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论文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成绩:中国矿业大学2015-2016(2)年度《形势与政策》期终考查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浅谈作者:万良学院:安全学院学号:16155277中国矿业大学二○一六年六月大学生就业形势浅谈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分配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择业转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新的就业机制。
而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改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不仅关系到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在认真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之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现在的就业形势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应对就业难等问题作一粗浅的谈论。
近日在南京多家高校展开问卷调查,超过一半的南京毕业生觉得没那么难,也有部分人觉得求职不易,是因“求职者多、竞争压力大”,还有“工资待遇不合适”和“适合职位少”等。
期望月薪:超五成人希望“5000-8000”求职过程中,南京高校毕业生最优先考虑的是什么呢?调查显示,37.1%的毕业生把“个人发展机会”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薪酬与福利”位列第二位,占比30%,此外,还有人会考虑单位性质和家庭期望。
工资收入还是大家很关心的因素,至于期望待遇,54.3%的毕业生期望的工资水平为5000-8000元,35.7%的毕业生期望3000-5000元。
另外希望待遇在3000元及以下的毕业生为零,有8.6%和1.4%的毕业生将8000-10000元和10000元以上作为期望工资水平。
择业首选地:六成人选东部城市之前也有求职网站调查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更关注南京、杭州等新一线城市。
而南京调查队对南京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61.4%的毕业生认为东部城市是理想的工作地点,40.0%的毕业生将上海作为重点择业城市,34.3%的毕业生将中部大中城市纳入考虑。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考查课(论文)封面本科考查课设计(论文)题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曹俊职称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论文提交日期前言:在前言中,应该概述广告策划的目的、进行过程、使用的主要方法、策划书的主要内容,以使广告客户可以对广告策划书有大致的了解。
正文:第一部分:市场分析这部分应该包括广告策划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市场分析的全部结果,以为后续的广告策略部分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
一、营销环境分析1、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中宏观的制约因素。
(1)企业目标市场所处区域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的经济形势总体的消费态势产业的发展政策(2)市场的政治、法律背景: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政治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市场?是否有有利或者不利的法律因素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广告?(3)市场的文化背景企业的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有无冲突之处?这一市场的消费者是否会因为产品不符合其文化而拒绝产品?2、市场营销环境中的微观制约因素。
企业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产品的营销中间商与企业的关系3、市场概况。
(1)市场的规模:整个市场的销售额市场可能容纳的最大销售额消费者总量消费者总的购买量以上几个要素在过去一个时期中的变化未来市场规模的趋势(2)市场的构成:构成这一市场的主要产品的品牌各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的品牌与本品牌构成竞争的品牌是什么?未来市场构成的变化趋势如何?(3)市场构成的特性:市场有无季节性?有无暂时性?有无其他突出的特点?4、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1)机会与威胁(2)优势与劣势(3)重点问题二、消费者分析1、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态势。
现有的消费时尚各种消费者消费本类产品的特性2、现有消费者分析。
(1)现有消费群体的构成:现有消费者的总量现有消费者的年龄现有消费者的职业现有消费者的收入现有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现有消费者的分布(2)现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购买的动机购买的时间购买的频率购买的数量购买的地点(3)现有消费者的态度: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对本品牌的偏好程度对本品牌的认知程度对本品牌的指名购买程度使用后的满足程度未满足的需求3、潜在消费者。
考查课论文内容1、题目自拟,内容与市场营销相关,建议结合具体企业分析研究;2、要求原创;3、字数3000——4000字;4、打印。
考查课论文格式基本要求一、论文的组成论文由封面、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论文装订按以下顺序进行:封面、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二、一般格式和顺序(1)封面:(附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中文摘要:摘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特点,文字要精练.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中文摘要300~400字左右;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3)正文:包括引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①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页前,内容为: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②本论:是论文的主体。
写作内容可因设计、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等。
根据课题的性质,一篇设计(论文)可能仅包含上述的一部分内容。
