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3
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生物作用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窒息性毒及刺激性毒等;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毒、有机毒、无机毒等;按其生产工艺过程在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产物、成品、半成品、副产品、辅助剂、废弃物均可成为生产性毒物。
这些生产性毒物可呈气体、液体、烟雾、蒸汽、粉尘等形态存于生产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造成不同程度危害。
按照接触毒物的剂量和持续时间不同,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三种类型。
有些毒物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如铅、锰等,急性中毒较少见,而有些毒物如氯气、硫化氢、砷化氢、氰化氢等主要引起急性中毒,其慢性中毒极为少见。
多数毒物因接触条件不同,既可引起急性中毒,又可引起慢性中毒,如苯,一氧化碳等。
中毒可以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皮肤等多个系统和脏器造成损伤。
不同的毒物对人体的损伤不同,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也不同。
如:急性苯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可造成醉酒状、视物模糊震颤、抽搐、谵妄、昏迷,慢性苯中毒以血液系统的损伤为主,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等。
正己烷中毒主要损伤周围神经,严重者可造成四肢瘫痪。
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中毒,主要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造成损伤、可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恶心、呕吐、腹绞痛、贫血等,并可造成流产、胎儿发生畸形。
婴幼儿铅中毒可以影响智力发育。
职业中毒不仅对劳动者造成伤亡,而且,也给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预防职业中毒:毒物进入人体达到一定量以后才会发生职业中毒,因此只有防止毒物进入人体内,或限制进入人体内的毒物量,就可以防止职业中毒的发生。
1)首先进行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工艺改革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职业危害告知书(蒸馏岗位)
安全科
二0 年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甲方:
乙方: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甲方在与乙方订立劳动合同时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告知如下:
(一)所在工作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及职业病防护措施:
(二)甲方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
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
(三)乙方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本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会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急性氯气中毒是吸入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疾病。
轻症者表现为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较重者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或哮喘性支气管炎;重症者表现为严重化学性支气管肺炎、肺炎、肺泡性肺水肿等。
1 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氯气后迅速发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表现, 综合分析,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方可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2 诊断及分级标准2.1 氯气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尚未达到中毒程度。
胸部X线表现: 无异常发现。
2.2 轻度中毒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
两肺有散在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
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 一般以下肺野较为明显。
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3 中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2.3.1 临床表现a. 咳嗽、洛痰、气短、胸闷或胸痛。
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
b. 气短、两肺弥漫性哮鸣音。
2.3.2 胸部X线表现a. 肺纹理增多、增粗,两下肺内中带沿肺纹理分布不规则斑片状模糊阴影。
b. 两肺野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网状阴影,或散在性细粒状阴影,肺野透明度降低。
c. 显示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密度增高阴影。
以上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2.4 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检查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2.4.1 临床表现a. 咳嗽、咯大量白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 ,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
b. 严重窒息。
c. 中、深度昏迷。
d. 猝死。
e.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2.4.2 胸部X线表现a. 大片均匀密度增高阴影。
b. 大小与密度不一和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 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翼状。
职业性氯气中毒的防治氯气(chlorine)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在高压下液化为液态氯。
易溶于水和碱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遇水首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又可再分解为氯化氢和新生态氧,因此是强氧化剂和漂白剂。
在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工业上用于氯碱工业,制造杀虫剂、漂白剂、消毒剂、溶剂、颜料、塑料、合成纤维等。
还可制造盐酸、光气、氯化苯、氯乙醇、氯乙烯、三氯乙烯、过氯乙烯等各种氯化物。
在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业以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也都要应用。
本品导致的吸入中毒多以事故性居多。
氯气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作用于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
其损害作用主要由氯化氢和次氯酸所致,尤其后者可透过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通透性及肺泡壁的气-血、气-液屏障,使大量浆液渗透至组织,重者形成肺水肿。
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特别是心脏传导系统。
氯气中毒的症状1.吸入后立即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反应,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等,继之咳嗽加剧出现胸闷、气急、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或哮喘样发作等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晕、头痛、烦躁、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吸入者可在1小时内出现肺水肿,少数12小时内。
严重者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吸入极高浓度时,可致喉头痉挛窒息死亡或陷入昏迷;出现脑水肿或中毒性休克。
甚至心跳骤停而电击式死亡。
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甚至导致窒息。
国内曾有因黏膜脱落导致呼吸停止达6次的病例报道。
3.部分可呈反应性气道功能不全综合征(RADS),表现为哮喘,两肺可闻弥漫性哮鸣音,并再次接触氯气或其它刺激性气体易诱发哮喘。
4.少数重症者可发生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气胸及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氯气中毒的治疗1.立即脱离接触,保持安静及保暖。
出现刺激反应者,至少严密观察12小时。
并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和皮肤。
2.早期合理氧疗在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
防中毒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后,导致身体功能异常,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种急性疾病。
中毒事件可能发生在任何场所,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防中毒应急预案,对于预防和应对中毒事件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预防措施。
加强对有毒物质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其储存、使用和处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定期开展有毒物质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和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相关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应急响应。
一旦发现有毒物质泄漏或中毒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进行紧急救援。
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协调资源和人力支援,加快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医疗救助,确保其安全和健康。
3. 事后处理。
对中毒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中毒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处理,包括环境污染治理、受害者赔偿和公共关系处理等。
三、应急预案执行。
应急预案应由专门的应急管理团队负责执行,确保各项措施和步骤得以及时、有效地实施。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四、应急预案的完善。
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场所和环境的中毒风险。
同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对中毒事件的整体效能。
通过建立健全的防中毒应急预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因此,各个单位和组织都应高度重视,加强应急预案的建设和实施。
氯气中毒原因氯气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它的化学式为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氯气广泛用于工业、水处理、消毒和制冷等领域。
然而,如果不正确使用和处理,氯气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氯气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氯气泄漏。
氯气泄漏是造成氯气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氯气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泄漏时,会迅速弥散到周围环境中,形成高浓度的氯气空气混合物。
人体吸入高浓度的氯气空气混合物后,会导致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水肿和死亡。
2. 氯气使用不当。
氯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中毒。
例如,在进行水处理或消毒时,如果加入的氯气量过多或者加入的时间过长,就容易导致空气中的氯气浓度升高,从而引起中毒。
3. 氯气储存不当。
如果氯气储存不当,也容易造成中毒。
例如,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储存容器密封性不好或者储存环境温度过高,就容易导致氯气泄漏和浓度升高,从而引起中毒。
4. 氯气与其他物质反应。
在某些情况下,氯气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危险的化学物质。
例如,在含有有机物质的环境中,氯气会与有机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三卤甲烷等化合物,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防止氯气中毒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安全管理。
在使用和储存氯气时,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范、储存环境适宜、储存容器密封性好等。
2. 做好防护措施。
在进行与氯气相关的工作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罩、呼吸器等。
3. 加强培训教育。
对于从事与氯气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做好事故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氯气泄漏或中毒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关闭泄漏源、疏散人员等。
总之,氯气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和工业事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