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基础知识词语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68
高考语文文言文部分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1.《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鸿门宴》)识别通假字的方法:(1)字义分析法。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
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
例如: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报任安书》)②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分析:①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
②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
“景”通“影”,作状语。
(2)字音分析法。
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例如: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中的“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3)字形分析法。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
例如: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分析:①“被”与“披”,共同的声符是“皮”。
②“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声符。
③“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一、试卷结构本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总分15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0分)1. 语音(5分)2. 词语(10分)3. 句子(10分)4. 语法(5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0分)1. 古诗文阅读(20分)- 古代诗词鉴赏(10分)- 古代散文阅读(10分)2. 现代文阅读(20分)- 记叙文阅读(10分)- 说明文阅读(10分)第三部分:作文(70分)1. 小作文(30分)2. 大作文(40分)二、评分标准(一)基础知识(30分)1. 语音(5分)- 对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掌握正确,每题1分,共5分。
2. 词语(10分)- 对词语的词性、词义、用法掌握正确,每题1分,共10分。
3. 句子(10分)- 对句子成分、句式、句意掌握正确,每题1分,共10分。
4. 语法(5分)- 对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句子类型掌握正确,每题1分,共5分。
(二)阅读理解(40分)1. 古诗文阅读(20分)- 对古代诗词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掌握正确,每题2分,共10分。
- 对古代散文的篇章结构、主题思想、表达技巧掌握正确,每题2分,共10分。
2. 现代文阅读(20分)- 对记叙文的情节、人物、主题掌握正确,每题2分,共10分。
- 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说明内容掌握正确,每题2分,共10分。
(三)作文(70分)1. 小作文(30分)- 表达流畅,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每题10分。
2. 大作文(40分)-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每题20分。
三、评分细则1. 语音部分:每个题目的答案必须正确,否则不得分。
2. 词语部分:每个题目的答案必须正确,否则不得分。
3. 句子部分:每个题目的答案必须正确,否则不得分。
4. 语法部分:每个题目的答案必须正确,否则不得分。
5. 阅读理解部分:每个题目的答案必须正确,否则不得分。
6. 作文部分:根据评分标准对作文进行综合评价,每题的得分由评分标准中的各项得分累加而成。
7. 作文评分细则:- 主题鲜明:10分- 内容充实:10分- 结构完整:10分- 语言流畅:10分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可以确保高考语文试卷的评分公正、客观,有助于选拔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答题技巧词语运用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
“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握词义(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
比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爱好”和“嗜好”这组同义词,“嗜好”是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上比“爱好”重些;(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场面”的范围大;“事情”与“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而“庇护”是贬义的;;如“夸奖”和“夸耀”,“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含褒义色彩,“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是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
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反复。
本次语文高考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总分150分。
具体分值分布如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识记字音、字形、词语(10分)2. 词语辨析与修改(10分)3. 语句衔接与排序(5分)4. 现代文阅读理解(5分)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40分)1. 古代诗歌鉴赏(20分)2. 古代散文阅读(10分)3. 名著阅读(10分)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与鉴赏(50分)1.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2.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3. 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第四部分:作文(30分)二、各部分评分标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识记字音、字形、词语(10分)(1)正确识记字音、字形、词语,每题1分,共10分。
(2)错误识记字音、字形、词语,每题扣1分,扣完为止。
2. 词语辨析与修改(10分)(1)正确辨析词语,每题1分,共10分。
(2)错误辨析词语,每题扣1分,扣完为止。
3. 语句衔接与排序(5分)(1)正确衔接语句,每题1分,共5分。
(2)错误衔接语句,每题扣1分,扣完为止。
4. 现代文阅读理解(5分)(1)正确理解现代文内容,每题1分,共5分。
(2)错误理解现代文内容,每题扣1分,扣完为止。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40分)1. 古代诗歌鉴赏(20分)(1)正确分析诗歌形象、意境、情感,每题2分,共20分。
(2)错误分析诗歌形象、意境、情感,每题扣2分,扣完为止。
2. 古代散文阅读(10分)(1)正确理解散文内容,每题2分,共10分。
