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 常见地貌类型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7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A级·学考达标练[2022·江苏省江阴高一期末]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示意图(图中的线示意形成沙丘的沙层)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是( )2.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应在( )①沙丘陡坡一侧②沙丘缓坡一侧③沙丘移动的前方④沙丘移动的后方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科学家自制了一种集沙仪器,通过收集大风中的沙粒来研究风沙流情况。
图1是沙丘中集沙仪的安置位置示意图,图2是集沙仪剖面示意图(①~⑩为收集沙粒的管子)。
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沙丘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风、水共同侵蚀D.风、水共同沉积4.管子内沙粒最多的是( )A.① B.②C.⑨ D.⑩海岸按照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图1示意泥质海岸,图2示意基岩海岸及其各种地貌。
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图示中泥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海水搬运 B.流水沉积、海水侵蚀C.流水侵蚀、海水侵蚀 D.流水搬运、海水沉积6.图2中各种地貌类型形成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按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B.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洞C.海蚀拱桥——海蚀洞——海蚀柱D.海蚀柱——海蚀洞——海蚀拱桥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图甲、图乙为两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所示地貌是()A.雅丹地貌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丹霞地貌2.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1题,据图示,图甲中有大量独立而残存的小丘,说明景观所在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属于雅丹地貌。
第2题,图乙所示地貌为海蚀崖和海蚀柱,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故选C。
2.C下图中等高线(单位:米)示意一种堆积地貌。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为()A.三角洲B.风蚀蘑菇C.江心洲D.沙丘4.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3题,根据等高线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判读,图示地貌为沙丘。
第4题,图示地貌为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
结合指向标,图示区域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4.B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6.关于图中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岩石具有成层性B.②地势起伏很大C.③所在地四季分明D.④岩层弯曲显著5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丹霞山位于湿润地区,海南南天一柱是海岸侵蚀地貌,路南石林是流水溶蚀地貌,均不在干旱地区,A、C、D错误。
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正确。
第6题,读图可知,①丹霞山岩石具有成层性,A正确。
6.A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
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B.河流堆积作用C.海浪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8.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A.南北风B.东西风C.西北—东南风D.东北—西南风7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中新月形沙丘链最多,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8题,从图中看,该地区新月形沙丘链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可能为东北—西南风。
T2 TiTnII唱胆砾右tZ7!基岩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 0、T 1、T 2、T 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 3>T 0>T 2>T 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 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先形成的平坦面是()A .T 0B .T 1C .T 2D .T 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慢的时期为()A .T 3形成时期B .T 2形成时期C .T 1形成时期D .T 0形成时期 下图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
下列河段河岸侵蚀作用明显的是()A. □左岸B .□左岸C .□左岸D .□左岸5.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 .西北风6.风影沙丘()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7.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C. 西南风D .东北风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4.关于图中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向卜的侵蚀为主B .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C .以溯源侵蚀为主D .凸岸有利于建河港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七百弄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由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的山弄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图中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怵积用n/700r4000L L I il I 1L1」L25303504550556065植株离度A.□□□B.□□□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深洼地两侧坡度较缓C.溶洞属于喀斯特沉积作用C.□□□D.□□□B.石笋形成于溶洞的顶部8.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青藏高原南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A级·学考达标练辽宁省锦州市的笔架山风景区内,有一座通往笔架山岛的天桥堪称世界奇观(下图)。
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源于笔架山岛。
涨潮时天桥被海水沉没,落潮时天桥又露出水面。
每天潮涨潮落两次,天桥就露出水面两次。
下表为农历初一、十六笔架山风景区潮汐表及景区巡游说明。
据此完成1~2题。
日期(农历) 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初一、十六5:23 11:35 17:47 23:59说明:风力在四级左右时,大潮时间加上3个小时等于桥面起先露出时间;小潮时间加上2个小时等于桥面起先隐去时间。
18:00景区关闭。
1.形成天桥景观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力积累C.海浪侵蚀D.海浪积累2.2024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六)风力较小,小明通过天桥到笔架山巡游,其通过的时间最可能是( )A.6:00B.10:00C.15:00D.21:00下图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3~4题。
3.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4.下列能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2024·广东珠海市月考]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分别属于( )A.风成地貌、河流地貌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D.冰川地貌、风成作用6.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B.侵蚀C.搬运D.积累7.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②地貌的是( )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下图为“世界上两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地貌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外力侵蚀形成B.均位于沿海地区C.形成的缘由相同D.所在地区气候类似9.乙地貌海洋一侧将来可能演化为( )A.海蚀崖B.海蚀平台C.海蚀柱D.海蚀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
(2)成因:水流侵蚀形成“V ”形河谷。
(3)形态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2)成因:冲积平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S ”形。
洪水泛滥时可能冲断河曲颈部,弯曲部分脱离河道,形成牛轭湖。
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
(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样,近似三角形;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三: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1)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形状如同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四: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课时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四种地貌分别是河口三角洲、风积沙丘、河流侵蚀峡谷、风蚀雅丹地貌。
第2题,河流入海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淤积,逐渐形成河口三角洲。
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遇到阻力或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流水B.冰川C.海浪D.风力4.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图中景观图为流动性沙丘,它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4题,流动性沙丘的特点是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5~6题。
5.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6.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主导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5.D 6.C解析第5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
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
故选D。
第6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呼呼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浪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8.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答案7.A8.C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可知,“鼓浪石”是海浪拍打形成的,为海浪侵蚀作用。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地貌的观察A级·学考达标练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地貌发育特点后所画的素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2.图中地貌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休闲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丙地与戊点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599米 B.699米C.799米 D.899米4.某旅游公司决定在该区域投资修建一个现代化滑雪场地,图中最合理的地方是( ) A.甲B.乙C.丙D.丁右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A.A B.B C.C D.D6.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C.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7.下图是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2012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简述其原因。
