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那些事
- 格式:pdf
- 大小:270.68 KB
- 文档页数:1
五代十国动乱五代十国动乱是指中国历史上从公元907年到960年之间,发生在五代和十国时期的政治混乱和战乱。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国家瓦解、分裂的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而十国则指的是南汉、南唐、吴越、南楚、闽、蜀、楚、荆南、南汴和北汉十个地方政权。
五代十国动乱的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衰败。
在唐代后期,政权相对稳定,国力强盛。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唐末军阀割据和黄巢起义的爆发导致中央政权的分裂和削弱。
同时,外族的入侵和频繁的战乱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逐渐瓦解。
五代时期,各地军阀各自称帝建立了五个中央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这五个政权并存时期,南方地区出现了十个独立的政权,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特征。
这些地方政权不仅在政治上相对独立,还各自发展了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混乱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
战乱频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军阀割据,互相攻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各种灾难和压迫,人们流离失所,流亡不定,百姓生活异常艰难。
同时,这段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五代时期的文人墨客,如陆游、杜牧等,他们的诗词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影响深远。
五代十国动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时期的政治混乱和战乱不仅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也使得王权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这对后来的宋朝和元朝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代的政治分裂以及对社会的冲击,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到了宋朝,中国南北两大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逐渐衰落,成为宋辽、宋夏之间的边缘势力。
总结起来,五代十国动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政治混乱和战乱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五代十国简介及历史概述一、五代十国的背景和起因1.1 唐朝的衰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然而在唐朝晚期,政治腐败、军队割据和国力衰退等问题开始显现。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李德裕被朱温篡位,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1.2 五代的划分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朝代。
这些朝代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朱温、李克用、刘知远、刘知远、郭威等军阀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统治范围各不相同。
1.3 十国的形成十国是指在五代末年,各军阀以及其他的少数族裔在地方上建立的政权。
这些政权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战乱频繁。
二、五代十国的时期特点2.1 动荡的政治局势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各地形成了多个割据政权。
这些政权往往以武力夺取政权,并且政权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形成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2.2 经济的发展与萧条交替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有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较好,贸易繁荣;而在一些战乱频繁的地区,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2.3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各地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导致人口流动增多,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加深。
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4 文人墨客的辉煌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随着政权更迭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在政治动荡的时代里追求自身的文化修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北方文化孕育了辛弃疾、杜牧等文人,南方文化孕育了陆游、杨亿等文人。
三、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3.1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朱温是五代时期有名的军阀,他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建立了后梁,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个朝代。
3.2 李克用建立后晋李克用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在唐末时期崛起,最终建立了后晋,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二个朝代。
3.3 刘知远建立后汉刘知远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他领导了一支军队,最终建立了后汉,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三个朝代。
3.4 后周兴起后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是由郭威和杨业等军阀共同建立的。
中国古代-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公元907~960年)五代十国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朝廷。
公元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
公元923年河东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后唐国力强盛,但两次发生内乱,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不久契丹军南下灭后晋。
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刘知远死后,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公元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在五代更迭中,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合称十国。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相继消扫荡群雄,公元979年,赵光义灭北汉,实现基本统一。
中文名称:五代十国英文名称: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简称:五代所属洲:亚洲首都:开封、洛阳主要城市:开封,洛阳,扬州,太原,金陵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国家领袖:朱温,李存勖,郭威等主要民族:汉族、沙陀族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郢王朱友珪、末皇帝朱友贞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闵皇帝李从厚、末皇帝李从珂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石重贵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隐皇帝刘承祐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十国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世宗文穆王钱元瓘、成宗忠献王钱佐、忠逊王钱倧、忠懿王钱俶闽国:太祖昭武孝皇帝王审知、废帝王延翰、惠宗齐肃明孝皇帝王延钧、康宗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王继鹏、景宗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王延曦、武帝朱文进、和帝王延政、末帝卓俨明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保融、贞安王高保勖、德仁王高继冲南楚:武穆王马殷、衡阳王马希声、文昭王马希范、废王马希广、恭孝王马希萼、留王马希崇吴国:太祖孝武皇帝杨行密、烈宗景皇帝杨渥、高祖宣皇帝杨隆演、睿皇帝杨溥南唐: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后主李煜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刘?、殇皇帝刘玢、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刘晟、后主刘鋹北汉:世祖神武皇帝刘旻、睿宗孝和皇帝刘承钧、少主刘继恩、英武皇帝刘继元前蜀: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王建、圣德明孝皇帝王衍后蜀:高祖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孟知祥、楚恭孝王孟昶事件唐末民变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汉唐时期是中国人最为骄傲的时代,汉家雄浑大气、唐室豪气朗然,自古以来就被无数史学家称道。
