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实例调研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2.40 MB
- 文档页数:25
居住区规划的调研报告一、别墅篇——F·天下,山水别墅第一城『整体规划』位于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的F·天下,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纯别墅区,也是武汉唯一的山地别墅群。
“F·天下”大型生态别墅群本着“以人为本” “以社会为本” “以科技为本” “以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最大限度地保留现有原始生态、环境、地形、植被的前提下,营造出具有不同风格的景观及建筑,并巧妙将原生态的树林、白鹭、天然湖泊与别墅、园林,水系融合在一起。
占地面积3160亩,20%的建筑密度、0.33的容积率,为“F·天下”别墅的品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整个社区围绕“山、水、林、岛”展开主题,营造“山重水复、天人合一”的意境空间。
区内共分五个风情组团,(参见手绘图1)由亚景园、欧景园、奥景园、美景园,地中海风情园和一个大型主题广场组成,全区设计以园林山水为主线,演绎万国风情的现代建筑,山地别墅、森林别墅、亲水别墅、阳光别墅、草原别墅风格各异。
F·天下将博大精深的中国山水文融入建筑中,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景观设计』F·天下地形复杂多样,地块以坡地为主,大小湖泊点缀其间,自然林地绿意葱笼,平顶山连绵起伏...... 在景观设计中,水系、植被、小品都以自然地形为依托,充分结合起伏开阔的地形特点。
基地内最大高差为40米,三个高地呈品字形分布在小区(西北、东北、东南),从北至南的溪流,通过引入后湖的天然湖水(饮用水源),利用机械提升和自然回落再加以循环,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央景观带,水景随地形起伏,动静相宜。
整个园区的五个主题的景观区域,采取渗透、融合等手法将不同风格的景观要素有机统一起来,并通过植物景观和特色小品表现不同的地域特征。
『建筑风格』在后SARS时期,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对建筑及环境要求更高,“建筑生态风格”也成为了当今世界建筑的关注。
F·天下在单体设计中,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及可持续发展,不采取通常别墅设计对欧美等地的刻意模仿,无论是立面外观、空间分割还是个性色彩都努力做到与自然共存,更关心自然与健康的生活本质。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调研报告目录·案例分析·上位规划分析·现状调研分析·SWOT分析·小区专项调研·设计策略项目地处郑州十大组团之一的高新新城板块,将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不同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带来餐饮、购物、教育、影院等室内外公共活动体验,力求打造成为地标性开放式社区综合体,为新区注入活力。
基地距郑州市中心约12KM ,北接火炬街,西临红叶路,南临科学大道,东接西四环,南侧接驳规划地铁站点,北侧紧邻市政公共停车场,对外交通便捷案例------自然生长: 郑州万科城 / 朴隅建筑我自1978年开始持续参与名为“六甲集合住宅”的建筑计划。
这项计划位于神户六甲山山麓的倾斜地,神户的南边是大阪湾,北边耸立着六甲山,形成了由山与海夹峙而成、东西狭长的地形,并且流过七条河川,自然条件相当良好。
近年来,人们开始在意起地灵风水,而神户自古以来就居住着许多中国人,由此可知就风水来说也是非常良好的居住环境。
但是,即使受惠于非常良好的地理条件,在阪神地区并没有很多运用其地理特性的建筑。
所以就六甲集合住宅来说,我当时是想建造一个将这个场域的魅力发挥到极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群。
关于这个集合住宅计划,我当时是想运用斜坡让各个住户保有个性,并且让楼栋之间的空隙变成富有变化又有魅力的公共空间。
而且,我希望信道与阶梯不仅只是信道与阶梯,想要建造出像欧风路那样的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舞台的公共空间。
为了实现这样的意图,我选择均质的框架结构以顺应地形,并且在配置时稍稍进行位移。
正因为六甲山山麓是陡坡地形,必定会产生格子的立体位移,均质的框架会依地形而不同,自然形成多样的住家形式。
我当时的构想是利用格子立体位移产生的缝隙,开辟小广场与阶梯等街道式公共空间,以联结各家住户,另外将下层住户的屋顶作为上层住户的阳台,呈现独栋住宅无法达到的集居丰富性。
住户的形态方面,同样将公用部分与阶梯、广场融为一体,不过却绝非相同的形状与大小。
住区规划设计调研(大全5篇)第一篇:住区规划设计调研《城乡总体规划》课外实习--------三环南路两侧住区规划设计调查一、目的通过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了解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和内容,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选题——徐州市三环南路两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选择徐州市三环南路两侧居住小区进行调查,通过绘图、照片及文字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说明。
三、调研报告内容1.从城市总体布局着眼,分析本小区同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规划小区地段的外部环境有合理认识,认真收集和分析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规划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绘出区位分析图。
(可从遥感地图截取)2.调查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的行为规律及小区人口规模,了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对各项功能及组团外部空间的组织。
分析小区规划结构、用地分配、服务设施配套及交通组织方式,绘制居住小区规划结构图。
3.对居住小区及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进行调查:小区道路系统规划结构、道路断面形式、小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布置形式。
分析小区道路系统规划是否有利于居住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评价小区道路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捷度。
4.调查居住小区的住宅类型及住宅组群布局:小区住宅设计是否具有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朝向、适宜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如何考虑住宅节能;住宅组群布局如何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空间环境的创造等因素,营造富有特色的居住空间。
5.调查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规模和规划布置方式。
公共建筑的配套是否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特征,并方便经营、使用和社区服务;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有什么特色。
6.调查居住小区绿地系统、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公共绿地及其它休闲活动地的布置,包括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和住宅组群中的绿化用地,以及相应的环境设计。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二、调研方法1.网上调研:通过互联网相关文献、政策及案例,获取各地居住区规划的背景、要求与实施情况。