③结论(最后一章):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使人只要一看结论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要认真阐述自己的创新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4)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的写法世界上有通用的习惯,我国也有国家标准规定,应该遵循,不可杜撰,而且全文应统一,不能混用。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三、论文的书写要求(1)语言表述·毕业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毕业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解释清楚;(2)层次和标题·层次要清楚,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对研究写作的三次考察模板考察模板一:学术论文考察在对研究写作的考察中,学术论文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论文考察模板:1. 引言部分:说明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提出研究问题并给出研究假设,介绍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2. 方法部分:描述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研究对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3. 结果部分:呈现研究的主要结果,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描述性文字进行展示,同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4. 讨论部分:解释和解读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 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贡献,回答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考察模板二:文献综述考察文献综述是一种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评述,也是研究写作中常见的考察形式。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文献综述考察模板:1. 引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说明要综述的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2. 综述部分:根据研究目的和选定的研究题目,按时间顺序或主题相关性进行文献综述,将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类。
3. 分析部分:对文献综述中所包括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研究的方法、样本、发现以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或矛盾之处,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 结论部分:对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进行总结,指出综述结果对于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在贡献,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
考察模板三:实地调研考察实地调研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的研究考察。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地调研考察模板:1. 研究目的和背景:说明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的原因和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2. 调研设计:描述实地调研的设计,包括调研地点、样本和调查方法等。
3. 数据收集和分析:详细描述调研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记录、访谈录音和问卷收集等,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4. 结果呈现与分析:以文字和图表等形式呈现调研结果,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发现调研中的问题和现象。
课程考察论文(设计)工作规范与格式要求一、论文(设计)工作规范(一)结构规范要求1、基本要求(1)论文(设计)要中心突出,内容详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逻辑性强,结构前后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符合要求,文字流畅,结论正确。
(2)篇幅2000字左右.(3)须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4)对论文(设计)中的图表要求整洁、比例适当并要给予适当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表)名,安排于相应位置。
(5)论文(设计)具体打印、排版格式见第二部分格式要求。
2、内容要求(1)标题:简明扼要,体现主题,有概括性;应紧密联系所学专业,反映出专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深度,字数不超过20个字;可根据需要使用主、副标题;所用词语应有助于关键词选定和索引,避免使用生僻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2)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准确概括论文主旨、特点,语言精炼,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在内容上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求词句表达规范,使用正规英语和标准术语。
(3)关键词:是从正文、摘要中抽出的,并在表达全文内容、主题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其关键性作用的名词。
一般要求3-5个,列于摘要段之后。
(4)目录:按四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与正文一致。
(5)正文:包括前言、主体、结论三部分。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阐明研究脉络、研究概况、存在问题等,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背景、理论依据、研究技术要求、应解决问题等,篇幅不宜过长,具体写法没有固定模式,但要求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实事求是。
②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须详略得当,逻辑层次清楚,描述准确,论述有力,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无语病,符合学术论文规范、符合专业研究特点。
要分析问题,阐明观点,反映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③结论:是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主体所作的结束语,总结全文。
要言简意赅,准确完整,概括说明研究情况和价值,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和设想等。
高考考查论文摘要:数形结合是圆锥曲线模块最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在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圆锥曲线问题常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数列等模块结合,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都呈现出新的考查趋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渗透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切实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精神。
笔者以几道高考试题为例,体现高考试题的命题新趋势。
1数列命题新趋势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列试题呈现出新的趋势—以基础知识为基点,纵向考查知识点的联系。
例1(2011安徽理)在数1和100之间插入n个实数,使得这n+2个数构成递增的等比数列,将这n+2个数的乘积记为Tn,再令an=lgTn,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bn=tanantana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评析:试题新颖,较为抽象的引入一个项数为n+2的等比数列,不妨设为{tn},其中已知t1=1,tn+2=100,题目引入等比数列{tn}的n+2项之积,联想到等比数列的性质:titn+3-i=t1tn+2(其中1≤i≤n+2),联想到倒序相乘等比数列的各项。
第1问解答:设这n+2个数构成等比数列{tn},这n+2个数的乘积为TnTn=t1t2t3……tn+1tn+2(1)Tn=tn+2tn+1tn……t2t1(2)等比数列性质titn+3-i=t1tn+2(其中1≤i≤n+2),所以(1)式乘(2)式可得:T2n=t1tn+2t2tn+1t3tn…titn+3-i…tn+2t1=100n+2=102n+2所以Tn=10(n+2)所以an=n+2,n≥1。
