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7
湖北工程学院2023年专升本《经济学基础》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十三章,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和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核。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准确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要求能够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二、考试方法和时间:考试方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三、考试题型大致比例:选择题:30% ;判断题20%;填空题:10% ;名词解释:20% ;简答题:20% ;试卷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考核内容涵盖教材的十三章内容,主要集中在每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识记,以及相关理论的分析运用。
第一章走进经济学识记: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市场与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三大假设;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理解:1、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3、掌握经济学的三大假设第二章市场价格机制识记: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理;供给、供给函数、供给定理;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供给弹性的含义;点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理解:1、掌握需求的涵义、需求定理2、掌握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素3、掌握供给、供给函数、影响供给量变化的因素、供给定理4、掌握均衡价格概念,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5、理解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含义、区别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类型7、掌握厂商的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识记: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理解:1、掌握总效用、边际效用含义2、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掌握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4、掌握消费者剩余5、掌握无差异曲线、消费预算线的特征6、掌握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第四章生产者要素投入分析识记: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收益;内在经济,外在经济理解:1、掌握生产函数概念2、掌握三种产量曲线及生产的三个阶段3、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原理4、掌握产量、成本既定时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五章成本与收益识记: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收益与利润理解:1、掌握各种成本的基本概念,明确经济利润与各成本的关系2、掌握短期内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及其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性质关系并加以运用3、掌握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4、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第六章市场与竞争分析识记: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情况,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一级价格差别,二级价格差别,三级价格差别;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均衡;囚徒困境;竞争与垄断理解:1、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状况并加以运用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4、掌握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均衡5、理解一级价格差别,二级价格差别和三级价格差别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识记: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工资、利息和地租理解:1、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2、掌握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生产要素需求的不同3、理解劳动者个人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识记: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互关系;支出法核算GDP;收入法核算GDP;名义GNP,实际GNP的含义理解:1、掌握GDP的含义及其支出核算方法2、掌握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第九章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识记:总供给和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消费、储蓄与投资;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理解:1、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内涵2、掌握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3、理解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内涵4、掌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识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美国经济增长分析、日本经济增长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解:1、掌握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特点2、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3、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失业识记:失业的定义,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影响;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试卷结构、1.