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钢结构焊接是建造工程中常见的连接方式,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钢结构焊接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焊接前的准备工作、焊接过程中的控制、焊接后的检验、焊接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根据钢结构的材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
1.2 清理焊接接头:在焊接前,必须对焊接接头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油污、氧化物等杂质,以保证焊接质量。
1.3 预热焊接材料:对于较厚的钢结构,需要进行预热处理,以减少焊接时的热变形和残存应力。
二、焊接过程中的控制2.1 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压:根据焊接材料和厚度,合理调节焊接电流和电压,确保焊接熔池的稳定性。
2.2 控制焊接速度和角度:控制焊接速度和角度,避免焊接过快或者过慢导致焊缝质量不佳。
2.3 控制焊接温度和保护气氛:在焊接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焊接温度和保护气氛,防止氧化等不良影响。
三、焊接后的检验3.1 目视检查焊缝质量:焊接完成后,进行目视检查,检查焊缝是否均匀、无气孔、裂纹等质量问题。
3.2 超声波检测焊缝质量:利用超声波技术对焊缝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3 X射线检测焊缝质量:对于重要的焊接部位,可以进行X射线检测,发现焊缝中的隐性缺陷。
四、焊接质量问题的处理4.1 修补焊接缺陷:一旦发现焊接质量问题,及时进行修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2 追踪焊接问题原因:对于频繁浮现的焊接质量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
4.3 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对每一个焊接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以避免再次发生。
五、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5.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流程,确保焊接质量的持续改进。
5.2 培训焊接人员:定期对焊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焊接技术和质量意识,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钢结构焊接是建造、桥梁、船舶等领域常见的连接方式之一,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
然而,焊接质量的控制对于确保钢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标准步骤和要点。
二、焊接质量控制标准步骤1. 设计和规范要求在进行钢结构焊接前,应子细研究和理解相关的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等。
2. 焊接工艺评定为确保焊接质量,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评定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试样、制定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焊接试验和评估焊接质量。
3. 材料准备焊接前应对钢材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除杂质、去除锈蚀、预热和保温等步骤。
材料准备的目的是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4. 焊接操作焊接操作是焊接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焊接操作应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包括焊接设备的选择和调试、焊接参数的设置和调整、焊接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5. 焊缝检测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焊缝检测以评估焊接质量。
常用的焊缝检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和磁粉检测等。
焊缝检测的目的是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焊接缺陷,确保焊接接头的可靠性。
6. 焊后处理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相应的焊后处理。
这包括去除焊渣、清洁焊缝、修整焊接接头等。
焊后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和耐腐蚀性能。
7. 焊接记录和追溯为了确保焊接质量的可追溯性,应详细记录焊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操作情况。
这些记录包括焊接工艺规程、焊接操作记录、焊接材料证书等。
焊接记录的目的是为后续的质量评估和追溯提供依据。
三、焊接质量控制要点1. 焊接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保证。
焊接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通过相关的认证考试。
2. 焊接设备的选择和维护对焊接质量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焊接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焊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是焊接质量的关键。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引言概述:钢结构焊接是建筑行业中常见的连接方式,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阐述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材料选择和准备1.1 焊接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焊接的钢材,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机械性能。
1.2 材料的准备:在焊接前,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油污、锈蚀等杂质,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2. 焊接设备和工艺控制2.1 焊接设备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确保其能够满足焊接工艺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2.2 焊接工艺的控制:根据焊接材料的特性和焊接接头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包括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的控制。