(2)错误理解散文内容,每题扣2分,扣完为止。
3. 名著阅读(10分)(1)正确分析名著人物、情节、主题,每题2分,共10分。
(2)错误分析名著人物、情节、主题,每题扣2分,扣完为止。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50分)1.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正确理解文本内容,每题2分,共20分。
(2)错误理解文本内容,每题扣2分,扣完为止。
2.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正确理解文本内容,每题2分,共20分。
微专题三词语一、辨一辨:常见易混实词1.爆发/暴发爆发,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二是指(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
暴发,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二是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
2.变换/变幻变换,动词,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
变幻,动词,不规则地改变,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
3.侧目/注目侧目,动词,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含贬义。
注目,动词,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含褒义,如“引人注目”。
4.沉迷/沉溺/沉浸/沉醉沉迷,动词,深深地迷恋,多含贬义,如“沉迷不悟”。
沉溺,动词,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如“沉溺于酒色”。
沉浸,动词,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沉醉,动词,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如“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5.充裕/充盈充裕,形容词,充足有余,宽裕,如“经济充裕”“充裕的时间”。
充盈,共有两个义项:一是动词,充满,如“泪水充盈”“剧场里充盈着欢快的笑声”;二是形容词,(肌肉)丰满,如“肌肤充盈”。
6.处事/处世处事,动词,处理事务。
处世,动词,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如“为人处世”。
7.处置/处治处置,动词,处理,发落,惩治;对象一般是物。
处治,动词,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人。
8.崇敬/尊崇崇敬,动词,推崇尊敬;一般是指对人和事物的敬仰。
尊崇,动词,尊敬推崇;一般是指对人的尊敬。
9.篡改/窜改篡改,动词,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动词,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比“窜改”词义要重,且含有贬义。
10.防止/防治防止,动词,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如“防止煤气中毒”。
防治,动词,共有两个义项:一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等),如“防治结核病”;二是预防和治理(灾害等),如“防治蚜虫”。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语文成人高考答题技巧一、基础知识部分这部分的题目类型可多啦,像字音字形、词语辨析之类的。
字音字形的题呢,咱平时就得注意积累那些易错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比如说“莘莘学子”的“莘莘”不能读错,好多人都容易读错呢。
词语辨析就得好好理解词语的意思啦,近义词反义词要分得清。
要是遇到那种让你选字填空的,你就把每个字放进去读一下,看哪个通顺。
这部分的分值大概占30%左右,答案就在题目的细节里,多检查几遍就好啦。
二、古诗词部分好多人看到古诗词就头疼,其实没那么可怕。
先看作者是谁,如果是李白,那他的诗大多都是豪放飘逸的风格。
再看注释,要是有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释先把读音和大概意思弄明白。
翻译的时候呢,就按照字面意思先顺下来,再调整语序。
像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写的就是那种很萧瑟的景象,从景物里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愁苦。
赏析的话,就从意境、表达情感、写作手法这些方面入手。
这部分分值大概20%,答案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哦。
三、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有现代文和文言文的。
现代文的话,先把文章通读一遍,大概了解讲了个啥事儿。
然后看问题,再带着问题到文章里找答案。
有些答案是直接能找到的,有些就得自己概括一下。
文言文阅读呢,实词虚词的解释很重要,这就得靠平时积累啦。
像“之”字有好多用法,“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种得记牢。
理解文章意思的时候,把会的字词先串起来,不会的根据上下文猜。
这部分分值占30%左右,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答完整。
四、作文部分作文可是个大头,分值大概占20%呢。
首先立意要准,看到题目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啥。
然后列个简单的提纲,开头怎么吸引人,中间写啥内容,结尾怎么总结升华。
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写的时候就能用上啦。
别写错别字,字体尽量工整,这样阅卷老师看着也舒服。
北京高考语文知识点
语文是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即将参加北京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语文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语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方面介绍北京高考语文知识点。
一、语文的基础知识
1. 词语运用:正确理解词语的词义及用法,学会辨别词义的不同,掌握常见词语的搭配。
2. 句子理解: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的含义,掌握句子成分的功能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语法知识: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如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能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句子的构建和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1. 古文阅读: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文言散文等,理解古文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
2. 古文背诵:熟记经典的古文篇章,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
1. 散文阅读:阅读理解散文作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掌握散文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
2. 小说阅读:阅读小说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四、写作