名词辨析 约20%2.简答题 约30%3.模型分析及诊断 约50%二考试内容、(一)绪论考试内容1. 变量、参数、数据、样本、模型的基本概念;2.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考试要求1. 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清楚样本与数据、参数与非参数、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区别和联系;2. 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二)简单线性模型考试内容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2. 样本回归函数同总体回归模型的区别。
考试要求1. 了解OLS的基本原理,能够辨别什么情况适合应用回归分析,能够熟练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总体回归参数进行估计和得到符合实际的经济解释;2. 了解样本模型与总体模型的区别与联系,深刻理解T、F、卡方等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推断。
(三)多元线性模型考试内容1. 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古典假定;2. 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OLS法的基本原理和高斯—马尔柯夫定理,了解系数的估计误差与置信区间;3. 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的EVIEWS软件实现。
考试要求1. 能够理解并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般形式,正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 能够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正确的估计;3. 能够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各种统计检验,以及对结果做出合适的经济解释。
(四)多重共线性考试内容1. 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掌握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方法;2. 掌握多重共线性检验修正方法的EVIEWS软件实现。
考试要求1.能够从理论上理解多重共线性的性质和存在的客观性;2.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的多重共线性检验方法;3.能够应用合适的方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补救。
(五)异方差考试内容1.了解异方差性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2.掌握异方差性的检验和修正方法及EVIEWS软件实现。
考试要求1.能够辨别什么是异方差以及异方差的性质;2.能够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3.能够选用合适的方法消除异方差。
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大纲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大纲包括理论知识及实务操作两个部分,下面按照考试科目分别介绍:一、计量基础:1. 基本计量知识:单位制、量纲、误差、不确定度等。
2. 静态特性分析:测量范围、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灵敏度、误差源等。
3. 动态特性分析:时间、频率等信号特征。
4. 测量系统误差:主要来源、矫正方法等。
5. 不确定度分析:评定方法、计算方法及应用等。
二、计量检测:1. 计量系统检定:检定程序、检测方式、检定结果及评定方法。
2. 定量化学分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常见元素等常规分析方法、操作流程及计算方法。
3. 光学检测:颜色、透明度、激光漏斗、光谱分析等检测方法及仪器。
4. 机械检测:各种材料金相检测、硬度测试、磨损试验、强度试验等检测方法及仪器。
5. 环境检测:各种环境因素、噪声、辐射、污染物等的检测方法及仪器。
三、计量器具:1. 电测量器具: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二极管测试仪、万用表等仪器的原理、性能及校验方法。
2. 物理量测量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流量计、热量计、液位计等仪器的原理、性能及校验方法。
3. 化学分析仪器:滴定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仪器的原理、性能及校验方法。
4. 声学测量仪器:声级计、冲击噪声计、声阻抗计、谐波分析仪等仪器的原理、性能及校验方法。
5. 温度测量仪器:热电偶、温度计、红外温度计、热像仪等仪器的原理、性能及校验方法。
四、计量管理:1. 计量经济学:计量管理和技术的经济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2. 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合同管理、校验准备及计量装置管理等。
3. 认证审核:认证审核基本知识、国际ISO/IEC17025认证要求下载执行的具体要求、审核方法等。
4. 法定检定:法定单位、法定计量标准、法规知识、法定检定机构、检定程序及检定结果等。
