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实例调研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2.40 MB
- 文档页数:25
居住区规划的调研报告一、别墅篇——F·天下,山水别墅第一城『整体规划』位于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的F·天下,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纯别墅区,也是武汉唯一的山地别墅群。
“F·天下”大型生态别墅群本着“以人为本” “以社会为本” “以科技为本” “以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最大限度地保留现有原始生态、环境、地形、植被的前提下,营造出具有不同风格的景观及建筑,并巧妙将原生态的树林、白鹭、天然湖泊与别墅、园林,水系融合在一起。
占地面积3160亩,20%的建筑密度、0.33的容积率,为“F·天下”别墅的品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整个社区围绕“山、水、林、岛”展开主题,营造“山重水复、天人合一”的意境空间。
区内共分五个风情组团,(参见手绘图1)由亚景园、欧景园、奥景园、美景园,地中海风情园和一个大型主题广场组成,全区设计以园林山水为主线,演绎万国风情的现代建筑,山地别墅、森林别墅、亲水别墅、阳光别墅、草原别墅风格各异。
F·天下将博大精深的中国山水文融入建筑中,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景观设计』F·天下地形复杂多样,地块以坡地为主,大小湖泊点缀其间,自然林地绿意葱笼,平顶山连绵起伏...... 在景观设计中,水系、植被、小品都以自然地形为依托,充分结合起伏开阔的地形特点。
基地内最大高差为40米,三个高地呈品字形分布在小区(西北、东北、东南),从北至南的溪流,通过引入后湖的天然湖水(饮用水源),利用机械提升和自然回落再加以循环,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央景观带,水景随地形起伏,动静相宜。
整个园区的五个主题的景观区域,采取渗透、融合等手法将不同风格的景观要素有机统一起来,并通过植物景观和特色小品表现不同的地域特征。
『建筑风格』在后SARS时期,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对建筑及环境要求更高,“建筑生态风格”也成为了当今世界建筑的关注。
F·天下在单体设计中,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及可持续发展,不采取通常别墅设计对欧美等地的刻意模仿,无论是立面外观、空间分割还是个性色彩都努力做到与自然共存,更关心自然与健康的生活本质。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调研报告目录·案例分析·上位规划分析·现状调研分析·SWOT分析·小区专项调研·设计策略项目地处郑州十大组团之一的高新新城板块,将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不同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带来餐饮、购物、教育、影院等室内外公共活动体验,力求打造成为地标性开放式社区综合体,为新区注入活力。
基地距郑州市中心约12KM ,北接火炬街,西临红叶路,南临科学大道,东接西四环,南侧接驳规划地铁站点,北侧紧邻市政公共停车场,对外交通便捷案例------自然生长: 郑州万科城 / 朴隅建筑我自1978年开始持续参与名为“六甲集合住宅”的建筑计划。
这项计划位于神户六甲山山麓的倾斜地,神户的南边是大阪湾,北边耸立着六甲山,形成了由山与海夹峙而成、东西狭长的地形,并且流过七条河川,自然条件相当良好。
近年来,人们开始在意起地灵风水,而神户自古以来就居住着许多中国人,由此可知就风水来说也是非常良好的居住环境。
但是,即使受惠于非常良好的地理条件,在阪神地区并没有很多运用其地理特性的建筑。
所以就六甲集合住宅来说,我当时是想建造一个将这个场域的魅力发挥到极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群。
关于这个集合住宅计划,我当时是想运用斜坡让各个住户保有个性,并且让楼栋之间的空隙变成富有变化又有魅力的公共空间。
而且,我希望信道与阶梯不仅只是信道与阶梯,想要建造出像欧风路那样的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舞台的公共空间。
为了实现这样的意图,我选择均质的框架结构以顺应地形,并且在配置时稍稍进行位移。
正因为六甲山山麓是陡坡地形,必定会产生格子的立体位移,均质的框架会依地形而不同,自然形成多样的住家形式。
我当时的构想是利用格子立体位移产生的缝隙,开辟小广场与阶梯等街道式公共空间,以联结各家住户,另外将下层住户的屋顶作为上层住户的阳台,呈现独栋住宅无法达到的集居丰富性。
住户的形态方面,同样将公用部分与阶梯、广场融为一体,不过却绝非相同的形状与大小。
住区规划设计调研(大全5篇)第一篇:住区规划设计调研《城乡总体规划》课外实习--------三环南路两侧住区规划设计调查一、目的通过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了解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和内容,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选题——徐州市三环南路两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选择徐州市三环南路两侧居住小区进行调查,通过绘图、照片及文字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说明。
三、调研报告内容1.从城市总体布局着眼,分析本小区同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规划小区地段的外部环境有合理认识,认真收集和分析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规划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绘出区位分析图。
(可从遥感地图截取)2.调查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的行为规律及小区人口规模,了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对各项功能及组团外部空间的组织。
分析小区规划结构、用地分配、服务设施配套及交通组织方式,绘制居住小区规划结构图。
3.对居住小区及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进行调查:小区道路系统规划结构、道路断面形式、小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布置形式。
分析小区道路系统规划是否有利于居住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评价小区道路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便捷度。
4.调查居住小区的住宅类型及住宅组群布局:小区住宅设计是否具有合理的功能、良好的朝向、适宜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如何考虑住宅节能;住宅组群布局如何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空间环境的创造等因素,营造富有特色的居住空间。
5.调查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规模和规划布置方式。
公共建筑的配套是否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特征,并方便经营、使用和社区服务;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有什么特色。