3. 焊缝准备和焊接操作3.1 焊缝准备:在进行焊接之前,需要对焊缝进行准备,包括焊缝的坡口形状、尺寸的控制,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3.2 焊接操作: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焊接速度、焊接温度等参数,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强度。
4. 焊接质量检测4.1 目视检测:通过目视检测来评估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包括焊缝的均匀性、焊缝的几何形状等。
4.2 焊接缺陷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来检测焊接接头中的缺陷,如裂纹、气孔等。
5. 焊接质量控制措施5.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焊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焊接工艺规程、焊接操作规程等,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5.2 培训和监督:对焊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焊接技能和质量意识,并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焊接质量的符合要求。
5.3 焊接记录和追溯:对焊接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包括焊接参数、焊接材料等,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质量追溯和问题排查。
总结: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是确保钢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控制焊接工艺和操作,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焊接质量。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培训和监督,并进行焊接记录和追溯,可以进一步提升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一、引言钢结构焊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钢结构焊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质量控制的目标、相关标准和规范、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等。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密封性和耐久性,以及焊缝的几何形状和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目标包括:1. 焊接接头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能够承受预期的荷载;2. 焊接接头的密封性良好,能够有效防止渗漏和腐蚀;3. 焊缝的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和形状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4. 焊缝的外观质量良好,无明显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
三、相关标准和规范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
常用的标准和规范包括:1. GB/T 12470-2003《钢结构焊接工艺规程》:规定了钢结构焊接的工艺要求、质量控制要求和检验方法;2. GB/T 985-2018《焊接术语》:定义了焊接术语的概念和术语的用法;3. JGJ 81-2002《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针对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的规范;4. AWS D1.1-2020《结构钢焊接规范》:美国焊接学会制定的结构钢焊接的规范。
四、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资质认证、焊接材料的选择和检验、焊接前准备、焊接过程控制和焊缝检验等。
1.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确定适用于具体焊接任务的焊接工艺参数的过程。
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并进行试焊和力学性能测试,以验证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质量。
2. 焊工资质认证焊工资质认证是对焊工进行技能和质量水平的评估和认证。
通过对焊工的培训、考试和实际工作经验的评估,确定焊工的资质等级,确保其具备进行焊接工作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钢结构工程中的焊接质量控制要点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其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钢结构工程中,焊接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焊接前、焊接中和焊接后三个阶段介绍钢结构工程中的焊接质量控制要点。
一、焊接前的质量控制在焊接前,我们需要对焊接材料、焊接设备和焊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焊接材料是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焊接电极或焊丝的品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焊接材料的质检证书应该完整齐全。
其次,焊接材料的湿度应该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避免因湿度过高引起焊缝质量下降。
焊接设备的选用也是关键。
焊接设备的参数控制必须精确可靠,焊接机、电源和电极应该经过检验合格,并且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焊接设备操作的相关技能。
对焊工的资质要求也特别重要。
焊工必须具备相应的焊接证书,并且拥有一定的焊接经验。
此外,焊工的培训和考核也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焊接中的质量控制焊接中是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下面我们将从焊接位置、操作规范和焊接工艺等方面介绍焊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焊接位置的选择要合理,避免因焊接位置选择不当导致焊接缺陷。
在确定焊接位置之前,必须对工件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工件表面没有油污、锈蚀等污染物。
此外,焊接位置的标记应该准确明确。