试题考查学生能否在不熟悉的情境下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下标之和一定,项数之积相等,即符号表示为titn+1-i=t1tn(1≤i≤n).在求Tn的过程中,倒序相乘,类似于课本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第2问分析:在第1问求出{an}的通项后,又引入一个新的数列{bn},bn=tanantanan+1=tan(n+2)tan(n+3),b1=tan3tan4,bn=tan (n+2)tan(n+3),我们有必要引入参数k,把bn的前n项和用含有参数k的式子表示出来,即:Tn=∑ni=1bi=∑ni=1tan(i+2)tan(i+3)=∑n+2k=3tanktan (k+1),这时需要联想到三角函数公式:tan1=tan[(k+1)-k)]=tan (k+1)-tank1+tan(k+1)tank,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tanktan (k+1)=tan(k+1)-tanktan1-1,这样就得到列项相加的模型。
调查类型论文标准模板范文(合集15篇)校园白色污染调查报告论文一、引言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
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
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们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同学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
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
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
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况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调查者中,100%的同学都知道白色污染的定义和危害,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的人不买小食品。
这是因为,学生族因为学习等事情,吃饭时间不足,就在食堂买了食品带走吃。
而食品包装袋绝大布分都是塑料制品,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考查论文:写作角度:美丽中国、中国梦、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创新驱动发展等参考材料:1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释3 李克强答记者问写作要求:1 论点鲜明、准确;论据详实、适当;论证深刻、有力;注意论文格式正确;2 必须手写,字迹工整、清晰3 字数不少于2000字交卷时间:2013年5月中旬说明:先交电子版给学委汇总发我批阅,合格后可以手写入答题纸,答题纸按学号顺序排列。
二、论文格式: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对策——谈谈对2013年全国两会精神的理解作者姓名班级,学号,城市,国家,邮编Email: address摘要:本电子文档定义了由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SRP)出版的各种中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的标准文章格式。
文档中定义了标题、作者、单位、摘要、章节标题、正文、图、表、参考文献等元素,并且本文档中各种元素所采用的格式即符合SRP的标准格式。
关键词:模板;格式;SRP;学术会议;论文集1 引言本模板由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SRP)制作,定义了由SRP出版的各种科技会议论文集的标准格式。
本模板用MS Word制作,并被保存为RTF格式,适用于使用MS Word编排论文的作者,为作者提供文章排版的格式规范。
SRP推荐所有向SRP的会议投稿的作者使用本模板,一方面可以方便排版,另一方面可以统一论文集格式并确保所有论文符合SRP的出版规范。
科技论文的各种元素的格式,包括页面空白、分栏、行距、图、表等,均在本模板中被定义。
此外,本文档的格式也严格遵守SRP会议论文标准格式,作者可直接以本文档为例,直观了解论文标准格式。
2 使用须知2.1 纸型本模板仅针对采用A4纸型的会议论文集。
请务必确保您的论文采用A4幅面(21厘米×28.5厘米)进行排版。
2.2 排版规范的完整性本模板可直接用于论文及其文字的编排,有的页边距、栏宽、行距、字体都严格符合规定,请勿修改!尤其是页边距,由于论文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在页眉、页脚添加各种信息,所以所有论文务必确保现有的页边距不被修改,页面空白不被占用。
2017考察论文格式一、文字排版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
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论文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
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3号宋体加粗。
文头上下各空一行。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
占行格式为:作者:×××学校:××× 年级:××× 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答辩组成员:×××(主持人) 职称:×××××× 职称:×××答辩日期:×年×月×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
本科学年论文题目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考查形式院别数信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指导教师王新民班级2007级2班姓名唐甜学号200702410072010 年 6 月20 日目录摘要 (I)一.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考查 (1)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四种)的考查 (1)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考查 (3)四.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的应用 (4)五.方程与函数的综合及实际应用 (5)参考文献 (7)摘要:一元二次方程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以及必考的知识点。
它小到填空﹑选择,大到综合应用的压轴题.可见,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拿下”中考的必然之举.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考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直接形式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得问题,主要表现在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根与系数的关系;一类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要表现在开放性试题,综合应用等试题中.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涉及的考题也更加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罗列出近两年来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考查形式,以供参考.