5. 绩效评价:计量工作绩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希望以上介绍的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大纲能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综合(微、宏观及计量经济学)考试大纲总分150分,其中微、宏观经济学占120分,计量经济学占30分。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一、考试目的本次考试是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各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微观经济学部分。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微观经济学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是否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否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甄别优秀考生以进一步学习金融学的目的。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和定理,并系统、深入理解整个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和内在逻辑,熟练掌握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工具和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准确、恰当地使用微观经济学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晰、合乎逻辑地表述和分析经济问题。
考生统一用中文答题。
四、考试形式考试形式采用闭卷考试。
试卷结构采用如下题型范围: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
五、考试内容考试重点内容如下1.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定义、预算集的性质、预算线的变动、税收、补贴和配额等经济工具对预算线的影响2.偏好:偏好的定义、偏好的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良态偏好的定义性特征3.效用: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构造效用函数、拟线性偏好、边际效用和边际替代率的关系4.选择:消费者的最优选择、需求函数5.需求: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相似偏好、普通商品和吉芬商品、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替代品和互补品、反需求函数6.显示偏好:显示偏好的概念、从显示偏好到偏好7.斯勒茨基方程: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希克斯替代效应8.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禀赋和需求变动、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劳动供给、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9.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或有消费、期望效用、风险厌恶、风险偏好、风险中性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11.市场需求: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弹性、弹性与收益、边际收益曲线、收入弹性12.均衡:市场均衡、比较静态分析、税收、税收的转嫁、税收的额外损失、税收与帕累托效率13.技术:投入和产出、生产函数、技术的特征、边际产品、技术替代率、边际产品递减、技术替代率递减、长期和短期、规模报酬14.利润最大化:利润、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短期利润最大化、长期利润最大化、反要素需求曲线、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报酬15.成本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定义、规模报酬和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沉没成本16.成本曲线:各种成本概念、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17.厂商供给和行业供给:市场特征、反供给函数、利润和生产者剩余、短期行业供给和长期行业供给、零利润、不变要素和经济租金、寻租18.垄断和垄断行为:垄断的定义、线性需求曲线和垄断、成本加成定价、垄断的低效率、自然垄断、价格歧视的定义、三种价格歧视19.要素市场:边际产品收益和边际产品价值、产品市场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要素需求、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20.寡头垄断:寡头垄断特征与模式、古诺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伯特兰竞争模型、价格领导者模型、联合定价和串谋21.博弈论:博弈的收益矩阵、纳什均衡、混合策略、囚徒困境、重复博弈、序贯博弈22.交换经济和福利经济学定理:埃奇沃思方框图、契约曲线、瓦尔拉斯法则、均衡定义与均衡的存在性、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23.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鲁滨逊•克鲁索经济、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生产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24.外部效应: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庇古税与科斯定理、公地的悲剧25.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定义、搭便车、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26.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一、考试目的本次考试是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各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宏观经济学部分。
1、请列举计量经济分析要素1、数据;2、计量模型。
3、解释变量;4、被解释变量;5、相关影响2、经济计量分析中的数据类型2、计量经济分析过程基本围绕着四类值。
3、估计量评选标准,及含义4、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方法5、假设检验中的 t 检验 (样本方差未知情况下)221(1)1()1N i n x t t n s x x n ==-=--∑6、多元OLS 模型模型的研究过程:1、建立模型,模型应用条件,动因。
2、参数估计,估计量意义。
3、相关概念,如拟合优度,残差,拟合等。
4、估计量统计特征,期望,方差。
5、相关假设检验。
模型检验,参数真值检验。
