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女哺乳期相关法律的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婚姻法是规范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对婚姻的成立、解除、婚姻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其中,“哺乳”一词在婚姻法中多次出现,涉及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尤其是妻子在哺乳期间的权利义务。
本文将详细解读《婚姻法》中关于“哺乳”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婚姻法》中关于“哺乳”的基本规定1. 哺乳期间的定义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哺乳期是指女方从分娩之日起至满一周岁止。
这一规定明确了哺乳期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即从婴儿出生到满一周岁。
2. 哺乳期间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1)女方在哺乳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这是《婚姻法》对女方哺乳期间权益的特殊保护。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女方在哺乳期间,男方提出离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哺乳期妇女和婴儿的合法权益。
(2)女方在哺乳期间,男方应当承担家庭责任,协助女方照顾婴儿。
这是《婚姻法》对男方在哺乳期间应尽义务的规定。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男方应当协助女方照顾婴儿,承担家庭责任。
3. 哺乳期间的经济补偿《婚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女方在哺乳期间,男方应当给予女方经济补偿。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哺乳期妇女的经济权益,使她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婴儿。
4. 哺乳期间的特殊保护措施《婚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哺乳期妇女的合法权益。
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和社会对哺乳期妇女的特殊保护责任。
三、《婚姻法》中关于“哺乳”的解读1. 保护哺乳期妇女的合法权益《婚姻法》中关于“哺乳”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哺乳期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
这些规定旨在防止哺乳期妇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遭受不公平待遇,确保她们能够全身心地照顾婴儿。
2. 平衡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婚姻法》中关于“哺乳”的规定,既保障了哺乳期妇女的权益,又明确了男方在哺乳期间应尽的义务。
这种平衡有利于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
第1篇引言哺乳假,作为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福利,旨在保障女性职工在生育后能够充分休息、恢复身体,同时保证婴儿的母乳喂养需求。
本文将详细阐述哺乳假的法律规定,包括哺乳假的定义、适用范围、假期长度、工资待遇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
一、哺乳假的定义哺乳假,是指女职工在产假结束后,为了哺乳婴儿而依法享有的假期。
这一假期是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而设立的特殊假期。
二、哺乳假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哺乳假主要适用于以下女职工:1. 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正常生育的女职工;2. 在哺乳期间因特殊情况需要休假的哺乳期女职工;3. 从事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女职工,哺乳假期间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调整工作岗位。
三、哺乳假的假期长度1. 产假结束后,女职工可以享受3个月的哺乳假。
这3个月的哺乳假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分段使用。
2. 对于从事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女职工,哺乳假期间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调整工作岗位,但哺乳假期限不变。
3. 对于需要哺乳2个以上婴儿的女职工,哺乳假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具体延长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四、哺乳假的工资待遇1. 哺乳假期间,女职工的工资待遇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产假结束后,3个月的哺乳假工资待遇按照女职工产前工资的80%支付。
(2)对于从事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女职工,哺乳假期间工资待遇按照国家规定调整工作岗位,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 哺乳假期间,女职工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女职工在哺乳假期间,社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
(2)女职工在哺乳假期间,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待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五、哺乳假的相关法律责任1.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安排女职工休哺乳假的,应当依法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责令限期安排女职工休哺乳假;(2)支付女职工哺乳假期间的工资;(3)赔偿女职工因不安排哺乳假所遭受的损失。
法律规定哺乳期是多久根据各国和地区的不同法律规定,哺乳期的长度可以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关于哺乳期的情况。
1. 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建议,女性员工享有至少14周的产假,其中包括至少6周的产前假。
这是全球劳动标准的基准。
2.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欧盟法规规定,女性员工享有至少14周的产假,其中包括至少2周的产前假。
3. 美国:根据《家庭和医疗休假法》(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FMLA),美国雇主必须提供至少12周的非带薪产假。