6.调查居住小区绿地系统、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公共绿地及其它休闲活动地的布置,包括居住小区的中心绿地和住宅组群中的绿化用地,以及相应的环境设计。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二、调研方法1.网上调研:通过互联网相关文献、政策及案例,获取各地居住区规划的背景、要求与实施情况。
2.实地调研:选择三个典型的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单位负责人、居民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1.居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1)规划设计不合理:一些居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创新性,仍然采用传统的公寓建设模式,导致居住区单一化。
(2)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居住区规划仅考虑住房建设,忽略了配套设施的建设,导致居民生活不便。
(3)绿化空间不足:一些居住区规划将土地利用率过高,导致绿化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4)交通出行不便:部分居住区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不便。
2.居住区规划的成功案例:(1)A居住区:该居住区通过采用多样化的住房建设形式,包括小高层、联排别墅、低密度住宅等,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居住空间,提升了居住区的品质。
(2)B居住区:该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上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齐全,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3)C居住区:该居住区在规划中充分考虑绿化空间的建设,将绿地、景观公园等融入居住区,使居民可以享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
四、调研分析与建议1.分析原因:2.改进建议:(1)创新规划设计:发展居住区应注重创新,采用多样化的建设形式,提供不同层次的住房选择,并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
(2)完善配套设施:居住区规划应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公园、商场等,以方便居民的生活。
(3)加大绿化空间建设:居住区规划应注重绿化空间的建设,提供丰富的绿地和景观公园,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改善居住环境。
(4)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居住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通拥堵。
(5)完善政策执行:加强对居住区规划的监管力度,确保规划的落地执行情况,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五、总结居住区规划是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汤臣一品居住区规划设计调研报告
驻马店市居住小区案例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明珠港湾小区调研时间:2016.3.5,小组成员:宋健陆留炯李鹏辉,目录,小区外部环境分析小区的社会性基地交通环境的分析居住建筑布局建筑及
户型设计空间设计及利用公用设施,明珠港湾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新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小区北部是西班牙小镇、西部为春江铭都小区、南邻开源大道、东接黄淮学院以及市体育中心,未来将是新区的高档生活区。
,小区外部环境分析,小区售楼部,小区外景图,小区的社会性,人口的规模与构成:(1)从年龄阶段来看,小区可以定位为中青年居住区(2)从收入水平,小区业主主要为中等及以上收入的人群组成。
小区的用地性质及规模: (1)居住用地(2)其他用地,基地交通环境状况分析,优势:小区内道路分为小区级、组团级及宅前小路,道路不强调绝对的人车分流,更多的是人车的和谐共处。
,劣势:地下停车设施不足,小汽车主要集中在地面,占据地面空间,导致小区内绿化面积减少,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数量不够,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存在。
,居住建筑布局,
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1)居住建筑整体采用混合式布局,每一期住
2、宅组团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范围明确。
(2)住宅建筑群平面排列较为规整,空间组合上则采用了高低、长短的对比手法。
(3)建筑主要采用南北朝向,建筑间距较大,满足采光通风的要求。
,沙盘模型图,建筑及户型设计,建筑外立面稳重、明快,瓷砖颜色以灰色为主,建筑体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外墙采用外隔温处理。
住
宅建筑多以2-3个生活单元为主。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例调研分析报告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调研目的与范围 (2)三、调研方法与步骤 (3)四、调研结果分析 (4)4.1 城市居住小区概述 (5)4.2 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6)4.3 实例分析 (8)4.3.1 实例一 (9)4.3.2 实例二 (11)4.3.3 实例三 (12)4.4 问题与挑战 (14)4.5 成功经验总结 (16)五、规划设计策略与建议 (17)5.1 规划布局优化建议 (18)5.2 公共设施配置策略 (20)5.3 绿地系统规划建议 (21)5.4 交通组织优化措施 (22)六、实施保障措施 (24)6.1 政策与法规支持 (25)6.2 资金投入与监管 (26)6.3 居民参与机制构建 (27)6.4 设计与施工队伍建设 (29)七、结论与展望 (31)7.1 研究结论 (32)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3)一、内容简述本报告主要对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实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报告首先介绍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然后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总结了这些案例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景观、交通组织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调研目的与范围本次调研范围涵盖了本城市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包括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
