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式触摸屏结构和实现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129.23 KB
- 文档页数:2
电阻式触摸屏的原理与应用1. 电阻式触摸屏的原理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常见且普遍应用于各种设备的触摸屏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电阻效应,通过在触摸屏表面放置两个透明的导电层,并在两层之间施加电压来实现触摸操作。
1.1 电阻式触摸屏的结构电阻式触摸屏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构成:•透明导电层(ITO薄膜):透明导电层是电阻式触摸屏的最外层,通常由氧化铟锡(ITO)薄膜制成。
该层能够导电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明性。
•玻璃基板:玻璃基板是放置在透明导电层下方的一层玻璃材料,用于提供触摸屏的结构支撑和稳定性。
•顶层抗划伤玻璃:为了保护触摸屏,通常在透明导电层上方加上一层抗划伤的玻璃层,使触摸屏更耐用。
•底层导电层(ITO玻璃):底层导电层位于玻璃基板上方,也是由导电性好的材料制成。
与顶层透明导电层形成一个电阻网络。
•间隔层:在透明导电层和底层导电层之间,放置有一个绝缘层,起到隔离导电层和导电层的作用。
1.2 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基于触摸时两个导电层之间的电阻变化。
当没有触摸屏时,导电层之间通过应用的电压,形成一个均匀的电阻分布。
当用户触摸屏幕时,手指会在触摸区域施加压力,导致导电层间的电阻发生变化。
触摸区域的坐标计算是通过测量屏幕四个角上的电压来实现的。
根据这些电压值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触摸位置的坐标。
1.3 电阻式触摸屏的优缺点电阻式触摸屏有以下几个优点:•较高的精确度:电阻式触摸屏在精确度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可以实现细小物体的精确定位和操控。
•支持手写笔操作:相比其他触摸屏技术,电阻式触摸屏可以支持手写笔操作,并可以检测到细小的笔尖压力变化。
•较低的成本:相对于其他触摸屏技术,电阻式触摸屏的制作成本较低,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然而,电阻式触摸屏也存在一些缺点:•需对物体施加压力:由于电阻式触摸屏的原理,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进行触摸操作,这对一些特殊场合或特殊人群可能会造成不便。
•较厚的触摸屏结构:相比其他触摸屏技术,电阻式触摸屏的结构较厚,这可能会增加设备的整体厚度。
触摸工作原理
触摸技术是一种通过触摸平面或装置来完成交互和操作的技术。
触摸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电阻式触摸:电阻式触摸屏由两层导电薄膜组成,触摸时两层薄膜接触产生电阻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确定触摸位置,从而实现交互。
2. 电容式触摸:电容式触摸屏上覆盖了一层导电层,在触摸时人体的电荷改变了导电层上的电场分布。
通过检测电荷的变化来确定触摸位置,从而实现交互。
3. 表面声波触摸:表面声波技术将声波传输到触摸屏的边框上,当触摸屏上有物体触摸时,声波会产生散射。
通过检测散射的位置和时间差来确定触摸位置,从而实现交互。
4. 光学红外触摸:光学红外触摸技术使用红外线传感器和发射器构成一个网状的红外线光栅。
当物体触摸屏幕时,会导致红外光的切断或散射,通过检测光的变化来确定触摸位置,从而实现交互。
这些触摸工作原理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随着技术的发展,触摸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直观的交互方式。
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常见的触摸屏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层透明导电膜之间的电阻变化来检测触摸位置。
电阻式触摸屏由上下两层透明导电膜组成,上层膜为ITO薄膜,下层膜为玻璃或PET基板上的ITO薄膜。
当手指或触控笔接触到上层膜时,上层膜和下层膜之间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被控制器检测到并转换成坐标信息。
电阻式触摸屏的控制器通常采用四线或五线结构,其中四线结构包括两条X轴线和两条Y轴线,五线结构则在四线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接地线。
控制器通过对X轴和Y轴线的电压变化进行检测,可以确定触摸点的坐标位置。
电阻式触摸屏的优点是价格相对较低,且可以使用手指或触控笔进行操作。
但是由于其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因素。
总的来说,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常见的触摸屏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层透明导电膜之间的电阻变化来检测触摸位置。