1)、简单OLS 模型建立,估计量公式121()()1()ni i i n i i x x y y x x β==---∑=∑,01y x ββ=-2)、无偏估计量条件(零条件均值假定含义)3)、多元OLS 模型动因4)、矩阵描述方式5)、OLS 估计量计算方法1(')'X X X y β-=6)、残差,拟合值7)、高斯马科夫定理, 高斯 – 马科夫假设111111{}{(')'}{(')'()}{(')(')(')')}{(')')}{(')'}{}E E X X X y E X X X X E X X X X X X X E X X X E X X X E ββεβεβεβεβ------==+=+=+=+= (U )1111112121(')'(')'()(')'{}{()()'}{(')''(')}(')'()(')(')X X X y X X X X X X X Var E E X X X X X X X X X I X X X X X ββεβεβββββεεσσ--------==+=+=--=== (B)估计量线性 (L )8) 理解系数含义9) 假设检验,t 检验,F 检验10) 拟合优度221211()N ii Nii R y y ε===--∑∑,221211/()_11/(1)()N i i N i i N K adjusted R N y y ε==-=---∑∑7、虚拟变量8、外生变量,内生变量11) 虚拟变量模型12)工具变量模型, 工具变量条件,2SLS13) 内生性检验(Hausman test),和过度识别检验(Sagan test)9、时间序列模型,冲击倾向,长期乘数,估计条件10、时间序列弱平稳性条件,判定方法。
《计量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计量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计量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计量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计量基本知识(一)计量与计量学1、计量与测量(1)掌握计量与测量、测试的概念(2)了解计量与测量的区别(3)熟悉计量的范围及内容(4)熟悉计量的分类(5)掌握计量的特点(6)了解计量的作用和意义2、计量学(1)熟悉计量学的定义(2)了解计量学的分类(二)计量的发展阶段1、古典计量阶段(1)了解度量衡制度的建立(2)了解古典计量阶段的特点2、经典计量阶段(1)了解经典与古典计量阶段的划分(2)熟悉经典计量阶段的特点3、现代计量阶段(1)熟悉现代计量阶段的标志(2)了解现代计量的现状二、计量单位制(一)计量单位与单位制1、量、量制、量纲(1)掌握量的概念及量的分类(2)了解量制的概念(3)熟悉量纲与量纲一的量的概念2、计量单位与单位制(1)掌握量值与计量单位的概念(2)了解单位制的概念(3)熟悉〔量的〕真值与〔量的〕约定真值(二)国际单位制11、国际单位制的形成(1)了解米制的起源与发展(2)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形成2、国际单位制(1)熟悉国际单位制的定义(2)掌握国际单位制的构成(3)熟悉7个基本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4)熟悉常用导出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5)了解组合形成导出单位中文符号的读写(6)熟悉倍数单位的概念(7)了解国际单位制的优越性3、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1)了解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的概念(2)了解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三)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1、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与组成(1)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2)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组成2、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1)掌握法定单位的名称(2)熟悉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3)熟悉常用法定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三、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一)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析(1)掌握测量误差的定义(2)掌握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概念(3)熟悉测量误差的来源分析2、测量误差的性质(1)熟悉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概念(2)了解随机变量与概率的概念(3)掌握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特性(4)掌握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5)了解修正值与偏差的概念2(6)了解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3、随机误差的表示(1)掌握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与计算(2)掌握平均值标准差的计算(3)了解总体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二)测量的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及其分类(1)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及表征方式(2)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掌握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2)掌握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3)熟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4)熟悉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与包含因子(三)数据处理1、等精度与不等精度测量(1)熟悉等精度与不等精度测量的概念(2)掌握等精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与残差(3)了解“权”的概念与“权”的确定(4)了解加权算术平均值(5)熟悉最小二乘法原理2、修约与四则运算(1)掌握有效数字与修约规则(2)掌握加减运算规则(3)掌握乘除运算规则(4)熟悉乘方、开方运算规则(5)掌握测量结果的表示四、计量器具(一)计量器具及其分类1、计量器具及其选用原则(1)掌握计量器具的定义(2)了解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