调研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已建成的居住小区:针对其规划布局、配套设施、绿化环境、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
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小区:了解其规划设计方案、设计理念、预期目标等,并对居民的意见反馈进行收集。
居民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对于当前居住环境的评价及对未来居住环境的期望。
相关政府部门及规划设计机构:了解政策导向、法规要求及专业机构的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
居住区设计案例评析报告1. 引言居住区的设计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评析一种居住区的设计案例,这个居住区位于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带,由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和建造。
本报告将对这个设计案例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2. 设计概述这个居住区设计案例由一座高层住宅建筑和一片园区组成。
高层住宅建筑有多栋楼,每栋楼都有不同的户型和楼层高度。
园区包括公共花园、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等设施。
整个居住区设计以人为本,注重打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3. 优点分析3.1 设计多样性这个居住区设计案例中的多栋楼和不同户型的设计,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不同户型的住宅适合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同时,多栋楼的设计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2 出色的景观设计居住区周围的园区设计精美,花园的绿化面积较大,植被种类繁多,为居民提供了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同时,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的设置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了居住区的生活质量。
3.3 便利的交通配套居住区周边配备了便捷的交通配套设施,如地铁站、公交站等,使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
此外,居住区内还设有停车场和自行车停放区,方便居民私家车和自行车的停放。
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4. 不足之处4.1 安全问题在这个居住区设计案例中,有几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首先,园区的设施并没有设置足够的防护措施,容易引发意外事故。
其次,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没有考虑到儿童和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发生。
这些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4.2 社区公共设施不足尽管居住区内有一片园区,但公共设施还是相对不足。
例如,公共花园的面积较小,活动空间有限;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的设备也不够完善,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应该进一步扩建和改善,提高居民的居住体验。
5. 结论这个居住区的设计案例在多样性、景观设计和交通配套等方面表现出色,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规划设计的小区可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保护城市资源。
本报告将以某小区规划设计案例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项目背景本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某市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计划建设住宅楼共计20栋,总户数1000户。
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并进入施工阶段。
设计理念该小区规划设计以“人文关怀,生态环保”为设计理念,旨在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绿色环保的住宅小区。
设计团队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空间的美感和功能的合理性。
分析与评估整体布局项目整体呈现出低密度、高绿化的特点。
不同楼栋之间保留了足够的距离,以保证居民的隐私和居住质量。
小区中心设计了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商业区、健身中心、图书馆等,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
小区四周环绕了绿地公园,提供了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
建筑设计住宅楼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风格,外立面采用清水混凝土和玻璃幕墙的组合,在保证采光和通风的同时,也提升了小区整体的美观度。
楼栋间设置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的出行。
绿化设计小区内部的绿化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养生需求。
设计团队增加了大面积的绿化带,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卉,使小区呈现出一片绿意盈盈的景象。
并在小区内设置了多个休闲花园和游乐设施,提供了宜人的休闲空间。
交通规划小区内设置了多条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进行健身和通勤。
小区外部连接了公交站点和地铁出入口,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在小区四周划定了停车位,解决了居民的停车问题。
公共设施综合服务中心是小区内最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它集合了商业区、健身中心、图书馆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此外,小区内还设置了儿童乐园、智能快递柜和垃圾分类回收站等设施,方便居民的生活。
环保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
在绿化设计中,采用了天然的植物和花卉,避免使用有毒的化学草坪和植物;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节能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在交通规划中,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居住区规划设计调研报告(合集)第一篇:居住区规划设计调研报告居住区调研报告调研时间:调研地点:南京将军大道托乐嘉小区南京花神大道阅城国际花园调研人员:报告人:内容方法:经过我们实地考察研究,并对小区内的个别住户的访问调查,物业以及网上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得出的结果。