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其价格相对较低,且可以使用手指或触控笔进行操作,因此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触摸显示屏原理结构及其制造工艺触摸显示屏是一种现代化的显示技术,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和电子信息设备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触摸显示屏的原理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一、触摸显示屏的原理结构触摸显示屏通过人体或物体与屏幕表面的物理接触来实现输入和交互操作。
触摸显示屏的主要原理有电容式触摸、电阻式触摸、红外线触摸和声波触摸等几种。
1. 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触摸技术。
它由触摸感应层和显示层构成。
触摸感应层通常由两层导电材料构成,当人体或物体接触到屏幕表面时,触摸感应层会感应到电荷变化,并向控制电路发送信号。
通过分析信号变化,电容式触摸屏可以确定触摸位置。
2. 电阻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采用两层导电薄膜层,两层薄膜之间采用绝缘层隔开,当压力作用于屏幕时,两层导电薄膜会接触并形成电路,电流通过后可以确定触摸位置。
电阻式触摸屏相对较便宜,但不如电容式触摸屏灵敏。
3. 红外线触摸屏:红外线触摸屏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和红外线光栅组成,当触摸物体遮挡了红外线光栅时,传感器会检测到变化并确定触摸位置。
红外线触摸屏可以识别多点触摸,但对环境光线干扰较大。
4. 声波触摸屏:声波触摸屏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感应触摸物体发出的声波,并分析声波的反射时间和强度来确定触摸位置。
声波触摸屏对外界光线干扰较小,但对环境噪音敏感。
二、触摸显示屏的制造工艺触摸显示屏的制造工艺包括玻璃基板处理、膜层加工和封装等步骤。
1. 玻璃基板处理:触摸显示屏通常使用玻璃基板作为屏幕的基本结构。
首先,对玻璃基板进行切割和打磨,以获得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然后,在玻璃表面涂上导电材料,如透明导电氧化物(ITO)。
2. 膜层加工:膜层加工是触摸显示屏制造的关键步骤之一。
膜层加工包括导电膜层和绝缘膜层的制作。
导电膜层通常使用ITO 或金属材料,绝缘膜层则使用有机材料。
这些膜层会通过特殊的蒸发、喷涂或蚀刻工艺附着在玻璃基板上。
电阻式触摸屏工作原理很多LCD模块都采用了电阻式触摸屏,这些触摸屏等效于将物理位置转换为代表X、Y坐标的电压值的传感器。
通常有4线、5线、7线和8线触摸屏来实现,本文详细介绍了SAR结构、四种触摸屏的组成结构和实现原理,以及检测触摸的方法。
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传感器,它将矩形区域中触摸点(X,Y)的物理位置转换为代表X坐标和Y坐标的电压。
很多LCD模块都采用了电阻式触摸屏,这种屏幕可以用四线、五线、七线或八线来产生屏幕偏置电压,同时读回触摸点的电压。
过去,为了将电阻式触摸屏上的触摸点坐标读入微控制器,需要使用一个专用的触摸屏控制器芯片,或者利用一个复杂的外部开关网络来连接微控制器的片上模数转换器(ADC)。
夏普公司的LH75400/01/10/11系列和LH7A404等微控制器都带有一个内含触摸屏偏置电路的片上ADC,该ADC采用了一种逐次逼近寄存器(SAR)类型的转换器。
采用这些控制器可以实现在触摸屏传感器和微控制器之间进行直接接口,无需CPU介入的情况下控制所有的触摸屏偏置电压,并记录全部测量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线、五线、七线和八线触摸屏的结构和实现原理,在下期的文章中将介绍触摸屏与ADC的接口与编程。
SAR结构SAR的实现方法很多,但它的基本结构很简单,参见图1。
该结构将模拟输入电压(VIN)保存在一个跟踪/保持器中,N位寄存器被设置为中间值(即100...0,其中最高位被设置为1),以执行二进制查找算法。
因此,数模转换器(DAC)的输出(VDAC)为V REF的二分之一,这里V REF为ADC的参考电压。
之后,再执行一个比较操作,以决定VIN小于还是大于VDAC:1. 如果VIN小于VDAC,比较器输出逻辑低,N位寄存器的最高位清0。
2. 如果VIN大于VDAC,比较器输出逻辑高(或1),N位寄存器的最高位保持为1。
其后,SAR的控制逻辑移动到下一位,将该位强制置为高,再执行下一次比较。
手机触屏的原理
手机触屏的原理是通过将触摸手指或者触摸笔的位置转换为电信号来实现的。
手机触屏通常有两种主要的工作原理:电阻式触摸和电容式触摸。
1. 电阻式触摸屏原理:
电阻式触摸屏由两层玻璃或薄膜之间夹有一层微薄的玻璃或薄膜的透明导电层构成。
当手指或者触摸笔触摸屏幕时,导电层会形成一个紧密的电路。
这时,触摸屏会根据导电层的电流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通过测量两层导电层间的电阻变化,将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系统会计算出具体的触摸位置。
2. 电容式触摸屏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由玻璃或者薄膜上覆盖一层导电Indium Tin Oxide (ITO) 材料构成。