操作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焊工必须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焊接参数。
焊接过程中,焊工需要注意保护气体的流动,避免因气体流动差导致气孔缺陷的形成。
焊接工艺的选择也是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
在选择焊接工艺时,需要考虑焊接材料的特点和要求、焊接厚度、焊接位置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三、焊接后的质量控制焊接后的质量控制也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焊缝检测、残余应力消除和表面处理等。
焊缝检测是发现焊接缺陷的重要手段。
通常采用放射性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测,以及对焊缝外观进行目测和触摸检查。
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的控制措施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的常见控制措施的分析。
1. 焊工资质与培训:对参与钢结构工程焊接的焊工进行资质认证和培训。
焊工应具备合适的技能、经验和知识,了解相关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并能正确操作焊接设备。
2. 材料质量控制:选择高质量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条、气体、电极等,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对材料进行质检和材料证书的验收,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3. 预热和后热处理:对于需要焊接的钢材,根据其材料性质和焊接要求,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
预热可以减少焊接时的热应力和组织变形,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后性能和组织结构。
4. 焊缝准备与清洁:在进行焊接前,对焊缝进行准备和清洁,确保焊接缝的质量和可焊性。
焊缝准备包括切割、打磨、坡口处理等,清洁则包括除去灰尘、油脂、氧化物等。
5. 焊接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与检测:对焊接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测,确保其工作正常和准确。
维护,包括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电源线、电极、气体等部件的连接情况;检测则包括测试焊接设备和工具的工作性能和精度。
6. 焊接过程质量控制:对焊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控,包括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的监控和调整,焊接接头的尺寸、形状、焊缝形态等的检查和评估。
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严格进行焊接操作,记录焊接参数和过程。
7. 非破坏性检测:对已完成的焊接接头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常见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发现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渣、裂纹等,以便及时进行修复。
8. 质量记录和报告:对焊接工程进行质量记录和报告,包括焊接工艺规程、焊接操作记录、焊接材料检验报告、非破坏性检测报告等。
这些记录和报告可以提供证据和依据,用于评估焊接质量、追溯焊接过程。
钢结构工程焊接质量的控制措施涵盖了焊工资质与培训、材料质量控制、预热和后热处理、焊缝准备与清洁、焊接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与检测、焊接过程质量控制、非破坏性检测以及质量记录和报告。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
钢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而焊接作为钢结构连接的主要方式,焊接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焊接质量控制的角度,分析钢结构焊接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1.1 确认焊接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包括焊条、焊丝等。
1.2 清理焊接部位,确保表面无油污、锈蚀等杂质。
1.3 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二、焊接过程中的控制
2.1 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确保焊缝质量。
2.2 严格控制焊接温度,避免焊接过热或过冷。
2.3 注意焊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避免氧化、气孔等缺陷的产生。
三、焊接后的检测和评估
3.1 进行焊缝的外观检查,检查焊缝是否均匀、牢固。
3.2 进行焊缝的探伤检测,检查焊缝是否存在裂纹等缺陷。
3.3 进行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评估焊接接头的强度和可靠性。
四、焊接质量控制的管理
4.1 制定焊接工艺规程,明确焊接参数和工艺要求。
4.2 建立焊接质量档案,记录焊接过程和结果。
4.3 定期进行焊接工艺评估和培训,提高焊工的技术水平。
五、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5.1 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钢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5.2 优质的焊接质量可以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5.3 焊接质量控制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总结: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严格控制焊接前、中、后的环节,以及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焊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钢结构焊接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钢结构的焊接施工是建筑领域中常见的工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焊接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其重要性。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钢结构焊接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焊接质量。