目的:通过对于不同层次小区的的调查研究及其对比分析,要增进对于住宅小区结构的熟知程度,总结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加深了解人居环境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意义。
一、托乐嘉A.小区介绍:托乐嘉街区位于将军北路,玛斯兰德的对面。
项目是纯公寓型住宅区,占地面积654亩,7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使托勒嘉街区在江宁乃至南京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大盘,开发周期3-4年。
在别墅云集的将军路上,托乐嘉街区是纯公寓型的住宅区,以小高层为主,辅有少量多层,小区内建有大型的中央公园,并有和周边楼盘共用的幼儿园、小学、商业中心等配套建设。
该项目的特点在于建设开放式的街区化生活。
对于居住此地的居民而言,将军路沿线的配套设施能否同步建立是最为关注的,托乐嘉街区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此地区的配套建设。
托乐嘉街区聘请国际著名的泛亚易道机构,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力求最大的参与性和互动价值,期望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让居民与环境和谐互动的戏剧性景观场景。
项目还全方位的引进了一种国际化的社区文化—“俱乐部制生活模式”,以托乐嘉国际俱乐部为核心,建立一系列的托乐嘉生活俱乐部,其中包括运动俱乐部、宠物俱乐部、夕阳俱乐部、商业俱乐部等等,围绕着核心街区的小镇生活,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
项目地处江宁区景色宜人的翠屏山下,自然天成的区域环境,十公里优尚生活圈。
翠屏山、将军山、牛首山、雨花台等,自然生态景环绕四周。
项目总占地面积654亩,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一期共开发17栋小高层,总体规划以流动性的空间布局、分割形成功能与景观、社会活动与生活居停的巧妙融合。
强调社区开放性、交流性、国际化的特质。
重庆居住区调研案例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重庆市某居住区进行调研,分析了该居住区的建设情况、居民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居住区的舒适度和居民的幸福感。
1. 引言居住区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质量。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居住区的建设情况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选取了重庆市某居住区,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该居住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该居住区的建筑和环境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其次,我们对该居住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对居住区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我们还与该居住区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该居住区的规划和管理情况。
3. 调研结果根据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 建筑与环境:该居住区的建筑多为高层住宅,整体建设规模较大,绿化率较高。
然而,部分建筑存在维修不及时、环境卫生不达标等问题。
- 居民生活状况:居民生活条件较好,配套设施齐全。
但是,居住区周边交通不便,缺乏公共停车场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出行。
- 管理情况:居住区的管理部门在保洁、安全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仍存在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够及时等问题。
4. 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对该居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建筑与环境问题:建筑维修不及时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环境卫生不达标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 交通问题:周边交通不便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可能增加他们的时间成本。
- 管理问题:管理不到位和服务不够及时会降低居民满意度,降低整个居住区的品质。
5. 改进建议基于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建筑与环境改进:加强对建筑的定期维修和检查,确保居民的安全和居住环境的卫生。
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 交通改进:在居住区周边增设公共停车场,提高交通的便利性。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报告标题: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居住区规划情况,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改善居住区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1. 线下调研:实地考察多个居住区,观察其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配套设施等情况;2. 网上调研: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居住区的规划文件、人口情况以及居民反馈等信息;3.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给居住区的居民,了解他们的满意度和建议。