然而,任何一个太平盛世都会有衰败的一天。
一个朝代的气数尽了,就总会出现三五枭雄趁乱起事,不是僭号称帝,就是拥兵割据,构建所谓的千秋大业,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英雄梦想。
同样为政权分裂的时期,相较于汉之后的三国,承载着盛唐衰落和宋王朝崛起的五代十国无疑有些落落无闻,为很多国人所不了解。
历时五十四年的五代十国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以及吴、前蜀、后蜀、南唐、楚、闽、南汉、吴越、荆南、北汉等政权,同时还伴随着契丹族的崛起和大辽的建立发展,不可谓不波澜横生,不可谓不惊心动魄。
与南北朝时期不同的是,五代十国时期鲜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
在晚唐政权分崩离析的状况下,无数军阀割据趁势而起,互相杀戮、战乱纷争,胜者有之,败亡者亦不在少数。
这个时期的政权短促而激烈,其中虽不乏治世明君,却也挡不住历史洪流的脚步,最终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之中。
五代开始于公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终于960年赵匡胤废周建宋,与十国政权混杂鼎立。
五代十国是一个战火纷纷的年代,由于没有一个相对强大压倒性的中原王朝统一其他政权,从而导致各个割据政权之间征战不休,统治者也大多都重武功而轻文治。
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并开始抑制兵权,提倡文治,文化经济等才逐渐稳定并发展起来。
经由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唐朝的统治阶级大都出身士族门阀或科举新贵,因此往往都自视甚高,婚姻方面更是崇尚阀阅,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这种社会结构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政权的统治者及权贵们大都来自社会底层,思想观念也更倾向于平民,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减弱。
这个时代上演了无数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义导致了无数人间悲剧的发生。
这是个扭曲不堪的历史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新时期。
本书以五代十国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些许人物为媒介,讲述了有关这一时代的悲欢离合。
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指自907年到979年,相当于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之前的时间段。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的政治格局动荡不安,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基础,全面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政权,并尝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后梁(907年-923年)五代十国时期的起点可追溯到907年,当时朱温在郑州建立了后梁政权。
后梁政权一度统一北方,但不久后由于内部纷争,逐渐走向衰落。
二、后唐(923年-936年)923年,李存勖推翻后梁政权,建立后唐政权。
后唐政权在中原地区实施一系列改革,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李存勖的继任者李昪才干不过人,政权开始出现动荡。
三、后晋(936年-946年)936年,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
后晋政权以其人文主义政策而闻名,石敬瑭亦提倡文化、教育以及农业。
然而,由于后唐政权及其支持者的威胁,后晋政权未能长时间维持。
四、后汉(947年-950年)947年,刘知远在后晋政权垮台后建立了后汉政权。
然而,他的政权短暂,并很快被后周政权所吞并。
五、后周(951年-960年)周世宗郭威在951年建立了后周政权,延续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末尾。
后周政权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为随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南唐(937年-975年)937年,李昪远征南方,建立了南唐政权。
南唐政权相对稳定,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得以长足发展。
然而,南唐政权在975年被北宋政权所灭。
七、南汉(917年-971年)917年,刘隐建立了南汉政权。
南汉政权位于现在的广东,其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使其在五代十国时期扮演重要角色。
八、南宋(1127年-1279年)北宋政权建立于960年,这时五代十国时期已过去半个世纪。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所形成的政治分裂、地方割据的格局,给北宋政权建立带来了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代十国历史-十国兴亡五代十国历史:十国兴亡1. 南方九国五代时期,南方存在着诸国并立的局面,在江淮地区先后有吴和南唐;两浙地区有吴、越;四川地区先后有前、后蜀;两湖地区有荆南(南平)和楚;两广地区有南汉。
吴、南唐吴的奠基者是唐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首府在扬州。
919年(后梁贞明五年),杨行密子隆演始建吴国。
吴国建立后,实权一直掌握在大臣徐温、徐知诰(gào告)父子手里,皇帝只是傀儡。
937年(后晋天福二年),徐知诰取代第四位吴主杨溥(pǔ普)称帝,改国号唐,史称南唐。
他自称本是唐朝后裔,故改名李昪(biàn变),建都金陵(今南京)。
李昪死后,其子李璟(jǐng景)与其孙李煜(yù玉)相继在位。
李璟父子是著名的词人,但却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所以南唐国力日渐衰弱,终于在975年(北宋开宝八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唐末,钱镠(liú流)任镇海节度使,封越王(后又改封吴王),首府杭州。
907年,钱镠被梁封为吴越王。
吴越在表面上始终臣事中原王朝,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保持藩王的格局。
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降于北宋。
前、后蜀唐末四川节度使、蜀王王建在907年朱温代唐时,自己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925年(后唐同光三年),为后唐所灭。
后蜀为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建立。
934年(后唐清泰元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不久去世,其子孟昶(chǎng敞)继位。
965年(北宋乾德三年),孟昶降宋,国亡。
楚唐武安节度使马殷所建。
后梁时,马殷被封楚王。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封马殷为楚国玉,始正式建国,建都长沙。
马氏始终臣事中原王朝,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
951年(后周广顺元年)为南唐所灭。
荆南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所建。
高季兴在朱温死后,割据一方。
后梁封他为渤海王。
后唐时封他为南平王,史称荆南或南平,建都江陵。
高季兴及其子孙名义上始终向中原王朝称臣,保持藩镇格局。
963年(北宋乾德元年)为北宋所灭。
五代十国的的历史事件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那么你了解五代十国的的历史事件吗?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五代十国的的历史事件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五代十国的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
而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的局面。
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
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朱全忠、李克用与李茂贞这三派藩镇影响了唐朝后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