首先,焊工应进行相关的培训,熟悉焊接工艺和程序;其次,需要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焊接工艺选择钢结构焊接施工中,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不同的焊接工艺。
在选择焊接工艺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种类、厚度、结构形式以及焊接位置等因素,并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三、焊接操作规范在进行钢结构焊接施工时,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首先,焊工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焊接面罩、防护手套等,以保证人身安全。
其次,在焊接过程中,应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参数,确保焊接质量。
此外,焊接过程中要保持焊缝的清洁,及时清除焊渣和氧化物等杂质。
四、焊接质量检验焊接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焊接质量的检验。
焊接质量检验的方法包括目测检验、尺寸测量、焊缝检测等。
目测检验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焊缝的外观,包括焊缝的形状、尺寸、表面是否平整等。
尺寸测量是通过测量工具对焊缝的尺寸进行测量,以检查焊缝是否符合要求。
焊缝检测可以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等,以排除焊接缺陷。
五、焊接记录与档案管理为了追溯焊接质量并进行质量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焊接记录和档案管理体系。
焊接记录中应包括焊工的姓名、焊接材料的批次、焊接工艺参数等信息,以便于后期追溯和分析。
焊接档案应包括焊接施工图纸、焊接工艺规程、焊接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六、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提高钢结构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需要进行焊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引言概述: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在钢结构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了钢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焊接工艺、焊缝检测、焊接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的内容。
正文内容:1.焊接工艺控制1.1.焊接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焊条、焊丝等焊接材料,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2.焊接参数的控制: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以保证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1.3.焊接设备的选择和维护:选用先进、可靠的焊接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2.焊缝检测控制2.1.目测检测:通过裸眼观察焊缝的表面形貌,包括焊缝的几何形状、焊缝的均匀性和质量等。
2.2.清理和除杂:在焊接前,对接头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清除焊接区域的脏物和杂质,以确保焊缝区域的纯净度。
2.3.无损检测:使用超声波、射线、磁粉等无损检测方法,对焊缝进行检测,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焊接缺陷。
2.4.成品检验:将焊接完成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对焊缝的尺寸、焊缝的均匀性和质量的检查。
3.焊接人员资质控制3.1.培训和证书:焊接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焊接证书,证书的级别应与工程所需的焊接技能相匹配。
3.2.经验要求:焊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焊接经验,尤其是对复杂工程的焊接要求。
3.4.监督和检查:对焊接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焊接人员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焊接工作。
4.焊接质量的控制4.1.标准规范: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明确钢结构焊接的要求和质量控制指标。
4.2.技术要求:对焊缝的几何形状、焊缝的均匀性、焊缝的尺寸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要求。
4.3.质量检验:建立完善的焊接质量检验体系,对焊接过程和焊接成品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
4.4.焊接质量记录:记录焊接过程中关键参数和焊接质量检验结果,以备查证和分析。
5.焊接质量问题的处理和改进5.1.缺陷处理:对焊接缺陷进行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或返工。
5.2.改进措施:根据焊接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培训、改进工艺等。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点。
而焊接作为钢结构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钢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对钢结构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确保钢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一)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材料的选择应根据钢结构的材质、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使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用的焊条、焊丝、焊剂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质量合格证书。
同时,要确保焊接材料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防止受潮、变质等情况的发生。
(二)焊件的预处理焊件在焊接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理表面的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杂质,以保证焊接部位的清洁。
对于厚板,还可能需要进行坡口加工,以增加焊接的熔深和提高焊接质量。