调研结果:1. 规划布局:部分居住区的规划布局不合理,存在车辆流量拥堵和公共空间缺乏的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活动;2. 建筑设计:部分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过于单一和单调,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导致居民生活环境不够舒适;3. 配套设施:部分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公园、健身设施和商业服务等方面的缺失,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4. 环境质量:部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较差,存在噪音扰民、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改进措施: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规划布局:优化交通流线,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例如增设步行道和公园等,提升居住区的通行性和舒适度;2. 建筑设计:鼓励多样化的建筑设计,注重人性化布局和舒适度,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等;3. 配套设施:加大对居住区配套设施的投入,建设公园、健身设施和社区商业中心等,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服务;4. 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垃圾处理和噪音管理的力度,提升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结论:通过对居住区的规划调研,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希望相关部门能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居住区的规划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居住区规划调研报告精选2篇(二)【居住小区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22年3月1日至3月15日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居住小区的基本情况、居民生活需求、社区服务配套等方面,为小区改善提供参考。
居住区案例调研报告调研对象:南昌市洪客隆英伦联邦调研时间:2014年3月小组成员:朱东阳,文康静,毛张宁指导老师:李辉引言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它远远超过了单纯地工程技术范畴,并且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的存在与城市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上,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实是出发,解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问题。
设计规划区位洪客隆英伦联邦傲踞江西省唯一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昌北经济开发区的核心腹地以及洪都大桥桥头,并紧邻昌九高速,距离昌北国际机场仅19公里,便捷通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使洪客隆英伦联邦成为昌北、红谷滩、老城区以及机场空港区的中心枢纽。
规划设计定位定位为“55万㎡·纯正英伦·都会联邦体”的洪客隆·英伦联邦将与南昌昌北国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构筑昌北的政治商业中心,进一步扩充南昌城市中心的整体格局、加速城市一体化进程。
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彻底改变昌北多年来没有商业中心的局面,为昌北经济开发区和高校园区带来同步国际、时尚缤纷的大都会中心生活。
洪客隆·英伦联邦规划用地215亩,总建筑面积约55万㎡,是洪客隆地产实力打造的城市综合体跨越升级巨作——都会联邦体,项目囊括比肩全球的16万㎡世界级旗舰商业、26万㎡高端英伦住宅、五星级奢配酒店、精品公寓、国际影城、高端餐饮名店、高级幼儿园、综合健身会所等多元巅峰业态,是昌北最大的高规格、高品质联邦体项目,将满足整个昌北区域一站式购物体闲、餐饮娱乐的城市生活需求。
交通环境分析洪客隆英伦联邦西临桃苑大道,北临枫林大道。
并且该地区交通便利,有多路公交车直达老城区。
其中,232、211、304、517路至昌北管委会直达洪客隆英伦联邦;213路、214路至环球公园下车,步行5分钟;另有124、223、240路等直达下罗站后步行5分钟;整个小区的绿化率达到25%,并且周边绿化率高。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一、引言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和科学管理,能够满足居民对住房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提高居住区的宜居性和品质。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居住区规划案例的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相关经验教训。
二、背景介绍该居住区位于某中型城市的郊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计划容纳约5000户居民。
该区域原为农田,规划前存在一些自建房和杂乱建筑,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缺乏公共设施和便利配套服务。
三、规划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规划,打造高品质的住宅区,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2. 原则: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宜居可达、绿色节能、社区共享。
四、规划内容和特点1. 地块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条件,将地块划分为几个不同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空间和绿地带等。
2. 住宅设计:采用多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供多种户型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 交通规划:设计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步行道路,保证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4. 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规划建设学校、幼儿园、医疗中心、商场等公共设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 绿化和环境保护: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6. 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场所,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案例分析1. 成功之处:(1)规划思路科学合理,兼顾了社会需求和环境保护,使居住区成为宜居的优质社区。
(2)注重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3)交通规划合理,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4)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经验教训:(1)规划前要充分了解区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规划符合实际情况。
(2)注重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3)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用地效率,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