2.实地调研:选择三个典型的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单位负责人、居民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1.居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1)规划设计不合理:一些居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创新性,仍然采用传统的公寓建设模式,导致居住区单一化。
(2)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居住区规划仅考虑住房建设,忽略了配套设施的建设,导致居民生活不便。
(3)绿化空间不足:一些居住区规划将土地利用率过高,导致绿化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4)交通出行不便:部分居住区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不便。
2.居住区规划的成功案例:(1)A居住区:该居住区通过采用多样化的住房建设形式,包括小高层、联排别墅、低密度住宅等,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居住空间,提升了居住区的品质。
(2)B居住区:该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上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齐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3)C居住区:该居住区在规划中充分考虑绿化空间的建设,将绿地、景观公园等融入居住区,使居民可以享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
四、调研分析与建议1.分析原因:2.改进建议:(1)创新规划设计:发展居住区应注重创新,采用多样化的建设形式,提供不同层次的住房选择,并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
(2)完善配套设施:居住区规划应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公园、商场等,以方便居民的生活。
(3)加大绿化空间建设:居住区规划应注重绿化空间的建设,提供丰富的绿地和景观公园,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改善居住环境。
(4)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居住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通拥堵。
(5)完善政策执行:加强对居住区规划的监管力度,确保规划的落地执行情况,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五、总结居住区规划是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汤臣一品居住区规划设计调研报告
驻马店市居住小区案例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明珠港湾小区调研时间:2016.3.5,小组成员:宋健陆留炯李鹏辉,目录,小区外部环境分析小区的社会性基地交通环境的分析居住建筑布局建筑及
户型设计空间设计及利用公用设施,明珠港湾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新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小区北部是西班牙小镇、西部为春江铭都小区、南邻开源大道、东接黄淮学院以及市体育中心,未来将是新区的高档生活区。
,小区外部环境分析,小区售楼部,小区外景图,小区的社会性,人口的规模与构成:(1)从年龄阶段来看,小区可以定位为中青年居住区(2)从收入水平,小区业主主要为中等及以上收入的人群组成。
小区的用地性质及规模: (1)居住用地(2)其他用地,基地交通环境状况分析,优势:小区内道路分为小区级、组团级及宅前小路,道路不强调绝对的人车分流,更多的是人车的和谐共处。
,劣势:地下停车设施不足,小汽车主要集中在地面,占据地面空间,导致小区内绿化面积减少,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数量不够,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存在。
,居住建筑布局,
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1)居住建筑整体采用混合式布局,每一期住
2、宅组团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范围明确。
(2)住宅建筑群平面排列较为规整,空间组合上则采用了高低、长短的对比手法。
(3)建筑主要采用南北朝向,建筑间距较大,满足采光通风的要求。
,沙盘模型图,建筑及户型设计,建筑外立面稳重、明快,瓷砖颜色以灰色为主,建筑体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外墙采用外隔温处理。
住
宅建筑多以2-3个生活单元为主。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例调研分析报告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调研目的与范围 (2)三、调研方法与步骤 (3)四、调研结果分析 (4)4.1 城市居住小区概述 (5)4.2 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6)4.3 实例分析 (8)4.3.1 实例一 (9)4.3.2 实例二 (11)4.3.3 实例三 (12)4.4 问题与挑战 (14)4.5 成功经验总结 (16)五、规划设计策略与建议 (17)5.1 规划布局优化建议 (18)5.2 公共设施配置策略 (20)5.3 绿地系统规划建议 (21)5.4 交通组织优化措施 (22)六、实施保障措施 (24)6.1 政策与法规支持 (25)6.2 资金投入与监管 (26)6.3 居民参与机制构建 (27)6.4 设计与施工队伍建设 (29)七、结论与展望 (31)7.1 研究结论 (32)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3)一、内容简述本报告主要对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报告首先介绍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然后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总结了这些案例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景观、交通组织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调研目的与范围本次调研范围涵盖了本城市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包括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
调研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已建成的居住小区:针对其规划布局、配套设施、绿化环境、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
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小区:了解其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理念、预期目标等,并对居民的意见反馈进行收集。
居民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对于当前居住环境的评价及对未来居住环境的期望。
相关政府部门及规划设计机构:了解政策导向、法规要求及专业机构的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