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应用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6.90 KB
- 文档页数:3
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性应用作者:程晓鹤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第10期程晓鹤摘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适应现代的职业教育,是目前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
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实施《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热爱会计工作,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奠定基础。
本文通过基础会计中错账更正的课例设计,谈一谈对情境教学法的探索。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错账更正;课例设计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性地创设一定的学习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并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它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的框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掌握知识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下面通过一个课例来谈谈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课例背景介绍任务名称:错账更正的方法错账更正的方法是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企业会计人员在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时,可能会出现多种错误,当这些错误发生时,会计人员应该采用一定的错账更正的方法进行更正。
本专业课程目标分析:《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分析和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培养学生后续学习主干专业课程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项目的功能定位:本任务是基础会计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熟练掌握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项目的基础上所实施的项目。
本任务以错账更正方法为载体,学习了查账验证的方法,为我们学习后续项目和后续课程做好了储备。
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学习这一任务时,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等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理论上的错账更正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任务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训练。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企业间从事会计、财务等工作岗位时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财会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够充分的。
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间接为学生就业难出了一份力。
而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景模拟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情景模拟教学方法能够模拟企业全部财务流程,将财会专业教学抽象、枯燥的内容变成直观性强的具体工作场景,通过实景实操来引导学生消化理论,从而达到边理论、边实践,边学习、边工作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模拟实践、模拟工作场景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为我们财会专业教学培养合格的财务人员开创了一个的好的方向,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
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下面就具体问题进行以下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会;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中图分类号:g71前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相较高等学校来说,知识储备和理解力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学生刚开始接初财务,对这些理论强、抽象的内容势必产生一定的排斥,从而造成少部分学生学习理解,大部分学生陪太子读书的现象发生,教学效果大打拆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情景模拟教学,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把书本内容转换成现实会计的工作过程。
通过模拟企业、模拟角色、模拟流程,并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的要求。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首先、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刚接触会计,对会计专业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如果学校在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开课时,理论讲述过多,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尽管上课认真听讲,但一节课下来仍然没听懂多少,前面知识没有理解,后面的课时肯定跟不上的情况发生。
情境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应用研究
一、如何在基础会计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法
(一)调用其他学科知识或者学习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在实际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调用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文化背景出发,更容易贴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共鸣,将学生思维的火花彻底点燃。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将主动的把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迁移到基础会计的学习中来,从而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索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并逐渐的将其转化为一种实际能力。
例:在“盈余公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以引入“居安思危”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明白故事当中的治国之道(“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也适用于现代企业之中,企业也需要进行科学经营与风险防范。
在这样的情况下,“盈余公积”的用途即则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引出。
显然,以成语故事来创设情境,不仅能够为枯燥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注入生动的调味品,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由此及彼,产生联想,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会计知识。
(二)模拟角色扮演,创设最佳情境
模仿操作,即是加深对会计工作感性认识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
通过对相关角色的模拟,必然会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角度来体会情境。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为情境,分别让若干名学生担任主管、记账会计、制单会计、出纳等角色。
当
然,为了让模拟实际业务的过程更具完整性,也可以设定税收部门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公司总经理、公司业务经理、公司业务员等角色。
然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角色分工来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
在整个模拟的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都将具有业务往来的关系,在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逐渐的找寻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同时,在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其会计技能也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三)教学中举出贴近生活的例子
针对于同一事物的表达而言,会计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必然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就会计语言来输哦,其具备了高度的意义性、抽象性与交流性。
在学生最初接触会计知识的时候,对相应的概念或术语必然将很难理解,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对这些相关概念与术语进行描述,以此来将这些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术语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提高。
例:在教学生如何解释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引入概念,然后再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
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鲁镇酒馆”,将实例的内容简要的阐述给学生:“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现在,每碗酒已经涨到十文,做工的人通常会靠柜外站着,然后将酒热热的喝了再休息。
倘肯多花一文,他们即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作为下酒物了,而如果出到十几文,则可以买一样荤菜……”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我们假设阿Q以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