(三)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拟定的焊接工艺进行试验和评定,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焊接工艺评定应包括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参数、预热和后热温度等内容。
(四)焊工的资质和培训焊工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因此焊工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
定期对焊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复训,以提高其焊接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二、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焊接环境的控制焊接环境对焊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焊接作业时,应确保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
例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大风、雨雪等),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否则应停止焊接作业。
(二)焊接参数的控制焊接参数包括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条直径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的结果确定,并在焊接过程中严格控制。
焊接电流过大容易导致烧穿、咬边等缺陷;焊接电流过小则可能会出现未焊透、夹渣等问题。
同样,焊接速度过快或过慢也会影响焊接质量。
(三)焊接顺序的控制合理的焊接顺序可以有效地减少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
对于大型钢结构,应制定详细的焊接顺序方案,遵循先短后长、先内后外、对称焊接等原则。
钢结构焊接质量控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机械加工和建筑施工行业,钢结构焊接越来越凸显它的广泛性和优越性。
在钢结构焊接过程中,由于外形尺寸、焊接位置、焊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焊接变形、焊接缺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焊件的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在钢结构焊接中影响焊接质量的原因、影响焊接变形的因素,总结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为企业在钢结构生产中提高焊接质量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问题;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控制方法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chinery processing and welding steel structure is more and more highlights its universality and superiority. In steel structure welding process, the overall dimensions, welding position, welding technology, and many other factors, there will be a problem such as welding deformation, welding defects, these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weld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ed at the reason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welding in the welding steel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elding deformation,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i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o the production of steel structure for the enterprise provides some methods and basis for improve the welding quality.Key words: steel structure welding; The problem;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Control method概述:钢结构一般由钢板、型钢经气割、组装、焊接等工序来完成。
有的钢结构焊缝长达几米或十几米,焊缝要求焊透,射线或超声波检查质量,平、立、横、仰各种位置的焊接都有,结构件出现挠曲变形、板件的波浪变形等,因此了解和掌握焊接原理及引起焊接变形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变形降到最低以保证焊接工件或结构的质量。
焊接方法的分类:熔化焊接、固相焊接、纤焊。
钢结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采用熔化焊接电弧焊焊接方式: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
焊接缺陷的分类及其预防措施:2.1焊接缺陷主要分内部缺陷和外部缺陷两种。
2.2外部缺陷主要是从外观上来判定焊缝的缺陷种类,主要有咬边、焊瘤、凹陷、电弧擦伤、裂纹。
2.2.1咬边咬边是在焊缝两侧发生将母材部分溶化,造成沿焊趾的沟槽或凹陷。
产生咬边的原因是焊接不规范,操作手法不当,如焊接电流太大、电弧过长、运条角度不当、停留时间不当、焊机轨道不平等均可产生咬边。
咬边处会造成应力集中,降低结构承受动荷的能力和降低疲劳强度。
防治措施正确选择焊接电流,要注意焊接速度不宜过高;掌握正确运条手法,随时控制焊条角度和电弧长度;焊机轨道要平整,焊条角度适当等,可有效预防咬边。
2.2.2气孔气孔是指在焊接时, 焊缝表面和内部因熔池中的气泡未逸出而形成的圆形或洞形空穴。
焊接气孔的成因主要有焊件未清洁表面的油、污、锈、垢及氧化膜;焊条受潮或质量不好;焊接现场环境恶劣;电弧太长,电弧保护失效;保护气体不纯;焊丝和母材的化学成分不匹配等原因,使焊接后吸附或自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排出而形成气孔。
防治措施为有效预防气孔产生:①要控制气体来源。
如焊条除潮,清理焊件表面的油、污、锈、垢及氧化膜;②加强防护,如防风防雨;③正确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焊条,和母材相匹配;④选择低氢焊条时采用直流反接法进行焊接;⑤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和运条方式。
2.2.3夹渣夹渣是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或其他非金属夹杂物,其形状多数呈不规则状,易产生在坡口边缘、焊道形状突变等处。
夹渣的成因主要有运条不当,熔池内各组分分不清;焊件上或坡口内油、污、锈等未清理干净,特别是在多层焊时;熔池温度低,焊速太快;电弧过长或极性不正确;埋弧焊封底时,焊丝位置偏离。