这项法律适用于在符合资格条件的雇主和雇员之间。
4. 加拿大:根据《加拿大劳动法》(Canada Labour Code),加拿大联邦政府雇主必须提供至少17周的产假,其中包括至少12周的带薪产假。
5. 澳大利亚:根据《妇女工作法》(Fair Work Act),雇主必须提供至少12个月的产假,其中包括至少6个月的带薪产假。
此外,劳工法还规定雇主需要提供适当的工作安排或改变,以便哺乳期结束后的女性员工能够继续哺乳。
6. 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Labor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女性员工享有至少98天的产假,其中包括至少15天的产前假。
有些地方地方性法规还规定产假期限更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法律规定只是一些代表性的例子,并不涵盖所有国家和地区。
此外,各国内的法律规定也可能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
最后,提醒各位读者,具体的法律规定还是需要根据当地的劳动法和相关法规进行查询和了解。
第1篇一、引言哺乳期,是指女性分娩后至婴儿断奶前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对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哺乳不仅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还能增强母婴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哺乳期妇女面临着诸多权益保障问题。
为了保护哺乳期妇女的合法权益,维护母婴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
本文旨在探讨哺乳期的法律规定,分析其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哺乳期法律规定概述1. 国际法律(1)联合国:《国际劳动组织(ILO)关于保护生育的规定》(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卫生条例》中提出保护哺乳期妇女的相关条款。
2. 国内法律(1)我国《宪法》(2)我国《劳动法》(3)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4)我国《母婴保健法》(5)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三、我国哺乳期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哺乳期工作时间(1)哺乳期妇女享有哺乳假。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每天享有1小时的哺乳时间,哺乳时间可合并使用,也可分开使用。
(2)哺乳期妇女享有带薪产假。
根据《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8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83天。
2. 哺乳期工资待遇(1)哺乳期妇女在产假期间,享有原工资待遇。
(2)哺乳期妇女在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
3. 哺乳期职业保障(1)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哺乳期妇女的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不得因哺乳期妇女怀孕、分娩、哺乳等原因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
4. 哺乳期劳动保护(1)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
(2)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哺乳期妇女的劳动保护,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
四、我国哺乳期法律规定的实施情况1. 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足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哺乳期法律规定了解不足,导致哺乳期妇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 执法力度不够部分地方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对哺乳期法律规定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哺乳期劳动法规定夜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于哺乳期的女性员工,劳动法规定了夜班工作的相关规定。
首先,劳动法规定了哺乳期女性员工的特殊保护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哺乳期妇女有权享受产假,为期不少于98天。
其中,分娩后的14天是女职工必须休养的时间,不得安排任何劳动。
工资待遇方面,女员工在产假期间,公司需支付其基本工资的100%。
其次,对于夜班工作的安排,哺乳期女性员工有一些特殊规定。
劳动法明确规定,在哺乳期内,女职工不得加班、夜班工作以及从事重体力、高危险性及有害职业等工作。
这是为了保护女性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子女的营养供给。
然而,即使存在这样的规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公司或雇主也可以采取临时安排。
例如,如果公司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哺乳期女性员工参与夜班工作的,需要提前通知并征得她的同意,并对其进行充分的休息和补偿安排。
此外,法律还规定,如果雇主违反了相关劳动法规在哺乳期内安排女性员工夜班工作等措施,女职工有权要求公司赔偿。
这一规定为哺乳期女性员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企业需要为哺乳期女性员工提供相应的卫生环境和设施。
公司应提供婴儿室或喂奶室,以方便女职工在办公区域内哺乳。
此外,公司还应提供一定的母乳储存设施,以方便女职工存放母乳,确保母乳的安全和卫生。
总之,哺乳期的女性员工在劳动法中有明确的保护措施。
对于夜班工作,虽然劳动法规定了不可以安排,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临时安排。
同时,公司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卫生设施,以方便女职工哺乳和储存母乳。
这样的规定为哺乳期女性员工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确保她们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也促进了职业和家庭的平衡发展。
劳动法规定哺乳期限是多长时间⼥职⼯⽣完孩⼦后,会有⼀段时间的哺乳期,⼥职⼯在哺乳期内享有⼀定的权益。
⽤⼈单位在哺乳期内要给⼥职⼯⼀定的哺乳时间,并且不得辞退⼥职⼯,那么劳动法规定哺乳期限是怎样的?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劳动法规定哺乳期限是多长时间⼥职⼯哺乳期的期限是婴⼉年满⼀周岁,婴⼉在⼀周岁以内的,⽤⼈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职⼯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的⼥职⼯,⽤⼈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职⼯安排1⼩时哺乳时间;⼥职⼯⽣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每天增加1⼩时哺乳时间。