ITO导电层在触摸面板上形成电容,
当手指或者触摸笔靠近导电层时,会改变触摸屏上的电场分布,导致电容值的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电容变化,系统就可以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电容式触摸屏可以通过多点触控技术来实现多个触摸点的精确控制。
以上就是手机触屏的两种主要工作原理,通过感应触摸点的位置,手机可以实现用户交互和操作。
这一技术在现代智能手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和演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触摸体验。
电阻触摸屏原理
电阻触摸屏是一种常见的触摸屏技术,它主要由两层透明导电层构成。
这两层导电层之间有一定的隔离距离,并被绝缘材料隔开,形成一个电容。
当手指或者触摸笔等物体触摸到电阻屏幕表面时,会在触摸点上形成一个微小的电流。
这种电流可以通过电阻触摸屏上的控制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电阻触摸屏上的控制器通常是一个小型的芯片,它负责接收触摸点的电流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坐标信息。
电阻触摸屏的原理是基于电流分压原理。
当手指触摸到屏幕表面时,导电层之间的电阻发生变化,导致触摸点附近的电流分布发生改变。
通过检测这种电流变化,控制器可以确定触摸点的精确位置。
由于电阻屏幕本身的结构特点,电阻触摸屏在一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电阻触摸屏需要物体与屏幕表面直接接触才能实现触摸,因此需要用手指或者特制的触控笔进行操作。
其次,电阻触摸屏对触摸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灵敏度较低,可能会导致误触情况的发生。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电阻触摸屏在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仍然得到广泛使用。
例如,在工业控制设备、医疗仪器等领域中,电阻触摸屏由于其较为坚固的结构和较高的可靠性,被认为是一种比较适合的选择。
手机触屏工作原理
触屏技术原理是通过感应用户触摸位置的一种技术,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手机触屏工作原理:
1. 电阻式触摸屏工作原理:
电阻式触摸屏通过两层透明导电膜之间的绝缘点实现触摸操作。
当用户触摸屏幕时,上下两层导电膜会接触并形成一个点,从而改变了此处的电流。
控制器检测到这个变化,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电阻式触摸屏的优点是可以使用任何物体触摸,但是由于结构复杂,会影响显示效果。
2. 电容式触摸屏工作原理:
电容式触摸屏是基于触摸物体的电容改变原理。
触摸屏表面覆盖一层导电的传感电极,当用户触摸屏幕时,人体带有电荷,会在传感电极和物体之间形成一个电容。
触摸屏控制器通过对传感电极施加电流,测量不同区域的电容值,从而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电容式触摸屏响应速度快,适合多点触控,但是只能通过导电物体触摸。
这是两种最常见的手机触屏工作原理,根据具体产品和技术进步,还会有其他类型的触屏技术出现。
电阻式触摸屏工作原理
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常见的触摸屏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电阻效应,实现对触摸位置的检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
电阻式触摸屏由两层特殊涂层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这两层彼此平行但不直接接触。
一层位于屏幕上方,另一层位于底部。
这两层称为感应层和载流层。
当没有触摸屏幕时,系统中的控制器向载流层的四个角施加电流,并测量在感应层的四个角产生的电压。
由于载流层和感应层没有直接接触,所以感应层的电压较低。
当用户触摸屏幕时,手指或其他导电物体会导致感应层和载流层之间发生电流。
这个电流会在触摸位置附近集中,并且会改变感应层的电压分布。
控制器能够通过测量感应层上四个角的电压变化,确定触摸位置。
它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所需测量电流的大小,并使用触摸位置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来确定具体的触摸点。
通过这种方式,电阻式触摸屏能够实现对触摸位置的准确检测。
然而,它对压力敏感,需要用户用一定的压力来触摸屏幕。
另外,这种触摸屏无法实现多点触控,只能实现单点触控。
总结起来,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阻效应,通过测量感应层和载流层之间的电流变化来确定触摸位置。
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压力敏感且无法实现多点触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