2、计量器具的分类(1)熟悉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与工作计量器具的概念3(2)掌握计量基准器具的特性和地位(3)掌握计量标准器具的特性和地位(4)掌握实物量具的概念(5)掌握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概念3、计量器具的主要特性(1)掌握标称范围与量程的概念(2)掌握测量范围与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3)掌握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的概念(4)熟悉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稳定性的概念(5)了解测量仪器的鉴别力、漂移的概念(二)计量器具的制造、修理与使用1、计量器具的制造、修理与销售(1)了解计量器具的制造(2)熟悉计量器具的维修(3)了解计量器具的销售2、计量器具的使用与计量器具的辅助设备(1)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2)熟悉计量器具的辅助设备的概念(3)了解计量器具的辅助设备的选配原则五、计量检定与量值传递、量值溯源(一)计量检定与校准1、计量检定及其分类(1)掌握计量检定的概念(2)掌握计量检定的分类(3)了解国际比对与比对的方式2、测量方法(1)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2)熟悉测量方法的分类3、计量检定的依据与计量检定印证(1)熟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2)熟悉计量检定规程(3)掌握计量检定印证的种类及使用4、测量的重复性与复现性(1)掌握测量的重复性与复现性4(2)了解测量的重复性与复现性的区别5、校准(1)熟悉校准的概念(2)熟悉校准的依据与作用(3)熟悉校准与检定的区别(二)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1、量值传递(1)熟悉量值传递的概念(2)了解量值传递的方式2、量值溯源(1)熟悉量值溯源的概念(2)了解量值溯源的等级图(3)了解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区别六、计量管理(一)管理的概念与原则1、管理的一般概念与目的(1)了解管理的一般概念(2)了解管理的目的、对象与过程(3)了解管理的作用与意义2、管理的基本原则(1)熟悉管理的系统原则(2)了解管理的人本原则(3)了解管理的动态原则(4)了解管理的效益原则(二)计量管理的基本任务与管理方式1、计量管理的基本任务(1)了解计量管理的总任务(2)了解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3)熟悉各级地方计量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4)了解各部门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5)熟悉企业、事业单位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2、计量管理的方式(1)了解计量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2)了解计量科技管理的主要内容5(3)熟悉计量法制管理的概念(4)熟悉计量法制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一、几何量、光学与电离辐射计量(一)几何量计量1、几何量计量及其基本参数(1)掌握几何量计量的内容(2)熟悉几何量计量的基本参数(3)了解几何量计量器具的分类2、长度单位“米”及其复现方法(1)掌握长度单位“米”的定义(2)了解“米”的复现方法(3)掌握阿贝原则3、端度与线纹计量(1)掌握端度计量与线纹计量的概念(2)熟悉端度计量的主要标准器及其主要性能(3)熟悉量块的“等”和“级”的划分和使用(4)了解常用金属线纹尺的型式4、角度与平直度计量(1)熟悉角度单位及弧度与度的换算关系(2)了解常用角度计量器具(3)熟悉平直度计量的概念及重要性(4)了解平面度与直线度常用量具(5)了解常用平直度仪器5、粗糙度计量(1)掌握粗糙度的概念及粗糙度与光洁度的关系(2)熟悉粗糙度计量的重要意义(3)了解粗糙度的主要参数(二)光学与电离辐射计量1、光学计量(1)熟悉光的性质与光学计量的波长范围(2)了解光学计量的内容(3)掌握光度计量的主要参数与基本单位6(4)熟悉激光的特点及测量的主要参数(5)了解光波的划分2、电离辐射计量(1)了解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2)熟悉常见的射线(3)了解电离辐射计量的主要内容二、力学、声学、温度与化学计量(一)力学计量1、力学计量及理论基础(1)熟悉力学计量的内容(2)掌握力学计量的理论基础2、质量计量(1)熟悉质量与重力的概念及其区别(2)掌握质量的单位名称与国际通用符号(3)了解天平级的划分3、容量与密度计量(1)掌握容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熟悉容量计量的主要方法(3)掌握密度的概念及主单位(4)了解密度计量的方法4、力值与重力计量(1)掌握力的概念与力的“三要素”(2)熟悉力的动力效应与静力效应(3)熟悉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表示符号(4)了解重力计量的方法5、压力、真空与流量计量(1)掌握压力的概念与单位名称及符号(2)了解压力计量的范围及常用仪器(3)掌握真空与真空度的概念及真空度单位(4)了解真空度的范围(5)熟悉流量的概念及流量的量度方法(6)了解液体流量与气体流量计量的主要方法6、硬度、振动与冲击计量(1)熟悉硬度的概念与硬度计量的常用方法7(2)了解振动与冲击计量的主要参数(二)声学、温度与化学计量1、声学计量(1)熟悉声音按声波频率的划分(2)熟悉声学计量的主要参数及其单位(3)了解声学计量的主要方法2、温度计量(1)了解温度的概念与温度的计量方法(2)熟悉温标的概念及其“三要素”3、化学计量(1)了解化学计量的特点与常见的化学计量项目(2)熟悉物质的量的单位名称、符号及其定义三、电磁、电子与时间频率计量(一)电磁计量1、熟悉电学计量的工作频段及计量的主要参数2、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单位名称及单位符号3、了解电流、电压、电阻单位的定义4、了解标准电池与标准电阻5、熟悉交流电量的工作频段及测量的主要方法(二)、磁学计量1、熟悉磁学计量的主要内容2、了解磁场的概念(三)电子与时间频率计量1、电子计量(或称无线电计量)(1)了解电子计量的重要意义及特点(2)了解电子计量的主要内容(3)熟悉衰减的概念及电感衰减器2、时间频率计量(1)熟悉频率的概念及频率与时间的关系(2)掌握时间的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及目前复现的精度(3)了解时间的含义与时间频率计量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新知识、新方法8一、计量测试的品质保证(一)计量品质保证方案1、计量品质保证(1)熟悉品质保证的提出及主要环节(2)了解品质保证的重要性2、计量品质方案及实施(1)了解与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比较所具优点(2)熟悉计量保证方案实施应具备的条件(二)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