朱全忠与李克用因故不合,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
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李克用,并且趁李克用与李茂贞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河中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
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
而关中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虽然威胁唐廷,但因李克用与朱全忠的干涉而失败。
公元888年唐昭宗继位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
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全忠入援。
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于是率军围困凤翔。
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和解。
朱全忠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长安。
崔胤后悔不已,有意摆脱朱全忠的威胁,暗中招募六军十二卫,被朱全忠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
公元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8月弑唐昭宗,另立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不久又杀之,唐朝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他改名朱晃(朱温),国号梁,史称后梁,他即后梁太祖,最后定都东都汴州。
五代十国的历史简介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
中国古代-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公元907~960年)五代十国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朝廷。
公元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
公元923年河东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后唐国力强盛,但两次发生内乱,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不久契丹军南下灭后晋。
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刘知远死后,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公元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在五代更迭中,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合称十国。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相继消扫荡群雄,公元979年,赵光义灭北汉,实现基本统一。
中文名称:五代十国英文名称: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简称:五代所属洲:亚洲首都:开封、洛阳主要城市:开封,洛阳,扬州,太原,金陵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国家领袖:朱温,李存勖,郭威等主要民族:汉族、沙陀族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郢王朱友珪、末皇帝朱友贞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闵皇帝李从厚、末皇帝李从珂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石重贵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隐皇帝刘承祐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十国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世宗文穆王钱元瓘、成宗忠献王钱佐、忠逊王钱倧、忠懿王钱俶闽国:太祖昭武孝皇帝王审知、废帝王延翰、惠宗齐肃明孝皇帝王延钧、康宗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王继鹏、景宗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王延曦、武帝朱文进、和帝王延政、末帝卓俨明荆南: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保融、贞安王高保勖、德仁王高继冲南楚:武穆王马殷、衡阳王马希声、文昭王马希范、废王马希广、恭孝王马希萼、留王马希崇吴国:太祖孝武皇帝杨行密、烈宗景皇帝杨渥、高祖宣皇帝杨隆演、睿皇帝杨溥南唐: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李昪、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李璟、后主李煜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刘?、殇皇帝刘玢、中宗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刘晟、后主刘鋹北汉:世祖神武皇帝刘旻、睿宗孝和皇帝刘承钧、少主刘继恩、英武皇帝刘继元前蜀: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王建、圣德明孝皇帝王衍后蜀:高祖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孟知祥、楚恭孝王孟昶事件唐末民变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一分钟读懂历史五代十国一分钟读懂历史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北方地区于公元907年至960年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治动荡、战火不断,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繁荣时期。
一、五代概述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相继建立而迅速灭亡的朝代。
其中,最重要的是后梁、后唐和后晋。
后唐是五代中唯一一个统一北方的朝代,同时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实力最强的朝代。
后晋是五代中建都最南的朝代,也是五代中政治机构最完备的一个朝代。
后梁则是五代中在领土上最小的一个朝代。
二、十国概述十国指的是自称为“国”的十个政权,包括前蜀、后蜀、南唐、吴、南汉、闽、楚、前蜀复国、后蜀复国和昭德。
这些“国”大多是由少数族群在各地建立而来。
其中,前蜀和后蜀是唯一的两个在南方建立的“国”,南唐是唯一的一个称帝的“国”。
三、五代十国的重要事件1. 黄巢起义:起义发生于公元875年,黄巢主张“除四害”,即除去佛道儒释,并且反对中央政府的统治。
起义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毁灭,战乱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仍未平息。
2. 陈桥兵变:发生在公元998年,是北宋建立前的重要事件。
它导致后汉灭亡,为后来北宋建立奠定了基础。
3. 吴越争霸:南唐与吴国之间的较量,发生于公元902年到937年间。
南唐最后败于吴国的攻势。
四、五代十国的文化艺术1. 画家:五代十国中的画家以赵佶、李唐和张择端为代表,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诗人:五代十国诗人大多创作了抒情诗,其中以李煜的“秋夜寄邱员外”和李商隐的“锦瑟”等诗作著名。
3. 瓷器:五代十国时期被称为“唐宋之际”,这一时期的瓷器以吐鲁番青釉瓷、定窑白瓷和汝窑瓷为代表。
五、总结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对中国政治、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五代十国时期非常动荡,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涨知识】五代十国的那些事看完《十国千娇》,突然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有点兴趣,于是上网搜了搜,发现这段历史比较短暂,但故事却不少。
贴些跟五代十国有关的信息给大家瞧瞧。
1、五代十国具体指什么?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2、五代十国中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唐末民变唐末民变从公元859年的裘甫发动浙东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两江、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行省,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白马之祸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
割让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
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
作为条件,两年后,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洛阳兵变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欲立养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