第⼗条 ⼥职⼯⽐较多的⽤⼈单位应当根据⼥职⼯的需要,建⽴⼥职⼯卫⽣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职⼯在⽣理卫⽣、哺乳⽅⾯的困难。
⼆、哺乳期期间可以离婚吗哺乳期,⼀般是指妇⼥产后⽤⾃⼰的乳汁喂养婴⼉的时期,⼀般在10个⽉⾄1年左右,即其孩⼦满周岁期间。
由此可见,哺乳期正好在⼥⽅分娩后⼀年内。
如果要在哺乳期离婚,⾸先要看离婚的⽅式:1、协议离婚男⼥双⽅经过协商⾃愿离婚的,准予离婚。
协议离婚由双⽅协商并就⼦⼥及财产分割达成协议后,双⽅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确实是⾃愿并对⼦⼥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会发给离婚证书。
协议离婚⽅式⽐较⾃由,不受时间期限的约束。
2、诉讼离婚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的抚养等问题⽆法达成⼀致的意见,⽽只能向⼈民法院起诉的离婚⽅式。
⼥⽅在怀孕期间、分娩后⼀年内或中⽌妊娠后六个⽉内,男⽅不得提出离婚。
⼥⽅提出离婚的,或⼈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因此,如果在哺乳期间离婚,根据提出主体不同,处理情况也不相同:(1)⼥⽅提起离婚诉讼不受时间限制。
法律上为了保护⼥⽅哺乳期间的利益,如果⼥⽅提出离婚,且能证明感情确已破裂,法院⼀般会判决离婚。
哺乳期时间规定
哺乳期是指女性产后开始到断奶阶段的时间段。
在这一阶段,母亲需要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母乳喂养,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而为了保障母乳喂养的效果,也为了保护母亲的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哺乳期的时间规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哺乳期应持续至少六个月。
这意味着母亲在六个月内应该全面母乳喂养宝宝,不需要加辅食和奶粉。
在这段时间内,母乳提供了宝宝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有益于其免疫系统的发育,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还建议,将哺乳期
延长至至少一年。
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宝宝的健康成长,并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等妇科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美国,许多州都通过法律来保护母亲在工作场所的哺乳权益,例如提供哺乳室和休息时间等。
在中国,根据《保护妇女权益法》,中国的哺乳期时间规定为至少四个月。
这也是为了保护母婴健康,鼓励母乳喂养。
同时,根据劳动法,雇主也有义务提供妇女员工哺乳室,并给予休息时间。
除了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个人的情况也会影响哺乳期的时间。
有的母亲可能因为身体原因、工作原因或宝宝的需求等不同原因,决定延长或提前结束哺乳期。
这需要母亲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总体来说,哺乳期的时间规定是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和权益。
通过提供足够的时间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疾病风险,促进母婴关系的发展。
然而,最重要的是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哺乳期,在确保宝宝和母亲健康的前提下,灵活地调整哺乳期的时间。
劳动法哺乳期规定劳动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劳动保障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益、职责和义务。
劳动法对于妇女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也有相应规定,包括哺乳期的保护。
劳动法对于哺乳期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法》中。
根据该法第42条的相关规定,女职工在生育后享受哺乳期。
具体规定是:女职工在生育后享受哺乳期1小时,每天可以连续或分段使用,但总时间不低于1小时。
哺乳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妇女职工在生育后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哺乳,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哺乳期的长度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女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在工作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哺乳。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提供适宜的哺乳条件。
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应该为女职工提供较好的哺乳环境,比如提供安全、卫生的哺乳室或者安排女职工在相对恰当的地方进行哺乳,以确保女职工的哺乳行为不受到干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的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女职工在该期间的工资待遇。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享受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而且这一时间是由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的。
因此,女职工在哺乳期间的工资待遇和调整方式是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确定的。
总之,劳动法对于哺乳期的规定主要包括:女职工在生育后享受哺乳期1小时,每天可以连续或分段使用,总时间不低于1小时;哺乳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用人单位应提供适宜的哺乳条件。
女职工在哺乳期间的工资待遇和调整方式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确定。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女职工在生育后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哺乳,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哺乳期法律规定哺乳期是指女性生育后,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生产后的六个月至一年),为了给予新生儿充分的照料和喂养母乳,可以暂停工作的特殊阶段。