关键词:解法;根的判别式;二次函数;数形结合Abstract: The quadratic equation is a priority in the examination andtests of knowledge points. It is small enough to fill in the blank 、 choice, the finale of big problems to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See, learning a quadratic equation is "down" a necessary move in the examination. Looking around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mathematics questions, the quadratic equation of examine the contents of main types: one is a direct form of test solutions of quadratic equation was the problem, mainly in examining the concept of quadratic equation solution, roots and coefficients ﹑relationship; a class is a quadratic equation for the problem-solving tool, mainly in the open questions, such as integrated application Examinations. This article nearly two years, a Luo Lie Chu quadratic equation in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 of the test in the form of, for reference.Key words:Solution; root discriminant; quadratic function; Number and Shape一.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考查基础知识链接:⑴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ax bx c ++=(,,a b c 是已知数,a ≠0)其中,,a b c 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⑶设0x 是方程20a x b x c ++=的根,则2000ax bx c ++= 例1.(2009年日照)当a 为何值时,22(1)a a y a x -+=-是二次函数?分析:因为要使方程为二次函数,则首先应满足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再则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再利用此条件得出a 的值.解:222a a -+= 得0a =或 1a =当1a =时 二次项系数–10a =,所以要舍去.故解得0a =.评注:此题不仅考察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且还考察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进而需要学生用方程的思想来解题.学生们很容易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隐含条件,为了避免错误,这就要求学生们在遇到类似题时首先应考虑二次项不为0的情况.例2.(2008年山东烟台)已知方程20x bx a ++=有一根是a -,(a ≠0)则下列代数式的值恒为常数的是( )A .a bB .ab C .a b + D .a b -分析:乍看这个二次函数,它含有常数项a ,那么a 一定为常数,但是选项没有此项,则我们应用已知条件将-a 带入原方程再看能有所发现.解:因为-a 是原方程的根,则20a ab a -+=,方程左边约去a 得10a b -+=则1a b -=-,故 a b -为常数﹣1,故应选D 答案.评注: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必使等式成立的问题,其次还考查了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将-a 代入还不够,还要将等式小小的变形才能有所解.即又考查了学生逻辑的迁移能力.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四种)的考查基础知识链接: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归纳为四种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形如2()x a b += (0)b ≥的方程可直接开平方法解,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 a +=x a +=1x a =-+ 2x a =--⑵因式分解法: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ax bx c ++=之后得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的形式;则两个因式积等于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因式至少有一个等于零,用式子表示为:0a b ⋅=则a o =或b =0,反之也成立.⑶配方法:就是通过配方把方程变成()2x m n += (n ≥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当n <0时方程无解.⑷公式法:2x a = 2(40)b ac -≥例3.(2009,新疆)解方程:2(3)4(3)0x x x -+-=.分析:此题可以先将方程展开,再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解:将方程展开后整理得251890x x -+=,这里5,18,9a b c ==-=.所以运用公式法得:18210x ±==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1233,5x x ==.再析:如果此题不用将麻烦的式子展开求解,仔细观察它们是可以提取公因式的.解:原式提取公因式为 (3)(34)0x x x --+=,所以(3)(53)0x x --=,解得 1233,5x x ==.评注: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显然要简单方便的多.公式法是对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适用的,但是这运用公式法运算量较大,需学生有较好的运算水平.例4.(2008年江苏苏州)若220,x x --=的值等于( ).A . 3B .3C 3分析:对于整式求值问题中,一般先将其化简,再用整体代入的方法求代数式的值[1].对于整式 我们进行观察发现由已知中220,x x --=则22x x -= 我们将22x x -=直接代入整式求解. 解:===63==可知,应选择 A 答案.评注:求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时,应该观察分析题目的结构特点,及时的化简代数式,巧妙地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必要的变形,降低求解的难度.例5.(2009年南充)方程(3)(1)3x x x -+=-的解是_____.分析: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解:原方程变形得(3)(11)0x x -+-=.解得123,0x x ==.评注:我们将例3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运用因式分解法运算量较少,而且不容易出错,而求根公式中分子上根号中系数的符号代入运算时容易出错.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特点和题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使解题更简捷.对于例5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x -,产生失根[2].因为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整式,会缩小变量的取值范围.⑴.对一元二次方程先考虑直接开平方法,再考虑因式分解法,最后考虑公式法、配方法.对于二次项系数中含有字母的方程,要进行分类讨论.⑵.一般来说,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等号左边的部分比较容易分解,那么优先选择因式分解.在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中,若b 是a 的偶数倍[3],那么使用配方法比较简单,并且配方法的思想在学习其他数学内容时有广泛的应用.如果上诉方法都不简单时则直接用万能公式法,虽然说它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它的计算量较大,容易出现解题错误,选用此法是无奈之举.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考查基础知识链接: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的根的判别式为24b ac ∆=-,其意义在于不解方程可以直接根据∆判别根的情况.⑴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⑵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⑶当2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根的情况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例6.