防治措施防止夹渣应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及坡口尺寸;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必要时把电弧缩短,同时增加停留时间,对融化金属盒熔渣加热充分;视情况调整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彻底清理坡口及焊层间的熔渣,将凹凸处铲平;正确选择母材和焊条,降低焊渣的熔点和粘度。
2.2.4未焊透未焊透指焊接时母材金属未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的现象,常出现在单面焊的坡口根部及双面焊的坡口钝边,多呈不规则形状。
未焊透减少了焊缝的有效面积,使接头强度下降,严重降低焊缝的疲劳强度;另外,未焊透引起的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强度下降的危害大的多;未焊透可能成为裂纹源,是造成焊缝破坏的重要原因。
未焊透的成因主要有焊接规范选择不当,焊接速度过快,金属来不及熔化,破口角度过小,钝边过大或对口间隙过小,手工焊接时电流太小,运条速度太快,使熔深减小,造成未焊透。
防治措施使用较大电流来焊接是防止未焊透的基本方法。
当焊角焊缝时,用交流代替直流以防止磁偏吹,合理设计坡口并加强清理,用短弧焊等措施也可有效防止未焊透的产生。
超过标准的未焊透缺陷应采用碳弧气刨去有缺陷的焊缝,用手工焊进行补焊消除。
2.2.5 焊接裂纹焊接裂纹是焊接后焊口在冷却过程产生的热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所导致的裂纹,是焊接件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缺陷。
焊接裂纹不仅发生于焊接过程中,有的还有一定潜伏期,或者产生于焊后的再次加热过程中。
焊接裂纹根据其部位、尺寸、成因和机理等,可以有多种分类。
按裂纹形成的条件,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和再热裂纹。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焊件及焊条内硫、磷等杂质超标;②焊接熔池中存在低熔点杂质,由于这些杂质熔点低,结晶凝固最晚,凝固后的塑性和强度又极低;③收弧过于突然;④焊钢的淬硬性;⑤焊缝根部塑性的影响;⑥应力的影响等。
防治措施合理选用焊接规范,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选择适当的焊接电压、焊接电流;限制或减小硫、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选用焊接工艺性好、符合标准要求的焊条;保持焊接材料的干燥和清洁;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合理的焊缝设计及次序;适当提高焊缝形状系数,尽可能采用小电流多层多道焊,以避免焊缝中心产生裂纹。
2.2.6焊瘤焊瘤是指在焊接过程中金属流溢到加热不足的母材或焊缝上,未能和母材或前道焊缝熔合在一起而堆积的金属。
这种缺陷使焊缝成型不美观,立焊时有焊瘤的部位往往有灰渣和末焊透。
管子内部的焊瘤除降低强度外,还减少管内的有效截面。
焊瘤产生原因主要熔池温度过高,凝固较慢,在铁水自重作用下下坠形成焊瘤;坡口立焊、搭接立焊中,如焊接电流过大,焊条角度不对或操作手势不当;焊丝和母材的化学成分不匹配等易产生这种缺陷。
防治措施焊瘤不但影响成形美观,而且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焊瘤处易夹渣、未熔合,导致裂纹的产生。
一般熔池下部出现“小鼓肚”时,可利用焊条左右摆动和挑弧动作加以控制;在搭接或帮条接头立焊时,焊接电流应比平焊适当减小,焊条左右摆动时在中间部位走快些,两边稍慢些。
焊接坡口立焊接头加强焊缝时,可选用小直径的焊条,并应适当减小焊接电流。
焊接材料选择和焊接工艺的控制3.1钢结构焊接工程中所用的焊条、焊丝、焊剂、电渣焊熔嘴、焊钉、焊接瓷环和施焊用的保护气体等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质量证明文件。
焊条应符合国标《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3.2钢结构焊接材料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复试报告的品种、型号、规格及质量、性能及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3.3对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其结果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根据符合要求的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后方可采用。
3.4钢结构焊接工程中,一般采用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的原则选用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
3.5焊条烘焙:焊条、焊剂、药芯焊丝电渣焊渣嘴和焊钉焊用的瓷环等在使用前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及有关焊接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烘焙,如说明书无特殊规定时,对酸性焊条根据受潮情况,在温度75~150℃中烘焙1~2h,对碱性低氢型焊条应在温度350~400℃中烘焙1~2h,并方在保温箱内,随用随取。
焊条最多烘干2次,禁止反复烘培。
3.6焊条药皮与焊剂的防潮:焊条受潮后易形成焊芯锈蚀及药皮酥松脱落,焊剂易受潮结块,为此焊条、焊丝和焊剂必须有防潮的措施。
3.7焊丝的表面质量:焊丝的直泾、表面均匀性、油污、锈蚀等表面质量,会直接影响焊缝质量,因此对表面质量要严格控制。
3.8焊剂防污染:焊剂被锈垢、氧化铁皮和油脂等污染,会影响焊缝,应采取措施防止焊剂被污染。
3.9保护气体的纯度:焊接用的保护气体CO2应有较高的纯度,其中CO2≥99.5%;O2<0.1%;H 2 O<1.22g/m3。
3.10组装质量和焊缝区复查:施焊前焊工应复查钢结构的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修整合格后方能施焊。
3.11施焊前要清除焊缝边缘的铁锈、氧化皮、油污等和去除由于机械切割,熔化切割所产生的毛刺、熔渣、飞溅等。
目的是为了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3.12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对于需要进行焊前预热或者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其预热温度或后热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或通过工艺试验确定,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均应大于焊件厚度的 1.5倍以上,应不小于100mm;后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进行,保温时间根据板厚,按每25mm板厚1h 确定。
3.13多层焊接:多层焊接应连续施焊,其中每一道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如发现有影响质量的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
3.14焊缝裂纹: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申报焊接技术负责人查清原因,订出修补措施后,方可施焊。