B级·选考高分练[2022·河南新乡高一期末]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
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2022·湖南邵阳期末]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2.与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岩石、光照 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 D.气候、土壤[2022·黑龙江佳木斯期末]下图示意某地貌的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没有体现的地貌是( )A.溶洞B.洼地 C.峰丛D.峰林4.图示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c→b→e→f→a→d B.c→e→b→f→a→dC.c→e→b→f→d→a D.c→b→a→d→e→f[2022·辽宁六校协作体期末]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别对应(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③①②6.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主要是为了( )A.方便取水 B.获取燃料C.便于耕作 D.抵御洪灾[2022·山西晋中期末]不同河段流水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
河流沉积物粒径大小是流水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1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图2示意该河流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径。
据此完成7~9题。
7.甲处常发育( )A.河口三角洲 B.江心岛C.冲积扇 D.河漫滩8.乙处( )A.河流左岸河床较深 B.河流右岸泥沙堆积C.利于牛轭湖发育 D.水能资源丰富9.丙处沉积物粒径占比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10.[2022·广东惠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根底练]1.以下属于河流冲积(洪积)扇地貌景观的是( )[答案] A2.下面是某同学在旅游中拍摄的两幅地貌景观图,图1中岩石A处发育凹沟,图2中红色山群陡峭。
形成上述景观的共同的原因是( )图1 图2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D.岩浆活动[答案] B下面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
读图,答复3~4题。
3.下面地貌景观,发育在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答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
据此答复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6.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答案]7.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图1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众多山峰,可判断出该地为峰林。
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西侧较为平缓,东侧有众多闭合等高线。
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
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参与下,经过流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图为日本富士山景观,该地貌属于()A.褶皱山B.断块山C.火山D.角峰[答案] C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其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起伏和缓B.陡峭险峻C.地势平坦D.石林群拱B[图中是典型的块状山地,陡峭险峻。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3~4题。
3.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4.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3.C4.A[第3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第4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地貌发育特点后所画的素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6.图中地貌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5.B6.A[从素描图中的特征看,该地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是因流水的侵蚀作用影响而形成的。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珊瑚虫一般分布在水温约为20~30℃、水深50米以内、光照充足的清澈水域。
珊瑚虫以捕食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为生,在生长过程中从海水中吸收钙和二氧化碳,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形成骨骼与外壳,经不断堆积形成珊瑚礁。
南海是全球十大珊瑚礁保护区之一,类型多样的珊瑚礁分布在从海南岛到南沙群岛的广阔水域,南海珊瑚礁多与海底火山伴生。
材料二甘泉海台(虚线内)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位于西沙海槽南侧。
甘泉海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
下图为西沙主要海域等深线图。
课时分层作业(十)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属于河流冲积(洪积)扇地貌景观的是()
[答案] A
2.下面是某同学在旅游中拍摄的两幅地貌景观图,图1中岩石A处发育凹沟,图2中红色山群陡峭。
形成上述景观的共同的原因是()
图1图2
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
C.风力搬运D.岩浆活动
[答案] B
下面为某河流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面地貌景观,发育在上图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①~④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答案] 3.A 4.B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
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
6.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答案] 5.A 6.C
7.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__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是________。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图1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形成众多山峰,可判断出该地为峰林。
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西侧较为平缓,东侧有众多闭合等高线。
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形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
第(2)题,喀斯特地貌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参与下,经过流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大量的石灰岩,并且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
第(3)题,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浅薄贫瘠,岩层保水性能差;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且地块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答案](1)峰林东地下河(溶洞)
(2)石灰较高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岩层保水性能差;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等级过关练]
8.下图中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
C.③⑤D.⑤⑥
C[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要形成这样的地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可溶性石灰岩,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新、内蒙古气候干燥,苏、湘石灰岩分布少,故③⑤正确。
]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10.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9.B10.C[图中显示的是砾石堆积地貌。
第9题,砾石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
成。
河源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砾石滩属于河漫滩,河漫滩主要在河流的中游地区,且河道弯曲程度比较大的河漫滩地区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入海口地区主要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泥沙颗粒小,且堆积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10题,砾石变圆主要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
石笋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冰斗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冰斗棱角分明;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风力长期侵蚀下,岩石变圆;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 11.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
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
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答案] A
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
据此完成12~13题。
12.辽河河口海岸线()
A.1909~1945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1945~1979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C.197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1909~2003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13.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A.导致海水倒灌B.不利于港口建设
C.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使黄海面积缩小
12.C13.B[第12题,结合图示,1909~1945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局部向海洋方向推进,大部分向陆地方向推进;1945~1979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大部分向海洋推进,但不是全部;1979~2003年辽河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
第13题,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有泥沙沉积,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
]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图乙
图丙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图甲、乙中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A B C D
[解析]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图甲为洪(冲)积扇,图乙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图中C、B 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第(3)题,图甲中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答案](1)洪(冲)积扇三角洲堆积
(2)B A(3)C(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