(日照市) 已知,m n 市关于x 的方程2(1)10k x x +-+=的两个实数根,且满足()()111k m n +=++,则实数根k 的值是 .分析:要求k 的值,由于k 满足①k +1≠0,②240b ac -≥,③()()111k m n +=++1m n m n =+++;所以可以先利用求根公式求出,m n m n +解:因为10)2(1)2(1)x k k k ==+≠++ 所以11m n k +=+,11m n k =+.又因()()111k m n +=++,所以1k m n m n =+++, 即1111k k k =+++,所以()12k k +=,即220k k +-=,解得122,1k k =-=.而由240b ac -≥得()1410k -+≥,即34k ≤-,所以k =-2.评注:对于例6即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又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和根的判别式,可以说多个知识点积于一题.⑴.这里应特别注意要保证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的同时,还必须使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些是不能忽视的.同时在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的方程,要进行分类讨论.⑵.“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等价于240,b ac -≥而不是24b ac ->0.四.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的应用基础知识连接:在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的综合应用主要表现在方程的根与几何的实际问题上,我们是否要排除负根情况或违背常理的情况等.例7.(2009襄樊)如图1,在A B C D 中,AE BC ⊥于E ,A E E B E C a ===,且a 是一元二次方程2230x x +-=的根,则A B C D 的周长( )A.4+ B.12+C.2+ D.212++分析:利用已知求出a 的值,再分别求出各边即可求得周长.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一定为一个正数,则若有负根我们应舍去.解:2230x x +-= 因式分解得(3)(1)0x x +-=,13(x =-舍去),21x =.在A B C DD 1中 AE ⊥BC AE=BE=EC=1 ∴BC=2.由勾股定理得AB C D ===.所以A B C D 的周长为2AB+2BC=4. 评注:此题考查了学生实际应用问题,对于此值是否能为负值是学生们在解此题的一个潜意识.所以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去培养学生的这种潜意识去理解出题人的本意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8.(2009 黄石)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212350x x -+=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4B .12C .12或14D .以上都不对分析:对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果方程的根满足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则我们也应该将负值舍去.解:212350x x -+= 因式分解得1(7)(5)0,7x x x --== 25x =因为对于17x =时,三角形各边分别为3,4,7 而3+4=7 不满足三角形性质应舍去,而25x = 满足,所以三角形周长为4+3+5=12.故选B .五.方程与函数的综合及实际应用基础知识连接:方程与函数的综合应用考查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数形结合[4]的思想等.方程与实际应用的考查在于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再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解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桥梁性的关键作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为:①省题②设元(未知数)③找等量关系④列代数式、列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⑦答案.例9.(2008芜湖)在抗震救灾活动中,某厂接到一份订单,要求生产7200顶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后来由于情况紧急,接收到上级指示,要求生产总量比原计划增加20%,且必须提前4天完成生产任务,该厂迅速加派人员组织生产,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720顶,请问该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顶帐篷?分析: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本题的等量关系为:实际每天生产的帐篷数—原计划每天生产的帐篷数=720.解:设实际需要x 天完成生产任务,根据题意得:7200(120%)72007204xx ⨯+-=+化简得:121014x x -=+.12(4)10(4)x x x x +-=+,整理得22480x x +-=,解得:126,8x x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7200(1+20%)/6=1440(顶).评注:此题只要先将等量关系找出,列出方程,再用适当的解法解出解;当然生活实际天数不能为负.例10.(2009 北京市)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10x x k ++-=有实数根,k 为正整数.(1)求k 的值;(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x 的二次函数2241y x x k =++-的图象向下平移8个单位,求平移后的图象图像的解析式; 图 2(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12y x b b k =+<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 的取值范围.⑴有实数根等价于0,∆≥∆而不是>0;⑵根据图像我们可以大概画出直线12y x b =+(b <)k 在什么范围内与函数图像只有两个交点;解:(1)由题意得,168(1)0k ∆=--≥.∴3k ≤.∵k 为正整数,∴123k =,,. (2)当1k =时,方程22410x x k ++-=有一个根为零;当2k =时,方程22410x x k ++-=无整数根;当3k =时,方程22410x x k ++-=综上所述,1k =和2k =不合题意,舍去;3k =符合题意. 当3k =时,二次函数为2242y x x =++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2246y x x =+-.(3)设二次函数2246y x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则(30)A -,,(10)B ,.依题意翻折后的图象如图3所示. 当直线12y x b =+经过A 点时,可得32b =; 当直线12y x b =+经过B 点时,可得12b =-.由图象可知,符合题意的(3)b b <的取值范围为1322b -<<. 图 3结束语近年来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考查,降低了计算了难度,但增加了开放性、增强了灵活性.在对其概念、告诉一根求另一根、求解其中字母的值等是考查的重点.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当0y =时即为一元二次方程,要灵活地掌握方程与函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巧用解题方法才是能够真正攻破一元二次方程的捷径.参考文献[1] 许世文.2008年中考考点[J]:一元二次方程.数学金刊(初中版),2008(12):16-17[2] 李庆社.一元二次方程考点解读[J].语数外学习(九年级),2008(10):30-33.[3] 婓丽群.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解法考点解析[J].名师点拨,2008(5):7-8[4] 李庆社.一元二次方程考点聚焦[J].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09(7-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