1、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与基本要求(1)熟悉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的概念(2)熟悉实现测量过程统计控制的基本要求2、测量过程统计过程控制的实现(1)熟悉核查标准的概念(2)熟悉核查标准的作用(3)了解过程控制的检验方法3、测量管理体系(1)熟悉测量管理体系的概念(2)掌握计量确认的含义(3)熟悉计量确认间隔的确认和调整(4)了解计量职能的含义二、新知识、新理论(一)新型光源1、半导体激光器(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点(2)熟悉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用途2、同步辐射技术(1)了解同步辐射的概念(2)熟悉同步辐射光源的优点(3)了解同步辐射光源的用途(二)量子理论的应用1、微观量(1)熟悉微观量的特点(2)熟悉微观量特点的利用92、微观量子基准与物理常数(1)了解我国已建量子基准(2)了解目前国际、国内应当研究建立的量子基准(3)熟悉物理常数的概念及其分类(4)了解物理常数的用途第四部分法律、法规一、计量法律、法规(一)《计量法》与《计量法实施细则》1、计量法的宗旨与调整范围(1)了解法规体系的概念(2)掌握计量法的宗旨及其基本点(3)熟悉我国计量法适用地域与调整对象2、单位制与监督管理机构(1)熟悉我国采用的单位制(2)掌握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的构成及应废除单位(3)了解各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二)计量基准器具与计量标准器具1、计量基准器具(1)掌握计量基准器具的法律地位(2)了解计量基准器具的规划与组建原则2、计量标准器具(1)掌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及考核(2)熟悉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建立的计量标准的作用及考核(3)熟悉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计量标准的作用及考核(三)计量检定与计量器具的管理1、计量检定(1)掌握计量检定按管理形式分(2)熟悉计量检定按检定的性质分(3)掌握强制检定的范围、方式与承担检定的单位(4)熟悉非强制检定的范围、方式与承担检定的单位2、计量检定的依据与应遵循的原则(1)掌握计量检定的依据(2)了解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10(3)熟悉计量检定规程与种类(4)了解计量检定工作应遵守的原则3、计量器具的管理(1)熟悉制造、修理《许可证》发放的对象与范围(2)了解制造、修理《许可证》发放的条件(3)了解新产品的概念(4)熟悉制造、销售、进口非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器具与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计量器具的规定(5)熟悉销售进口计量器具与使用计量器具的规定(四)计量监督与法律责任1、计量监督(1)熟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与授权计量检定机构(2)了解授权的形式与申请授权单位应具备的条件2、仲裁检定与计量认证(1)了解计量纠纷的概念(2)熟悉处理计量纠纷所依据的数据(3)了解计量认证的含义(4)了解计量认证的内容3、法律责任(1)了解制造、修理、销售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与处罚(2)熟悉使用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与处罚(3)熟悉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使用最高计量标准的违规行为与处罚(4)了解计量监督人员违法失职的处罚二、计量规章(部分)(一)计量基准管理与计量标准考核1、计量基准管理(1)了解计量基准的功能与使用(2)了解计量基准应具备的条件2、计量标准考核(1)掌握计量标准考核的目的(2)了解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3)熟悉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后,宣布使用的部门(单位)(二)计量检定印证与计量检定人员1、计量检定印证11(1)熟悉计量检定印证的使用(2)掌握计量检定印证的出具要求(3)了解计量检定印证的制作与使用代号2、计量检定人员(1)熟悉计量检定人员的概念与应掌握的知识(2)熟悉计量检定人员的考核、发证(3)了解计量检定人员的职责与权利(4)了解计量检定人员的违规行为与处罚第五部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三、了解知识产权法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五、了解商标的定义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12。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一、 导论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并不等于具有因果性。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理论和统计学三者的结合。
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 (1)理论模型的建立;(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
模型的检验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假设不满足的情况)和预测检验。
统计学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单个变量显著性检验、方程整体显著性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包括: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自相关性检验。
假设检验包括两种方法:置信区间法和显著性检验法。
进行统计推断时可能发生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拒绝一个为真的零假设,也可称为弃真错误)和第二类错误(接受一个为假的零假设,或称取伪错误)。
二、 线性回归基本思想:双变量回归模型1、 基本概念:回归。
总体回归模型和样本回归模型。
“线性”一词的含义:解释变量线性和参数线性。
我们所说线性回归模型中的“线性”指的是参数线性。
