏物答案:E解析:33.[单选题]已知某mRNA的部分密码子的编号如下: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GCG UAG CUC UAA AGC UGA UUC以此mRNA为摸板,经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为A)127B)128C)129D)130E)131答案:A解析:34.[单选题]关于反密码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tRNA中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B)由mRNA中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C)由DNA中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D)由rRNA中相相邻的3个核苷酸组成E)由多肽链中相邻的3个氨基酸组成答案:A解析:35.[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方法的是D)SDS裂解法E)牙签少量裂解法答案:B解析:36.[单选题]细胞内受体的性质是:( )A)转录因子B)激素反应元件C)酪氨酸激酶D)表皮生长因子E)增强子答案:A解析:37.[单选题]mRNA的转录后加工不包括( )A)5’加入7-甲基鸟苷三磷酸B)3’端加 poly AC)切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D)碱基修饰E)加CCA尾答案:E解析:38.[单选题]基因克隆所需DNA载体的最基本性质是A)青霉素抗性B)卡那霉素抗性C)自我复制能力D)自我转录能力E)自我表达能力答案:C解析:39.[单选题]一个原本应该转运半胱氨酸的tRNA(tRNAcys),活化时错误地携带上了丙氨酸,生成了ala-tRNAcys。
网格蛋白合成及组成规律的研究及其在牙齿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当谈到牙齿组织工程时,网格蛋白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网格蛋白是一种构成细胞外基质(ECM)的蛋白质家族,具有多种细胞黏附和生长因子的结合位点,可影响细胞行为和组织功能。
在牙齿的形成和修复过程中,网格蛋白的存在和作用不容忽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探究网格蛋白的合成及组成规律。
网格蛋白的合成主要是通过细胞内基质分泌途径。
此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如酶、分子伴侣和细胞骨架。
以骨基质蛋白为例,研究显示,细胞内常规途径通过胞质排异器或初始囊泡协同体系表达骨基质蛋白。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骨基质蛋白的N-末端,SIBLING蛋白家族和其他细胞外质保护素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途径增加骨基质蛋白的合成和修饰。
除此之外,网格蛋白的组成也十分复杂。
不同的细胞外质分子可以形成网格蛋白集合体,并与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
例如,在牙齿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不同的细胞外质分子在网格蛋白组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中,骨基质蛋白、基质蛋白和透明质酸是构成牙本质和牙髓组织的主要网格蛋白。
在牙齿组织工程中,网格蛋白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将人类牙齿干细胞种植到含有网格蛋白结构的基质中,可以促进牙齿的再生和修复。
这表明,网格蛋白对于牙齿组织的形成和维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网格蛋白合成和组成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牙齿组织工程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网格蛋白是牙齿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牙齿的形成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网格蛋白合成及组成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格蛋白在生物学和牙科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牙齿组织工程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 年11月 第6卷/第32期V ol.6, No.32 Nov. 20198Mucograft在软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夏莎莎,唐尤超(暨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关键词】Mucograft ;软组织再生;粘膜移植;自体结缔组织移植【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32.8.03随着异种胶原蛋白基质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牙科,主要用于引导骨再生和引导组织再生手术中的胶原屏障膜[1]和牙槽位点保存中的应用[2]。
尤其是对薄龈生物型的患者,推荐软组织增量手术与美学区种植修复联合使用,虽然有临床研究表明[3]自体结缔组织移植可以显著增加角化龈宽度和角化龈厚度,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上腭供体部位新的创面,引起了患者的不适,且外科手术的技术敏感性增加了供体位置和病人的发病率。
因此,许多学者们在积极寻找自体结缔组织移植的替代品。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粘膜移植作为自体结缔组织移植的替代材料在软组织再生方面的效果。
1 Mucograft的生物学特性1.1 概述Mucograft 是一种为了代替自体软组织移植,用于软组织再生而独特设计的3D 胶原基质。
到目前为止,该基质用于牙齿和牙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退缩覆盖(取代腭部结缔组织移植物)和牙齿及植入物周围角化龈的再生,[4,5,6]此外,该基质显示出有望用作牙槽嵴保存术中的拔牙窝封闭移植物[7]。
目前,一些之前的研究调查了牙种植体和牙齿周围角质化粘膜增加后基质的临床和组织学结果[4,8,9,10]。
即使在开放愈合情况下,基质显示出良好的组织整合,与自体移植相比,应用胶原基质,手术椅旁时间明显减少[10]。
再生区域在质地和颜色上显示出与周围天然软组织相似的外观,这使得其在与腭部结缔组织移植难以匹配的美学区域中使用是优选的[9,10]。
成牙骨质细胞的研究进展由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的牙骨质在牙周组织的发生、发育和再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主要集中于对成牙骨质细胞的研究上,本文就成牙骨质细胞的来源和分化、分子生物学特征、矿化相关蛋白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标签:成牙骨质细胞;来源;分子生物学特征;矿化相关蛋白牙周病是口腔内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破坏牙齿支持组织,导致牙齿的松动脱落。
牙骨质是覆盖在牙根表面的矿化组织,在牙周组织的发生、发育和再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对成牙骨质细胞(cementoblast,CB)的来源、分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探索成牙骨质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成牙骨质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目前,传统观点认为成牙骨质细胞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牙根是在冠发育完成后由间叶细胞所形成。
根部牙本质形成后,包绕牙根的Hertwig′s上皮根鞘(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HERS)断裂,牙囊细胞穿过破裂的HERS并接触根部牙本质,分化为CB。
还有学者认为早期成牙骨质细胞直接来源于上皮根鞘(epithelial root sheath,ERS)。
1.1 牙囊细胞传统观点认为成牙骨质细胞就是由牙囊细胞分化而来的。
Villarreal等学者[2]研究发现,经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釉基质衍生物(enamel matrix derivatives,EMD)和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entin non-collagenous protein,dNCP)等诱导后,牙囊细胞可以形成成牙骨质细胞表型。