1. 议论文写作:学会撰写议论文,包括观点陈述、论证和结论总结等,能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文学作品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和形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总结:北京高考语文考试涵盖了词语运用、句子理解、语法知识、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记忆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掌握好语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考语文成绩,也对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高考词语辨析知识点大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高考中,语文试卷的词语辨析题也是一个重要考点。
下面,我们将整理一份语文高考词语辨析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常见动词辨析1. 看、瞧、望这三个词的共同点是指用眼睛观察,但在使用上有一些区别。
看是最常见的词,指用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在所看的对象上;瞧多用于方言和口语中,语气较为轻松;望表示目光远大,用眼睛观察远方。
2. 吃、喝、饮吃是指进食,一般指固体食物;喝指饮用液体食物;饮一般指喝酒或喝流质食物。
3. 穿、戴、戴上、带、带上穿指把衣服穿在身上;戴指戴在头上或戴在指上;戴上和带上都表示把东西戴在身上,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带是指携带某物;带上指在身上携带某物。
二、形容词与副词辨析1. 高、高大、矮、矮小高表示高度大;高大指既高又大;矮表示高度小;矮小指既矮又小。
2. 冷、凉、凉爽、寒冷冷是一般的寒冷;凉是稍微的冷;凉爽指稍凉,但很舒适;寒冷指非常冷。
3. 打、抢、击、敲打是一般用来表示动作的;抢指快速用力地拿取或夺取;击是用力打击;敲表示有规则地轻敲。
三、名词辨析1. 银行、银楼、银社、银座银行是指金融机构;银楼是指珠宝、金银等贵重物品的交易场所;银社是指古代的钱庄,专营兑换货币;银座是指亚洲一些大型购物中心。
2. 学校、大学、学院、学府学校泛指一切教育机构;大学指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学院是指大学或大型企业中的某个教学单位;学府是指有名望的学校。
3. 村庄、村落、乡村、农村村庄是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村落泛指乡村的聚落;乡村是指相对城市而言的地区;农村指农田集中的地区。
四、动词与介词辨析1. 喜欢、爱好喜欢是指对某事物有好感,但不深入;爱好是对某方面有较深兴趣,有一定程度的投入。
2. 担心、忧虑、忧愁担心是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感到忧虑;忧虑是对不确定的情况、困难的处境感到焦虑;忧愁则强调内心的沉重。
高考基础知识词语部分基础试题06-15 0528高考基础知识词语部分同音近义词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5、必须:副词,后跟动词,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后跟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6、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7、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8、不力:不尽力。
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9、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10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11、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12、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3、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 ~地迈着步子”。
14、出身: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
出生:生下来,側重于自然属性,如“~ ~ 于20世纪初”。
15、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稳健”、“为人~ ~”。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 认真,从不马虎”。
16、创建:动词,创立。
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17、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8、伺候[cì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9、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20、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21、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22、大义大道理.如"微言大义".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23.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24.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25. 反映:*反射 *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 *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26、妨害:使受损害。
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27、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
分辨:区分辨别。
28、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29、伏法:依法处以死刑。
服法:认罪。
(“伏罪”、“服罪”是同义词)30、伏帖:*心里舒服 *顺从服帖:*顺从 *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
伏贴:紧贴在上面,动词。
如“~ ~在他身上”。
(辨:表示顺从、驯服时,服帖、伏帖通用。
但表示舒坦时用伏帖,表示妥当时用服帖,如“把事情办~ ~”。
31、扶养:扶助、供养。
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
抚养:爱护并教养。
用于长对幼。
(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35、感奋:因感动、感激而兴奋、奋发。
感愤:有所感触而奋慨。
36、个别:单个,极少数。
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
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37、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
(辨:表示武术用“功夫”,在时间和本领上两词通用,但“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或造诣。
)38、过度:形容词,过分。
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阶段。
39、轰然:大声。
哄然: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40、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洪大:声音大而响亮。