随机的总体线性回归方程:n i u X B B Y i i i ,,121 =++= 随机的样本线性回归方程:n i e X b b Y ii i ,121 =++=2、参数估计方法: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d ,OLS ) 普通最小二乘法原理:使残差平方和∑2i e (RSS )最小对于样本回归方程:n i e X b b Y i i i ,121 =++=使其残差平方和最小,()()22122ˆmin∑∑∑--=-=iiii i X b b Y Y Y e对上式求偏导,可得正规方程组:∑∑+=i i X b nb Y 21∑∑∑+=221i i iiX b X b XY可求得,最小二乘估计量1b ,2b 为:X b Y b 21-=,()()()∑∑∑∑∑∑=--=---=22222iiiiii ii ix yx X n X Y X n Y X X X Y Y X X b3、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Classica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假设,即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假定假定一: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模型是参数线性的,但不一定是变量线性的。
《计量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及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把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同经济中的有关问题结合起来,训练学生运用计量方法、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创造思维。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学习和实践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有关经济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 计量经济学基本知识1.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发展2.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目的3. 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的步骤4. 经济数据的结构(二)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参数估计1. 要求考生熟悉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形式、基本假设、参数估计2. 一元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式、性质3. 多元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式、性质4. 最大似然法(三) 多元线性模型的统计检验与置信区间1. 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2. 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程显著性检验3. 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变量显著性检验4. 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量的置信区间5. 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预测值的置信区间(四) 多元线性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1. 异方差性的定义、经济背景、后果,掌握检验、克服异方差性的方法2. 序列相关的定义、经济背景、后果,掌握检验、克服序列相关的方法3. 多重共线性的定义、经济背景、后果,掌握检验、克服序列相关的方法4. 随机解释变量定义、经济背景、后果,掌握估计序列相关的方法三、试卷结构(一)名词解释(20分)(二)简答题(30分)(三)计算分析题(50分)参考书目:《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庞皓主编,科学出版社,“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4年6月。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407863)。
计量经济学复习大纲计量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及其要点?(1)如何正确选择解释变量?(2)如何确定模型的基本形式?(3)区分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和虚变量数据。
(4)何谓经济意义检验?检验的方法?(5)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2. 结合实际例子理解结构分析方法(弹性、乘数的运用及其模型参数解释)。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理论与方法1.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与区别?2.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和内容?3. 总体回归函数PRF的内涵和形式(确定和随机)。
4. 随机干扰项的定义及其内涵?5. 样本回归函数的形式及其与PRF的关系?6. 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结合现实经济例子给予解释说明)。
7. OLS法的原理及其参数估计量的估计方法(推导过程)、正规方程组的导出。
8. OLS估计量的计算公式(离差形式)及其参数经济意义解释(要求掌握回归函数的求解计算过程)。
9. OLS估计量的性质(要求掌握线性性、无偏性、有效性的涵义及其证明过程,基本推论要牢记且理解)10. BLUE估计量与高斯-马尔可夫定理?11. 一元参数估计量的概率分布形式、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公式以及样本参数的标准差计算公式(要求牢记公式并熟练运用于计算)。
12. 拟合优度检验的原理(TSS、ESS和RSS的内涵及其关系)?13. 变量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原理(t检验)(1)小概率事件原理(零假设必须是一小概率事件)?(2) t统计量的构造?14.. 缩小置信区间的方法:同等显著性水平下尽可能减小t检验临界值和样本参数的标准差。
一是增大样本容量;二是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15. 本章练习题第2、3、7、8、9(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性质)、11题要求熟练掌握。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理论与方法1. 理解偏回归系数的概念及其应用解释。
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标量和矩阵形式)。
3. 理解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组及其参数估计量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