Handa[3]等从牛牙胚中分离出牛牙囊细胞(bovine dental follicle cells,BDFC)、牛齿槽成骨细胞(bovine alveolar boneosteoblasts,BAOB)和牛牙周膜细胞(bovine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BPDL),并将其植入重度免疫缺陷的小鼠体内,4周后发现BDFC 形成了牙骨质样基质,BAOB形成骨样基质,BPDL形成少量的牙骨质样基质。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新进展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方法,尤其是人类基因图谱的推出和大型基因组学研究计划的启动,更加促进了这两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下面我将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角度,分别叙述它们在疾病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等方面的新进展和应用价值。
一、蛋白质组学的新进展蛋白质组学是指对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种类或全部蛋白质进行高通量分析和研究的一门科学技术。
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手段包括蛋白质表达定量和定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修饰和互作等。
目前,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预测和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果,例如结肠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重要癌症的早期检测和治疗。
其中,蛋白质组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蛋白质组学用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恶化有着重要意义。
最近一项针对全球30个国家的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脸颊口腔黏膜、牙龈沟、乳液、血液和尿液等多种生物标本中均存在一些特定的蛋白质表达或定量异常,这些蛋白质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2、蛋白质组学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胃癌是国人普遍关注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近期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大规模筛选出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例如胃泌素、甲酰化马拉硫磺酸酯酶等,这些标志物可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为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打下了基础。
3、蛋白质组学在心肌梗死的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挽救生命具有关键作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例如在分析患者体液中的蛋白质组成时发现一些和心肌梗死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同时针对这些标志物的靶向干预已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
釉基质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李昕怡;董伟【摘要】釉基质蛋白(EMP)可促进牙周膜细胞(PDLC)的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
在EMP的作用下,PDLC中与合成细胞外基质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提高,PDLC的矿化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提高。
EMP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成骨向分化,上调其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BMSC中的AKP活性提高。
EMP通过上调连接蛋白-43和神经钙黏着蛋白等细胞间交流黏附因子增强成骨细胞分化。
EMP可促进未成熟的成骨细胞聚集,这种聚集对连接蛋白-43和神经钙黏着蛋白上调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活性。
EMP可促进牙骨质形成,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
明确EMP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机制调控产物,可为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The proliferation and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 can be p romoted by 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 and by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 ted to the synthesi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mineralization of PDLC, and the ac tivity of alkaline phosphatase(AKP). Similarly, th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up regulation of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AKP activity of bone marrow mese nchymal stem cells can also be improved. Adhesion factors, such as connexin -43 and neural cadherin, could be upregulated by EMP to enhance the differen tiation of osteoblasts. In addition, the aggregation of immature osteoblasts c an be promoted by EMP,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pregulation of connexin-43 and neural cadherin, and further increase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minerali zation of osteoblasts. Moreover, the formation of cementum and proliferatio n, activity, and migra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can also be improved by EMP. Resu lts provide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tissu e defectsby discover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EMP’s activity and the r egulation of its products.【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6页(P600-605)【关键词】釉基质蛋白;牙周组织再生;细胞行为;活性成分;细胞因子【作者】李昕怡;董伟【作者单位】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科四川大学成都610041;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科四川大学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常规的牙周病治疗措施可有效地去除感染并阻止病损进一步发展,但却无法真正恢复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牙周组织再生,即实现牙槽骨和牙骨质以及锚定在二者之间的牙周膜结构及其功能的重建,是牙周病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