41、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着重指衣着;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着重指头部、手部;42、涣然:消散、消失。
如“涣然冰释”。
焕然:光彩焕发。
如“光彩焕然”。
43、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煌煌:光彩夺目、盛大醒目,如“煌煌数百万言”、“灯光煌煌”。
44、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45、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
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46、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47、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
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48. 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
简截:说话作文直了当,不拐弯抹角。
简捷:*同“简截” *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50. 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置上的偏差和错误。
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
教正:客套话,让人指教。
51. 入骨三分:只用于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
入木三分:既用于反面揭露,又用于对正面事物的议论深刻。
52. 申明: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
声明: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
(名词、动词)53. 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胜地:名胜之地.54. 时世:时代或社会。
如“ ~的变迁” 、“艰难~”.时势:时代潮流或趋势.如“为~所迫” 。
55. 实验: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际验证。
试验:对某事物的结果、性能进行试探观察。
56. 十足(1)成份纯(2)十分充分.实足确实足数,如“分量~”“~年齡”“~250人”。
57. 熟悉侧重知道得详岣细、清楚,多适用于知识.熟习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58. 题材作品的材料內容.体裁作品的表现形式.59. 提词给演员提示台词.题词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60. 体形身体形状如“体形勻称“ .体型身体类型,如特殊体型。
61. 停止不再进行.停滞受阻碍而不能順利发展。
如”~不前”.62. 提名被定为侯选人.题名写上姓名。
63. 推托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推脫推卸、推辞;推卸责任、错误等,侧重推的结果.64.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蛻化(1)由动物蛻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如”由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
(2 )变质、腐化堕落。
如”~变质” 。
65. 委曲(1)曲折,如”河流~” (2 )事情的底细.委屈受到不应有做待遇而心里难过.66. 无礼如“傲慢~” 、“怠慢~”无理如“~取闹” “~拖延” “~摧残”67. 降伏使驯服.主语为使別人順从的人.降服:驯服、投降。
主语为屈服的人。
68. 萧萧风声、马嘶声、草木摇落声.潇潇风雨急骤或飄落.69. 协调形容词侧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还可以作动词用。
谐调侧重比刚例勻称,常用于声音、顏色、氣氛等。
70. 心律心臟跳动的节律,如心律不齐。
心率心臟跳动的頻率,如心率太快.71. 刑罚依照刑法对违法者施行的强制处分。
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72.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凡说“同等~ `~”一定是“学力”。
学历学习经历,指持有何级学校的文凭.73. 迅急快而急迫.迅疾仅指速度快。
74. 徇情为情自杀。
殉情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
75. 严整队伍严肃整齐,管理或书画布局严谨。
严正:立场态度严肃正当。
76. 扬扬 ~~得意、沸沸~~ 、纷纷~ ~ 、喜气~~①凯旋地,胜利地(得意扬扬)②满足地,自觉地;得意的样子(扬扬自得意色扬扬。
――清?方苞《狱中杂记》裘马扬扬。
――《聊斋志异?促织》)③心情愉快的样子(意气扬扬。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洋洋~~得意-~~洒洒、~~大观、喜气~~ 。
①形容众多或丰盛(洋洋万言)②盛大(河水洋洋)③广远无涯(牧野洋洋)④美善(声蔼洋洋)(洋洋德音)⑤喜乐(喜气洋洋其喜洋洋者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⑥形容声音响亮(钟磬洋洋流水声洋洋)77. 一齐同时各自发出。
(遍地的春花同心花一齐开放)一起一地发生或合到一地.(我们的思潮同春潮一起翻滾)78. 疑义可疑之处,疑惑不定的含义。
异议不同的意见或议论。
79、以至(1)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2)表示上文情况的结果。
以致:表示上文情况造成的不好的結果。
80. 意气(1)意志气概, 如~~风发(2)志趣性格 ,如~~相投(3)主观情绪 ,如~用事义气: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81. 看中:经过观察,感到满意,不能加很字。
看重:看得起,看得很重要,可以说成很看重82. 意旨:意图,意向 ,目的。
意志: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
83. 隐晦意思不明显隐讳:隐瞒不说84. 盈利:中性,獲取利润。
营利:贬义,谋取私利。
85. 幽雅:环境幽静雅致。
优雅:举止言谈有风度。
86. 允许:应允并许可。
容许:容忍许可。
87. 不止表示数量茫围超出不只:常同“还有” “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88. 淡薄:①不浓厚(雾逐渐淡薄了)②因淡忘而印象模糊(印象淡薄了)③清贫(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
——《红楼梦》)④冷淡,不亲密(感情淡薄)淡泊:①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②家道清贫(家私产业,仍是祖宗流传的,甚是淡泊。
——《梼杌闲评―明珠缘》)89. 防备:为应付攻击或避免伤害预先作好准备。
防范:戒备;防备。
90. 误解:①理解得不对②错误的理解曲解:①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②稍稍消解91. 甄别:审查辨别;考核鉴别。
鉴别:通过仔细观察加以辨别。
92. 漫游:随意游玩周游:到各处游历;走遍93. 消失: [事物] 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例如:乳酪消失得无影无踪小李消失在雨幕中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例如:随着时间的消逝94. 大事∶①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②总的形势③大力从事;大规模从事大肆:毫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95. 违反:不符合;不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