为了保障哺乳期妇女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女性就业,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首先,我国劳动法第47条规定,女职工在领取产假期间,享受过剩余法定生育保险金期间,以及母乳喂养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雇或者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
这一规定保护了哺乳期妇女的就业权益,确保她们能够安心照料新生儿,无须担心工作的稳定性。
其次,我国劳动法第14条规定,女职工生育、哺乳期间不计算在合同期限内。
也就是说,女职工在哺乳期内工作的时间不会影响她们劳动合同的有效期。
这一规定保障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哺乳期而影响其个人工作发展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保障哺乳期妇女的合法权益。
例如,国家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劳动就业高风险行业、职业对孕产妇的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对哺乳期妇女的保护要求,规定了孕产妇在高风险行业、职业从业的禁止性规定,确保她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和政策也对哺乳期妇女的权益进行了保障。
例如,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劳动保障监察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哺乳期妇女的特殊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对哺乳期妇女的特殊保护要求,包括提供哺乳室或者按照规定设置哺乳区域等。
总之,我国的法律规定了哺乳期妇女的特殊保护要求,保障了她们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女性就业的平等和发展。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包容的工作环境,让哺乳期妇女能够更好地兼顾职业和家庭,实现自身价值。
哺乳期请假劳动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妇女在哺乳期间享有特殊的假期权益。
以下是关于哺乳期请假的劳动法规定的主要内容:
1. 哺乳期请假权:妇女在孩子出生后享有哺乳期假期,哺乳期假期最长不超过1小时,每工作日计算一次。
哺乳期通常是自孩子出生之日起,至孩子满12个月之日止。
2. 哺乳期请假时间:具体到哺乳期年限内,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可能有所差异。
例如,部分地区提供4个月的哺乳期假期,其中3个月是带薪的,而另一个月是无薪的。
在上述一些地区,福利政策可能根据妇女个体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3. 哺乳期请假时限延长:法律还规定,如果妇女因生产或其它原因无法提供母乳喂养,一般可以延长哺乳期假期的时长,但具体延长的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4. 提前通知雇主:妇女通常需要提前一段时间通知雇主要开始哺乳期请假。
通常情况下,要在孩子出生前30天内通知雇主,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例如医生证明文件)。
5. 工资和福利保障:在哺乳期请假期间,妇女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获得相应的工资和福利保障。
部分地区要求雇主在哺乳期间必须支付全额或部分工资,而另一些地区可能规定只需支付基本工资。
6. 跳槽和解雇保障:根据中国劳动法规定,哺乳期妇女不得因
怀孕或哺乳期假期而被解雇或降职。
如果雇主违反该规定,雇员有权提起劳动争议申诉。
总体来说,中国劳动法规定了哺乳期请假的权益保障,为妇女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条件来照顾新生儿。
然而,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和执行方式,妇女在享受哺乳期请假权益时,还需了解和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妇女哺乳期相关法律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发布单位:国务院施行时间:2001-06-20)
第26条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2、《劳动法》(发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1995-01-01)
第29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第63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3、《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发布单位:国务院施行时间:1988-09-01)
第4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9条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
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条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发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施行时间:2002-09-01)
第26条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
5、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施行时间:2001-04-16)
34.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
6、劳动部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发布单位:劳动部,施行时间:1989-01-20)
4.如何理解“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
答: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女职工,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
14.本规定发布前哺乳期有十个月的,也有十八个月的,是否都应按本规定执行?
答:凡哺乳(包括人工喂养)一周岁以内婴儿的女职工都应按本规定执行。
企、事业单位有条件的,也可适当延长哺乳期。
15.哺乳期满,有的婴儿身体特别虚弱,或正值夏季,可否适当延长哺乳期?
答:女职工哺乳婴儿满周岁后,一般不再延长哺乳期。
如果婴儿身体特别虚弱,经医务部门证明,可将哺乳期酌情延长。
如果哺乳期满时正值夏季,也可延长一、二个月。
7.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规定: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9条和原劳动部《问题解答》第14条规定精神,哺乳期应为12个月,即从婴儿出生之日起至满1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